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沧州市名人>东光县名人

马致远

马致远人物照片

东光名人马致远介绍

元曲四大家
元曲作家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马致远人物生平

献诗上龙楼

蒙古定宗五年(1250年)前后,正如《青杏子·悟迷》中所写的那样,马致远应该是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的(“气概自来诗酒客,风流平昔富豪家”),并像《拨不断·九重天》中所写的那样(“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在大都度过二十年左右的青少年时期。

之后,在至元七年(1270年)左右,马致远开始了“二十年漂泊生涯”(《青杏子·悟迷》)。至元十年(1273年),孛儿只斤·真金被立为太子,正如套曲《女冠子·枉了闲愁》中所写的那样(“且念鲰生自年幼,写诗曾献上龙楼”),急切地追求功名的马致远似乎曾向孛儿只斤·真金献诗,且似因为孛儿只斤·真金的关系而曾为官。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孛儿只斤·真金去世。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的缘故,马致远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

晚节园林趣

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正如贾仲明在挽李时中的《凌波仙》中所写的那样(“元贞书会李时中,马致远、花李郎、红字公,四高贤合捻《黄粱梦》”),马致远参加了“元贞书会”,与李时中、艺人花李郎和红字李二合作创作了《邯郸道省悟黄粱梦》,并和王伯成结为忘年好友。

大德年间(1297年-1307年),经过了半世蹉跎的马致远大概在此时明白了“西村最好幽栖”(《哨遍·半世逢场作戏》),于是和《四块玉·恬退》中所写的一样(“绿鬓衰,朱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故园风景依然在,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开始了晚年的隐居生活,隐居地点可能是杭州。隐居期间,马致远曾与卢挚有过交往。

皇庆二年(1313年),元仁宗恢复科举。大概因此,马致远在至治元年(1321年)左右创作了套曲《粉蝶儿·至治华夷》来表示对元仁宗的好感。大约在这一套曲完成不久后,马致远便逝世了,时间在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前。

马致远历史评价

元末明初贾仲明: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庾白关老齐肩。(增补本《录鬼簿》)

明代朱权: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而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太和正音谱·群英所编杂剧》)

明代何良俊: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厉而少蕴藉,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四友斋丛说·卷三十七·词曲》)

明代徐渭:南易制,罕妙曲;北难制,乃有佳者。何也?宋时名家,未肯留心;入元又尚北,如马、贯、王、白、虞、宋诸公,皆北词手。国朝虽尚南,而学者方陋,是以南不逮北。(《南词叙录·叙文》)

明代王世贞:①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而诸君如贯酸斋、马东篱、王实甫、关汉卿、张可久、乔梦符、郑德辉、宫大用、白仁甫辈,咸当有才情,兼善声律,以故遂擅一代之长。(《曲藻序》)②元人称为第一,真不虚也。(《曲藻》)

明代王骥德:①胜国诸贤,盖气数一时之盛。王、关、马、白,皆大都人也,今求其乡,不能措一语矣。(《曲律·卷三·杂论第三十九上》) ②人之赋才,各有所近。马东篱、王实甫皆胜国名手。马于《黄粱梦》《岳阳楼》诸剧,种种妙绝,而一过丽情,便伤雄劲;王于《西厢》《丝竹芙蓉亭》之外,作他剧多草草不称。尺有所短,信然。(《曲律·卷三·杂论第三十九上》) ③世称曲手,必曰关、郑、白、马,顾不及王,要非定论。称戏曲曰荆、刘、拜、杀,益不可晓,殆优人戏单语耳。(《曲律·卷三·杂论第三十九上》) ④作北曲者,如王、马、关、郑辈,创法甚严。终元之世,沿守惟谨,无敢逾越。(《曲律·卷三·杂论第三十九上》) ⑤李中麓序刻元乔梦符、张小山二家小令,以方唐之李、杜。夫李则实甫,杜则东篱,始当;乔、张盖长吉、义山之流。(《曲律·卷四·杂论第三十九下》)

明代于若瀛:盖金元以来,外夷据我中华,所用胡乐,嘈嘈杂杂,凄紧缓急,词不能按,乃复更为新声。其抑扬高下,足媚人耳。一时名士,如马东篱辈,咸富其才情,兼善声律,以故遂擅其代之长。(《阳春奏序》)

