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名人李侍曾介绍
李侍曾,原名世僧,亦作仕曾,字继孔,1898年正月初五日生于邱县贺钊镇西村(现威县贺钊侍曾村)一个地主家庭里。。1940年8月,第129师新编第4旅11团任团长,率部赴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毛主席。1942年5月29日,李侍曾因患肝癌病故于邱县香城固,葬东目寨,后移葬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1947年,为永远纪念烈士。
李侍曾方志记载
附2:《威县志·人物》李侍曾
李侍曾(1898-1942),字继孔,丘县镇西村(今威县侍曾村)人。民国9年(1920年)大旱,因生活无计,侍曾被保荐到北胡帐民团局当兵。“七七”事变时任山东高密局县政务局长。后回乡,在乡绅支持下,为了保乡、保家,以威县、丘县的民团为基础,组成“壮丁队”,李侍曾任司令。民国26年11月,威县沦陷,在豪绅包围和日军协迫下,被日军收编。李侍曾不甘心为虎作伥,而又性情刚直,有爱国保家之思想。因此,共产党决定争取他。八路军先后派刘相林、廖中符同他联系,威县党组织指派他的族侄(共产党员)到他身边工作。通过党组织细致耐心的工作,在抗战形势鼓舞感召下,李侍曾决心追随共产党,走抗日救国的道路。
民国27年2月,李侍曾部队改编为“冀南抗日游击独立第二师”,侍曾任副师长兼二团团长。8月月又整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青年纵队第三团”,侍曾任团长。在党的关怀教育下,经过战争的锻炼,侍曾政治上进步很快。部队每到一地,他就积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开辟新区工作,扩大共产党、八路军的政治影响。在开展敌区工作和争取伪军工作方面,做出突出成绩,被一二九师党委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他与指战员亲密无间,关心战士的生活,在部队享有很高的威信,战士们亲热地称他为“我们的老团长”。民国28年,他被评为“朱模范德青年队员”。民国29年,军区援予他“模范干部”称号。
民国29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后,青年纵队第三团改编为一二九师新编第四旅十一团,侍曾任团长。
民国30年冬,李侍曾患肝癌。由于战斗频繁,医药奇缺,环境异常艰苦,于民国31年5月逝世,葬于东目寨。后移葬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民国36年,为纪念烈士,将其家乡镇西村改名为侍曾村。
李侍曾补充介绍
李侍曾(1898—1942)八路军第129师新编4旅11团团长
字继孔,邱县贺钊镇西村人。民国9年因生活所迫,他在北胡帐民团当兵,“七·七”事变时任山东高密县政务局长。后回乡在士绅怂勇下为保乡护家,以威县、邱县民团为基础组建“壮丁队”,任司令。
1937年11月,“壮丁队”被日军收编为“清水部队警备一旅第二团”,李侍曾任团长。收编后李不甘当汉奸,加之对国民党素无联系,对其军队极其反感。他性情刚直,怀有爱国保家思想,愿意接受共产党领导,走抗日救国道路。1938年2月16日他的部队被八路军改编为“冀南抗日游击独立第二师”,他任副师长兼二团团长。5月,独二师进驻邱城,军纪严明,深受人民欢迎。同年8月该部又整编为“八路军129师青年纵队第三团”,李任团长。在共产党教育下,李在政治上进步很快,每到一地都积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开辟新区,扩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在开展敌后工作和争取伪军方面,他作出了突出成就,被一二九师党委吸收为中共党员,在部队享有很高的威望。1939年他被评为“模范朱德青年队员”;1940年,冀南军区授予他“模范干部”称号。1940年8月“青年纵队第三团”改编为“一二九师新编第四旅十一团”李任团长;不久调赴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毛主席。1942年5月29日,李因患肝癌病故于临清县,葬在东目寨村,后移葬于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1947年为纪念烈士,将李侍曾故乡镇西村改名为侍曾村。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李侍曾”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