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名人李秋岳介绍
李秋岳(1901-1936),女,朝鲜族,生于朝鲜平安南道中条郡。原名金锦珠,化名张一志、柳玉明。早年在朝鲜从事反日斗争。1924年流亡到中国广州,参加中国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黄埔军校工作。1927年8月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中国,在中共满洲省委、东满特委工作。1932年后任中共珠河(今尚志)中心县委妇女部长、延(寿)方(正)特支书记。1936年8月被日伪当局逮捕。同年9月3日在通河就义,时年35岁。
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李秋岳人物生平
李秋岳同志,女,原名金锦珠,别名张一志、柳玉明,朝鲜族,朝鲜平安南道中东郡人,1901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她七岁丧父,跟随母亲过着一面读书,一面劳动的贫苦生活。
1910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公布“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把朝鲜变成了它的殖民地。李秋岳从中学读书时期就积极参加反日学生活动。
1919年朝鲜爆发了全民性的三一运动。李秋岳和杨林等人一起参加这一伟大的斗争。在斗争中,她与杨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后来结成了革命伴侣。爱国运动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血腥镇压,许多爱国者惨遭杀害,杨林的父亲也被捕遇害。李秋岳和杨林等爱国青年没有被日寇的淫威和残暴所屈服,他们转入地下,开展反日斗争。
1919年,杨林被日通缉,进入中国国境。1924年,日本为扑灭朝鲜人民独立运动,大肆搜捕和镇压革命者,李秋岳也被列为搜捕对象。为摆脱搜捕,她于1924年离开朝鲜潜入中国,来到杨林正在工作的广州黄埔军校。
1925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倡议和支持下,广东国民革命军举行了第一次东征。李秋岳同志参加了东征军的宣传队。6月参加了平定滇、桂军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斗争。1925年秋,党组织根据李秋岳同志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日斗争,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和到中国后在革命中的实际表现,吸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11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在开办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同时,招收女生入学。李秋岳准备投考。此时,杨林在广州黄埔军校本部担任中校技术主任教官,他全力支持妻子报考。不久,李秋岳如愿以偿,进入武汉分校女生队,与赵一曼成为同学。
1927年8月,在周恩来直接关怀下,李秋岳和杨林一同前往苏联学习。他们先入中山大学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然后转入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军事。
1930年春,李秋岳和杨林从苏联回到上海。中共中央随即派他们到东北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工作。不久,他们又奉省委的派遣,前往中共东满特委工作。到东满后,杨林担任中共东满特委委员兼军委书记。李秋岳则在特委从事其他工作。他们深入到延吉、汪清、和龙一带发动群众,夺取日伪的武器,建立革命武装。
1931年冬,杨林和季秋岳再次被调回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杨林担任省委军委书记,季秋岳在省妇联工作。
1932年,杨林被调往中央苏区工作后,中共满洲省委派李秋岳同志到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工作,先后担任了县委委员、妇女部长、铁北区委书记等职务。她和赵一曼都是珠河反日游击区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老百姓称李秋岳为“黑李子”,她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1935年秋,李秋岳奉命离开珠河到延寿、方正地区开辟新的游击区,担任中共延方特支书记。她工作出色,半年多时间就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并建立了反日会组织。在她积极工作的基础上,珠河中心县委派去了刘兴亚,范景海等同志,组成了中共方正县委。
1936年2月,李秋岳同志完成开辟延方抗日游击区和建立县委的任务后,党组织又派她到通河去建立反日会组织,进行抗日斗争。在她的宣传鼓动下,很快建立了4个反日会组织,并建立了游击根据地,为开创通河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6年8月27日黎明,李秋岳等三名同志被敌人的治安肃正宣抚工作班逮捕,受尽了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敌人看她抗日意志非常坚定,是一位不可征服的抗日战士,于1936年9月3日在她被捕后的第七天,把她枪杀于通河县城西门外,时年35岁。
李秋岳人物事迹
1934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长何成湘代表满洲省委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杨林任中央军委干部团参谋长,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会见了何成湘,非常关心地询问李秋岳的近况,并决定调她到中央苏区工作。何成湘会后返回中共满洲省委驻地哈尔滨,向省委汇报了毛泽东的指示,省委随即准备送她到中央苏区。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正对苏区发动“围剿”,东北地区抗日斗争形势也非常严峻。李秋岳毅然放弃了同爱人团聚的机会。她在铁北一带,与当时著名的抗日女英雄铁北区委书记赵一曼共同发动群众,组织武装,配合抗日联军同日寇作战,李秋岳和赵一曼成为珠河一带威震敌胆的巾帼英豪。
1935年春,李秋岳按珠河中心县委的指示,来到延寿、方正一带开展抗日活动,担任中共延方特支书记。她到任后,便成立“反日会”组织,发展党员,积极为抗联传递情报、筹措弹药、枪支和给养。她走到哪里,哪里的抗日斗争烽火就被点燃,而且越烧越旺。
她足智多谋,心计超群。在她任延方特支期间,曾设计把一批薄皮靰鞡巧妙地转移到抗日军部队中。1936年2月,珠河中心县委决定把延方特支书记李秋岳调往通河,由刘世武接替李秋岳的职务。在延寿加信子欢送她的秘密会议上大家提出了如何把特支为抗日军买的薄皮靰鞡转移出去的问题,大家设计了一个个方案,最后都认为不妥而被否定了。她站起来,看了看大家说:“同志们,我看让这些薄皮靰鞡跟我一起走吧!”“怎么个走法?”大家问。她笑了笑,然后说出了一条妙计。大家听后,一致拍手叫好。
第二天早晨,加信子南门口要出城外的人突然多了起来,这是些下地干活的、上山拉柴禾的、出门做工的人,挤在了一个门口,两个检查过往行人的自卫团丁忙了一身汗。
正在这时,只见从加信子街里跑出来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她抱着两头露棉絮的破被子没命的跑向南门。在她后边,有一个拿木棍的男人追了出来。那女人一边跑,一边喊:“救命啊,打死人了!救命啊……”
追她那男人的后面跟着一群人,有的拉扯着,有的劝阻着。但那个男人谁的话也不听,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着:“你们别管我,这个骚娘们不好好过日子,全家就一床被,她还偷跑了,我非揍扁她不可!”
