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保定市名人>高阳县名人

李煜瀛

李煜瀛人物照片

高阳名人李煜瀛介绍

中华民国时期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李石曾(1881年5月29日—1973年9月30日),原名李煜瀛,字石僧,笔名真民、真石增,晚年自号扩武,河北高阳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私立南通大学(Nantung University)首席校董。

早年曾发起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李石曾人物生平

出身显赫

李石曾出生于晚清的一个显宦之家。其父李鸿藻在清同治年间曾任军机大臣,是以保守著称的清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石曾是李鸿藻的第三子,6岁即熟读诗书,15岁从京城名儒齐禊亭习汉学,积累了深厚的国学根底。

赴法留学

1902年,李石曾随驻法公使孙宝琦赴法国。在巴黎,李石曾入蒙达顿农校学习,毕业后又入巴斯德学院及巴黎大学学生物。1906年,他和张静江、吴稚晖等人在巴黎组织了“世界社”,宣扬无政府主义。同年,经张静江介绍,李石曾加入同盟会巴黎分会。

1909年,李石曾在巴黎西郊创办中国豆腐公司,以机器新法制豆腐,因而获得豆腐博士的雅号。1911年李石曾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在天津,他和黄复生等组织了京津同盟会,出版《民意报》,在北方宣传和组织革命。1912年李石曾和吴稚晖等人在北京创立留法俭学会。

1913年初,首批由俭学会资助的30名学生赴法,李石曾安排他们进入巴黎南郊的蒙达学院。二次革命失败后,李石曾避往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北方陷于战火之中,中国的俭学生大都避往法国西南部,一进生活无着,处境艰难。1914年李石曾与蔡元培、汪精卫等组织了留法西南维持会。1915年6月,李石曾援引豆腐公司的成例,和蔡元培等一起组织勤工俭学会,号召留学生勤于工作、俭以求学,用自己的劳动收入来维持生活和学业。

回国任教

1917年李石曾应蔡元培之邀回国担任北大生物系教授。他一边教书,一边继续为赴法勤工俭学奔走。他和蔡元培等人在北京建立了华法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他在高阳县布里村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留法工艺学校。同时,李石曾还在保定育德中学附设了留法高等预备班。这个班的设备好,教师水平高,是向法国输送留学生最多的预备班。

1918年,北京成立法文专修馆,李石曾任副馆长并亲自授课。由于赴法学生与日俱增,华法教育会应接不暇,心系勤工俭学事业的李石曾再度到法国,亲自为学生们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经济萧条,大批工人失业,许多中国留学生也无工可做,陷入困境。李石曾利用自己和法国官方及教育界人士关系,多方奔走,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工作。

1920年,李石曾在北京创办中法大学。同年,他得到孙中山和广州政府的经济支持,在法国建立里昂中法大学。

筹建故宫博物院

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创办中法学院、中央研究院。1924年,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他参与驱逐溥仪出宫和故宫博物院的创建,曾被聘为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28年,在国民政府任命的故宫博物院理事中他位列第一,成为第一任理事长。1949年移居海外,1956年回到台湾,任国民党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在国民党内被尊为“元老”之一。

在筹建故宫博物院的过程中,曾力排阻挠干扰,组织专家全面清点宫内文物、图书、物品,并抓住时机创立故宫博物院,中国博物馆事业由此向正轨化发展。在故宫任职期间,设法确保故宫文物、典籍免遭流散。1926年遭北洋政府通缉,被迫离开北京。

1928年,故宫博物院重新组成理事会,仍为理事长,并兼任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国立北平大学校长等职。1929年筹建北平研究院,任院长。1931年被派为指导整理北平市文化委员会副会长。1932年任国民党北平政治分会常委。抗日战争时期,从事外交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回国主持北平研究院学术会议大会。著有《石僧笔记》,遗稿有《扩武自述》、《石僧随笔》等。

国民党元老

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李石曾和吴稚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了末代皇帝溥仪出宫。11月5日,李石曾以民间代表身份参与其事,出任故宫财产清理保管委员会主席。

1926年,张静江和蔡元培也入选监委。李、吴、张、蔡四人因关系密切,并称国民党四大元老。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李石曾任院长。

1927年4月,李石曾与吴稚晖、张静江等人多次开会密谋,鼓动和支持蒋介石反共,“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石曾又全力支持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1928年9月,应张孝若之邀任私立南通大学(Nantung University)首席校董。

抗战期间,李石曾在欧美从事外交活动。1948年他回国任总统府资政,1949年以后去瑞士。

1956年,李石曾定居台湾,1973年9月30日逝世,终年92岁,葬于台北阳明山。

李煜瀛补充介绍

  李煜瀛(1881~1973)字石曾,笔名真民、石僧,晚年号扩武。高阳庞口村人。为清末重臣李鸿藻第三子。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清政府驻法使臣孙宝琦随员名义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蒙达迪埃农校、巴斯德学院、巴黎大学学习生物和哲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张静江、吴敬恒发起组织“世界社”,出版《新世纪》周报。是年8月,由张静江介绍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在巴黎创办豆腐公司及工厂,首倡“勤于做工,俭以求学”的留学宗旨,开展留法勤工俭学。

  宣统三年(1911)回国后在北京创办留法俭学会,并先后开办高阳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1914年与蔡元培在法国组织留法西南维持会,设立勤工俭学会,发起成立华法教育会。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生物学、社会学教授,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预备学校。1920年在北京创办中法大学,并在法国设分校,任董事长、理事长兼代理校长。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25年9月,参与建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

  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任临时董事兼理事会理事长,是故宫博物院的开创者之一。制定《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此后历任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北平研究院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从事与欧美的外交工作。1948年任-资政,1949年到瑞士。1956年定居台北。1973年9月30日逝世。著有《石僧笔记》,有遗稿《扩武自述》、《石僧随笔》。国民党史馆收藏有《李煜瀛文件》。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

  “李煜瀛”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