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安阳市名人>北关区名人

王同皎

暂无王同皎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北关名人王同皎介绍

驸马都尉

王同晈(?~706年),相州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唐朝中期官员、外戚,神龙政变的功臣之一,他是东晋丞相王导之后,南陈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唐中宗李显之婿。

王同皎出身琅琊王氏,长安年间,迎娶太子李显之女安定郡主,授朝散大夫、典膳郎,神龙政变发生时,李显一开始并不知情,当政变士兵到来后,李显十分害怕,不敢答应,王同皎苦谏之下,李显才答应参与政变。李显复位后,王同皎历任右千牛卫将军、云麾将军等重要职务,封琅琊郡公。

神龙二年(706年),宰相武三思勾结韦后专权,王同皎不满之下暗中策划诛杀武三思,结果被人告发,中宗下诏以谋反罪将王同皎在洛阳都亭驿处斩。相王李旦即位后,下诏为王同皎平反,追赠为太子少保,追封琅琊文烈公,赐谥曰忠壮。

王同皎人物生平

拥立唐中宗

王同皎是世家子弟,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选为太子李显第三女(初封新宁郡主,后改封安定郡主)的丈夫,官拜朝散大夫、典膳郎。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女皇武则天病情加重,而这时在身边常陪侍她的是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就是宰相们和太子也很难见到武则天。大臣们害怕武则天一旦病逝,张易之兄弟借机作乱。于是,宰相、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强硬派,决定以强对强,用强硬的手段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重新恢复李姓天下。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癸卯(705年2月20日)桓彦范派遣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驸马王同皎、右散骑侍郎李湛(前宰相李义府的儿子),称武则天的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羽林兵诛杀张氏兄弟。

事变时,李多祚、李湛、王同皎率左右羽林军五百余人,直入玄武门,来到东宫请太子李显指麾将士。李显事前并不知道此事,非常害怕,不肯答应。

王同皎苦谏:“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同愤,二十三年矣!逆竖行为反常,欲行不轨,大家决议诛杀他们,但须殿下到场,以慰系众望。”太子依然不肯答应,说皇上现在病着,不要这么做。王同皎再谏:“将士们舍弃自己家族而效忠国家,决心诛杀逆竖以安定社稷。难道殿下要置他们以谋反的罪名而被酷刑处死么?殿下若想让大家散去,请亲自出面给他们解释。”(《资治通鉴》记载此话是李湛说的,与《新唐书》的记载稍有不同)。

李显觉得有理,走出门来。王同皎趁机上前将犹豫不决的岳父抱到了马鞍上,拥簇着来到玄武门。张易之兄弟随即被诛杀,军心大振。随后,与张柬之等人会合,领兵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武则天无奈,于第二天命太子监国,第三天传位于太子。第四天,唐中宗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甲寅(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终结了。

同年正月二十九日,王同皎以功升为云麾将军、右千牛将军、琅邪郡公,食实封五百户。定安郡主升为定安公主,实封至一千三百户。王同皎亦随之成为驸马都尉,升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卿。

谋诛武三思

但是随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勾结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专权任势,革命的成果被武三思窃夺。朝中形成一个以韦氏、武三思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

王同皎贵为驸马,又得到了厚赐,但他是个慷慨之士对于岳父放纵韦皇后与武三思篡权跋扈的行为十分愤怒。慢慢地,王同皎产生了灭掉武三思的念头。 神龙二年(706年),他在家里与张仲之、祖延庆、周憬、李悛、冉祖雍等人计划趁为武则天送葬时,以埋伏的弓箭手射杀武三思。

被害和平反

不料密谋很快泄露了。起关键作用的人,是盛唐著名诗人宋之问与弟弟、播州司兵参军宋之逊。

原来,宋氏兄弟虽有才华,为人却极为卑鄙无耻。在张家兄弟得势时,宋家两兄弟想方设法巴结张氏兄弟,张氏兄弟在神龙政变中被杀后,宋之逊两兄弟也被牵连而流放岭南。不久,兄弟俩悄悄潜回京城,投靠驸马王同皎的府坻避难。看在昔日交往的份上,好心的王同皎冒险收留了这对兄弟。

