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外名人张鸣岐介绍
张鸣岐,1945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大,父亲在“文革”前曾任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干部处处长,后又任副区长,但因子女多难以养家糊口,他把家迁居郊区乡下。张鸣岐自幼很懂事,肯努力读书,曾一度考取哈尔滨市重点中学。但因生活贫困,为了减轻家里经济负担,他自愿转学到吃住免费的航校读书。1966年张鸣岐从哈市航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黎明公司工作,由于工作努力上进,197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分到车间当钳工。在工作中,张鸣岐能吃苦,尊重师傅,任劳任怨,先后任车间团支部书记,全公司的团委书记,党委常委,工会主席等职。他在黎明公司一干就是14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他做团的工作曾受团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并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他在企业工作时,一向关心群众疾苦,联系群众的佳话流传至今。20多年来,他无论调到哪里,逢年过节,总不忘记去看望以前的工人师傅。
1981年,张鸣岐调离黎明公司,先后担任沈阳市总工会副主席,共青团辽宁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兼交际处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兼参事室主任,沈阳市副市长,中共沈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中共锦州市委书记等职。
不管到哪里,张鸣岐都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惟独不考虑自己。
1971年他结婚后,因没有房子,就住在岳母家的11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住就是16年,直到1987年才搬走。这期间,他已是四口之家,有很多调房的机会,都被他推脱掉了,可是当他得知一位老山的军队-住房困难时,却到处奔走呼吁,终于为这位干部争取到一套住房。
在省政府任副秘书长时,他主管交通。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张鸣岐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同民警们一起站岗,体验他们的生活,体贴他们的辛苦。一次,因有送外宾的紧急任务,违反了交通规定。过后,他主动去交警大队做检讨,使干警们深受感动。
张鸣岐在省政府工作六年。每每遇到紧急事情需要处理时,他总是亲临现场,认真调查从不图虚名。1989年春节前夕,阜新清河门铁道口发生一起火车与汽车相撞的恶-故。张鸣岐听到后,马上奔赴现场,对80多名遇难的外地打工人员及家属给予妥善地安排和善后处理,使得各个方面都很满意。
同一年,岫岩县发生一起泥石流灾害。这场天灾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张鸣岐闻讯后亲赴现场妥善处理。
1993年1月31日凌晨,沈阳市新民县内发生一起特大恶0通事故。一辆大幅超员的客车,在穿越无人看管的铁道口时,同一辆正常行驶的旅客列车相撞,酿成65人死亡,29人受伤的惨重大祸。面对震惊全国的“131”事件,张鸣岐身为副市长,火速赶往出事现场,紧张有序地处理好这一重大交通事故,前后只有一周时间。
张鸣岐凡事注重调查研究。在他主管交通工作期间,为了解决公路乱设卡、乱罚款问题,他同一位公安厅的副厅长一起身穿便服,乘车从沈阳开到锦州,一路观察情况。他们遇到几次被截车罚款,由于掌握第一手材料而主动地采取了相应有效的措施。为提高公安队伍的素质,张鸣岐先后走访13个县区的-及40多个派出所,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1993年5月,张鸣岐刚调任沈阳市委常委工作不久,他针对当时影响改革开放的社会“污染”,加大整顿治安形势的力度,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打击犯罪团伙,把迅速发展起来的600多家0小包房、咖啡屋等污浊地方,加以取缔,深受老百姓的称赞,取得较好效果。真正做到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工作宗旨。
“我如果由于拼命工作而使生命缩短,是值得的。”这是张鸣岐经常说的话,也是行动中所遵循的座右铭。
1993年冬天,张鸣岐调任到锦州当市委书记。他脚刚一踏上锦州大地,就立即提议由市委常委带队,分成七组深入到困难企业走访,帮助企业寻求摆脱困境的办法。尽快把锦州的经济搞上去,把锦州人民的生活搞上去。
张鸣岐不顾疲倦地走访锦州阀门厂、轮胎厂、钢厂及乡镇企业。在田间地头、商店、学校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脚印。张鸣岐以“富民强市”的口号使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全市党员和群众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他在工作中以身作则,清洁廉政,一不吃请、二不应酬、三不搞花架子。不管严寒酷暑,风雨无阻,张鸣岐经手查办21件大案,已有11件结案。
张鸣岐因患糖尿病及做色素瘤手术,住进医院。病还未好,就急着出院。1994年3月27日,刚刚回到锦州的张鸣岐,听说观音洞牛心山起火,他不顾身体有病,跳上指挥车就去指挥灭火。竟然忘了手术处的伤口未愈合,挣裂开的伤口在渗血,鲜血染红了纱布。
1994年5月3日,凌海市遭受严重风灾,致使两万多蔬菜大棚受破坏,张鸣岐心系受灾农民,赶到灾区,鼓励农民振作起来,重新恢复生产,并且用最短时间,筹集20多吨农用塑料薄膜送到急需的农民手中。
1994年7月13日,张鸣岐因公去兴城。听说锦州汛情严重。他二话没说马上赶回锦州。当天饭也没顾上吃,就去查看险情。
天,正下着暴雨。他顶着大雨,连夜赶到凌海市防汛指挥部。听取汇报后,紧急奔往现场。并看望抗洪抢险的部队官兵。这时大凌河西护堤尤山子村段出现了险情,他不顾个人安危前去查看。在返回途中,洪水从尤山村外的高堤上发泄下来,在万分紧急的情形下,张鸣岐拒绝村民的挽留,坚持继续去查看沿河几十公里的其他村民的灾情。
不幸的是,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中共锦州市委书记张鸣岐,在锦州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被无情的洪水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中共辽宁省委决定授予张鸣岐为“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及干部向他学习。
张鸣岐是社会主义时期,改革开放年代,努力做好人民公仆的优秀领导干部。他一身正气,全身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永久的怀念。
“张鸣岐”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