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雄安新区名人>雄县名人

王砚泉

王砚泉人物照片

雄名人王砚泉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原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

王砚泉(1917年10月15日 -2016年10月27日),生于河北省新镇县张青口村人(今属保定雄县 ),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11月11日,王砚泉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调任决死队二大队五中队指导员 ,历任指导员、教导员、科长、参谋处长。

解放战争,他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11旅参谋处长、参谋长、二野14军40师副师长。

1961年任第14军政委,1970年任昆明军区副政委。

1961年晋升少将。 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人物逝世

2016年10月27日晚间,原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王砚泉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王砚泉人物生平

早年到抗战时的经历

1917年10月15日,王砚泉出生于新镇县张青口村,(今属雄县)。当年,老王家的家境还算不错,王砚泉的父亲是个村长,他六岁时就在村里读了私塾、小学、高小,八年求学,积淀下一定的文化,王砚泉内心也生出了救亡的萌芽。

1931年9月初,14岁的王砚泉到北京碧云寺初级中学读书。

王砚泉身在家中,心在北京,一心想要继续参与救国救亡的活动,他极力抗争,重返学校,这一去,彻底投身于抗日的洪流。

1933年,王砚泉转入环谷园西泉中学,两年后,他又升入中法大学附属高中。。

1936年12月,学校里贴出一张“山西民训干部教练团”的招生布告,上面说:训练出来的干部将来要准备发动和组织民众抗日。王砚泉听说这个消息,不仅自己报了名,还动员了几个老乡一起参加。1937年1月14日,王砚泉与同期受训的同学一起到达太原,在山西民训干部团二队受训。从此,他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成立,王砚泉成为其中一员,负责宣传马列主义和抗日时事。1937年11月11日,王砚泉如愿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调任决死队二大队五中队指导员。

1938年6月,王砚泉调去组建以总队特务大队,并任教导员。

1939年1月中旬,王砚泉与团长苏鲁指挥二营小试牛刀,在南官庄和日军精锐小队打了一仗,全歼敌人。

这年夏天,王砚泉又调任决死一纵队游击一团政治处组织科长,负责党的秘密工作。1940年1月,游击一团和决死三纵队合编为决死一纵队二十五团,王砚泉到二十五团一营任指导员。

1940年6月,王砚泉来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干一队。1941年1月,王砚泉从抗大毕业,又回到决死一纵队兼太岳军区司令部,任训练科科长。1941年冬,成立太岳纵队。不久,王砚泉又调往决一旅司令部队务科任科长。

在此期间,王砚泉跟随部队参加了1941年和1942年的反“扫荡”。

1943年,分区司令部机关精简为作战、情报、队务三个科,王砚泉担任参谋主任和队务科长。

1944年7月,王砚泉调到中共太岳区党委整风学校,在第二区队任副主任,后来又任第三区队主任。

1945年7月,王砚泉调回决一旅兼太岳一分区司令部任参谋处长。

抗战后经历

抗战胜利之后,国共签订停战协定,但蒋介石消灭共产党的野心并没有改变,表面上所谓的和谈只不过是为调兵遣将争取时间而已。重庆谈判期间,爆发了著名的上党战役,王砚泉亲临前线,率部参战。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再次爆发。不久,王砚泉所在的决一旅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旅,王砚泉担任第十一旅参谋长,旅长是李成芳。9月至次年1月,十一旅参加了同蒲、临浮、吕梁、汾孝等战役,消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

1947年春夏之交,王砚泉和李成芳指挥十一旅参加了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在晋南地区的局部反攻,解放了除运城、临汾两座孤城之外的晋南广大地区,为部队从晋南渡过黄河展开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7月23日,奉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命令,第四纵队、第九纵队和西北民主联军组成陈赓、谢富治兵团。一个月后,王砚泉率十一旅随陈谢兵团从晋南、豫北强渡黄河,执行将战争引向蒋管区的战略进攻任务。他们开辟豫陕鄂根据地,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配合陕北作战,与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和进入豫皖苏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形成“品”字型战略部署。王砚泉带领十一旅先后参加了陇海、平汉、洛阳、宛东、宛西、豫东和淮海战役。

