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秦皇岛市名人>昌黎县名人

王大中

王大中人物照片

昌黎名人王大中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核能领域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大中,男,1935年2月出生,河北昌黎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曾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3年入清华大学学习;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70年任清华核能所党委常委、设计室主任;1980年赴西德进修;1982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任清华大学校长。2021年11月,王大中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王大中是国际核能领域的著名学者、战略科学家,致力于发展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先进核能系统。他带领产学研联合团队实现了我国高温气冷堆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整体发展过程,为我国在先进核能领域逐步走向世界前沿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王大中与夫人高祖瑛教授将所获的国家和学校的全部奖励金捐出,设立“王大中奖学金”,鼓励青年学子传承矢志报国精神、奋进成才。

王大中人物经历

1935年3月2日,王大中出生于河北省昌黎县。自幼就学于天津。

1949至1953年,就读南开中学。

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

1961年至1962年,为清华大学在职研究生。

1970年,任清华核能所党委常委、设计室主任。

1969年至1979年,从事热中子钍增殖堆及高温气冷堆研究,任反应堆设计室主任,反应堆工程总体室主任。

1980年,赴西德进修。

1982年,在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

1983年以来,主持低温核供热堆,担任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负责人。

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王大中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60年代参与领导了中国自建屏蔽实验反应堆的设计、建造和运行。70年代中以来,主持领导了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发展工作,提出了一种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新概念,获德、美、日等国发明专利。主持领导863高技术计划重点项目-10兆瓦高温气冷堆研究发展工作,并在中国初步建成高温堆研究基地。80年代,开创了中国核能供热研究新领域,主持研究、设计、建造、运行成功世界上第一座5兆壳式核供热堆。并领导了利用核供热堆进行热电联供、空调制冷及海水淡化等研究。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奖项名称

2007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

资料来源:

论文著作

据2018年2月清华大学官网信息显示,王大中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一本。

发表论文

薄涵亮,郑文祥,董铎,王大中.水力驱动控制棒静态特性实验研究[J ] .核动力程,2001,22(1):11-14

王大中.冷却水钼系处理的技术进展[J]. 工业水处理.1993(04):3-6

王大中,马维国,赵锐锐.高炉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J ]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0,31(2):16-18

薄涵亮,郑文祥,王大中,姜胜耀,杨巾农,核反应堆控制棒水压驱动技术[J ] .清华大学学报,2005,45(3):424-427

秦本科,薄涵亮,郑文祥,王大中.控制棒水压驱动机构水压缸步升压力变化过程[J ] .清华大学学报,2008(12):2118-2121

秦本科,薄涵亮,郑文祥,王大中.控制棒水压驱动机构水压缸步降过程运动阻力研究[J ] .原子能科学技术,2009,43(4):435-440

出版著作

王大中.21世纪中国能源科技发展展望[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人才培养

截至2016年,王大中已经培养超过15名博士、11名硕士;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王大中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姓名

题目

类型

谢纲

系统可靠性参数计算中误差传播方法的研究及程序设计

硕士

杨孟嘉

清华大学5MV低温核供热站概率安全评价

博士

张一兴

中国核电产业化战略研究

博士

陈夷华

高温气冷堆联合循环技术潜力研究

博士

戈茨曼

核供热堆发展的技术选择

博士

赵国际

核动力厂全计算机化I&C系统网络结构的研究与设计

博士

孙大奇

FAT方法研究与程序设计

硕士

石磊

10MV高温气冷实验堆仿真控制集成系统研究

博士

刘惠敏

球床高温气冷堆燃料循环经济性分析

硕士

刘宝亭

10MV高温气冷实验堆进气事故研究

博士

蒋志强

350MV模块式高温气冷球床堆的设计研究及气流混合实验研究

博士

牟晓霞

低温供热堆断电事故分析

硕士

周志伟

自然循环回路在受闪蒸影响下的两相流流动稳定性分析

博士

张作义

两相流密度波不稳定性的能力原理

博士

曲静原

核电站事故后果评价模式及计算程序

硕士

郎明刚

大亚湾核电站全厂断电诱发的严重事故研究

博士

陈立强

核藕合条件下低压自然循环系统的两相流稳定性研究

博士

严育华

非能动安全小型热电联供沸水堆研究

博士

董玉杰

200MV核供热堆紧凑型仿真机的研究

博士

何榕

低温供热堆控制特性分析

硕士

杨孟加

低温核热站概率安全评价

硕士

设奖学金

2022年1月7日,记者今天从清华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与夫人高祖瑛教授将所获的国家和学校的全部奖励金捐出,设立“王大中奖学金”,鼓励青年学子传承矢志报国精神、奋进成才。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6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7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989年

北京市劳动模范

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年11月3日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1年12月

2021中国品牌人物500强

资料来源:

王大中人物评价

在工作局面看似忙和乱的时候,他以清醒的思路和有序的安排把握住前进的方向。和他在一起,清华人强烈地感到:作为一校之长,他在前面拉自己,在后面推自己,他鼓励大家跳跃、奔跑,去摘取更诱人的果实。清华新闻网评)

王大中校长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倾心、全心育人的教育情怀,丰富的教育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同时更是一位平易近人、具有学者气质人格魅力的领导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评)

王大中补充介绍

  王大中, 核工程与核安全专家。1935年2月11日生于河北省昌黎。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2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60年代参与领导了我国自建屏蔽实验反应堆的设计、建造和运行。70年代中以来,主持领导了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发展工作,提出了一种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新概念,获德、美、日等国发明专利。主持领导863高技术计划重点项目-10兆瓦高温气冷堆研究发展工作,并在我国初步建成高温堆研究基地。80年代,开创了我国核能供热研究新领域,主持研究、设计、建造、运行成功世界上第一座5兆壳式核供热堆。并领导了利用核供热堆进行热电联供、空调制冷及海水淡化等研究。

  获得荣誉

  王大中院士曾获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发明专利。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金奖、香港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王大中院士还荣获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和法国巴黎中央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教育经历

  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

  1961—1962年 为清华大学在职研究生,

  1981—1982年 在西德于利希核中心进修,并在西德亚琛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59—1966年 参加清华大学屏蔽实验反应堆设计与建造,建立反应堆热工实验室及零功率反应堆。

  1969—1979年 从事热中子钍增殖堆及高温气冷堆研究,任反应堆设计室主任,反应堆工程总体室主任。

  1981—1982 年在西德于利希核中心从事高温气冷堆研究。

  1983年以来 主持低温核供热堆,担任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负责人。主持领导高温气冷堆研究项目,

  1986--1993年 任863高技术计划能源所副所长,所长,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表性专著

  王大中.21世纪中国能源科技发展展望[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王大中”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