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名人理琪介绍
理琪(1908—1938)原名游建铎,河南省太康人。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天福山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主席。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去上海做地下工作,次年下半年与党失掉联系。
1936年经在中共河南省委工作的邓汝训介绍去文登工作。1936年12月由于叛徒告密,理琪同志不幸在烟台被捕,1937年11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2月15日奉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再次去胶东特委驻地沟于家村 ,召开特委扩大会议决定12月24日举行天福山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1938年2月牺牲于雷神庙 (山东牟平)。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理琪生平经历
1925年,开封的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及其活动更加活跃。理琪在校学习期间接触到共产党人。
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的派遣,回家乡开展革命斗争。根据党的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方针,他参加了国民党太康县党部的筹建。为了革命斗争,这年秋,他又离开了太康县,到开封考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北军无线电学校。大革命失败后,按照党组织的安排,他仍留在国民党的部队中,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
1931年春,理琪随国民党部队开往江西,在那里,为帮助苏区军民粉碎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做出了贡献。
1934年,被派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1928年,入冯玉祥部无线电学校学习,后留任冯部报务员。
1931年,参加了宁都暴动。
1934年,去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次年,与党组织失掉联系。
1935年,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这年11月29日(阴历十一月四日),胶东人民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了大规模的“一一·四”武装暴动,当时胶东地区在"一一四"暴动失败后,包括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在内的许多党员被捕、被杀。党的组织几乎全遭破坏,同上级党组织也失掉了联系。剩下的一部分党员干部组成了中共文登临时县委,继续坚持斗争。理琪来到胶东后,脱去长衫,穿上农民的服装,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着手恢复党的各级组织,重新聚集革命力量。但暴动被血腥镇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处于低潮。
1936年,经中共河南省委介绍来到胶东,他与张修己等骨干一起,冒着生命危险走村串户,寻找失掉联系的党员,发展新党员,重新聚集革命力量,并以胶东特委的名义起草了《胶东特委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 , 正确分析了中国和胶东地区的政治形势,总结“一一·四”暴动的经验教训,批评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使各级党组织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扭转了“一一·四”暴动后的危难局面。
他重建了中共胶东临时特委,并被选为特委书记。这期间,理琪针对胶东的革命斗争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措施。在他的领导下,文登、牟平、荣成等县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同年12月,由于叛徒告密,胶东特委机关遭到破坏,理琪同志不幸在烟台被捕。在济南监狱里,他受到了惨无人道的刑讯。但任凭敌人如何拷打、逼问,对我党的机密他都不肯吐露半个字。在狱中,他与赵健民、姚仲明等十几位共产党员取得联系,成立了党支部,捐款支援抗战,并进行绝食斗争。
1936年秋,又有一部分同志被捕。为了特委的安全,同时考虑到兼顾城乡两方面的工作,理琪和临时特委机关一起迁移到烟台市内。理琪隐蔽在毓璜顶山东省立第八中学开展党的工作。在这里,理琪和中央北方局派来胶东工作的吕志恒相聚,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成立了中共胶东临时工作委员会,理琪任书记。
1936年12月间,由于叛徒的出卖,临时工作委员会机关遭到了破坏,理琪被捕,后解往济南。在济南"高等法院看守所",理琪倍受摧残、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并利用敌人的法庭宣传党的抗日民主政策,敌人束手无策。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10月,日军到达黄河北岸,济南危在旦夕。这时,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中共代表张经武与国民党山东当局多次交涉,迫使其以"停止羁押"的名义,让政治犯保释出狱。
1937年11月,经党组织营救,理琪出狱。理琪出狱后,很快又回到了胶东,并马上召开了特委扩大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经过认真的讨论,特委根据省委的指示,决定以"一一四"暴动后保存下来的武装游击队为基本力量,建立一支由共产党独立领导的胶东人民抗日武装,首先在文登县的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12月24日,他领导了著名的天福山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从此,胶东人民有了自己的抗日武装。为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特委将第三军整编为三个大队,健全了司令部并成立了军政委员会。理琪任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主席。 中共胶东特委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在理琪的带领下,登上了天福山。9点多钟的时候,起义的队伍齐集在山上,绣着"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字样的大旗庄严升起。在起义大旗下,理琪庄严地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了!胶东特委把汇集在天福山的武装力量,编成"三军"的一个大队。根据原定的行动计划,起义部队立即以武装宣传队的名义,深入到各地开展宣传活动,以进一步发动组织群众。
1938年1月15日,他赴威海同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专员孙玺凤谈判,策动了威海武装起义,得到80多支枪和大批军需物资,并争取威海国民党政训处部分人员参加了抗日队伍。
天福山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山东领导的一次影响较大的抗日武装起义。它的成功,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理琪对这次起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福山起义后,理琪又同其他几位主要负责人到了威海卫,发动和组织了威海武装起义。当时,国民党威海卫当局,正处于战降不定的混乱局面中。胶东特委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决定采取推动国民党专员孙玺风抗日,争取海军教导队中立,反对警察局长郑维屏投降,依靠自己的力量举行武装起义的方针。
理琪亲自来到威海,同孙玺风进行谈判,促使其答应在保护他安全离开威海的条件下,可以暗中给抗日武装枪械。随后又做通了教导队保持中立的工作。
条件成熟后,起义部队迅速占领了威海,召开了群众大会,举行了升旗典礼,然后满载着战利品撤离了威海。威海起义后,成立了"三军"军政委员会,理琪任军政委员会主席。此后,"三军"在党的领导下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投入了抗日斗争。
1938年2月初,日军3000多人自青岛沿青烟公路进犯烟台等地。为了打击日军的气焰,理琪率"三军"到达文登、牟平两县交界的崔家口一带,待机与敌作战。
1938年初,日军占领了烟台等地。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理琪率领第三军在文登、牟平一带声东击西,以游击战的形式打击、牵制敌人。2月12日,理琪与林一山等率队袭击牟平伪政权,我军里应外合,干净利落地收复了牟平,活捉了伪县长、公安局长、商会会长、维持会长,缴枪百余支。增援的日军趁理琪与其他二十余位同志在城东雷神庙休整之机,进行反扑。理琪带领战士们沉着应战,经过近10个小时的战斗,终于突出重围,但理琪同志却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年仅30岁。
理琪补充介绍
理琪(1908-1938)
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共党员,中共胶东特委书记。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积极开展革命斗争。
1936年春,来到文登主持成立了中共胶东临时特委,领导恢复了遭破坏的胶东各地党组织,分析了胶东地区的政治形势,提出了新的斗争方针和任务。
1936年10月,临时特委迁到烟台后改建为中共胶东临时工委,任书记,12月被捕。
1937年11月,获释出狱,返回胶东。12月24日,领导了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创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随后,又成功发动了威海抗日武装起义。
1938年1月,胶东军政委员会和“第三军”司令部成立,理琪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和“第三军”司令员。
1938年2月13日,率“第三军”成功袭击牟平城。战斗结束后,在牟平城东南的雷神庙开会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时,被从烟台赶来的日军包围。战斗中,不幸腹部中弹,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时年30岁。
“理琪”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