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南阳市名人>邓州市名人

周大新

周大新人物照片

邓州名人周大新介绍

作家、小说家

周大新(1952-),当代作家,笔名普度,男,1952年生,汉族,河南邓州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西安解放军政治学院。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济南军区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干事,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少将军衔 。全军文学界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人民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冯牧文学奖、南丁文学奖等。有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朝文、捷克文。多部作品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和电视剧。2019年9月23日,周大新长篇小说《湖光山色》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1月,周大新在推出第13部长篇《洛城花落》后,宣布长篇小说封笔。

周大新作品简介

军人情怀

周大新的小说重点是他的盆地系列小说。但几十年军旅生活的深切体验,又使他的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充满了军旅题材。周大新的军旅小说,大体可分为当代战争题材与和平军营题材两类。在他的战争题材小说中,特别注重英雄平凡化的开掘。把军人豪迈、刚毅、无畏无惧、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与其自身蕴含的丰富人性、人情融为一体,使英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亲切、血肉丰满、可敬可爱作家真实地刻画出军人在战时的人性追求,无疑地加强、丰富了英雄性格的含蕴。当然,战争也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一面。在这样的环境中写出军人的平凡很容易,而要写出平凡的英雄,就需要作家具有敏锐的艺术眼光和独特的艺术感觉。 为了展现军人复杂的情怀,周大新在战争题材的小说中有意淡化了战争进程和战斗场面的描摹,而强化了置身战场的军人们的“心理场”的展示,着力于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理震颤的透视,从而体现作家对战争与人的思考。《硝烟中的祝愿》里,硝烟弥漫、枪炮轰鸣的战斗场面消隐了,而杜排长的“心理场”被放大了。他身在战场,而心里总抹不去妻子与市委吴秘书偷情的羞辱和愤怒。每当想到妻子和吴秘书在自己结婚所置办的奶油色床上的情景,他就下意识地抓起一把土攥成球,再把它揉碎。在阵地上,甚至连偷袭的敌人已离他十几米远还没能发觉。家中的“丑闻”充斥着杜排长的心理空间,并时刻缠绕、撕扯着他的神经,他甚至无意识地朝口袋里装下两颗复仇的子弹。在这里,作家对杜排长愤怒情绪和复仇心理的强化与放大,于一个随时面临死亡的军人来说无疑是真实的。战争一方面强化着杜排长的这种心理,另一方面又弱化和疏导着这种心理。当他从战友们的家书中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时,当他看到全班战士先后牺牲时,杜排长的这种心理消解融化了。“姓杜的,你一心想回去见那个女人和姓吴的,你忘了全班兄弟……老杜要为你们报仇。”他终于从个人的恩怨中挣脱出来,把满腔的愤怒化为英勇杀敌的力量。最后在弹尽粮绝时,他毅然把留下的两颗子弹射向敌人并踩响了阵前的地雷,与敌人同归于尽。作家真实地写出了杜排长艰难的心理转换过程,显示了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灵净化和人格升华。周大新正是在战争与人的互动中,以犀利的笔触剖析了战争背景下军人的真实心理,传达他对战争与人的思考,渲染当代军人的英雄气概,从而扩大军人性格的张力和作品内涵的容量,引导读者从更广阔、深刻的人性层面上解读作品、认识战争、认识当代军人的复杂情怀。

都市生活

周大新认为自己的作品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代军旅生活的世界;一个是豫西南的这个小盆地的农村和市镇生活的世界。周大新近段时间来的创作明显地向后一个世界倾斜。继其长篇巨著《第二十幕》之后创作出版了反映当代都市生活的长篇小说《21大厦》。

战争传说

明中期宦官专权、阉况乱政,朝政十分腐败。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族瓦刺部入侵中土,权臣官王振错庸无能,怂恿英宗皇御驾亲征,遂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夕。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刺,换狂澜于既倒…… 天真、纯洁的瓦刺女子娜仁高娃原本无忧无虑地与父母兄弟、情人阿台在草原上过着安宁自在的幸福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高娃和阿台浓情密意、谈婚论嫁之时,与明朝的一场伏击战争夺去了阿台年轻的生命。高娃悲痛欲绝,发誓定要报仇雪恨。正苦于报仇无门、雪恨无路之时,瓦刺首领也先选美的消息传来了。原来也先想从草原上找一个精通汉风汉俗、与明有不共载天之仇、且长相与明朝权臣太监王振的初恋情人相似的姑娘,以为间谍,接宾王振,刺探军情,煽动皇帝,怂恿战争,以达到他挥军南下、侵霸中原的野心。高娃顺利过关,化名尹杏与军师帖哈悄悄来到了北京城。

