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名人何瑭介绍
何瑭(1474年—1543年)字粹夫,号柏斋,出生于河南怀庆府(焦作武陟),祖籍扬州府泰州如皋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初为翰林院修撰,因不屈从权阉刘瑾,贬官开州同知。历官工部、户部、礼部侍郎,进南京右都御史。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卒。谥文定。
何瑭工诗文,文体朴质,不拘泥于格律。有《柏斋集》十一卷,又有《医学管见》、《柏斋三书》等。又善散曲,有《柏斋何先生乐府》一卷。
何瑭个人简介
何瑭,世为扬州府泰州如皋县江宁乡十五都何家保人,高祖忠一迁河南怀庆灯塔街。 生于明宪宗成化十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年七十岁。笃行励志。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河南乡试第一名,次年进京参加会试和殿试,进士及第,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修撰、以不屈于刘瑾,辞官。后刘瑾伏诛,复官,因直言出为开州(今濮阳)同知,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同知,山西提学副史,浙江提学副史,南京太常寺少卿、正卿,北京工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掌院事等职,官至三品。明嘉靖十年(1531)年,何瑭告老还乡,成立“景贤书院”,设馆讲学,著书立说,著有《柏斋文集》 、《阴阳管见》、《乐律管见》、《儒学管见》、《医学管见》、《兵论》等。
嘉靖二十二年(1543)九月十三日,何瑭病故,享年70岁,葬于怀庆府(今河南焦作沁阳市)城南门外。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六月初十,追封何瑭为礼部尚书,谥“文定”。
何瑭明史记载
《明史 列传一百七十 儒林一》何瑭,字粹夫,武陟人。年七岁,见家有佛像,抗言请去之。十九读许衡、薛瑄遗书,辄欣然忘寝食。弘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阁试《克己复礼为仁论》,有曰:“仁者,人也。礼则人之元气而已,则见侵于风寒暑湿者也。人能无为邪气所胜,则元所复,元年复而其人成矣。”宿学咸推服焉。刘瑾窃政,一日赠翰林川扇,有入而拜见者。瑭时官修撰,独长揖。瑾怒,不以赠。受赠者复拜谢,瑭正色曰:“何仆仆也!”瑾大怒,诘其姓名。瑭直应曰:“修撰何瑭。”知必不为瑾所容,乃累疏致仕。后瑾诛,复官。以经筵触忌讳,谪开州同知。修黄陵冈堤成,擢东昌府同知,乞归。嘉靖初,起山西提学副使,以父忧不赴。服阕,起提学浙江。敦本尚实,士气丕变。未几,晋南京太常少卿。与湛若水等修明古太学之法,学者翕然宗之。历工、户、礼三部侍郎,晋南京右都御史,未几致仕。
是时,王守仁以道学名于时,瑭独默如。尝言陆九渊、杨简之学,流入禅宗,充塞仁义。后学未得游、夏十一,而议论即过颜、曾,此吾道大害也。里居十余年,教子姓以孝弟忠信,一介必严。两执亲丧,皆哀毁。后谥文定。所著《阴阳律吕》、《儒学管见》、《柏斋集》十二卷,皆行于世。
何瑭经典著作
《柏斋集》
十一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何瑭撰。瑭有《医学管见》,已著录。瑭笃行励志,其论学一以格致为宗。集中《送湛若水序》,谓"甘泉以存心为主,予以格物致知为先。非存心固无以为格致之本。物格知至,则心之体用益备"。其生平得力在此。故当时东南学者多宗王守仁良知之说,而瑭独以躬行为本,不以讲学自名。然论其笃实,乃在讲学诸家上。至如《均徭》、《均粮》、《论兵》诸篇,究心世务,皆能深中时弊,尤非空谈三代,迂疏无用者比。虽其文体朴质,不斤斤於格律法度之间,而有体有用,不支不蔓,与雕章绘句之学固又当别论矣。集凡文十卷、诗一卷,为嘉靖己酉郑王所刻。郑世子载堉,即瑭之甥。其律数之学,皆受之於瑭者也。
---出《四库总目提要》
《历代焦作名人存书版本录》(何瑭)
何瑭(1474~1543),字粹夫,号柏斋。明怀庆(治所在沁阳,辖境内相当今河南焦作修武、武陟以西,黄河以北地区)人。
《阴阳管见》 一卷 (明)何瑭撰 百陵学山 学海类编 子类 (道光本、影道光本)影元明善本丛书十种 百陵学山
《阴阳管见》 一卷 (明)何瑭撰 明世学山(明嘉靖三十二年郑榟刻本)百陵学山(明万历刻本)学海类编(清曹溶编 清陶越增订 清道光十一年晁氏活字印本)
《柏斋集》十一卷(明)何瑭撰 四库全书 集部
《何文定公柏斋文集》 十卷(明)何瑭撰 续中州明贤文表
