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沧州市名人

张知白

张知白人物照片

沧州名人张知白介绍

宋朝宰相
北宋宰相

张知白(956-1028年 ),字用晦。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北宋宰相。

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后知剑、邓、青三州等职务。又官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真宗召试舍人院,权授右正言。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节俭,“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天圣六年(1028年),卒于任上。赠太傅、中书令,谥文节。

概述内图片来源:

张知白人物生平

张知白幼年好学,端拱二年(989年)登进士第,经屡次升迁担任河南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说当今要务,真宗认为他与众不同,召他在舍人院考试,代理右正言。张知白献上《凤扆箴》,出任剑州知州。一年后,召试中书,加直史馆,真宗面赐他五品服,掌管三司开拆司。

江南旱灾,张知白与李防分路安抚。回来后,代管勾京东转运使事。周伯星出现,司天按祥瑞事上奏真宗,群臣都恭敬地祝贺。张知白认为国君应当修养德行顺应天意,而周伯星的隐现没有什么关联,借此陈说治理国家政策的关键。皇帝对宰相说:“知白可以说是对朝廷尽心尽力了。”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升知白为右司谏。

陕西饥荒,真宗命张知白巡视陕西。不久掌管邓州。恰逢关西流亡在外受人雇佣的人到邓州境内,张知白打开粮仓,又招募百姓拿出来赈济他们。提升为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再提升做尚书工部郎中,出使契丹。张知白认为朝廷设置官员,重朝内轻朝外,为了援引唐代李峤的建议调动台阁之臣主持藩郡事务,于是自请补任外官,真宗不应允,就命他纠察在京城的刑狱之事,张知白坚持请求,执掌青州。回到京师,请求领国子监。真宗说:“张知白难道是在处理艰巨繁杂事务上筋疲力尽了吗?”宰相回答说:“张知白任职于朝内朝外,未曾为自身考虑过。”于是升做右谏议大夫、代任御史中丞、授给事中、参知政事。

郊坛奏告礼成,升任尚书工部侍郎。当时王钦若为相,张知白与他论议朝政多,于是称说有病辞掉官位,被罢为刑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大名府。等到王钦若分管南京,宰相丁谓向来憎恶王钦若,调张知白做南京留守,希望他能报复怨恨。到任以后,张知白对待王钦若更为优厚。丁谓恼怒,又调张知白任职亳州,迁兵部。仁宗即位,升任尚书右丞,为枢密副使,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同领中书门下平章事、会灵观使、集贤殿大学士。

张知白在宰相位上,慎用车服爵号,没有一点儿私心。常常以骄盛自满为戒,虽然显贵,他清廉节俭如出身低微的读书人。然而他身体一向羸弱,忧虑畏怯日日侵身,在中书省忽感风眩,用车拉到府上。宋仁宗亲自去询问病情,张知白已不能言语,去世。为此,仁宗停了上巳节游宴,赠他太傅、中书令。礼官谢绛建议赠他谥号文节,御史王嘉言说:“张知白遵守道义尽忠于国家,做官不屈于困难与权贵,可以说是正直了,当谥号文正。”王曾说:“文节,是褒美的谥号啊。”便不改谥号。

张知白轶事典故

张知白生平清俭,他在担任宰相时,生活依然像从前平民百姓一样简朴,自己觉得很满足。有人劝他从众,以免被讥为虚伪。亲近的人说:“您俸禄很高,但自身生活却这么清苦,这又何必呢?”张知白回答说:“听人说:‘浓处味短,淡中趣长。’凭我的俸禄,即使想达到全家锦衣玉食的标准,又岂会达不到呢。但是看一看人之常情,从俭朴到奢华的生活容易,要想从奢华的生活回到俭朴的生活就难了。我今天的俸禄怎么会长期存在呢?我这个身体能够长期活在这个世上吗?如果家人都习惯了奢侈的生活,一旦失去了我的俸禄,他们就不能马上适应俭朴的生活。假如我在位与不在位、我在不在这个世上生活都是一样的,即使我去世了,家人也能像现在这样生活呀!”听的人都很佩服他的远见卓识。

张知白九岁时,父亲在邢州过世,灵柩停放在佛寺中。契丹侵犯河北时,寺宇大多颓败废旧,灵柩不能辨认。张知白考中进士后,步行寻访,寻得佛寺的大殿基石,猛然明白认出了他父亲灵柩的停放处。打开一看,其父所穿葬服都一一得到了验证,众人都感叹他确实孝顺。曾经路过陕州,与通判孙何相遇,阅读道旁古碑共数千字,回来后,张知白能全部背诵出来,没有任何遗落。天圣年间,契丹大规模检阅军队,扬言要攻取幽州,朝廷为此十分忧虑。仁宗以此询问二府,大臣们都说:“准备粮食训练军队,以防备不测。”张知白说:“不能这样,契丹与我们刚建交不久,如今大举发兵,是因为仁宗刚即位,来以此观察朝廷的举动罢了,我们怎能自造祸乱呢!如果对他们有怀疑,还不如利用黄河决口,派兵以防止黄河决口为由,契丹也不会担心。”不久,契丹果然撤兵离去。

张知白史书记载

《宋史·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

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幼笃学,中进士第,累迁河阳节度判官。咸平中疏,言当今要务,真宗异之,召试舍人院,权右正言。献《凤扆箴》,出知剑州。逾年,召试中书,加直史馆,面赐五品服,判三司开拆司。