抢被的女人已经到了南门口,没等团丁吱声,就一边哭泣,一边拉住团丁说:“大哥,你行行好,我男人要打死我,求你们救命啊!”说着就跑出门外,那个团丁一看,这女人除了一床破被,别的没有什么。上身穿了件花棉袄,后背像刚用鞭子抽了一样。
后边追的那个男人也到了南门口,那些跟着的人用劲拉住他,吵吵闹闹的,围了不少人。这时,团丁检查也不那么认真了。所以,挑挑的、推车的、赶车的都顺利地通过了门岗,就连镇里的小炉匠、修鞋的也都和团丁笑嘻嘻地打招呼出了加信子街。一个团丁纳闷地说:“今天出城的人怎么这么多?”另一个说:“也许是日本守备队没来上岗的原因吧?”
“什么的干活?”不知什么时候日本哨兵到了,他用半通的中国话说了一句,大家都静了下来。
两个团丁忙说:“太君,是一对中国夫妻在打架?”日本兵说:“什么的打架?”两个团丁说:“是男人打女人。”他俩拉住那个男人;“是他,打他老婆!”日本兵打量那男人:“你的老婆不好?”那男人说:“她嫌我穷!”日本兵转过头来:“那个女人呢?”大家一看,那个女人已经没影了。那男人暴怒起来:“这个死娘们,我家就一床被让她拿跑了,我非打断他的腿不可!”说着,他奋力挣脱人群,顺着大道追了下去。
那日本兵惊讶地说:“哟西,中国人野蛮的!”
可是,那两个团丁和这个日本兵哪里知道,先前出城的那些人,大部分是延方特支组织的基本群众,他们分别带着延方特支给抗日军买的薄皮靰鞡按着秘密联络方式转移到了指定地点,准时送给了抗日军。那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就是李秋岳,手持木棍的就是特支宣传委员刘兴亚,在他们前面出城的小炉匠就是刚上任的特支书记刘世武。
这一场精彩的表演骗过了愚蠢的敌人。不但运走了薄皮靰鞡,还把李秋岳送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她到通河后,为了工作方便起见,化名张一志,深入到各村搞抗日宣传,培养了一批骨干分子,在西北河的南屯、北屯等9处地方成立了反日区委。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反日会的会员发展到370多名,反日会会员每人自愿缴5分钱做为反日活动经费,还动员了6名青年参加了抗联队伍,惩办了几名罪大恶极的汉奸走狗。
春天,日伪军到处抢粮。李秋岳领导人民群众把粮食藏起来,敌人白费心机到处扑空,一粒也得不到。她和妇女们一齐上山挖野菜充饥,把节省的粮食积攒起来,并亲自指挥送粮群众乘夜绕过敌人的封锁线,把粮食及时地送到抗联战士手中。
李秋岳为了扩大反日影响,亲自起草了《反日会章程》,还印发了《东北民众抗日联军临时政府宣言》、《中国人对日军战斗的基本纲领》等传单。
李秋岳到通河仅仅5个月时间,通河的抗日斗争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吓得敌人惊慌失措。当时牡丹江地方警务统治委员长中村在给日本中央警务统治委员长东条英机的报告中说:“通河是一难治的癌症。”
8月上旬,敌人组成通河县治安肃整宣抚工作班,并且网罗一些地方反动势力进行盯梢,收集抗日活动情报,破坏抗日活动。27日,李秋岳在赵国臣家做发动群众的工作。突然闯进一伙敌人,把李秋岳带走了。
在通河监狱中,敌人只知道她是张一志,是反日会的负责人。在审讯时,假惺惺地说:“你不考虑你的前途,总还想想孩子吧!他们可不能没有母亲啊!”李秋岳坚决地说:“什么自身前途呀,为了子女呀,这些都没有考虑的余地,我们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寇赶出去,解放全中国。”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还保留在历史的档案里。丧心病狂的敌人,见软的不行,就施用各种刑具,对她进行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但她坚强不屈,一字不讲,怒视敌人。
敌人恼羞成怒,于9月3日,将李秋岳枪杀在县城西门外的一片荒野上,时年仅35岁,一代巾帼英雄把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伟大的解放事业。
(以上事迹资料来源 )
李秋岳原名金锦珠,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泰,她们都曾是富家的小姐,又都是知识女性,如果她们选择了另外一种人生,她们的生存状态,或许都会如她们的名字锦珠和坤泰一样富裕安逸。可是,她们对自己人生的抉择无怨无悔。1932年李秋岳从满洲省委先来到珠河中心县委,担任县委委员,铁北区委书记,1934年,赵一曼也从满洲省委调到了珠河中心县委,担任县委常委,分管妇女工作。