9月11日至12日,十一旅与十三旅歼灭灵宝之国民党军新一旅全部及二〇六师的一部分敌军,解放灵宝城,活捉新一旅旅长黄永瓒、副旅长胡秉锐,缴获大量物资弹药。9月15日至17日,十一旅和兄弟部队协同作战,解放侠县。接连两场胜利粉碎了敌人东西夹击我军的企图,迫使敌人调兵遣将应对陈谢兵团,减轻了刚入大别山地区的刘邓大军的压力。9月30日至10月上旬,十一旅与兄弟部队配合作战,解放了八座县城,歼灭了大量敌军。10月下旬,十一旅随陈谢兵团向伏牛山以东平汉路西侧,北起登封、南迄南召的广大地区进击,据此开展地方工作,建立根据地。11月8日,陈谢兵团前委扩大会议在南召县召开,决定成立豫陕鄂行政公署。之后,十一旅进入泌阳、唐洞地区,负责建立豫陕鄂第七军分区、第七地委及行署。12月,十一旅继续南进作战,先后攻占确山城、驻马店、遂平等地。

1948年3月上中旬,十一旅参加解放洛阳的战役;5月,又参加了宛东、宛西战役;10月,参加解放郑州、开封的战役;11月,十一旅又参加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的关键战斗——南坪集阻击战,十一旅坚守阵地,血战南坪集,重创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军,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对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最终胜利产生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1949年2月,十一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第十四军第四十师,王砚泉任副师长。第四兵团参加渡江战役之后,在5月里解放南昌;7、8月进入江西南部地区,此后,临时归属第四野战军指挥;10月间,与四野第十五兵团协同作战,解放广州;接着又在阳江地区歼灭了广东余汉谋集团主力,并控制了廉江地区,截断白崇禧集团从海上出逃的去路;11月10日至12月15日,协同四野主力在广西境内一举歼灭白崇禧集团。广西战役结束,之后,部队奉命驻守昆明,王砚泉也留在昆明工作,领导部队在滇西、大理、楚雄、临沧地区进行剿匪工作。

建国后

1950年6月,王砚泉接到命令,组织上要他立刻赶往昆明到四兵团司令部,后前往越南。

1950年12月,越军发起了红河中游战役。起初,战役进展顺利,但是法军援军迅速赶到,加上法军空军使用汽油弹狂轰滥炸,导致越军伤亡很大。王砚泉凭借作战经验,知道这次遇到了劲敌,加之地形不利,再打下去,越军非常危险。王砚泉随即向中国军事顾问团提出不宜再战。越军总部和顾问团随即命令三〇八师撤出战斗,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1951年3月,越军发动东北战役。王砚泉向顾问团领导韦国清提出建议:“最好不要进攻这个方向,因为这一带河流成网,法军兵舰随时可以增援,而我们不容易找到打援的地方。”但是,由于越军司令部已经定下作战计划,战斗还是如期打响,结果这一仗打得很不理想。军队回程路上,王砚泉遭遇法军飞机扫射,腿部负伤,就此离开战斗了大半年的越南。

1951年7月,王砚泉基本痊愈。之后,他被选送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两年过后,王砚泉收获颇丰,结业时获得优等结业证书。

1954年夏天,王砚泉离开学校,第二年,王砚泉重返越南,担任军事专家组组长。他领导专家组协助越军总部制定和平时期的军事整编计划和军事作战预案,编制了由中国提供武器装备的计划。

三年后,王砚泉结束越南的工作,回到祖国。

回国之后,王砚泉被任命为昆明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后来,调任昆明军区副政委。

1971年,王砚泉担任中共云南省委委员,1973年至1975年任云南省委常委、民边委副主任,分管云南边防建设。

1975年5月29日夜,云南龙陵、潞西、施甸等县连续发生两次强烈地震,之后的39天内又发生余震一千多次。5月30日早晨,王砚泉带领工作组赶到灾区慰问群众,组织部队开展救灾工作。那一年,王砚泉已经年近花甲,他用树枝当拐杖,顶风冒雨、跋山涉水,冒着多次余震的风险,深入到重灾区的村寨现场查看灾情,多方询问了解全面情况,在灾区生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率领工作组对各地灾情了如指掌,对物资分配更是心中有数,保证第一时间分发到最需要的地方,圆满完成了救灾工作。

从1937年到1983年,王砚泉参加革命工作四十多年,获得众多荣誉:1947年记大功一次,在淮海战役中被评为模范工作者;在援越抗法战争中,被授予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三级军功勋章和越南人民共和国功勋章;1957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功勋荣誉章。

王砚泉担任职务

1957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曾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在援越抗法战争中担任越军308师顾问期间,曾被授予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三级军功勋章和越南人民共和国功勋章。

王砚泉补充介绍

  王砚泉,河北省雄县人,1917年出生。

  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指导员、教导员、科长、参谋处长。

  解放战争,他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11旅参谋处长、参谋长、二野14军40师副师长。

  1961年任14军政委,1970年任昆明军区副政委。

  1961年晋升少将。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

  人物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王砚泉将军亲友处获悉,原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王砚泉将军于2016年10月27日晚间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王砚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