明代黄正位:是编也,俱选金元名家,镌之梨枣。盖元时盖曲藻者,不下数百家,而所称绝伦,独为马东篱、白仁甫、关汉卿、乔梦符、李寿卿、罗贯中诸臣而已。(《阳春奏凡例》)

明代沈德符:若《西厢》,才华富赡,北词大本,未有能继之者,终是肉胜于骨,所以让《拜月》一头地。元人以郑、马、关、白为四大家,而不及王实甫,有以也。(《顾曲杂言》)

清代李调元:马致远号东篱,元人曲中巨擘也。(《雨村曲话·卷上》)

清代焦循:词之体,尽于南宋,而金、元乃变为曲,关汉卿、乔梦符、马东篱、张小山等为一代巨手。(《易余龠录·卷十五》)

清代刘熙载:北曲名家,不可胜举,如白仁甫、贯酸斋、马东篱、王和卿、关汉卿、张小山、乔梦符、郑德辉、宫大用,其尤者也。(《艺概·卷四·词曲概》)

近代王国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宇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白仁甫、马东篱高华雄浑,情深文明;郑德辉清丽芊绵,自成馨逸。均不失为第一流。其余曲家,均在四家范围内。唯宫大用瘦硬通神,独树一帜。以唐诗喻之,则汉卿似白乐天,仁甫似刘梦得,东篱似李义山,德辉似温飞卿,而大用则似韩昌黎;以宋词喻之,则汉卿似柳耆卿,仁甫似苏东坡,东篱似欧阳永叔,德辉似秦少游,大用似张子野。虽地位不必同,而品格则略相似也。明宁献王曲品,跻马致远于第一,而抑汉卿于第十。盖元中叶以后,曲家多祖马、郑,而祧汉卿,故宁王之评如是,其实非笃论也。(《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

近代刘咸炘:北剧称关、马、郑、白四大家,马东篱本学人,多作神仙语;白兰谷亦诗人,而佳作乃止艳情(《梧桐雨》《墙头马上》);郑则佳作不少,而全属艳情。(《文学述林·曲论》)

戏曲理论家任中敏:马氏戏曲,领袖群英,久有尽评。散曲以豪放为色,如天马脱羁,极尽驰骋之乐,于不期然中,又适成此体之典型模楷,后之散曲凡不如此者,皆可谓非其正也。(《东篱乐府·提要》)

文艺理论家梁乙真:在杂剧里,他虽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称“四大家”,但在散曲里他实足以领袖群伦而为元人第一。关、王、白固然不能和他抗衡,即明清以降的许多的散曲家,哪一个配得上和他抗衡呢!所以他不仅是元散曲第也是散曲史上坐“第一把交椅”的。(《明散曲小史》)

文史学家刘大杰:他在元代散曲的地位,正如李白之于唐诗,苏轼之于宋词,都是代表那一个时代的浪漫派的大诗人。(中华书局1949年版《中国文学发展史》)

马致远主要作品

散曲作品

任讷(任中敏)将马致远的散曲作品辑为《东篱乐府》,集内计有小令104首(包括《天净沙·秋思》);套曲22套,其中完整套曲有15套(包括《锦上花·展放愁眉》),大约完整的有2套(《女冠子·枉了闲愁》和《水仙子·暑光催》),残存套曲有5套,并将残存套曲中无法确定调名的《夜行船·帘外西风飘落叶》和《夜行船·天地之间人寄居》定调名为“行香子”。

隋树森《全元散曲》中收有马致远的小令115首(包括《天净沙·秋思》),套曲22套,其中完整套曲有16套,大约完整的有《女冠子·枉了闲愁》《集贤宾·金山寺可观大海》和《水仙子·暑光催》3套,残存套曲有4套,并将残存套曲中无法确定调名的录为“失调名”。

苏州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瞿钧《东篱乐府全集》据明抄残存六卷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补全《乔牌儿·世途人易老》《夜行船·天地之间人寄居》《夜行船·帘外西风飘落叶》和《夜行船·一片花飞春意减》4套残套并增加《夜行船·不合青楼酒半酣》和《一枝花·咏庄宗行乐》2套全套,又将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所收三首《天净沙》中除《天净沙·秋思》外的二首也作马致远的作品收入,计收小令共117首,套曲26套,其中完整套曲有22套,大约完整的有3套,残存套曲有1套。 萧善因、北婴、萧敏点校的《马致远集》与此基本一致。

