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名人杨树森介绍
杨树森,男,1948年月生,汉族,安徽郎溪人。本科学历,教授。主攻逻辑学,兼攻秘书学、语言学、儒家哲学、中学语文教学。
杨树森人物经历
1961-1968,读书(读中学于芜湖一中,含“文革”2年);
1968-1970,务农(“插队”落户于当涂县新丰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0-1975,从军(服现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76部队);
1975-1977,打工(退伍后就职于芜湖市纺织器材厂);
1978-1982,求学(读本科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77级);
1982-2007,执教(执教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院,先后任辅导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杨树森主要贡献
逻辑学方面
1-《普通逻辑学》(33万字,独撰,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2003年1月再版,2005年2月修订第三版,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
2-《逻辑学教程》(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重点教材,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2004年7月第二版)。
3-《逻辑修养与科研能力》(37万字,独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4-《语法·修辞·逻辑》(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版)。
5-对普通逻辑引进实质蕴涵真值表的再思考(论文,原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3/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专题1993/7全文转载)。
6-演绎推理定义新探(论文,原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专题1994/8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4/10作为学术新论点转载)。
7-中国逻辑史的开创者是孔子不是邓析(论文,原载《孔子研究》1996/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专题1996/3全文转载)。
8-同一律等四律是思维内容的规律(论文,原载《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专题1995/7全文转载)。
9-符合同一律的思维是病态思维吗?——与杨胜坤先生商榷(论文,原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专题1994/10全文转载)。
10-同一律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吗?(论文,原载《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4/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专题1995/1全文转载)。
11-论孔子的逻辑思想及其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论文,载《社会科学战线》1994/6)。
12-如何用归谬法反驳论证方式(论文,载《逻辑与语言学习》1994/2)。
13-新闻工作者要提高逻辑修养(论文,载《新闻战线》1999/9)。
14-正确理解黑格尔对同一律的批评(论文,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3)。
15-试论高等学校非哲学专业的逻辑教学(论文,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交流论文,载《哲学研究》2007年增刊,与吴俊明合著)。
1-《中国秘书史》(22万字,与张树文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2006年8月第二版)。
2-《秘书学概论教程》(26万字,独撰,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3-《秘书实务》(40万字,编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4-中国秘书工作起源年代新探(论文,《秘书工作》(中央办公厅主办)2001/7)。
5-孔子编订六经对中国古代档案事业的贡献(论文,《档案学研究》2001/2)。
6-论中国当前秘书工作的内容(论文,《秘书》2006/2)。
7-论中国高校秘书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秘书之友》2006/3)。
8-再论秘书的定义(论文,《秘书之友》2006/4)。
9-中国先秦时代秘书制度的演变(论文,《秘书工作》2005/9)。
10-秦、汉两代秘书制度的演变(论文,《秘书工作》2005/10)。
11-魏晋南北朝到元代秘书制度的演变(论文,《秘书工作》2005/11)。
12-明、清两代秘书制度的演变(论文,《秘书工作》2005/12)。
13-论秘书工作的性质及其对秘书的要求(论文,《秘书工作》2006/10)。
14-谈谈秘书工作中的参谋咨询问题(论文,《秘书工作》2007/2)。
15-论中国秘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论文,《秘书》2009/7)。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准则的历史局限性(论文,原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专题1996/9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6/9作为学术新论点转载)。
2-《论语》“侍坐”章辨疑两则(论文,原载《孔子研究》2000/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专题2000/11全文转载)。
3-孔孟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质疑(论文,《东岳论丛》2001/2)。
4-试论儒家义利观的历史演变(论文,《社会科学辑刊》2001/2)。
5-“人不知而不愠”新诠(论文,《社会科学辑刊》2000/2)。
6-试论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论文,《北方论丛》2001/2)。
1-“只有…才…”句式的两种逻辑表达功能(论文,《语文月刊》1994/11)。
2-“只要”和“只有”表示什么条件(论文,《语文建设》1994/12)。
3-“或者(或)”的多重逻辑意义(论文,《思维与智慧》1995/1)。
4-以浅喻深寓理于形——浅谈比喻论证(论文,《学语文》1994/1)。
5-从意义和功能看拟声词的归类(论文,《中学语文教学》1994/7)。
6-论象声词与叹词的差异性(论文,《中国语文》2006/3)。
1-《桥牌半月通》(18万字,独撰,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出版)。
2-《大学生学桥牌》(30万字,独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3-诈叫的界定(论文,《桥牌》2003/4)。
4-如何寻找4-4配合(论文,《桥牌》2003/6)。
5-桥牌竞赛应重视约定卡的使用(论文,《桥牌》2003/8)。
6-轻开叫后的德鲁利约定叫(论文,《桥牌》2003/9)。
7-四张高套一盖一争叫的利弊分析(论文,《桥牌》2003/11)。
8-用低花斯台曼寻找安全的满贯定约(论文,《桥牌》2009/8)。
9-懂得何时不叫才能成为最后赢家(论文,《桥牌》2009/10)。
杨树森补充介绍
杨树森,河北省乐亭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杨青年时代曾留学美国,民国25~26年(1936~1937)任寿宁县县长。
杨重视教育,上任的当天,先到鳌阳小学听课。在任上,经常深入街头巷尾了解民情,然后据此制定治理县政的实施方案。
为改变当时寿宁县文化教育落后状况,他把兵营迁到圣庙(今县人民法院、人民-所在地),整修校舍和操场,增加教室,并把县城10多家私塾并入鳌阳小学。他亲自兼任鳌小校长,强化教育制度,认真整顿教风和学风。他对教师进行考核、择优录用;规定学校要用普通话教学。见到许多学生迟到和旷课时,便深入家访,督促家长保证学生准时上课。杨还常到课堂里听教师讲课,对教学有方的教师即当众予以表扬。他曾抽查教师批改的作业,并亲自批改一部分学生作文给教师示范,亲自为学生讲授自然课。由于他的率先垂范,促使教师精心钻研教学,学生认真读书。
杨对全县的的学校教育规定3项措施:一是举行全县范围内的各校语文、算术、常识课的测验评比;二是举行全县高小毕业生会考,会考成绩第一名者,由政府出资保送到省立福安三都中学就学;三是增办学校。至民国26年(1937),全县有鳌阳、斜滩、南阳、犀溪、平溪等5所完全小学,每年培养出近百名小学毕业生。
杨针对社会时弊,提倡妇女解放,禁止缠足和男人留长辫,动员鼓励女子上学。他每到一处,都要检查废除陋俗的情况。他曾以县长身份宴请女学生范匡妃的父母,嘉奖他们送女上学。
当时,烟、, 之害屡禁不止,杨树森对此深恶痛绝,他不仅三申五令严禁-和抽大烟,而且从严从重惩处那些违抗禁令的烟鬼、, 棍。杨宦寿期间,寿宁的烟、, 基本销声匿迹。
“杨树森”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