江南旱,与李防分路安抚。及还,权管勾京东转运使事。周伯星见,司天以瑞奏,群臣伏阁称贺。知白以为人君当修德应天,而星之见伏无所系,因陈治道之要。帝谓宰臣曰:“知白可谓乃心朝廷矣。”东封,进右司谏。又言:“咸平中,河湟未平,臣尝请罢郡国所上祥瑞。今天下无事,灵贶并至,望以《泰山诸瑞图》??玉清昭应宫,其副藏秘阁。”

陕西饥,命按巡之。寻知邓州。会关右流佣至境,知白既发仓廪,又募民出粟以济。擢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再迁尚书工部郎中,使契丹。知白以朝廷制官,重内轻外,为引唐李峤议迁台阁典藩郡,乃自请补外,不许,遂命纠察在京刑狱,固请,知青州。还京师,求领国子监。帝曰:“知白岂倦于处剧邪?”宰臣言:“知白更践中外,未尝为身谋。”乃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郊礼成,迁尚书工部侍郎。时同列王曾迁给事中,犹班知白上,知白心不能平,累表辞之。曾亦固请列知白下,乃加知白金紫光禄大夫,复为给事中、判礼仪院。曾罢,还所辞官。时王钦若为相,知白论议多相失,因称疾辞位,罢为刑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大名府。及钦若分司南京,宰相丁谓素恶钦若,徙知白南京留守,意其报怨。既至,待钦若加厚。谓怒,复徙知白亳州,迁兵部。仁宗即位,进尚书右丞,为枢密副使,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会灵观使、集贤殿大学士。时进士唱第,赐《中庸篇》,中书上其本,乃命知白进读,至修身治家之道,必反复陈之。

知白在相位,慎名器,无毫发私。常以盛满为戒,虽显贵,其清约如寒士。然体素羸,忧畏日侵,在中书忽感风眩,舆归第。帝亲问疾,不能语,薨。为罢上巳宴,赠太傅、中书令。礼官谢绛议谥文节,御史王嘉言言:“知白守道徇公,当官不挠,可谓正矣,谥文正。”王曾曰:“文节,美谥矣。”遂不改。

张知白历史评价

脱脱等《宋史》: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皆贤相也。四人风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知白、劲正清约,皆能靳惜名器,裁抑侥幸,凛然有大臣之概焉。宋之贤相,莫盛于真、仁之世,汉魏相,唐宋璟、杨绾,岂得专美哉!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尊之为“大贤”,中国古代廉吏中著名的代表

张知白补充介绍

  张知白(?-1028年),字用晦。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北宋宰相。

  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后知剑、邓、青三州等职务。又官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真宗召试舍人院,权授右正言。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节俭,“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天圣六年(1028年),卒于任上。赠太傅、中书令,谥文节。

  张知白幼年好学,端拱二年(989年)登进士第,经屡次升迁担任河南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说当今要务,真宗认为他与众不同,召他在舍人院考试,代理右正言。张知白献上《凤扆箴》,出任剑州知州。一年后,召试中书,加直史馆,真宗面赐他五品服,掌管三司开拆司。

  江南旱灾,张知白与李防分路安抚。回来后,代管勾京东转运使事。周伯星出现,司天按祥瑞事上奏真宗,群臣都恭敬地祝贺。张知白认为国君应当修养德行顺应天意,而周伯星的隐现没有什么关联,借此陈说治理国家政策的关键。皇帝对宰相说:“知白可以说是对朝廷尽心尽力了。”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升知白为右司谏。

  陕西饥荒,真宗命张知白巡视陕西。不久掌管邓州。恰逢关西-在外受人雇佣的人到邓州境内,张知白打开粮仓,又招募百姓拿出来赈济他们。提升为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再提升做尚书工部郎中,出使契丹。张知白认为朝廷设置-,重朝内轻朝外,为了援引唐代李峤的建议调动台阁之臣主持藩郡事务,于是自请补任外官,真宗不应允,就命他纠察在京城的刑狱之事,张知白坚持请求,执掌青州。回到京师,请求领国子监。真宗说:“张知白难道是在处理艰巨繁杂事务上筋疲力尽了吗?”宰相回答说:“张知白任职于朝内朝外,未曾为自身考虑过。”于是升做右谏议大夫、代任御史中丞、授给事中、参知政事。

  郊坛奏告礼成,升任尚书工部侍郎。当时王钦若为相,张知白与他论议朝政多,于是称说有病辞掉官位,被罢为刑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大名府。等到王钦若分管南京,宰相丁谓向来憎恶王钦若,调张知白做南京留守,希望他能报复怨恨。到任以后,张知白对待王钦若更为优厚。丁谓恼怒,又调张知白任职亳州,迁兵部。仁宗即位,升任尚书右丞,为枢密副使,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同领中书门下平章事、会灵观使、集贤殿大学士。

  张知白在宰相位上,慎用车服爵号,没有一点儿私心。常常以骄盛自满为戒,虽然显贵,他清廉节俭如出身低微的读书人。然而他身体一向羸弱,忧虑畏怯日日侵身,在中书省忽感风眩,用车拉到府上。宋仁宗亲自去询问病情,张知白已不能言语,去世。为此,仁宗停了上巳节游宴,赠他太傅、中书令。礼官谢绛建议赠他谥号文节,御史王嘉言说:“张知白遵守道义尽忠于国家,做官不屈于困难与权贵,可以说是正直了,当谥号文正。”王曾说:“文节,是褒美的谥号啊。”便不改谥号。

  历史评价

  

  脱脱等《宋史》: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皆贤相也。四人风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知白、衍劲正清约,皆能靳惜名器,裁抑侥幸,凛然有大臣之概焉。宋之贤相,莫盛于真、仁之世,汉魏相,唐宋璟、杨绾,岂得专美哉!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尊之为“大贤”,中国古代廉吏中著名的代表.

  “张知白”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