除3首《天净沙》非马致远所作外(详见“人物争议·秋思之祖”),马致远所作散曲作品有小令114首以及套曲26套,其中完整套曲有22套,大约完整的有《女冠子·枉了闲愁》《集贤宾·金山寺可观大海》和《水仙子·暑光催》3套,残存套曲有《粉蝶儿·至治华夷》1套。

代表作品

小令

《青哥儿·十二月》(12首)

《四块玉·恬退》(4首)

《四块玉·天台路》

《四块玉·紫芝路》

《四块玉·浔阳江》

《四块玉·马嵬坡》

《四块玉·凤凰坡》

《四块玉·蓝桥驿》

《四块玉·洞庭湖》

《四块玉·临笻市》

《四块玉·巫山庙》

《四块玉·海神庙》

《四块玉·叹世》(9首)

《喜春来·六艺》(6首)

《小桃红·四公子宅赋》(4首)

《蟾宫曲·叹世》(2首)

《清江引·野兴》(8首)

《寿阳曲·山市晴岚》

《寿阳曲·远浦帆归》

《寿阳曲·平沙落雁》

《寿阳曲·潇湘夜雨》

《寿阳曲·烟寺晚钟》

《寿阳曲·渔村夕照》

《寿阳曲·江天暮雪》

《寿阳曲·洞庭秋月》

《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4首)

《庆东原·叹世》(6首)

套数

《赏花时·长江风送客》

《赏花时·孤馆雨留人》

《赏花时·掬水月在手》

《赏花时·弄花香满衣》

《一枝花·惜春》

《粉蝶儿·寰海清夷》

《青杏子·姻缘》

《青杏子·悟迷》

《哨遍·张玉岩草书》

《哨遍·半世逢场作戏》

《耍孩儿·借马》

《集贤宾·思情》

《新水令·题西湖》

《夜行船·酒病花愁何日彻》

《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夜行船·秋思》)

《行香子·无也闲愁》

《一枝花·咏庄宗行乐》

《乔牌儿·世途人易老》

《夜行船·不合青楼酒半酣》

《夜行船·帘外西风飘落叶》

《女冠子·枉了闲愁》(大约完整)

《夜行船·一片花飞春意减》

《夜行船·天地之间人寄居》

《水仙子·暑光催》(大约完整)

《粉蝶儿·至治华夷》(残)

《集贤宾·金山寺可观大海》(大约完整)

(表格参考资料: )

杂剧作品

《全元曲》第三卷中收有马致远的杂剧7种:①《江州司马青衫泪》;②《半夜雷轰荐福碑》;③《西华山陈抟高卧》;④《吕洞宾三醉岳阳楼》;⑤《邯郸道省悟黄粱梦》;⑥《马丹阳三度任风子》;⑦《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残剧1种:《刘阮误入桃源洞》;存目剧7种:①《风雪骑驴孟浩然》;②《冻吟诗踏雪寻梅》;③《大人先生酒德颂》;④《吕太后人彘戚夫人》;⑤《王祖师三度马丹阳》;⑥《孟朝云风雪岁寒亭》;⑦《吕蒙正风雪斋后钟》。

著录情况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题目“浔阳商妇琵琶行”,正名“江湘(州)司马青衫泪”,简名“青衫泪”。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正名“江州司马青衫泪”。

《也是园书目》

《今乐考证》

《曲录》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简名“青衫泪”。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太和正音谱》

《曲海总目提要》

版本

《元曲选》本

题目“浔阳商妇琵琶行”,正名“江州司马青衫泪”。

《古名家杂剧》本

题目“一曲拨成莺燕约,四弦续上鸳鸯会”;

正名“浔阳商妇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泪”。

《古杂剧》本

《柳枝集》本

(表格参考资料: )

著录情况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题目“三封书谒扬州牧”,正名“半夜雷轰荐福碑”,简名“荐福碑”。

《也是园书目》

正名“半夜雷轰荐福碑”。

《今乐考证》

《曲录》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简名“荐福碑”。

《太和正音谱》

版本

《元曲选》本

题目“三封书谒扬州牧”,正名“半夜雷轰荐福碑”。

《古名家杂剧》本

题目“三载漫思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正名“三封书谒扬州牧,半夜雷轰荐福碑”。

继志斋刻本

《酹江集》本

(表格参考资料: )

