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平顶山市名人>鲁山县名人

延笃

暂无延笃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鲁山名人延笃介绍

东汉官员

延笃(?―167年),字叔坚,南阳郡犨县人 ,东汉官员。少时随唐溪典、马融学习,博通经传及百家学说,能写文章,很有名气。

延笃初以博士身份受到汉桓帝征召,担任议郎,从事著作之事。历任侍中、左冯翊、京兆尹。延笃为政主张宽松仁爱,爱惜百姓。选用有道德修养者,参加政事,郡里和爱,三辅赞叹其政绩。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朝廷官吏秉承梁冀意旨,想借此生事,延笃以有病而免职回家,以教书维持生计。永康元年(167年),延笃去世。

延笃人物生平

少有名气

延笃年少时跟从颍川人唐溪典学习《左传》,仅十来天就能讽诵,唐溪典十分敬重他。延笃又跟从马融学习,博通经传以及百家学说,而且能写文章,在京城洛阳(今河南洛阳)很有名气。

为政仁爱

延笃起初以博士的身份受到汉桓帝征召,授任议郎之职,与朱穆、边韶在东观从事著作。不久,延笃升任侍中,汉桓帝多次向他询问政事,延笃不把实际情况告诉别人,一举一动,都如典章大义。后升任左冯翊,不久调任京兆尹。延笃为政主张宽松仁爱,爱惜百姓。选用有道德修养的人,参加政事,郡里和爱,三辅赞叹他的政绩。此前,陈留人边凤担任京兆尹,亦有能干的名声,因此郡里的人编了一句口语说:“前有赵、张、三王,后有边延二君。”

免职回家

当时,汉桓帝的皇子有病,汉桓帝下诏郡县寻求珍贵的药物,大将军梁冀派宾客持书到京兆贩卖牛黄。延笃开书逮捕宾客,说:“大将军是皇后的外家,皇子有病,必须呈进医方,难道应该派宾客千里求利吗?”于是杀死宾客,梁冀感到惭愧,但又不便说此事,官吏秉承梁冀的意旨,想借此生事。延笃因病免职回家,在居住的巷子里以教书维持生活。

仁孝先后

当时人有的弄不清仁孝孰为先后的问题,延笃于是论之,他说:“看来仁孝先后的争辩,意见纷纷,各人引经据典,更取事实证据,可以说得上是深论。人的仁孝二者同源,统率人的一切言行,不必计较铢两轻重,分清孰前孰后。如果想分清二者的大略,总的说来,孝在养亲,仁及万物。及物就是对社会作贡献,养亲就是道德的修养在于自己。在己事少,对社会作贡献则是多方面。由此说来,仁的作用是广阔的。然而,物有出于微小而终显著的,事情有由于隐晦而彰明的。近的就身躯来说,耳朵有听声音之用,眼睛有观察之明,脚管走路,手施保卫,它们的作用虽然是显露在外,而发号施令的是心。远的就物来说,草木的生,开始于萌芽,终成茂盛,枝叶分披,繁花似锦,末虽如此,而使它长得这样的是草木的根。仁人的有孝,正好比身体之有心腹,枝叶的有本根。所以古时候的圣人说:‘孝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然而这事体大,难得做到全面,物性又好偏,所以由于‘施’的不同,事情很少两者得兼。如果一定要论其优劣,则仁以枝叶扶疏茂盛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这样可不用争论。有人说先孝后仁,不是仲尼序次颜回、曾参的意思。大抵仁孝同源而生,纯德既备,或仁或孝,可以听其所称而已,如虞舜、颜回就是这样的。如果不是这样,就各自为目,不能总称其美,如公刘以仁纪德,曾参以至孝称贤。曾参、闵损把孝悌作为至德,管仲以九合诸侯为仁功,没有论德不推颜回、曾参为先,考校功勋不以管仲为大的。照这样说来,各从其称而已。”

致信去世

前任越巂太守李文德平常与延笃关系很好,当时在京师,他对公卿们说:“延叔坚有王佐之才,千里之足不得驰骋,为之奈何?”想使公卿们引荐他。延笃听说,写信给李文德阻止他说:“道将废弃,这是天命!听说您想为我请求回到东观去,您的意思虽然厚,但实不敢当。我经常天未亮就起床梳洗,梳洗完毕,坐在客堂上。上午诵读伏羲、周文王的《易》,虞、夏之书,周公旦的典章礼制,浏览仲尼的《春秋》。下午徘徊内阶,在南轩里吟咏《诗经》,闲时还看看百家众氏之书。声音嘹亮,洋洋满耳,文采绚烂满目,万物纷纷,欣欣然吾独乐其乐。在这个时候,我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不知世上还有人,自己还有躯体。虽高渐离击筑而歌,旁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天下暴雨,都是不足与我相比拟。我自年幼以来,就认为,做臣子,不能陷于不忠;做儿子,不能堕落于不孝;与地位高于我的人交朋友,不能谄媚,与地位低于我的人交朋友,不能轻慢。做到这样以至于死,在地下与先君远祖相见,就不会有愧色。这样而不知善之所当行,恐怕如教羿射,不能以小技为功一样。千万不能迷失根本,抛弃其所生。”

延笃后遭党事禁锢。永康元年(167年),延笃死在家里。乡里把他的形貌绘在屈原庙里。

延笃史籍记载

《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延笃主要成就

个人作品

延笃对经传多有校正,后儒服虔等以为标准。所著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共二十篇。

延笃历史评价

时人:“前有赵、张、三王,后有边、延二君。”

李文德:“延叔坚王佐之才”

范晔《后汉书》:“其政用宽仁,忧恤民黎,擢用长者,与参政事,郡中欢爱,三辅咨嗟焉。”

延笃补充介绍

  延笃(?~167年),字叔坚,南阳犨(今河南鲁山东南)人。年轻时随颍川人唐溪典学习《春秋左氏传》,又跟马融受业,通晓经传及诸子百家的典籍,善于著文,闻名京师。

  举孝廉,任平阳侯相。以师父去世弃官奔丧,后汉桓帝以博士征召,拜他为议郎。永寿(155~158)中,与朱穆、崔寔、边韶、伏天忌等著作东观。不久,延笃升任侍中,桓帝多次召见他询问政事得失,延笃则引经据典,隐喻对答。

  出任左冯翊,又转为京兆尹。在职期间,宽仁为政,关心黎民的疾苦,劝导百姓从事农桑。百姓得益于他的政教,丰衣足食,人口增加,邻郡的人纷纷迁入。关中的吏民对延笃赞颂不已。在延笃之前,陈留(治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人边凤任京兆尹,也很著名,所以京兆人编了两句谚语:“前有赵张三王,后有边延二君。”【注:见《后汉书·延笃传》】

  当时,皇子有病,下令各郡县贡献珍奇名贵的药物。大将军梁冀借机派门客拿着书信到京兆购买牛黄。延笃看过信后,命人把梁冀的门客抓起来,说道:“大将军身为皇亲国戚,如果皇子有病,他应向皇上进献药方,岂能派门客于千里之外谋财获利呢?”并把这个门客杀了。梁冀心中恼怒,又不好说什么,便暗示有司找个理由弹劾延笃,延笃因病免官,回乡教书。后遭党锢之祸,卒于家。

  “延笃”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