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名人李代耕介绍
李代耕(1918年3月—1985年1月8日) ,河南省林县人。1937年10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84年,任水电部顾问兼水电部对外公司董事长。1985年1月8日,逝世于上海。他是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总工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委员。编著有《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料》和《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略》。
李代耕生平经历
1937年10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新四军,后任新四军十五团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后,任淮南津浦路东解放区六合县县长兼县委书记、路东联防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仪征县委书记等职。1943年后,任中共中央华中局政策研究员、巡视员,华中建设大学民运系主任等职。
李代耕同志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六合县第一任工委书记,为六合县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李代耕同志于1918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林县城关, 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2月入党,同年10月参加新四军。1940年2月,中共津浦路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共六合县工作委员会,任命5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兼民运股长李代耕为工委书记,县工委驻竹镇。新中国成立后,李代耕同志长期在中央担任电力部门领导职务。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特将李代耕生前战友对他的回忆及有关史料整理如下,以期激励后人,缅怀先烈。
一、在新四军五支队做民运工作,创建六合县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共六合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竹镇送驾党支部诞生
1939年7月,以新四军4支队8团为基础的新四军5支队在安徽省定远县成立,8月20日,罗炳辉司令员率领8团、15团进驻竹镇。1939年11月,5支队政治处民运工作股长李代耕,带领民运工作组来竹镇开展民运工作。在宣传、发动群众的同时,积极发展党员。到了1940年3月,送驾乡已发展党员13名,诞生了中共六合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送驾乡党支部。
送驾党支部成立后,仅1年时间,就分3批向新四军输送了100多名优秀青年;他们还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带领模范队站岗、放哨、化装侦察,为新四军提供军事情报,支持和配合县独立团的战斗活动,保障县委和百姓的安全。
1940年3月,国民党政府军令部制定了“剿办”皖东新四军的反共方案。3月21日,国民党苏鲁战区副司令兼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调集10万大军,向驻在半塔一带的新四军5支队发起进攻,半塔保卫战打响。送驾乡党支部领导本乡农抗、妇抗等群众团体,发动几百人冒着生命危险送慰劳鞋700双和慰问品支援前方战士;妇抗理事长贺飞霞,一次1人就挑着80多双慰劳鞋,背着枪,步行30多里路,送到西仇庄抗日民主政府,出色地完成支前任务。送驾乡曹家岗郑玉兰,组织30多名妇女到梁潘氏家中为新四军战士缝补被袄200多件次,经常忙到深夜,被战士们尊称为巧大姐。
●减租减息反扫荡,开展大生产运动。
为了巩固新政权,李代耕同志与县委同志一道组织党、政、民联合视察组,深入农村访贫问苦,慰问广大群众,指导区乡干部工作。当时在六合农村,高利贷剥削十分惊人,尤以‘‘麦青子’’债最厉害,李代耕同志领导解放区的农民开展以反‘‘麦青子’’为中心的抗高利贷运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有一千余人在县政府所在地竹镇集会游行,要求减租减息。李代耕同志亲自接见代表,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表示政策支持。接着以县政府的名义颁布减租减息法令,对于高利贷剥削者在利率上给予严厉的控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视察组每到一处,男女老幼喜气洋洋。1940年7月间,县委书记桂挹清同志调离六合,李代耕同志同时身兼县长、县委书记两职,领导六合人民一面进行反扫荡斗争,一面开展减租减息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在解放区和游击区开办学校,进行抗日、民主教育,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严惩汉奸,维护根据地的社会秩序。 1940年冬到1941年春,持续的干旱使农民雪上加霜,不仅没有吃的,而且没有籽种,春耕无法进行。新四军及地方工作人员的给养严重不足,一日三餐供应不全,经济问题已成为当时的严重问题。为了粉碎日伪的封锁,解决根据地的军需民用不足,各级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把武装斗争和生产自救作为两大中心任务来抓,一手拿枪打仗,一手拿镐生产。1941年3月,新四军2师供给部在竹镇建卷烟分厂,生产“飞马牌”香烟。由于注重工艺,卷烟质量越来越好,成为当时根据地的品牌,还出口敌占区,换取军需民用品。乌石寺织布厂还从敌占区引进了3台较为先进的织布机,不仅能生产土白布、毛巾,而且还能生产当时可算高档的花布、哔叽、洋线、斜纹布等10多种产品。军民的吃、穿、用等物资,基本得到满足,日伪的经济封锁被彻底粉碎。
●担任六合县委书记期间建立了地下交通线
1940年2月,中共六合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后(驻竹镇),李代耕同志即建立秘密交通组织,王树林兼管交通工作,邓馀良等人任交通员。同年5月,六合县工作委员会改建六合县委员会,县委设通信班,由张万禄(亦称张万六,大泉村徐庄组人)等5?~6人组成,负责侦察敌情,传递信息。1942年2月,六合县委按路东区党委的要求,在竹镇西仇庄成立六合县交通站,赵卓任站长,开辟4条交通线。经交通线进入根据地的有:谭震林、刘宁一、张承宗、王尧山、吴学谦、陈伯诚、陈光、陈修良、陈公琪、钱正心夫妇、马飞海、刘晓、刘长胜、顾以洁、顾以配、潘汉年、钟沛漳等领导;粟裕率领的1个旅部队渡江到莫干山,也有一部分从此经过;经过这3条交通线的普通党员、工人和进步人士有300余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华中局和山东分局合并称华东局,新四军军部和山东军区合并,华东局选派一批干部到渤海区工作,他遂带队到渤海区。1946年2月,任中共齐河(铁路北)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为组织反奸诉苦,抗击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渡过抗战以来的第二个最困难时期做出了贡献。1947年9月,任渤海区二地委副书记。1949年2月,任山东南下干部渤海支队二大队政委兼党委书记。
1952年调任上海电力公司军管专员、党委书记,以后又担任上海电业管理局、华东电业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1955年调北京工作,先后任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局副局长、电力工业部部长助理,水电部、电力部副部长等职。1960年,任水电部、电力部副部长,电力部党组副书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曾率先提出电力工业的生产管理要由生产型转轨为生产经营型。1984年,任水电部顾问兼水电部对外公司董事长。1985年1月8日,逝世于上海。
他是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总工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李代耕主要作品
编著有《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料》和《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略》。
李代耕补充介绍
李代耕,男,汉族,1918年3月生,河南省林县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新四军,后任新四军十五团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后任淮南津浦路东解放区六合县县长兼县委书记、路东联防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仪征县委书记等职。1943年后任中共中央华中局政策研究员、巡视员,华中建设大学民运系主任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华中局和山东分局合并称华东局,新四军军部和山东军区合并,华东局选派一批干部到渤海区工作,他遂带队到渤海区。1946年2月任中共齐河(铁路北)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1947年9月任渤海区二地委副书记。1949年2月任山东南下干部渤海支队二大队政委兼党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杭州市委职工部部长兼市总工会主席,浙江省总工会筹委会副主任,上海电力公司军管专员兼党委书记,上海电管局、华东电管局局长兼党委书记,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副局长,电力工业部部长助理等职。1960年,任水电部、电力部副部长,电力部党组副书记。1984年,任水电部顾问兼水电部对外公司董事长。是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总工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委员。编著有《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料》和《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略》。1985年1月8日逝世于上海。
“李代耕”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