著录情况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正名“西华山陈抟高卧”,简名“陈抟高卧”。

《徐氏家藏书目》

正名“西华山陈抟高卧”。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曲录》

《也是园书目》

《今乐考证》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简名“陈抟高卧”。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太和正音谱》

《曲海总目提要》

版本

《元刊杂剧三十种》本

总题“泰华山陈抟高卧”。

《古今杂剧选》本

无题目、正名。

《古名家杂剧》本

题目“识真主卖卦汴梁,醉故知征贤敕佐”;

正名“寅宾馆天使遮留,西华山陈抟高卧”。

《阳春奏》本

《元曲选》本

(表格参考资料: )

著录情况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题目“郭上灶双赴灵虚殿”,正名“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简名“岳阳楼”。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正名“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也是园书目》

《今乐考证》

《曲录》

《宝文堂书目》

略称“三醉岳阳楼”。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简名“岳阳楼”。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太和正音谱》

《曲海总目提要》

版本

《古名家杂剧》本

题目“徐神翁斜缆钓鱼舟,汉钟离翻作抱官囚”;

正名“郭上灶双赴灵虚殿,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元曲选》本

题目“郭上灶双赴灵虚殿”,正名“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表格参考资料: )

著录情况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题目“钟离单化吕纯阳”,正名“开坛阐教黄粱梦”,简名“黄粱梦”。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正名“开坛阐教黄粱梦”。

《也是园书目》

《今乐考证》

《曲录》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简名“黄粱梦”。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太和正音谱》

《元曲选目》

《曲海总目提要》

版本

《古名家杂剧》本

题目“劝修行离却利名乡,别尘世双赴蓬莱洞”;

正名“汉钟离度脱唐吕公,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元曲选》本

正名“汉钟离度脱唐吕公,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备注

此剧属于集体创作,《录鬼簿》著录于李时中名下,并注云:“第一折马致远,第二折李时中,第三折花李郎,第四折红字李二。”

(表格参考资料: )

著录情况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题目“王祖师重创七香堂”,正名“马丹阳三度任风亭”,简名“马丹阳”。

《也是园书目》

正名“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曲录》

《太和正音谱》

简名“马丹阳”。

《曲海总目提要》

版本

《元刊杂剧三十种》本

题目“为神仙休了脚头妻,菜园中摔杀亲儿死”;

正名“王祖师双赴玉虚宫,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脉望馆钞校本

题目“甘河镇一地断荤腥”,正名“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元曲选》本

《酹江集》本

备注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和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有《马丹阳》,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作《王祖师三度马丹阳》,或以为即此剧,或以为是另一剧。

(表格参考资料: )

著录情况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正名“梦孤雁汉宫秋”,简名“汉宫秋”。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正名“梦孤雁汉宫秋”。

《宝文堂书目》

《也是园书目》

《今乐考证》

《曲录》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简名“汉宫秋”。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太和正音谱》

《曲海总目提要》

版本

《元曲选》本

题目“沉黑江明妃青冢恨”,正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古名家杂剧》本

题目“毛延寿叛国开边衅,汉元帝一身不自由”;

正名“沉黑江明妃青冢恨,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元人杂剧选》本

《酹江集》本

(表格参考资料: )

著录情况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正名“晋刘阮误入桃源”,简名“误入桃源”。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正名“刘阮误入桃源洞”。

《今乐考证》

《宝文堂书目》

正名“晋刘阮误入桃花(源)”。

《曲录》

正名“刘阮误入天台洞”。

《太和正音谱》

简名“误入桃源”。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简名“桃源洞”。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曲海总目提要拾遗》

版本

《太和正音谱》

题“第四折”。

《北词广正谱》

收录。

《元人杂剧钩沉》本

总题“刘阮误入桃源洞”。

(表格参考资料: )

风雪骑驴孟浩然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简名“孟浩然”。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正名“风雪骑驴孟浩然”。

《今乐考证》

《曲录》

冻吟诗踏雪寻梅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题目“春献赋攀蟾宫桂”,正名“冻吟诗踏雪寻梅”,简名“踏雪寻梅”。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正名“冻吟诗踏雪寻梅”。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简名“踏雪寻梅”。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太和正音谱》