21大厦

当代著名作家周大新继其长篇巨著《第二十幕》之后又创作出版了反映当代都市生活的长篇小说《21大厦》。如果说前者是以纵的线索展示了一个家族在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生沉浮和命运遭际,那么,《21大厦》则以横剖面的方式表现了因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来到“21大厦”的社会中的各色人等,从而活画出了一幅当代都市社会的世态人生相。《21大厦》所选取的叙述视角是极为独特的。在一座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中来来往往的萍水相逢的人们原本是没有什么联系的,而要将他们统一到一个艺术世界中,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作者却通过一个农村来的保安的视角将原本缺乏内在联系的事物统摄到了一起。“保安的视角”在作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一个从闭塞的农村来到都市社会的谋生者,他对都市有一种“隔”的心理状态,正是这种状态所产生的“陌生化”效果承担起作家对于陷入滚滚红尘之中的都市男女的鞭挞与批判;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急于要在都市寻找自己生存位置的小农经济的背叛者,他和那些与他的生活环境相距非常遥远的政客、大款以及梅苑等靠出卖色相而生存的都市男女有了心理上的一致性,“21大厦”楼顶那座欲飞的大鸟成为他们心中共同的图腾,也成为他们共同的渴望。正是这种审视者与被审视者既“隔”又“融”的心理状态为作品增添了无穷的机趣,在呈现作品整体艺术上的丰富性的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都市社会的双重态度:一方面,作者揭示了都市社会在物欲侵蚀下道德的堕落与人性的沉沦,另一方面,作者对于都市社会的人生状态又表现出力图拯救者的无奈。惟一一个给作品带来亮色的也是作者心中理想人生的体现者的虞悠,却因艾滋病而离人们远去,而她患上艾滋病的原因却是由于其纯真善良的本性。这对于善良的人们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启发人们问出无数个为什么。但至于真的为什么,作者却没有作出回答。这正是作者的高妙之处,他不想像社会学家那样解剖社会,艺术地反映社会才是周大新作为一个作家的职责。对此,他有着清醒的认识。因而,无论是欲飞的大鸟的图腾所展示的象征,还是不时飘荡于作品中的魔幻色彩,都成为作家所驾轻就熟的艺术手法,也赋予了作品别一番神秘色彩。正是这种象征与魔幻相结合所造成的怪异色彩或者“陌生化效果”,不但增强了作品本身的艺术韵致,也使《21大厦》与当前许多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拉开了距离。也可以说,当那些惯写现实题材的作家们纤毫毕露地揭露着社会的弊端并不自量力地开着救治社会的药方的时候,周大新却将艺术笔触伸向当代人的心灵深处,将 当下社会状态中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才是真正抓住了社会的本质,并对这种本质进行了艺术的美学的展现。

叙述视角的独特性不但赋予了作品特有的艺术韵致,也使得《21大厦》的结构更为精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就像是真的在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厦,其用笔的精致与细密处处都展现着独运的艺术匠心。与《第二十幕》的让所有人物带着其各种心理欲望来到社会历史的大舞台上尽情表演不同,《21大厦》则是将丰富的人生和历史都浓缩到这座大厦中;如果以戏剧结构做比喻,前者所用是“开放式结构”,而后者所用的则是“锁闭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恰恰向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以极简练的笔墨画出一个人乃至数个人的灵魂;而且他们的活动空间全部限于一座大厦,统摄到一个保安的视角中。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将人生或由此而体现出的艺术意韵简单化,其人物仍然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京剧演员魏奶奶的忏悔就包含了厚重的社会历史意韵,而这个人物在这部作品中只占了很少的笔墨,甚至可以说是寥寥几笔。以简练的笔墨传达厚重的内涵也使得这部小说呈现出在当下的小说创作中所难得一见的空灵之气。这样高超的技巧与驾御才能,也只有周大新这样的作家才能具备。由这部作品也可以看出周大新在艺术上的不断进步。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周大新一直在不断地超越着自己,相信他的下一部作品在艺术上将会更加完美。