按理来说,两兄弟应该感谢并忠诚于王同皎才对,事实却刚好相反。看着此时红透半边天的武三思,宋氏兄弟早就有了弃王同皎,改投武三思的想法,无奈苦于找不到门路。

当初,宋之逊为攀上王同皎,一再的请求,硬是将自己的外妹嫁给了素与王同皎交好的祖延庆。祖延庆是个忠厚人,因宋之逊和自己成了亲戚,对他也就没有提防。宋之逊父子经常来祖延庆的府邸走动,宋之逊的儿子宋昙居然偷听到了劫杀武三思的密谋。宋氏兄弟遂派宋昙密告武三思。而同谋人抚州司仓冉祖雍,也出卖了王同皎。武三思谴校书郎李悛上告中宗,诬陷王同皎图谋杀死武三思以后,将继续拥兵诣阙,谋反废杀韦皇后。

神龙二年(706年)三月初七,中宗以谋反罪将王同皎在都亭驿前处斩。张仲之、祖延庆一同被杀。周憬则逃入比干庙,自杀身亡。宋家兄弟以告密有功并授五品官。宋之逊为光禄丞,宋之问为鸿胪丞,宋昙为尚衣奉御。李悛、冉祖雍加封朝散大夫。

王同皎是个血性汉子,临刑前神色不变,天下莫不冤之,纷纷议论道:“宋之问等人的绯衫(红色官服。唐朝时五品官才能穿红袍),是同皎的血染成的。”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率大将军李多祚等人,杀死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然在欲杀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时,不幸被拦阻于玄武门之外,士兵临阵倒戈,斩李多祚及儿子李承况于楼下,李重俊被部下所杀。政变失败后,天下人皆感叹王同皎这样的忠勇之士,再也见不到了。

唐睿宗即位,为之平反,诛杀冉祖雍、李悛;宋之逊兄弟流放岭南。王同皎陪葬唐中宗之定陵。谥曰“忠壮”,封“琅耶文烈公”,赠“太子少保”。

合葬风波

王同皎的妻子定安公主在丈夫被杀害后,先后改嫁了两个丈夫:韦皇后从祖弟韦濯、太府卿崔铣。因为嫁了三次,当公主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二月去世后,不知该同谁埋在一起才合规矩情理。

她与王同皎生的儿子王繇,争取父母合葬,唐玄宗同意了。而公主的现任丈夫崔铣自然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休,都不肯让步。给事中夏侯铦亦反对定安公主和王同皎合葬,他对王繇说:“公主在你爹死后改嫁,她活着时就已经跟王家恩断义绝了。她现在是崔家的人,死了也应该是崔家的鬼。如果跟你爹合埋,你爹在天之灵只怕会拒绝接纳她;而崔铣死后也必然要去阴间申诉。”

王繇气坏了,跑去向玄宗告状。崔铣也不服,也去上诉。 玄宗要大臣们讨论。绝大多数大臣认为夏侯铦话虽然说的刻薄,却很有道理。于是玄宗判决:公主与崔铣合葬。同时为显公平,贬夏侯铦为泸州都督,以为王家出气。

最终定安公主与崔铣合葬,并陪葬中宗的定陵。但是王同皎也是陪葬中宗定陵的,三人若黄泉相见,争论起来,官司还真不知道怎么判。

王同皎史书记载

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忠义:

王同皎,相州安阳人,陈驸马都尉宽曾孙也。陈亡,徙河北。长安中,尚太子女安定郡主,拜典膳郎。太子,中宗也。桓彦范等诛二张,遣同皎与李湛、李多祚即东宫迎太子,请至玄武门指授诸将。太子拒不许,同皎进曰:“逆竖反道,显肆不轨,诸将与衙执事刻期诛之,须殿下到以系众望。”太子曰:“上方不豫,得无不可乎?”同皎曰:“南将相毁家族以安社稷,奈何欲内之鼎镬乎?太子能自出谕之,众乃止。”太子犹豫,同皎即扶上马,从至玄武门,斩关入。兵趋长生殿太后所,环侍严定,因奏诛易之等状。帝复位,擢右千牛将军,封琅邪公,食实户五百。主进封讼主,拜同皎驸马都尉,迁光禄卿。

