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洛阳市名人>偃师区名人

张之朴

张之朴人物照片

偃师名人张之朴介绍

河南义勇军司令

张之朴,河南省偃师市牙庄村人,又名张豫坤,中原抗日英雄,河南义勇军司令员。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20年,摧垮北洋军阀政权,为推翻段祺瑞的军阀政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锋”。1925年,张之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豫西军委书记、河南省军委书记。在策应革命军北伐的斗争中,任国民革命军宛洛别动军总指挥。1926年,因张之朴策应北伐有功,汪泽楷在向党中央的报告中,称赞张之朴是“北方的叶挺”。

1936年任全国各界抗日义勇军副总指挥,1944年任嵩山抗日义勇军司令、河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之职。其间,为革命事业他参加了严酷的地下斗争,也曾被捕入狱镣铐加身。1945年,在军区领导下,河南省人民抗日义勇军转战南北,为创建河南抗日根据地做出巨大贡献,张之朴被中共河南区党委称赞为“河南抗日武装杰出的领导人”。他在革命的风浪中奋力搏击,直到1945年为国捐驱,时年50岁。1948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两次会见张之朴遗孀谷效颜,对张之朴卓越的历史功勋和英勇的牺牲精神给予高度赞扬。

张之朴人物生平

张之朴(1895-1945),又名张予坤,1895年出生于河南偃师牙庄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他是河南省早期的共产党员、豫西党的创始人之一。

早年生活

张之朴从小看到父老乡亲的困苦生活,深感人间不平,便想从读书中找出路。他的邻居武介人是前清秀才,学识渊博。他从13岁起就拜武介人为师,利用晚上和农闲时学习经史和一些科学知识。父母见他勤奋好学,便在他17岁那年,送他到洛阳中学读书,但只读了两学期,又因父母病故辑学。但他仍自学不息,特别醉心于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以除暴安民,建立大同世界,打倒北洋军阀为己任。

革命活动

1914年,讨袁世凯军兴,张之朴投笔从戎,赴陕西参加讨袁斗争,加入了靖国军。先是上士文书,后任联军军法处处长。1917年,护法战争爆发,陕西靖国军参战,损失严重,全军瓦解,接受改编。张之朴总结了靖国军失败的教训,反对军阀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毅然离开陕西回河南组织武装。纠合志同道合的人士以八杆枪起家,迅速在豫西发展起万余人的队伍,对盘据在洛阳西的段祺瑞“小扇子军师”徐树铮部多次发起攻击,迫使徐仓煌逃往北京。

1924年,孙中山下令北伐,张之朴同河南的暴质夫、刘茂青等积极响应,并把一批批青年送到黄埔军校和苏联去学习,为革命培养力量。

张之朴参加打倒军阀的斗争,几起几落。在斗争中,他和一些共产党人接触,阅读了有关无产阶级革命的书籍,逐步觉悟到共产党领导的重要。1925年由河南省委书记王则克介绍,张之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豫西军委书记。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国民政府委任张之朴为“宛洛别动军总指挥”,辖三军六路,在北方策应。北伐军至武昌受阻,盘据在两湖、河南的直系军阀吴佩孚20万大军拼命顽抗,奉系军阀20万之众列阵于沁阳、郑州一线呼应,孙传芳率江南5省之师西征,北伐处于危急关头。此时,张之朴催促驻南阳的建国豫军总司樊钟秀星夜赶到武胜关,切断了吴部的后路,又策动豫南5县驻军任应岐部于漯河击败吴部大将田维勤。吴佩孚腹背受击,全线崩溃。尔后张之朴发动豫西、豫北民众侧击奉系军阀部队,致其北撤,使江南孙传芳不敢妄动,促进了北伐的胜利局面。

张之朴又会同中国共产党派往河南开展工作的郭安宁、袁毅和进步民主人士樊百泉等,以洛阳为中心,在豫西联合庙道会、红枪会等民间组织,发展武装1万余人,号称9路人马,围攻陕潼护军张治公,阻止了吴佩孚西出汉中的企图。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指示,张之朴加入了国民党,任李振亚部总参议。他在李部发展组织,工作很有成绩。

