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名人张耕野介绍
张耕野(1901—1938),原名张宗儒,190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中共佳木斯市委组织部部长,1938年10月牺牲。
名列2015年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
张耕野人物简介
张耕野,原名张宗儒,190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中共佳木斯市委组织部部长,1938年10月牺牲。
张耕野人物经历
190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一个贫苦的市民家庭。全家十几口人仅靠父亲给一家商号当账房先生的微薄工资维持生活。张耕野幼时曾入私塾读书。他深知穷人家的孩子上学不易,所以加倍地刻苦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考入双城中学和阿城师范。后来又考入吉林高等师范学校数理专修科继续深造。1927年,张耕野高师毕业后,立即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教育事业。曾先后在双城县中学、吉林市中学任教。1929年,张耕野到佳木斯市桦川中学任理科教师。不久,青年教师、中共党员唐瑶圃来校任英语教师。他思想活跃,工作认真,待人诚恳,点燃了进步师生的爱国热情。张耕野从这位比自己还年轻的同事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革命道理和进步思想。他俩很快成为亲密的朋友,并一起组织校友会传播先进思想,团结进步学生,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消息传到桦川中学,爱国师生群情激愤。张耕野、唐瑶圃组织全校300余名师生走出校门、走上街头,举行反日爱国示威游行。师生们挥舞着五颜六色的小旗,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团结起来,驱逐日军”等口号,浩浩荡荡地经过县公署的门前,走遍全市的每条大街,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张耕野还组织了一支文艺宣传队,在街头讲演、唱歌、演小型活报剧。他连夜编写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开鸦片馆、诈骗钱财、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的剧目,在街头演出后,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张耕野还领导了群众抵制日货的运动,他把学生组织起来,深入群众和店铺,宣传不买日货和不卖日货的意义,唤起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反日的民族意识。在各地义勇军揭竿举旗抗日的时刻,张耕野带领宣传队到工厂和各商号募集捐款,支援义勇军抗日。
1932年4月佳木斯失守后,桦川中学成了日本侵略军的兵营。目睹日本兵的罪行,张耕野怒火满胸,决心投笔从戎,他带着几名进步学生,离开佳木斯,投奔义勇军李杜属下的一个营。后因该营内部发生叛乱,张耕野他们只好又返回佳木斯。这一年,地下党组织根据张耕野的要求和表现,经唐瑶圃介绍,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3年,被迫关闭一年之久的桦川中学重新开学了,张耕野又回到了学校。此时,唐瑶圃已去依兰地区开辟工作,桦川中学的地下党组织的工作由张耕野负责。1934年,桦川中学建立党支部,张耕野为支部负责人。从此以党支部为核心,团结进步学生,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为发展组织,培养青年,张耕野利用教师的身份组织“读书会”,向学生介绍进步文学作品,如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老张的哲学》以及苏联小说《铁流》等,使他们从中吸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进步学生冷云、陈芳钧、马克正、陈雷等都是这一时期在桦川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1936年秋,根据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的指示,将张耕野领导的桦川中学党支部和由董仙桥领导的西门外特支合并。1937年1月,正式组成中共佳木斯市委,张耕野任市委组织部长。佳木斯市委成立后,张耕野和市委其他同志一起为发展党团组织,为抗联部队培养和输送干部,为部队搜集情报和提供物资,为伤病的军事干部治疗和休养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为瓦解敌人,发展壮大抗日武装,佳木斯地下党领导策划了梧桐河金矿矿警的武装起义。经张耕野等的周密计划,选派与梧桐河金矿局高级职员马仿潜有同族关系的马克正打入金矿。马克正当上金矿文书站稳脚之后,又将“表哥”陈芳钧介绍到金矿,当上矿警。他们在矿警中交朋友,启发工人对日本侵略者和汉奸把头的仇恨与反抗。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工作,在矿警队内争取了七八名骨干力量,为武装起义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这期间,马克正、陈芳钧与市委保持密切联系,多次到佳木斯向张耕野汇报工作,听取指示。为确保起义成功,市委与抗联六军取得联系,并制定了配合起义的行动方案。1937年7月29日凌晨,70余名矿警举行起义。他们击毙反动的矿警队长,携带70多支枪和一批弹药,300余两黄金和十多车被服和大米等物资,投奔抗联六军。这次矿警武装起义,使梧桐河金矿陷于瘫痪,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
张耕野的家是个革命的家庭。爱人金淑英和妹妹张宗兰都是共产党员。一家人居住在独门独户的两间草房里,由于环境清静比较安全,他家成为地下党组织活动的秘密据点。保存和传递党的秘密文件,市委的许多重要会议,上级组织派人来往接头,部署工作等经常在这里进行。当时北满临时省委和下江特委负责人冯仲云、高禹民等都曾在他家住过。由于张耕野经常给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补习功课,青年学生在他家出出进进邻里们都习以为常,地下党同志也常以补课为名到这里请示汇报工作。他的妻子、妹妹对地下党工作的开展都做出了贡献。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把东北变成其扩大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对活跃在三江平原的抗日武装围而歼之。日军在调集重兵进行军事“讨伐”的同时,实施“治安肃整”计划,血腥镇压抗日救国斗争的群众。在白色恐怖下,地下党活动非常困难。1938年3月,佳木斯市委派张耕野进山与抗联部队研究在必要时转移地下工作人员的问题。张耕野在交通员的带领下,在集贤县夹信子与抗联三军取得联系。此时,敌人在下江地区制造了三一五大逮捕事件,佳木斯市委遭到严重破坏。张耕野自己无法回去,不得不暂时留在三军四师政治部工作,随同部队转战于勃利、宝清、依兰一带。
张耕野补充介绍
张耕野(1901--1938)原名宗儒,双城县双城镇人,生于一个贫苦的市民家庭年父张国英是一家商店的管帐,全家十几口人的生活全靠微簿的收入来维持。张耕野幼年在县城一家私塾就读,后入本县中学,阿城师范学校读书1927年毕业于吉林高等师范年毕业后,他先在双城中学,吉林市中学,桦川中学任教。张耕野在桦川中学任期间常与中共地下党员唐瑶圃接触,在唐的领导下,团结进步学生,开展革命活动。张耕野担任校友会宣传部长,办板报、出校刊、传播进步思想。
1932年4月12日,日寇侵占了佳木斯,桦川中学-关闭。此时张耕野经唐瑶圃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根据地下党组织的指示,带领几名青年学生离开桦川到湖南营去投奔李杜的义勇军,因当时日寇搜查很严,土匪蜂起,交通阻断而未果。
1933年桦川中学重新开学,张耕野又回到学校,以教学为掩护,在学生中秘密开展抗日活动,后因唐瑶圃去依兰开辟新的工作,桦川中学地下党组织由张耕野负责。
1936年张耕野调任中共佳木斯市委组织部长。为了发展和壮大抗日武装,佳木斯市委于1937年2月成功地领导了梧桐河金矿矿警的武装起义,张耕野是这次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
佳木斯地处三江平原,是战略要地,所以日寇派驻重兵,加紧伪警究特的活地动,残酷镇压抗日志士。市委决定派张耕野去找抗日联军联系,以便在形势危急时,地下党员及时转入部队。
1938年3月张耕野在集贤县夹信子找到了抗联三军。是时,佳木斯市委遭到了破坏,张耕野获悉后,就留在抗联三军四师政治部工作。
1938年10月,张耕野所在部队到依兰县黑背子附近等筹集给养,突然遭到敌人袭击,战斗中不幸牺牲。
“张耕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