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名人马时芳介绍
马时芳 (1761—1837) 字城之,号平泉,因其住宅西北有泉水自平地涌出而自号。禹州(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清代理学家。
马时芳人物简历
马时芳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个小官吏,他14岁时便随父亲住在江西临漕县署中,就学于王宜震门下,开始接受儒学的启蒙教育。父亲任满后,他又随父返回故里,博览儒家经典,但终无大益。年近弱冠之时,他对李绂的《陆子学谱》、孙夏峰的学生赵御众的亲笔遗稿潜心钻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主张。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马时芳22岁,考中乡试副榜,但以后屡试不中,嘉庆十二年(1807年)试卷被房官横抹,非常愤慨:“我偏偏不求文章中试官,只求文章中天下!”乃作归诗,绝意进取。十九年(1814年)受封丘教谕,道光七年(1827年)任巩县教谕,此时已是66岁。
道光十七年(1837年),马时芳病卒于巩县寓所,时年76岁。
马时芳书法作品
马时芳生卒年为清代中期,比撰写《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的清代书法理论家阮元早三年。此时因碑学理论还在酝酿期,《广艺舟双楫》书论还没有问世,碑派书法还没有发端,稍有书法常识的人不难发现,马时芳的书法作品属帖学作品,并且为师法“二王”兼“欧赵”等所创作的合乎当时审美理念的作品,主要以“二王”为主。其作品为行草书,行书多师法《兰亭序》、《圣教序》等,而偶有草书之体的为师法王羲之的《十七帖》,其书法作品为中锋用笔,苍劲有神,灵动且显现了个人风格。
作品的“六”、“岁”、“历”、“燕”、“百”字用了王羲之的行书结体,笔用中锋,个别处偶有侧锋用笔,属传统意义上的古意丰存。结体则用“二王”一路的内强外秀,内紧外拓而生巧生妙,流畅通达,刚劲丰盈。结体法晋,属尚韵风格,表情达意较为明显,在意境创造方面功夫不凡。“年”、“如”、“寒”、“幽”、“迹”、“笑”、“无”、“醉”字用了《十七帖》小草结体,有的直接拿来为其抒情表意。用墨也受当时影响,为浓墨,如童子之眸。作品历经近200年,装裱用纸已剥蚀得面目全非,但书法之字个个保存完好,清楚明白。
马时芳人物著作
除执教外,他仍专心从事理学研究。著有《朴丽子》、《求心录》、《马氏心书》等,总数不下百卷。马时芳还擅长书法,笔力苍劲有神,遗墨颇丰,时人多有珍藏。
马时芳补充介绍
马时芳(1761—1837)清代理学家。字诚之,号平泉,禹州城南三峰山北观耜园村人。22岁即中乾隆四十八年(1783)乡试副榜,但以后屡试不中,嘉庆十二年(1807)试卷被房官横抹,乃作归来诗,绝意进取。十九年(1814)授封丘教谕,道光七年(1827)任巩县教谕。著有《朴丽子》、《求心录》、《马氏心书》等。
“马时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