当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蒋介石开始同帝国主义、卖办势力勾结反共时,党内有人散布“北伐胜利,即革命胜利”,“国民党成功即共产党成功”的论调,张之朴认为蒋、冯联共北伐,意在利用,北伐胜利,革命危机即来临。共产党没有军队,仅有叶挺一个团,欲挽回大势,实属不能。要挽危局,必须建军。张之朴曾向陈独秀上万言书,详述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主张。大革命失败,共产党人成批遭暑杀,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张之朴与党失去了联系。他以国民党员身份为掩护,联合国民党左派人士,以公开的、秘密的、合法的方式展开了反蒋斗争。当时,于右任、胡笠僧、王则克等称张之朴是“河南反对军阀杰出的同志,民主革命的老同志,辛亥革命老同志的继承人,青年革命的领导者。”

1927年至1935年,张之朴主动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他经常来往于国民党中、上层和各种反蒋势力之间,为发展革命民主势力,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四处奔走。

抗日活动

1936年西安事变前,张之朴在北平找到了组织关系。北平成立各界抗日联合会,张之朴被推为常委,后回到河南开展抗日活动。河南的地方实力派多有响应,曾一度准备到伏牛山建立根据地未成,他又离开了河南。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之朴从北平回到河南,联合同情共产党抗日的国民党杂牌军师长李万如,并收编数十支地方武装共1万余人,会同坚决主张抗日的豫北军司令丁照青,到豫北进行抗日斗争,收复十余县。蒋介石见豫北抗日斗争蓬勃发展,便派国民党九十七军军长朱怀冰到豫北破坏抗日斗争。在对日作战中,张之朴率余部返回豫西,配合洛阳八路军办事处做抗日工作。他先在洛阳马坡建立联络点,送进步学生赴延安学习,后又在师、巩县等地以经商和办工厂的名义掩护来往的共产党干部、抗日人士,兼做地方统战工作,培养积蓄抗日力量。

1940年,由于叛徒告密,张之朴的行动受到国民党省党部监视,国民党河南省书记长张玉林四处搜集张之朴及夫人谷效颜的材料,欲置之于死地。以国民党特务王兰亭被杀为借口,下令逮捕张之朴。由于社会各界强烈反对,多方营救,国民党上层人士于右任、张伯英亦出面援救,乃判张之朴无期徒刑。后迫于典论,张在被关押一年后获释。出狱后,他到南阳去作国民党专员谢子汝的统战工作,组织豫南的抗日力量。

1943年,张之朴在河南成立了“嵩山人民义勇军”,以嵩山为根据地,进行抗日反伪斗争。次年,皮定钧、徐子荣率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到达豫西,张之朴协助其在嵩山、箕山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减租减息运动中做出了很大贡献。

1945年2月,河南省军区迁到便师参店北寨,“嵩山人民义勇军”改编为“河南人民义勇军”,张之朴任司令。5月,王树声、戴季英率河南省部队到西部山区活动,张之朴一马当先,10天打了7个“包围战”。由于统战工作做得好,沿途地方武装和实力派给予协助,为王树声部提供了很多方便,为解放西部山区立下了战功。

壮烈牺牲

9月,河南省军区奉命南下作战,组织决定张之朴留下坚持嵩山地区敌后斗争。部队南下后,伪武装、还乡团、土豪恶霸、地富分子勾结在一起,卷土重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州大地。10月15日深夜,由于叛徒告密,部队驻地渣坡被包围,张之朴带领部队利用有利地形,同敌人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被俘。敌人惧怕张之朴的声望,将他押至嵩山姜背枣山地,秘密杀害,时年50岁。

张之朴后世纪念

张之朴牺牲后,1951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张之朴烈士的灵框由嵩山迁往烈士原籍——偃师县牙庄,并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

张之朴补充介绍

  张之朴,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今偃师市)山化乡牙庄村一户贫苦佃农家庭。他从小爱读书,但父母无法供他上学,他跟着邻居武介人读了四书五经,认了一些字。