消失的场景

南阳这块平常的土地,常常悄无声息地把一些珍贵的东西藏进她的土层里,尔后,在她认为恰当的时候,再一件一件地亮给后人。本世纪初,她把南召猿人的生活遗址和秦时的官营铸铁作坊袒露给人们;三十年代,又捧出一大批瑰丽的汉画像石刻让世人目睹;九十年代,她再把上万枚的恐龙蛋化石和恐龙骨架化石呈现出来,使世界很是吃了一惊。

一九八○年春天的那个上午,当南阳城西落霞村的栗丽十五岁的女儿曹宁贞,扛着镢头去安留岗挖掘种植桑树、柞树的树坑时,并不知道她也将从土里挖出一桩新闻,挖出一处让世人一愣的历史遗迹……

银饰

南阳城知府吕敬仁的长媳碧兰,因丈夫吕道景的心理畸形而得不到正常的夫妻之爱,自杀未果之后,转而欲通过与老实巴交的小银匠郑少恒的苟合,寻求自己求而不得的情爱。得知真相的知府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施毒计并借碧兰之手毒死了被骗入府做银饰的小银匠。而老银匠为了给儿子报仇,在自制银饰上做了机关害死了碧兰,老银匠也随即自杀身亡……

第二十幕

电视剧《经纬天地》以河南南阳独特的柞绸织造业为背景,讲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一个柞绸作坊“尚吉利”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故事,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商战传奇。该剧以道德冲突和商业冲突两条线索明暗相间地编织戏剧冲突,悬念撮纡、环环相扣,充满“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的智慧感。全剧的明线是主人公尚达志与独霸南阳绸市的大绸商楚陶朱之间的商场较量,暗线是两种不同行商理念的冲突——一方坚持仁道是最大的商道,一方则认定商道即诈道。全剧通过堕嫘达志这一坚忍不拔、重义轻利、讲究诚信、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中原商人的刻画,揭示了道德和智慧在商业活动中的辩证关系,勾勒出一幅近现代中原厚土之上气势宏大的商业文明图卷。该剧在强烈的传奇色彩之外,还议嫫和爱为基调浓墨重彩地状写了富有东孵玉调和中原特点的友情、爱情、亲情,使得作品中自然地流淌出一种人性美,增加了作品的人文品位,是一部主题昂扬风格凝重的大制作。

湖光山色

小说简介

《湖光山色》以亚洲最大水库——丹江口水库为地点,描述一个曾在北京打过工的乡村女性暖暖与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经历。

“湖光山色的好风景,还有舒服的度假村,难以掩盖城乡之间的冲突,使得小说里那些人的价值观遭到震撼和冲击。”张颐武评价说。同样,在评论家陈晓明眼中,《湖光山色》对乡村的艰难发展做出了深刻的探讨。“富起来之后,家庭伦理也同样面临考验,夫妻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享富贵。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社会人文素质和个人精神品格的危机。”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于2008年10月25日结束,四部获奖作品分别是: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麦家《暗算》、周大新《湖光山色》。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的范围为2003—2006年间发表或出版的长篇小说。为了做好评奖工作,中国作家协会组成了以铁凝为主任,陈建功、李存葆为副主任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本届评奖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鼓励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时代精神的创作,推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丰厚审美意蕴的长篇小说。历时六个月,通过初选小组的遴选以及评委会的终评程序,四部获奖作品脱颖而出。

授奖辞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丁临一先生宣读获奖作品《湖光山色》授奖辞:《湖光山色》获奖评语:周大新的《湖光山色》深情关注着我国当代农村经历的巨大变革,关注着当代农民物质生活与情感心灵的渴望与期待。在广博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上,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命运沉浮,来探求我们民族的精神底蕴,这是《湖光山色》引人注目的特色与亮点。“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伟大诗人艾青的不朽名句,恰是《湖光山色》创作情怀的贴切写照。

周大新人物经历

周大新,1952年生,邓州市构林镇冯营村前周庄人。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处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全委会委员,少将军衔 。在家乡读完小学、初中、高中。1970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副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济南军区宣传部干事,1982年初登文坛,1983年考入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现已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走出盆地》《有梦不觉夜长》《第二十幕》《21大厦》等,其中《第二十幕》是作者用近10年时间构思写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其短篇小说《汉家女》《小诊所》获全国优秀小说奖。一些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朝鲜文,不少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戏剧,其中由其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编的电影《香魂女》获1993年度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2002年,他先后获“冯牧文学奖”和“冰心摄影文学奖”。

