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商丘市名人>宁陵县名人

高元钧

高元钧人物照片

宁陵名人高元钧介绍

中国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

高元钧(1916年3月29日一1993年3月3日),原名高金山,河南省宁陵县张弓乡西四里和庄人。幼年家贫。7岁即背井离乡,卖唱乞讨。度过了苦难的童年。11岁时,来到了南京。几经周折,从艺人戚永立处学会了一些“武老二”唱段。又在走码头卖艺过程中,得到同路的大师兄郭元顺的指导,艺术上逐步完善。通过郭元顺代师收徒,他才正式成为戚门弟子。几年后又正式拜师,得到了戚老先生的亲自传授。

高元钧人物生平

高元钧童年流落街头乞讨卖唱。演唱武坠子,后来在南京拜戚永立为师学演山东快书。山东快书早期俗称“武老二”、“说武老二的”或“说大个子的”。因为早期艺人主要说唱《水浒》里的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且武松作为古代的打虎英雄,不仅气力大,武艺高而且身材魁伟,体格高大,故名。约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在上海电台演播并出版唱片,便依表演所采用的方言及当时主要的流行地而定名“山东快书”。山东快书在流传中形成了两个主要艺术流派,一派的代表性传人为山东省济南的杨立德,称“杨派”;另一派即为在北京的部队从事艺术工作的高元钧,称“高派”。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的山东快书,绝大多数演员都宗法“高派。”

高元钧个人履历

高元钧(1916-1993) 中国最负盛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原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原名高金山,河南宁陵人。1993年3月3日,山东快书一代宗师、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高元钧因病于3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高元钧童年流落街头乞讨卖唱。他在汲取民间曲艺精华的基础上刻意求新,使这一艺术从民间走向舞台,成为山东快书“高派”艺术的创始人。他创作表演的有《武松打虎》《武松赶会》《鲁达除霸》等歌颂历代民间英雄人物的著名段子,还有《一车高粱米》《侦察兵》《长空激战》等一批反映现代生活的新段子。

他与人合作编著的《表演山东快书的经验》《山东快书艺术浅论》《快板快书研究》等传世之作,填补了山东快书理论上的空白。

高元钧社会评价

高元钧的山东快书表演憨中见巧,刚柔相济,张弛有致,举重若轻,轻松风趣中透着隽永与灵气。由于山东快书的语言富于乡土气息,从而使其表演也含着质朴与亲切。他培育了200多名有一定成就的山东快书演员和作家,使50年代初才由他定名的山东快书迅速推向全国。高元钧还擅长相声、双簧等,曾与侯宝林、刘宝瑞等艺术大师同台献艺。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解放军总政文工团和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当演员和艺术指导,曾当选为中国文联委员,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特邀研究员。创作演出之外,高元钧还与人合作编著的《表演山东快书的经验》《山东快书艺术浅论》《快板快书研究》等传世之作,填补了山东快书理论上的空白。著有《山东快书漫谈》《我和山东快书》等。其编演的节目曲本,也以《高元钧山东快书选》的书名出版。

高元钧个人作品

高元钧早年即四处行艺,见多识广。除创作或整理改编传统题材的节目上演外,还编演过一些反映新时代生活的新节目。代表性的节目有《鲁达除霸》《李逵夺鱼》《赵匡胤大闹马家店》,以及《一车高粱米》《侦察兵》《智斩栾平》等。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性节目,是长篇山东快书《武松传》。

《武松传》共十六回,即从武松出世一直说到被官府逼迫,与众英雄一同造反上梁山为止。全书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鲜明的爱憎,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英雄形象。其中《武松打虎》即《景阳冈》一节通常单独演出,最受观众欢迎。全书的曲本1987年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

高元钧补充介绍

  高元钧(1916—1993),原名高金山,宁陵县张弓镇和庄人。幼年丧父,7岁跟随四哥卖唱乞讨。1930年,成为老艺人戚永立弟子。1946年参加江苏文化界进步人士组织的“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演出大会。1947年,赴上海参加了左翼作家们举办的“纪念‘五四’反饥饿、反-、反内战”的-演出活动,他所演唱的《武松赶会》等歌颂英雄侠义为民除害的节目,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并得到郭沫若、田汉、洪深等文坛名家的称赞。解放初,他率先编演了《小二黑结婚》、《桥》、《刘巧团圆》等新曲目。1951年,他将“武0”(“竹板快板”)正式定名为“山东快书”。抗美援朝期间,先后四次赴朝慰问演出。1956年,加入中国0。1958年受到-总理的亲切接见和鼓励。周总理称誉高元钧为“民族艺术的一面旗帜”。

  “高元钧”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