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名人段晴川介绍
段晴川 (1812年~1893年),字文澜,号春湖,别号柳桥,今河南温县大玉兰村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丁酉拔贡,保和殿廷试一等第一名,官兵部,入枢廷,历科道,洊升内阁侍读学士,诰授通奉大夫。晚清著名书法家,著名书画鉴赏家。
段晴川人物生平
嘉庆十七年,生于河南温县大玉兰村一户读书农家,行二。六岁起,祖父即口授四书并诗书、经史、古文,日夜讲授累年。道光五年,邑试冠军,六年入郡庠,祖父母、父先后弃养,无力营葬,权厝在家。道光十四年,科试一等第一名,食饩。道光十七年丁酉拔贡,十八年廷试一等第一名,引见以七品小京官用,签分兵部车驾司行走,兼汉本房武选司行走。
道光二十三年,记名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即通过军机大臣的严格选拔,挑选品学兼优、勤谨缜密、字体恭楷者,奉旨遇缺既补,即为“记名”。二十六年,段晴川以兵部额外主事入值内廷,补军机章京,充方略馆协修,先后办理西路回疆军务、粤匪军务。
咸丰二年,以枢值劳绩补兵部武选司主事,三年,题升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充方略馆纂修,保军务劳绩随带加二级,记录二次,记名御史。五月,粤匪自巩县渡河,温县失守,怀郡被围,告假开缺回籍省亲。咸丰五年正月初十日,补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奉旨军机处额外行走,旋改浙江道监察御史,时太平军再克武昌,段晴川上疏陈奏围剿之策,兼保周汝筠可胜此任,得旨允行。又捻匪张乐刑等深入河南境内,肆意骚扰掠夺,疏劾专办此股之统兵提督武隆额,兼保徐宗干,特旨徐宗干驰驿河南办理捻匪。
咸丰六年,奉命抽查漕粮,谢恩蒙召见,训示周详,旋掌山西道监察御史,兼署京畿道。七年,转京畿道监察御史,切陈金陵大营将帅不和情形,疏劾钦差大臣提督和春忌刻迁延,留中,仍升工科给事中,稽查太平仓事务,旋擢内阁侍读学士。时英法联军犯天津,要求开放口岸、鸦片贸易合法化、在京设立商业常设机构,满清朝廷立即就外国在京设立大使馆展开了激烈争辩。段晴川以京师乃根本重地,非经商之地,不宜令外人久驻,恐生他变,他和一大批官员纷纷上疏,坚决反对让外国公使驻节京城。段晴川谏止准夷进京一疏说:“若外国使节久驻京师,则凡有举动,纤细毕知,既速且详,动为所制。”“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况辇毂之下,岂可容豺狼群聚,能保其无意外之变乎?”除上疏反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段晴川还祈求皇帝严责驻津大臣力拒侵略,以杜大患。朝廷接到上疏后,拒绝了英法联军的要求。
咸丰十年冬,段晴川以家慈年逾八旬,告终养回籍,朝廷不允,旋奉旨帮办联捷防河事务。十一年,时联捷仍驻直隶大名,主下游;段晴川驻河南武陟,主上游。防局草创,诸事艰辛,凡筹饷、募勇、制械、设棚卡各事,皆段晴川一人任之。时家慈患病在床,呕血不止,双目昏耗,不辨黑白,而逆捻屡扰河干,上下千里,防不胜防。段晴川昼夜筹防,目不交睫者累月,幸得化险为夷。段晴川偶过家门时一省视,家慈即促其行,不令久滞,恐误军务。常谕之曰:“方今国计艰难,汝受恩深重,当竭力保卫河朔,兼护桑梓,勿以吾老为念”。河南巡抚严树森与联捷为争饷积怨已深,互参不解,军机处密谕前任内阁侍读学士段晴川:“联捷与严树森互相纠摘,叠经谕令各有责成,严树森前亦有严旨申饬。乃本日联捷奏片所陈,哓哓不已,并未与该学士会衔,是否未经知会?抑或别有意见?不与会衔。段晴川于联捷、严树森不和之处,孰是孰非,知之必悉,著即据实具奏。河北团练,严树森何以欲撤,有无其事,一并查明覆奏。联捷、严树森互参各摺,并本日联捷两片,均著钞给阅看“。段晴川均据实覆奏,以二人皆属因公,并无夙怨,惟各执己见,不能和衷共济,彼此实无一事,请旨严行申饬,此事随解,二人亦得两全。段晴川与联捷共事年馀,每事独任其劳,不居其功,又不与争分际,故始终相安无事。直至联捷遭严谴降补,饬令回京,段晴川为其送行,联捷握着段晴川手,后悔不已,泪涕而别,始知段晴川品格之高尚,非常人能及。
同治元年正月,段晴川考虑到大营勇粮告溃,且已积欠多日,以后拨饷断不可指,万难接办防务。遂缮折实陈,即请将各勇遣归原伍,以节无益之费;更请另简大员替办军务,因母老患病,未能远离,剀切陈情,均得旨允准。是年底,适逢家慈弃养,段晴川丁忧奔母丧,遂不复出。