  青年时期的张之朴,血气方刚,富有正义感,爱打抱不平。辛亥革命后,张之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护国 战争。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张之朴积极参加农-动,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张之朴坚持斗争,在巩县兵工厂从事工人运动,受到国民党的抓捕,机智脱险。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之朴在洛阳以经商名义建立了“益友商行”和“煤炭合作社”作为党的联络点。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蒋鼎文以未经“蒋委员长批准”为由,强迫撤销了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并缉捕洛阳的共产党员。张之朴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在狱中,张之朴受尽酷刑,坚持不出卖党的机密。他拖着遍体鳞伤,给狱中难友讲苏联红军战胜德国法西斯的情况,鼓励他们同敌人斗争的勇气。他还带领难友,争取改善待遇。

  1942年,经过党组织的多方营救,张之朴出狱。这一年,河南大旱,饿殍遍地,中原人民外出逃荒的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一天上午,面色苍白的张之朴和妻子谷效颜路过洛阳火车站,恰好碰到巩县圣水村的100多个灾民往陕西讨荒,乡亲们衣衫褴褛,身无分文,已被困多日。

  看到他,乡亲们“哗”地围了上来,饥饿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

  张之朴的心抽成一团。他想起1934年为筹措军用物资,自己在圣水村开煤矿时,是这些乡亲待他亲如家人,一起搞群众运动。那时穷人家烧不起煤,孩子就在煤矿边捡柴,他让孩子们不要捡了,把煤搬回去烧。孩子们不敢,是他亲自把煤装起来让他们挑走的。现在,这些乡亲又要远逃他乡,流离失所,归根结底,不就是一个“穷”字!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呢?什么时候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呢?

  想到这里,张之朴这个铁打的汉子,此时禁不住泪水涌流。他连忙让妻子把出狱后组织给他疗伤的钱加上东借西凑的共300多块银元,一一分送到乡亲手中,然后含泪将他们送上了火车。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驻河南的国民党40万大军一触即溃,司令长官蒋鼎文在洛宁西张村雇了小毛驴狼狈逃走,副司令长官汤恩伯也化装成伙夫逃出河南。7月,张之朴在巩县东庄村成立了“嵩山抗日义勇军”。9月份,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张之朴率部星夜和部队会合,党组织任命他为义勇军总司令。

  1945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了,但形势仍然紧张。根据上级指示,八路军豫西支队开拔太行山,执行新的任务。义勇军依然留守豫西,撤到了四周悬崖峭壁、易守难攻,位于嵩山北面的瓦公川村,继续开展斗争活动。

  10月初,张之朴心情沉重地在瓦公川村小屋内踱着步。大部队走了一个多月了,形势却越来越严重。令张之朴焦心的是现在部队面临的困境:后勤供应严重困难,人心有些浮动……

  “啪啪”,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了。张之朴一惊,抬头一看,是胡东六。胡东六看看他的脸色,说:“司令,现在形势很严峻,我看我们所处的地方目标太大,不易长期固守。这里有个碴坡,地势险要隐秘,且有退路,司令部迁到那里最安全。我还方便回去组织物资,解救部队当前饥寒之迫。”

  胡东六是当地豪绅,抗日期间曾多次资助部队,张之朴思之再三,点头答应。

  部队转移到了碴坡。

  10月4日后半夜,深寂的茫茫太行忽然传来几声枪响,紧接着枪声大作。国民党巩县保安团副团长王殿臣亲率600余人分三路悄悄包围了碴坡,对义勇军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胡东六是个奸细!张之朴忽然大悟,在困难时刻真不该轻信他。几次突围,几番血战,终因寡不敌众,黎明时分,张之朴和全家人落入了王殿臣之手。

  张之朴被他们先押走了。等妻子和儿子赶上他时,他正悠闲地坐在姜背枣山坡上的一块石头上。看到他们,他又冲着亲人笑了笑。那些围着他的士兵神情惊惧,远远地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谷效颜带着儿女被押到了半山腰。忽然,只听得山上滚石雷动,紧接着响起一串枪声!

  张之朴英勇牺牲了!时年50岁。

  “张之朴”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