神龙神龙后,武三思烝浊王室,同皎恶之,与张仲之、祖延庆、周憬、李悛、冉祖雍谋,须武后灵驾发,伏弩射杀三思。会播州司兵参军宋之愻以外妹妻延庆,延庆辞,之愻固请,乃成昏。延庆心厚之,不复疑。故之愻子昙得其实。之愻兄之问尝舍仲之家,亦得其谋。令昙密语三思。三思遣悛上急变,且言同皎欲拥兵阙下废皇后。帝殊不晓,大怒,斩同皎于都亭驿,籍其家。同皎且死,神色自如。仲之、延庆皆死。憬遁入比干庙自刭,将死,谓人曰:“比干,古忠臣,神而聪明,其知我乎!后、三思乱朝,虐害忠良,灭亡不久,可干吾头国门,见其败也。”憬,寿春人。后太子重俊诛三思,天下共伤同皎之不及见也。睿宗立,诏复官爵,谥曰忠壮。诛祖雍、悛等。

先是,许州司户参军燕钦融再上书斥韦后擅政,且逆节已萌。后怒,劝中宗召至廷,扑杀之。宗楚客复私令卫士极力,故死。又博陵人郎岌亦表后及楚客乱,被诛。至是,俱赠谏议大夫,备礼改葬,赐钦融一子官。

同皎子繇尚永穆公主,生子潜,字弘志。生三日,赐绯衣、银鱼。幼庄重,不喜儿弄。以帝外孙,补千牛,复选尚公主,固辞。元和中擢累将作监。吏或籍名北军,辄骄墯不事,潜悉奏罢之,故不戒而辨。监无公食,而息钱旧皆私有,至潜,取以具食,遂为故事。

迁左迁左散骑常侍,拜泾原节度使。宪宗与对,大悦,曰:“吾知而善职,我自用之。”潜至镇,缮壁垒,积粟,构高屋偫兵,利而严。遂引师自原州逾硖石,取虏将一人,斥烽候,筑归化、潘原三垒。请复城原州,度支沮议,故原州复陷。穆宗即位,封琅邪郡公,更节度荆南。疏吏恶,榜之里闾,杀尤纵者。分射三等,课士习之,不能者罢,故无冗军。大和初,检校尚书左仆射。卒于官,赠司空。

列传第八 公主:

定安公主,始封新宁郡。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神龙时,又嫁韦濯。濯即韦皇后从祖弟,以卫尉少卿诛,更嫁太府卿崔铣。主薨,王同皎子请与父合葬,给事中夏侯铦曰:“主义绝王庙,恩成崔室,逝者有知,同皎将拒诸泉。”铣或诉于帝,乃止。铦坐是贬泸州都督。

《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忠义:

王同皎,相州安阳人,陈侍中、驸马都尉宽之曾孙。其先自琅邪仕江左,陈亡,徙家河北。同皎,长安中尚皇太子女定安郡主。授朝散大夫,行太子典膳郎。敬晖等讨张易之兄弟也。遣同皎与右羽林将军李多祚迎太子于东宫,请太子至玄武门指麾将士。太子初拒而不许,同皎讽谕切至,太子乃就驾。以功授右千牛将军,封琅邪郡公,赐实封五百户。及郡主进封为公主,拜同皎为驸马都尉。寻加银青光禄大夫,迁光禄卿。

天灵神龙二年,同皎以武三思专权任势,谋为逆乱,乃招集壮士,期以则天灵驾发引,劫杀三思。同谋人抚州司仓冉祖雍,具以其计密告三思。三思乃遣校书郎李悛上言:“同皎潜谋杀三思后,将拥兵诣阙,废黜皇后。”帝然之,遂斩同皎于都亭驿前,籍没其家。临刑神色不变,天下莫不冤之。睿宗即位,令复其官爵。执冉祖雍、李悛,并诛之。

自初与同皎叶谋,有武当丞周憬者,寿州寿春人也。事既泄,遁于比干庙中,自刎而死。临终,谓左右曰:“比干,古之忠臣也。倘神道聪明,应知周憬忠而死也。韦后乱朝,宠树邪佞,武三思干上犯顺,虐害忠良,吾知其灭亡不久也!可悬吾头于国门,观其身首异门而出。”其后皆如其言。

本纪第七中宗睿宗:

乙巳,则天传位于皇太子。丙午,即皇帝位于通天宫,大赦天下,唯易之党与不在原限......内直郎、驸马都尉王同皎为云麾将军、右千牛将军、琅邪郡公,食实封五百户。并赏诛张易之兄弟功。

......