周大新出身农村,出身农民,因此对农村题材的小说情有独钟。许多年以来,他一直在记忆的最深处反复思考搜索,一直对故乡的风情人物反复沉淀过滤,仔细地寻找着可用来“做”小说的素材。周大新用饱含感情的大笔写出来的以农村生产生活为主题的小说,多以豫西南盆地作为背景,以豫西南农民作为主角,写出了自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发生的变革,农村人际关系发生的变化,也写出了农民心态行为的变异和思想观念的嬗变,从而表达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独到见解。周大新的农村题材小说,既散发着清新与芳香,更蕴含着苦涩与沉重,读来特别给人以思考。

周大新在小说中含蓄地提出了自己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看法:欧洲的田园化已经失败,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应当走自己独特的道路;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忧思: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市场的强力冲击,农村美好的人际关系开始逐渐变异,农民纯真的心灵世界开始逐渐扭曲……然而,周大新并没有就此而否定新农村建设,更没有由此而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小说的结尾,正义战胜了邪恶,美好的未来在眼前闪现,这正是周大新对新农村建设寄予的最美好的祝愿。

2021年1月,周大新在推出第13部长篇《洛城花落》后,宣布长篇小说封笔。谈及封笔原因,周大新表示,长篇小说对体力的要求太高,“过去,20万字的小说在我眼里抬腿就过去了,现在感觉是一座大山,得几年才能爬过去。人要学会撤退。”

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周大新个人作品

处女作

从1979年3月发表处女作《前方来信》起,至今已发表小说600余万字。他勤奋实干,靠实力叩开了神圣的文学宫殿,已成为了全国最具著名军队作家。

作品发表

周大新长篇泣血之作《安魂》作家出版社 2012-8-1出版

【内容简介】

这是一对父子两个灵魂坦诚而揪心的对话。父亲在对话中回视自己的人生,发出痛彻心肺的忏悔;儿子在对话中细说自己对死亡的体验,告知天国的奇异图景。真实和虚构交错,当下的无奈和想像中的极乐互现,既让人感到沉重,又使人获得解脱。

死亡是人生的结局,是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这本书零距离观察死亡,对人的最后归宿展开想像,既是对死者的安慰,也是对生者的宽慰,是一支沉郁中夹着旷达的安魂曲。

周大新:在《安魂》的扉页上写下“献给我英年早逝的儿子周宁”“献给天下所有因疾病和意外灾难而失去儿女的父母”。我当初写这本书的目的除了安慰自己,安慰孩子的灵魂,另外也想究竟一下,我们究竟怎么面对死亡这个问题。

长篇小说五部:

《走出盆地》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出版

《第二十幕》(上、中、下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21大厦》昆仑出版社2001年出版

《战争传说》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

《曲终人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中、短篇小说集二十五部:

《汉家女》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

《走廊》昆仑出版社1988年出版

《蝴蝶镇纪事》黄河出版社1989年出版《周大新小说选》中国文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捧给你们的都是爱》黄河出版社1993年出版《左朱雀右白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香魂女》台湾洪范书店1993年出版

《红桑椹》华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

《女人不是水》济南出版社1993年出版

《银饰》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FOR LOVE OF A SILVERSMITH》(英文)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5年出版

《瓦解》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

《Der Fiuch des Silbers》(德文)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6年出版

《平安世界》明天出版社1996年出版

《伏牛》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

《紫雾》北京出版社1998年出版

《周大新小说自选集》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

《明天进入夏季》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

《Les marches dU mandarinat》法国STOCK出版社 1998年出版

《国际短篇小说选入选中国作品 香魂女》(美国) 中国文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 1999年出版

《同赴七月》作家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中国小说50强个人选集 周大新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 周大新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中国作家档案书系 周大新卷》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出版

《走向诺贝尔 周大新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

散文、随笔集四部:

《没有绣花的手帕》黄河出版社1994年出版

《村边水塘》文心出版社1996年出版

《世纪遗产清单》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

《去看战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个人文集五卷:

《周大新文集》(1——5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改编翻译

有三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中篇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被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天津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为电影《香魂女》;该作品先后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介绍到国外,其中英语译本被收进在美国出版的《国际短篇小说选》一书。

中篇小说《步出密林》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为电影《人猴大裂变》;该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中篇小说《伏牛》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为电影《痴男怨女和牛》。

有六部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

长篇小说《走出盆地》被改编为30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放;