同治二年起,段晴川闲居家乡三十余年,从不过问政事,不参与刑讼案件,任积谷首事,襄办怀郡赈事,事竣请奖不受。潜心于教书育人,醉心于书法艺术及书画碑帖鉴赏事业,先后主讲覃怀书院、安昌书院。光绪十年,应河北道许振袆(字仙屏)观察之聘,任瞻韩书院首任主讲,并代课安昌书院,直至光绪十七年,耄耋之年,体弱患病,不得已两次坚辞次年之聘。
光绪十九年,段晴川病故,享寿八十又二岁。
段晴川轶事典故
关于“八砖斋”这个名字,经查考资料,原来取自唐代的一个历史典故。唐人李程赋性疏懒,生活散漫,德宗时任翰林学士。时值冬季,学士入院值班以看日影为准。当日光将照及厅前五砖时,众学士都到齐了,唯独李程总是要等日光过了八砖才到位,于是人们戏称他为“八砖学士”。但是这个老是迟到的人却受到皇帝器重,被认为有从容不迫的风度,后来官至宰相。段晴川大概取“八砖学士”散淡自在、从容不迫的含义,以“八砖斋”来命名其书斋和作品集。
段晴川艺术成就
《中州先哲传·名臣》有传。
段晴川在《书鹄》自序略曰:“乞养归田,始乘闲复理旧业,并将历年京居所收名碑巨迹悉心体玩,间亦得其大旨,即笔之于册,亦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之义也。松雪云:结体因时不同,用笔千古不易。不易者,正法也。惟其为正法,所以历千古而不易也。予老矣,自恨腕指力弱,不能追步古人,然与各家门径及用功节次不无揣摩,稍有所得,觉此道无近功,亦无歧路,因汇各册为一编,题曰《书鹄》,言书之有法如射之有鹄也。”
段晴川人物评价
段晴川善诗工书,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体行草兼备,俊逸潇洒,在目前书画古玩市场颇受追捧。段晴川晚年将其在各地做官所搜集的碑帖、名人真迹悉心把玩,加以题跋,遂成清代著名书画鉴赏家。现在香港、北京、上海、郑州等地拍卖会上,常见有段晴川题跋的作品,身价也随之上涨。
在新华书店处理的古旧图书中,一位藏友淘到了清末著名书画鉴赏家段晴川为自己的孩子留下的一本字帖――《八砖斋翰墨》古文抄,《八砖斋翰墨》以行书为主,间参草书,虽二体并用,但上下照应,左右顾盼,配合默契,浑然天成,并印有“锄经堂”、“段氏春湖”朱文印。
晚年闲来无事的段晴川,专门花费3年时间抄写历代古文30篇,取名为《八砖斋翰墨》古文抄,印上“子孙保之”的朱文印,留给子孙当字帖。他选择的古文包括前后出师表、桃花源记、前后赤壁赋、岳阳楼记等,即使现代人也大都耳熟能详。
从《八砖斋翰墨》第一本开头序言内容可知,段晴川认为书法以“圆劲”二字为上,从儿时就开始练字到71岁高龄,段晴川谦虚地认为自己尚未得“圆劲”二字之万一。他前后花了大约3年的时间来抄写这30篇古文,但翻阅这12本《八砖斋翰墨》,给人的感觉却是一气呵成。在后面的跋中,段晴川说他的女婿帮忙把这些古文抄装裱成册。
段晴川作品欣赏
焦作市博物馆收藏有段晴川书法四条屏,释文:余在广陵,与晁无咎、昙秀道人同舟送客山光寺,客去,余醉卧舟中,昙秀作诗云:“扁舟乘兴到山光,古寺临流胜气藏;惭愧南风知我意,吹将草木作天香。”余和云:“闲里清游借隙光,醉时真境发天藏;梦回拾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余昔对欧阳文忠公诵文与可诗云:“美人却扇坐,羞落床下花。”公云:“此非与可诗,世间原有此句,可拾得耳。”后三年,秀来惠州,余偶记此事。
款识:其相世讲属正,春湖段晴川。
钤印:段晴川印(朱文)、春湖翰墨(白文)
四条幅字体以行书为主,间参草书。虽二体并用,但上下照应,左右顾盼,配合默契,浑然天成,笔法飘逸,妩媚动人,显示了段晴川深厚的书法功底,经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级珍贵文物。
段晴川主要著作
《八砖斋京外奏稿》、《八砖斋诗草初集》、《八砖斋诗草续集》、《八砖斋翰墨》、《书鹄》、《防河纪略》、《自订年谱》等。
段晴川补充介绍
段晴川(1812—1893)字文澜,号春湖,又号柳桥,温县大玉兰村人。书艺精深,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贡,廷试第一。初授兵部七品京官,历官军机章京、职方司员外郎,浙江、山西、京畿等道监察御史,直至内阁侍读学士。
其为御史,仅两年时间,时值太平军兴盛时期,曾上疏“剿匪”,主张镇压农-动。辞朝家居时,曾举办地主武装一一“团练”。晚年,蛰居故里,兴办救济事业,悉心书法和诗作。著有《八砖斋京外奏稿》、《八砖斋诗草初集》、《八砖斋诗草续集》,《书鹄》等。
“段晴川”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