《元曲选目》

《曲海总目提要》

备注:明代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收有《孟浩然踏雪寻梅》一剧,题目为“李太白携花会友”,题“马致远撰”,实乃朱有炖作。《也是园书目》《今乐考证》和《曲录》以《古今杂剧选》为据而误录。

大人先生酒德颂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正名“刘伯伦酒德颂”,简名“酒德颂”。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正名“大人先生酒德颂。

《今乐考证》

《曲录》

《太和正音谱》

简名“酒德颂”。

《元曲选目》

吕太后人彘戚夫人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正名“吕太后人彘戚夫人”,简名“戚夫人”。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正名“吕太后人彘戚夫人”。

《今乐考证》

《曲录》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简名“戚夫人”。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太和正音谱》

《元曲选目》

王祖师三度马丹阳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正名“王祖师三度马丹阳”。

《曲录》

备注: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有《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简名“马丹阳”;《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有《马丹阳》。有人以为此即《马丹阳》,但二者主要人物和关目不同,故另列于此。

孟朝云风雪岁寒亭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正名“孟朝云风雪岁寒亭”。

《今乐考证》

《曲录》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简名“岁寒亭”。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太和正音谱》

《元曲选目》

吕蒙正风雪斋后钟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题目“寇莱公主案三考卷”,正名“吕蒙正风雪斋后钟”,简名“斋后钟”。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正名“吕蒙正风雪斋后钟”。

《今乐考证》

《曲录》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简名“斋后钟”。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太和正音谱》

《元曲选目》

(表格参考资料: )

马致远后世纪念

马致远故居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的韭园村西落坡村内有一座元代古宅,据西落坡村村民们世代相传,这座古宅就是马致远故居。

古宅坐西朝东,是一座大四合院,门前是一座小桥——致远桥。门前的影壁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生平的介绍。影壁侧有石磨一盘,影壁后便是院子,院子很大,东南西北四面都有房间,每面三五间;西北角有马厩一棚;院内仅有一棵香椿树。

马致远纪念馆

马致远纪念馆坐落于河北东光县县城东南部普照公园,占地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2004年8月3日建成并举行开馆仪式。

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正门两侧挂着一副对联:“七百年面目全非,不复存古道西风瘦马;十万里江山大变,尚容有小桥流水人家。”正厅为三进三开悬山式垂花大厅,一大两小,明柱明间两进廊厦,次间一进一厦;正中为马致远塑像,雕像为汉白玉材质,身高1.8米,底座高0.5米;厅内墙壁上陈列着马致远的代表作品、千古词宗马致远介绍、马致远故里考证研讨会文史资料以及县内现存的有关马致远的历史文物及介绍;游廊内为马致远的传世作品,如《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双调〕夜行船·秋思》《潇湘八景》和《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等的图文集;西厅内为原任东光县县委书记许晓明题写的《马致远纪念馆建设碑记》全文。

马致远补充介绍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行省务官(一作-省务提举)。又曾加入过书会,并与书会才人合编过杂剧。生平未详,但从他自己的散曲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然而他仕途并不显达,因此动了终焉计,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著有杂剧15种,今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搏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6种,以及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一种(马著第一折),明代吕天成、清代张大复还说马致远作过南戏《苏武持节北海牧羊记》等。马致远还作有散曲,现存120多首。马致远是个享有盛名的戏曲家。元代周德清以关、郑、白、马并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对他更为推崇,说:宜列群英之上。他的杂剧以《汉宫秋》最有影响。作品虽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的历史故事,却并不拘泥于史实,而是在久经流传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参考了历代诗人对王昭君的咏唱中的某些思想情绪,又结合元代民族压迫比较严酷的历史现实,对这一题材进行了再创造,因此情节有了较大的变动。作品以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露了帝王的昏庸,朝政的腐败,抨击了朝中文武大臣在侵略威胁面前的怯懦和无能。剧中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这个形象对后世的戏曲影响很大,汉明妃的形象可以说是在马致远笔下基本定型的。《汉宫秋》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结构紧凑,有浓烈的抒 彩,曲辞苍凉幽邈,能贴切地表达人物的心情。其中第三折〔梅花酒〕、〔收江南〕等曲子,第四折〔蔓青菜〕、〔白鹤子〕、〔满庭芳〕等曲子,尤为历来曲家所称赏。

  “马致远”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