《资治通鉴》

卷207 则天顺圣皇后下神龙元年(乙巳,公元七零五年)

太后疾甚,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居中用事,张柬之、崔玄暐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谋诛之。

......

癸卯,柬之、玄?、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帅左右羽林兵五百馀人至玄武门,遣多祚、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王同皎诣东宫迎太子。太子疑,不出,同皎曰:“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同愤,二十三年矣!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今日诛凶竖,复李氏社稷,愿殿下暂至玄武门,以副众望。”太子曰:“凶竖诚当夷灭,然上体不安,得无惊怛!诸公更为后图。”李湛曰:“诸将相不顾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奈何欲纳之鼎镬乎!请殿下自出止之。”太子乃出。

同皎扶抱太子上马,从至玄武门,斩关而入。太后在迎仙宫,柬之等斩易之、昌宗于庑下,进至太后所寝长生殿,环绕侍卫。太后惊起,问曰:“乱者谁邪?”对曰:“张易之、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恐有漏泄,故不敢以闻。称兵宫禁,罪当万死!”太后见太子曰:“乃汝邪?小子既诛,可还东宫!”彦范进曰:“太子安得更归!昔天皇以爱子托陛下,今年齿已长,久居东宫,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诛贼臣。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李湛,义府之子也。太后见之,谓曰:“汝亦为诛易之将军邪?我于汝父子不薄,乃有今日!”湛惭不能对。又谓崔玄?曰:“他人皆因人以进,惟卿朕所自擢,亦在此邪?”对曰:“此乃所以报陛下之大德。”

期、于是收张昌期、同休、昌仪等,皆斩之,与易之、昌宗枭首天津南.....乙巳,太后传位于太子.丙午,中宗即位。赦天下,惟张易之党不原;其为周兴等所枉者,咸令清雪,子女配没者皆免之。相王加号安国相王,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皇族先配没者,子孙皆复属籍,仍量叙官爵.

丁未,太后徙居上阳宫,李湛留宿卫。戊申,帝帅百官诣上阳宫,上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尚书庚戌,以张柬之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崔玄?为内史,袁恕己同凤阁鸾台三品,敬晖、桓彦范皆为纳言;并赐爵郡公。李多祚赐爵辽阳郡王,王同皎为右千牛将军、琅邪郡公,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赵国公;自馀官赏有差。

卷208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中神龙二年(丙午,公元七零六年)

......

三月......初,少府监丞弘农宋之问及弟兖州司仓之逊皆坐附会张易之贬岭南,逃归东都,匿于友人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家。同皎疾武三思及韦后所为,每与所亲言之,辄切齿。之逊于帘下闻之,密遣其子昙及甥校书郎李悛告三思,欲以自赎。三思使昙、悛及抚州司仓冉祖雍上书告同皎与洛阳人张仲之、祖延庆、武当丞寿春周憬等潜结壮士,谋杀三思,因勒兵诣阙,废皇后。上命御史大夫李承嘉、监察御史姚绍之按其事,又命杨再思、李峤、韦巨源参验。仲之言三思罪状,事连宫壸。再思、巨源阳寐不听;峤与绍之命反接送狱。仲之还顾,言不已。绍之命挝之,折其臂。仲之大呼曰:“吾已负汝,死当讼汝于天!”庚戌,同皎等皆坐斩,籍没其家。周憬亡入比干庙中,大言曰:“比干古之忠臣,知吾此心!三思与皇后淫乱,倾危国家,行当枭首都市,恨不及见耳!”遂自刭。之问、之逊、昙、悛、祖雍并除京官,加朝散大夫。......

