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安阳市名人>内黄县名人

张增敬

张增敬人物照片

内黄名人张增敬介绍

张增敬(1912.04~2011.07),男,河南省内黄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共河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原副主任,老红军、享受正省级医疗待遇离休干部。

张增敬个人简介

张增敬,1912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内黄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从青年时代起就向往光明,追求进步。1933年9月在开封一师读书期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任开封市团工委宣传委员。1934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1月任冀鲁豫边区特委委员,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任濮阳、内黄、滑县中心县委书记。1936年6月至1937年底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意志坚强,宁死不屈,与敌人斗智斗勇,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全民族抗日战争 爆发后,他先后担任河北民军第一路第四支队(简称“四支队”)政治部主任、冀鲁豫省委第三特委书记、冀鲁豫省委巡视团长、冀南区党委二地委民运部长、书记、冀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冀鲁豫区党委四地委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冀鲁豫区党委八地委副书记、专员 、刘邓部队后方办事处处长兼战勤部政委、南下大别山武工队政委、豫西区党委工作团副团长等职。张增敬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积极发动群众,扩大党的影响,坚持武装斗争,其间虽两次被捕入狱,皆置生死于度外,同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为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8年10月至1952年6月,张增敬同志先后任郑州市委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解放初期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1952年7月至1965年12月,他被调到国家机关和云南省工作,先后担任人事部四局副局长、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农垦部办公厅主任、云南省人委农办副主任、云南省委农工部副部长等职,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尤其是农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增敬同志受到错误批判,先被开除党籍,而后又被定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现行反革命分子”,交群众监督改造,被专政达八年之久。他虽身处逆境,但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坚决斗争,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张增敬同志被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恢复党籍和原工资级别。

1979年11月至1981年12月,张增敬同志先后任河南省农委副主任、河南省农委党组成员兼分党委书记,1981年12月当选为第四届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为我省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政协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3年,张增敬同志不再担任省政协副主席后,继续发挥余热,担任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副主任,认真做好省委交付的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工作。中央决定建立干部离休制度后,他先后两次主动提出离休申请。1987年2月,经组织批准,张增敬同志离职休养。2002年1月,经中央组织部批准享受正省级医疗待遇。离休后,他仍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注我省的社会发展和人民政协事业,75岁高龄还担任机关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并连续4年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他坚持读书学习,笔耕不辍,撰写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达30余本。

张增敬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我们要学习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学习他崇高的思想品德、优良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

张增敬补充介绍

  张增敬,字慎之,汉族,生于1912年4月,河南省内黄县人。1934年7月参加革命,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革命后历任豫北团特委负责人,濮内滑边工委书记,冀鲁豫特委委员兼特委青工部长,中共濮内滑中心县委书记,冀鲁豫省委第三特委书记,冀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冀鲁豫四地委副书记,八地委副书记兼专员,四、八分区战勤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方办事处政委。1948年10月至1952年6月任郑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市委宣传部长。1952年7月至1965年12月任中央人事部四局副局长、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农垦部办公厅主任、云南省委农工部副部长。1979年11月至1981年2月任河南省农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兼分党委书记,1981年12月至1983年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河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他幼年在本村上学,1927年在井店高小读书,此期间,受共产党员赵纪彬、李大山等的影响,积极参加学生-、结社等革命活动,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并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1929年考入河南省汲县省立第五师范(三年制),1932年毕业后,到内黄碾头区立小学当校长,并利用合法地位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933年考入河南省立开封师范,参加了党的 组织“读书会”和中国青年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同年9月加入共青团,任团支部宣传委员、郑州和开封市政治交通员、开封市团工委宣传委员。冒着被捕和杀头的危险,参加--、贴标语、-等活动。配合红军反“围剿”,举行街头演讲,揭露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宁亡于日,不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罪恶,号召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团结抗日,遭到反动当局的通缉。他被迫离开学校,而学校却以“思想乖谬”为由,宣布开除他的学籍。

  1934年9月,张增敬回到家乡。首先,在江村、太平一带组织穷人会,提出保家自卫的口号,进行禁, 、禁毒、破除迷信、-、反对苛捐杂税的斗争。他领导群众惩治贩卖-、欺压穷人的恶棍,打击催逼捐税的团丁。发动党员和农民积极分子走村串户,向群众讲述革命道理,号召大家参加“穷人会”,组织抗捐、抗税、抗租斗争。为解决穷人过年问题,张增敬等人组织了300多人的“讨饭队”,手拿公函,向地主借粮。公函写道“羊吃山上草,鱼吞水中花,穷人不得志,来找富豪家。”通过说理斗争,迫使地主开仓借粮,使部分群众顺利渡过年关。经过斗争,培养了一批骨干,发展了一批党员,同时,建立丁太平村第一届党支部。在张增敬和党支部的领导下,“穷人会”从太平、江村迅速发展到亳城、永建、河村、东台头等20多个村庄;先后开展了抢秋、借粮、反对苛捐杂税、夺枪等活动,声势越来越大。

  张增敬的活动引起敌人的注意,1934年农历腊八,内黄县长褚怀礼带领保安队包围了太平和江村,逮捕了党团员群众10多人,查抄了张增敬的家,他因去南野庄开会,幸免遭捕。因抓不到他,敌人抓走了他的哥哥张增忠和母亲,并宣布他是“0”,悬赏通缉。

  这次清剿后,党组织指示张增敬转移到滑县开展工作,并将内黄工委改组为濮内滑边工委。1935年,因中共河南省委遭破坏,内黄党组织转归河北省委领导,直南特委改为冀鲁豫特委,并建立了濮内滑中心县委。县委建立后,张增敬同王卓如、陈少敏一起领导群众进行分粮吃大户、抢收地主庄稼、伐锯地主家树木、收缴地主武装0的斗争。1936年6月,张增敬在邵村与陈少敏接头时被捕,押送到濮阳保安团,次年出狱。回到家乡后,他积极恢复党组织,并参加组建抗日武装八大队。后来,根据冀鲁豫特委决定,他参与组建了河北抗日民军第二路第四支队,他任四支队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上抗日,与八路军会合,从此离开家乡。1942年担任冀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时,在“四二九日军扫荡”中被捕,押解济南日本集中营,1月后又押解东北本溪煤矿,在途中跳火车脱险,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3年。解放战争时期随晋冀鲁豫野战军南下大别山。

  新中国建立后,张增敬在反“右倾”和“文革”中屡受破孩,被扣了8顶帽子,受过8次处分,下放劳动8年。他在云南省弥勒县小沙冲下放劳动的过程中,阅读了很多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书籍,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教训,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曾有数百名农村干部和群众-党中央,为他鸣不平。1974年他从云南调到河南后,小沙冲的干部和群众经常给他写信,还派代表到郑州看望他,张增敬也专程到小沙冲去看望那里的农民朋友,还给他们买了一部彩色电视机。1979年,党中央和云南省委对张增敬的问题予以全部平反。

  1987年2月,张增敬经组织批准离职休养。2002年1月,中央组织部批准其享受正省级医疗待遇。2011年7月在郑州病逝,享年99岁。

  “张增敬”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