34岁的李秋岳和29岁的赵一曼,都是一身农家妇女的打扮,充满热心,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善于发动和组织群众的抗日斗争。她们频频出入于珠河(今尚志市)和延寿的黑龙宫一带,在山区里访贫问苦,进行抗日宜传,组织儿童团,妇女会,并带领妇女们,为游击队拆洗和缝补衣服,还领导建立了群众抗日武装和农民自卫队。
许多人都知道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泰,因为她长得白净秀丽,就称她为“白李子。”而李秋岳的肤色有些黑里透红,就称她是“黑李子”。时间一长,老乡们都不叫她们的名字,而是习惯地昵称她们“黑李子”和“白李子”。老大娘见到了“白李子”,就扯着“白李子”的胳陡,询问“黑李子”怎么没有来。
老乡们对这两位抗日姐妹花,分外敬佩和热爱,见到她们,心里就发暖,也似乎有了主心骨。当她们帮助老乡打水劈柴做针线活时,老乡们还会开玩笑嗔怪地说:“你们又有文化又有谋略,是打日本鬼子的女中豪杰呵。你们讲的抗日救国的道理,我们是打心眼里愿意听,可就是东北话讲得不标准,一个是带着朝鲜味,一个是带着南方口音呵。”
当满山盛开了洁白的李子花,当满山收获了黑里透红的山李子果时,老百姓就愈发想念来自朝鲜的“黑李子”和来自巴山蜀水的“白李子”。
(以上事迹资料来源 )
李秋岳人物作品
李秋岳精通汉语,才华横溢。曾撰写一首歌词,题目是《流尽最后一滴血》,李川为其谱曲。
歌词内容为:
一
别了!风光绮丽的祖国。别了!碧波荡漾的鸭绿江。别了亲爱的母亲和朋友,别了祖国被压迫的人民。你们同我们一样是一群失去祖国受压迫的奴隶,你们同我们一样是一群无辜的可怜虫。长期的奴役唤醒了我们的觉醒,我们要光复故国,我们要摆脱这无尽的苦刑。我们要求翻身,我们要求解放!我们要挣脱这无情的锁链,起来!祖国被压迫的奴隶们,我们的热情如海潮,我们的力量似钢铁,我们团结一致,握紧拳头,打倒万恶的日本侵略者。
二
别了!风光绮丽的祖国。别了!碧波荡漾的鸭绿江。别了亲爱的母亲和朋友,别了祖国被压迫的人民。如今我怀着满腔的热血远涉重洋投奔他乡异国,他们同我们一样是被双重压迫的民族。他们一样是被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度,那里有正义和真理,那里有为民族解放而战的朋友。我们将和他们,一道战斗流血!为了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起来!祖国被压迫的奴隶们,为换取祖国光复为劳苦大众解放,情愿拚掉头颅,流尽最后一滴血。
(以上资料来源 )
李秋岳后世纪念
1.白朗曾作《民族英雄李秋岳》,刊载于《东北日报》1946年7月12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州人民政府将其遗骸安葬于黑龙江省通河县革命烈士陵园。
2.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李秋岳补充介绍
李秋岳(1901--1936),女,朝鲜族,原名金锦珠,别名张一志,外号小黑李子。1901年,生于朝鲜平安南道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黄埔军校工作。1927年8月,党组织派她去苏联学习。1930年春回国后,在中共满洲省委工作,担任过县委委员、妇女部长、镇北区委书记等职务。
李秋岳和赵一曼都是珠河反日游击区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老百姓称她黑李子,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1933年秋,敌人进行秋季"讨伐",游击区遭到破坏。李秋岳根据满洲省委和珠河中心县委的指示,来延寿开辟游击区,担任了中共延方特支书记。李秋岳性格坚强,工作老练。她经常穿着汉族服装,挎着筐子,象农村走亲戚的妇女一样,深入到群众中去工作,到处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延寿县半年多的时间,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组织。1936年8月27日,李秋岳被捕,在强敌面前,她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1936年9月3日,李秋岳在通河县城西门外遇难,临终时,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时年35岁。
“李秋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