中篇小说《铁锅》被改编为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中篇小说《左朱雀右白虎》被改编为电视剧在一些省市电视台播放;

中篇小说《旧道》被改编为电视剧在一些省市电视台播放;

短篇小说《第四等父亲》被改编为电视剧《穿军装的父亲》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短篇小说《汉家女》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该作品被译成朝语。

有两部作品被改编为戏剧;

中篇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被河南豫剧三团改编为现代豫剧《香魂女》。

中篇小说《左朱雀右白虎》被河南豫剧三团改编为现代豫剧《红菊》。

两部作品被改编为广播剧:

短篇小说《第四等父亲》被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改编为广播剧。

长篇小说《走出盆地》被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改编为广播剧。

另有中篇小说《银饰》《向上的台阶》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

其他情况

1988年被批准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93年被评为一级作家。

1994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6年被选为代表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7年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以色列,执行对外文化交流任务;同年被聘担任全军文艺奖评委。

1998年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罗马尼亚,执行对外文化交流任务。

1999年被聘为河南文学院院士。

2001年参加中国军事文学作家代表团出访俄罗斯,执行对外文化交流任务。同年,作为代表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界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2年,被总政任命为全军文学界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同年,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召开的“国际作家节”。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走出盆地》《第二十幕》《21大厦》

中短篇小说集《汉家女》《香魂女》《银饰》《左朱雀右白虎》《向上的台阶》文集《周大新文集》(5卷)、新作《湖光山色》等。

《第二十幕》是作者用近10年时间构思写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呈现了中原古城南阳一个丝织世家在20世纪这个舞台上的精彩演出场面,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导演和表演升降沉浮人生际遇方面的高超本领。小说通过对一个小城百年间世相的描摹,也把中华民族在20世纪留下的脚印凸现了出来。被认为是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的《百年孤独》”。

另外,还发表出版中篇小说三十余篇,短篇小说六十余篇,散文、报告文学一百余篇,总计三百余万字。

周大新所获荣誉

短篇小说《汉家女》获1985-1986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获

电视剧“飞天奖”。短篇小说《小诊所》获1987-1988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向上的台阶》获《十月》优秀作品奖、《小说月报》第六届百花奖和《中篇小说

选刊》优秀作品奖。

中篇小说《旧道》获《时代文学》优秀作品奖。

中篇小说《军界谋士》获《长城》优秀作品奖。

中篇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被改编为电影《香魂女》后,在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

熊奖。该小说被改编为豫剧《香魂女》后,荣获中国第六届艺术节大奖。

长篇小说《第二十幕》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解放军新作品奖一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长篇小说《21大厦》获解放军新作品一等奖。

参与创作的长篇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获“飞天奖”特别奖。

参与创作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百姓》获中国文化人口奖。

摄影文学《诱惑和寻找》获冰心摄影文学奖。

2002年个人获冯牧文学奖和“冰心摄影文学奖”。

2008年10月25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其长篇小说《湖光山色》荣膺这项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

2018年9月29日,首届南丁文学奖在河南省文学院揭晓,周大新以其长篇新作《天黑得很慢》从10部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 。

周大新补充介绍

  周大新,笔名普度,男,汉族,1952年生,河南邓州人,党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湖光山色》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在家乡读完小学、初中、高中。1985年毕业于西安解放军政治学院。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济南军区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干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走出盆地》、《第二十幕》、《21大厦》,中短篇小说集《汉家女》、《香魂女》、《银饰》、《左朱雀右白虎》、《向上的台阶》,文集《周大新文集》(5卷)等。其中《第二十幕》是作者用近10年时间构思写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呈现了中原古城南阳一个丝织世家在20世纪这个舞台上的精彩演出场面,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导演和表演升降沉浮人生际遇方面的高超本领。小说通过对一个小城百年间世相的描摹,也把中华民族在20世纪留下的脚印凸现了出来。被认为是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的《百年孤独》”。另外,还发表出版中篇小说三十余篇,短篇小说六十余篇,散文、报告文学一百余篇,总计三百余万字。其短篇小说《汉家女》、《小诊所》获全国优秀小说奖。一些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朝鲜文,不少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戏剧,其中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编的电影《香魂女》获1993年度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小诊所》获全国1987年-1988年优秀短篇小说奖,《向上的台阶》获第六届百花奖和《十月》奖,《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第二十幕》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 2002年,他先后获“冯牧文学奖”和“冰心摄影文学奖”。

  “周大新”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