《何粹夫集》(明)何瑭撰 广理学备考 第五函
《何文定公文集》十一卷(明)何瑭撰 明万历刻本 四册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七)今存北京大学图书馆
《柏斋先生乐府》一卷(明)何瑭撰 饮虹簃所刻曲
《柏斋文集》十卷(明)何瑭撰 明刻本 四册 今存北京图书馆
《柏斋三书》三卷(明)何瑭撰 四库全书 子部杂家类存目
《医学管见》一卷(明)何瑭撰 四库全书 子部医家类存书
《正德(怀庆府志)》 十二卷(明)何瑭撰 明正德十一年刻本 抄本 今存上海图书馆
何瑭后世纪念
何瑭纪念馆位于河南焦作市武陟县城东20公里的詹店镇何营村。该馆原为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何氏宗祠,年久失修。1992年春,何营村何凤桂、何发卿等何氏族人倡仪重修宗祠。更名为“何瑭纪念馆”。
1992年至1996年,何氏族人先后筹资四百多万元,整修纪念馆正殿,扩大院落,重建舞楼,迎面牌坊和仿古街。仿古建筑金碧辉煌,亭台楼阁错落幽深,何瑭公汉白玉雕像安详正座。有大明皇帝敕封何瑭公的御碑、天下“何”姓祭祖碑林、“何瑭纪念馆”牌坊、世界何氏宗亲总会赠“中州圣儒”匾额、河南何氏宗亲会赠“光宗耀祖”匾额等
2004年春,适逢何瑭诞辰530周年之际,为宏扬瑭公精神,何氏族人及社会各界又多方筹资200多万元,新建五间歇山四廊式三重檐大殿.
2007年10月29日,“世界何氏恳亲大会”在何瑭纪念馆隆重召开。
2008年10月29日被定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瑭补充介绍
何瑭(1474~1543),字粹夫,号柏斋,虚舟,生于武陟县千秋乡头铺管(今何营村)。七岁时随家迁入怀庆府城内(今沁阳县城关镇),他自幼聪颖好学,才华出众。《明史》“儒林传”记载:何塘“年七岁,见家有佛像,抗言请去之”。弘治十四年(1501年)乡试第一,第二年中进士,选人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晋修撰。步人士途后,他为官清正,刚直不阿,曾为时人所称赞。后“以经筵触忌讳,谪开州同知”。在开州“修黄陵岗堤成,擢东昌府同知”。因仕路不顺乞归,隐居怀庆府城南,“茅屋甚陋”,“蔬食水饮”,达7年之久。嘉靖初,又被起任,先后任提学副使、太常寺少卿、翰林院学士、太常卿、工、户、礼三部右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等职。但终因“直道与当路不合”又“引疾乞归”。嘉靖八年(1529年)告老还乡,回到怀庆府城,闲居达15年之久。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文定公。
何瑭为官刚直清正,勤于政务,不与-污吏同流合污,因而,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何先儿”,他的许多遗闻轶事至今仍在家乡广为流传。
何瑭在京任修撰的时代,明王朝已经开始腐败。武宗皇帝朱厚照时,宦官刘瑾总管东、西两厂特务组织,作恶尤甚,不少官吏百般奉迎、跪拜称颂,而身为小小修撰的何瑭,却敢于蔑视刘瑾。据《明史》载:“刘瑾窃政,一日赠翰林川扇,有人而拜见者,瑭时官修撰,独长揖,瑾怒,不以赠,受赠者复拜谢,瑭正色日:‘何仆仆也!’瑾大怒,诘其姓名,瑭直应曰:‘修撰何瑭’。知必不为瑾所容,何乃累疏致仕,后遭瑾诛之。”
由于何瑭直率恬淡,不时冒犯强权,因而一生中屡遭贬职。权臣张罗峰很赏识何瑭的才学,准备提拔重用他,在召见他时,他却直言不讳地诉说了张罗峰的14条罪状,使得在场的官员十分吃惊,张也无言以对,事后何瑭请求回乡,未准,留京闲住。
何瑭一生两袖清风,反对奢靡。死前又交代家人他死后一定要薄葬。按他的说法就是“随身衣裳,就肚干粮”。他生前就为自己写下的墓碑,碑文只有两句:“吾儿强似我,要钱做什么?吾儿不胜我,要钱做什么?”。
何瑭是明代一位著名学者,他极力反对当时盛行的王守仁主观主义哲学思想,直言“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欺人之谈,他认为世界的根源有二,即一阴一阳,阴是物质,阳是精神,阴有形而不知,阳有知而无形,显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萌芽。他的主要著作有《阴阳管见》、《儒学管见》、《乐律管见》、《医学管见》、《柏斋文集》等书。他晚年在怀庆府城内教书,破格招收朱载埔入学,对朱载堉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音律学家、科学家,起了一定启蒙作用。
“何瑭”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