五月...... 武三思使郑愔告朗州刺史敬晖、亳州刺史韦彦范、襄州刺史张柬之、郢州刺史袁恕己、均州刺史崔玄暐与王同皎通谋。六月,戊寅,贬晖崖州司马,彦范泷州司马,柬之新州司马,恕己窦州司马,玄暐白州司马,并员外置,仍长任,削其勋封;复彦范姓桓氏。

《定安公主不得合葬王同皎墓议》

公主初昔降婚,梧桐半死;逮乎再醮,琴瑟两亡。则生存之时,已与前夫义绝;殂谢之日,合从後夫礼葬。今若依繇所请,却?旧姻,但恐魂而有知,王同皎不纳於幽壤;死而可作,崔诜必诉於元天。国有典章,事难逾越。原繇此意,虽申罔极之情;求礼而行,或致不稽之请。谬膺?正,敢旷司存,请傍移礼官,并求指定。

《朝野佥载》

宋之逊告密:

唐洛阳丞宋之逊,太常主簿之问弟,罗织杀驸马王同皎。

初,之逊谄附张易之兄弟,出为兖州司仓,遂亡而归。王同皎匿之于小房。同皎,慷慨之士也,忿逆韦与武三思乱国,与一二所亲论之,每至切齿。之逊于帘下窃听之,遣侄昙上书告之,以希(迎合)韦之旨。武三思等果大怒,奏诛同皎之党。兄弟并授五品官。之逊为光禄丞,之问为鸿胪丞,昙为尚衣奉御。天下怨之,皆相谓曰:“之问等绯衫(红色官服。唐朝时五品官才能穿红袍),王同皎血染也。”诛逆韦之后,之逊等长流岭南。 客谓浮休子(人名)曰:“来俊臣(武则天时的酷吏,惯会罗织罪名。)之徒如何?”对曰:“昔有狮子王,于深山获一豺,将食之。豺曰:‘请为王送二鹿以自赎。’狮子王喜。周年之后,无可送。王曰:‘汝杀众生亦已多,今次到汝,汝其图之。’豺默然无应,遂咬杀之。俊臣之辈,何异豺也!

王同皎补充介绍

  王同皎(?-706年),相州安阳人。南陈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唐中宗李显女定安公主的第一任驸马。“神龙革命”的功臣之一。神龙二年(706年),因反对武三思而被杀害。唐睿宗即位,为之平反,陪葬唐中宗之定陵,谥曰“忠壮”,追封“琅琊文烈公”,追赠“太子少保”。正史将其列入“忠义”传中。

  王同皎是世家子弟,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选为太子李显第三女(初封新宁郡主,后改封安定郡主)的丈夫,官拜朝散大夫、典膳郎。

  嗣圣二十二年(公元705年),女皇武则天病情加重,而这时在身边常陪侍她的是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就是宰相们和太子也很难见到武则天。大臣们害怕武则天一旦病逝,张易之兄弟借机作乱。于是,宰相、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强硬派,决定以强对强,用强硬的手段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重新恢复李姓天下。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癸卯(705年2月20日)桓彦范派遣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驸马王同皎、右散骑侍郎李湛(前宰相李义府的儿子),称武则天的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羽林兵诛杀张氏兄弟。

  事变时,李多祚、李湛、王同皎率左右羽林军五百余人,直入玄武门,来到东宫请太子李显指麾将士。李显事前并不知道此事,非常害怕,不肯答应。

  王同皎苦谏:“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同愤,二十三年矣!逆竖行为反常,欲行不轨,大家决议诛杀他们,但须殿下到场,以慰系众望。”太子依然不肯答应,说皇上现在病着,不要这么做。王同皎再谏:“将士们舍弃自己家族而效忠国家,决心诛杀逆竖以安定社稷。难道殿下要置他们以谋反的罪名而被酷刑处死么?殿下若想让大家散去,请亲自出面给他们解释。”(《资治通鉴》记载此话是李湛说的,与《新唐书》的记载稍有不同)。

  李显觉得有理,走出门来。王同皎趁机上前将犹豫不决的岳父抱到了马鞍上,拥簇着来到玄武门。张易之兄弟随即被诛杀,军心大振。随后,与张柬之等人会合,领兵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武则天无奈,于第二天命太子监国,第三天传位于太子。第四天,唐中宗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甲寅(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终结了。

  同年正月二十九日,王同皎以功升为云麾将军、右千牛将军、琅邪郡公,食实封五百户。定安郡主升为定安公主,实封至一千三百户。王同皎亦随之成为驸马都尉,升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卿。

  谋诛武三思

  但是随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勾结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专权任势,革命的成果被武三思窃夺。朝中形成一个以韦氏、武三思为首的武、韦-集团。

  王同皎贵为驸马,又得到了厚赐,但他是个慷慨之士,对于岳父放纵韦皇后与武三思篡权跋扈的行为十分愤怒。慢慢地,王同皎产生了灭掉武三思的念头。 神龙二年(706年),他在家里与张仲之、祖延庆、周憬、李悛、冉祖雍等人计划趁为武则天送葬时,以埋伏的弓箭手射杀武三思。

  被害和平反

  不料密谋很快泄露了。起关键作用的人,是盛唐著名诗人宋之问与弟弟、播州司兵参军宋之逊。

  原来,宋氏兄弟虽有才华,为人却极为卑鄙无耻。在张家兄弟得势时,宋家两兄弟想方设法巴结张氏兄弟,张氏兄弟在神龙政变中被杀后,宋之逊两兄弟也被牵连而流放岭南。不久,兄弟俩悄悄潜回京城,投靠驸马王同皎的府坻避难。看在昔日交往的份上,好心的王同皎冒险收留了这对兄弟。

  按理来说,两兄弟应该感谢并忠诚于王同皎才对,事实却刚好相反。看着此时红透半边天的武三思,宋氏兄弟早就有了弃王同皎,改投武三思的想法,无奈苦于找不到门路。

  当初,宋之逊为攀上王同皎,一再的请求,硬是将自己的外妹嫁给了素与王同皎交好的祖延庆。祖延庆是个忠厚人,因宋之逊和自己成了亲戚,对他也就没有提防。宋之逊父子经常来祖延庆的府邸走动,宋之逊的儿子宋昙居然偷听到了劫杀武三思的密谋。宋氏兄弟遂派宋昙密告武三思。而同谋人抚州司仓冉祖雍,也出卖了王同皎。武三思谴校书郎李悛上告中宗,诬陷王同皎图谋杀死武三思以后,将继续拥兵诣阙,谋反废杀韦皇后。

  神龙二年(706年)三月初七,中宗以谋反罪将王同皎在都亭驿前处斩。张仲之、祖延庆一同被杀。周憬则逃入比干庙, 身亡。宋家兄弟以告密有功并授五品官。宋之逊为光禄丞,宋之问为鸿胪丞,宋昙为尚衣奉御。李悛、冉祖雍加封朝散大夫。

  王同皎是个血性汉子,临刑前神色不变,天下莫不冤之,纷纷议论道:“宋之问等人的绯衫(红色官服。唐朝时五品官才能穿红袍),是同皎的血染成的。”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率大将军李多祚等人,杀死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然在欲杀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时,不幸被拦阻于玄武门之外,士兵临阵倒戈,斩李多祚及儿子李承况于楼下,李重俊被部下所杀。政变失败后,天下人皆感叹王同皎这样的忠勇之士,再也见不到了。

  唐睿宗即位,为之平反,诛杀冉祖雍、李悛;宋之逊兄弟流放岭南。王同皎陪葬唐中宗之定陵。谥曰“忠壮”,封“琅耶文烈公”,赠“太子少保”。

  合葬风波

  王同皎的妻子定安公主在丈夫被杀害后,先后改嫁了两个丈夫:韦皇后从祖弟韦濯、太府卿崔铣。因为嫁了三次,当公主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二月去世后,不知该同谁埋在一起才合规矩情理。

  她与王同皎生的儿子王繇,争取父母合葬,唐玄宗同意了。而公主的现任丈夫崔铣自然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休,都不肯让步。给事中夏侯铦亦反对定安公主和王同皎合葬,他对王繇说:“公主在你爹死后改嫁,她活着时就已经跟王家恩断义绝了。她现在是崔家的人,死了也应该是崔家的鬼。如果跟你爹合埋,你爹在天之灵只怕会拒绝接纳她;而崔铣死后也必然要去阴间申诉。”

  王繇气坏了,跑去向玄宗告状。崔铣也不服,也去上诉。 玄宗要大臣们讨论。绝大多数大臣认为夏侯铦话虽然说的刻薄,却很有道理。于是玄宗判决:公主与崔铣合葬。同时为显公平,贬夏侯铦为泸州都督,以为王家出气。

  最终定安公主与崔铣合葬,并陪葬中宗的定陵。但是王同皎也是陪葬中宗定陵的,三人若黄泉相见,争论起来,官司还真不知道怎么判。

  “王同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