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石家庄市名人>井陉县名人

李魁武

李魁武人物照片

井陉名人李魁武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反导武器系统专家

李魁武,男,1943年9月25日出生,汉族,河北省井陉县人,中共党员,中国陆军信息化自行高炮与弹炮结合末端防空/反导武器系统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工学会火炮专业委员会顾问。

李魁武1967年本科毕业于太原机械学院,1970年被分配到兵器工业部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6年调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一研究所。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魁武主要研究方向为火炮设计与制造,在科学研究、项目研制、项目运作、科研管理等方面,尤其在消化、吸收、应用中国国外火炮武器先进技术,改进和发展中国新型火炮武器等方面做出贡献。

李魁武人物经历

1943年09月25日,李魁武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

1963年9月—1967年7月,大学本科就读于太原机械学院(今中北大学)火炮射击与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

1970年4月—1984年6月,在兵器工业部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工作。

1980年12月2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6月—1986年3月,在兵器工业部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任总体室副主任。

1986年3月—1991年2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二研究所工作。

1991年2月—1992年3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二研究所任科研处处长。

1992年3月—1999年7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二研究所任所长助理。

1996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被评上教授。

1998年10月,在防空兵学院(原郑州高炮学院),被评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99年7月—2004年9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二研究所任所长。

2001年6月,在中国兵工学会火炮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

2004年9月—2006年6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学会火炮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

2005年,受聘于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生导师。

2006年06月—2012年09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某研究所做研究工作。

2012年09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某研究所工作。

2015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月被聘任为中北大学双聘院士。

2018年8月,加盟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接中国“双一流”建设的“1331工程”。

李魁武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魁武任总设计师,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代昼夜型、全自动自行高炮武器系统,填补了中国自行高炮防空/反导领域空白;主持研制的中国新型全天候、信息化、可行进间作战的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传统高炮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防空/反导需求问题。李魁武任弹炮结合武器系统信息化改造型号项目总设计师,提出了提升现役装备信息化作战能力,增强反导能力,延长装备生命力的总体方案,主持攻克了低空小目标探测与跟踪、总线网络与信息融合、新增设备与装备原有设备的兼容匹配等关键技术。建立健全了中国自行高炮与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设计方法体系,推动了防空/反导技术与装备跨越发展。李魁武主持完成了首批3个连套国庆50周年阅兵项目的生产任务,开创了研究所组织大型复杂武器系统生产的先例。

期刊论文

[1]Li K W, Eckert R E, Albright L F . Alkylation of Isobutane with Light Olefins Using Sulfuric Acid. Operating Variables Affecting Both Chemical and Physical Phenomena[J].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1970, 9(3):441-446.

[2]K. W. Li, A. C. Marfatia. Stokes Second Problem for the Cylinder[J]. 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 1971.

[3]S Han, Z Feng, C.Y. Lin,等. THE 11 T NbTi SUPERCONDUCTING MAGNETS COOLED WITH SUPERFLUID HELIUM[J]. Le Journal De Physique Colloques, 1984, 45(C1):C1-807-C1-811.

[4]Francis, T, Haxo, et al. Fine structure and pigments of Oscillatoria (Trichodesmium) aff. thiebautii (Cyanophyta) in culture[J]. Phycologia, 1987.

[5]Lin, L.Z, Li,等. A 17 T NbTi-Nb3Sn superconducting magnet with low-purity holmium core[J]. Mag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1989.

[6]HE,M, HU,SR, SUN,Y,等.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OF TI-DOPING NB-TUBE METHOD NB3SN CONDUCTORS AND MAGNETS[J]. Cryogenics, 1990, 30.

[7]Dong P Q, Li K W, Li P .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tissue changes following autogenous lung and artificial lung bypass. Comparative studies[J]. Chin Med J, 1993, 106(1):26-30.

[8]Lai J K L, Wong K W, Li D J. Effect of solution treatment on the transformation behaviour of cold-rolled duplex stainless steels[J]. Materials ence and Engineering: A, 1995, 203(1-2):356-364.

[9]Xu K, Li H, Lu J. Fatigue failure of titanium biologically coated by hydroxyapatite[J]. FATIGUE ”99: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FATIGUE CONGRESS, VOLS 1-4.

[10]Gong Z Y, Wong K W, Li Y, et al. p53 inactivating mutations in chinese breast carcinomas.[J]. Oncology Reports, 2000, 7(2):381-385.

[11]Chu W Y, Gao K W, Li J X, et al. Hydrogen blistering and hydrogen-induced fracture of rail steel[J]. Steel Research, 2001, 72(2).

[12]K.W. Yeung. Evaluating and Predicting Fabric Bagging with Image Processing. 2002, 72(8):693-700.

[13]Chu W C W, Lee V, Chan Y L, et al. Neurocutaneous melanomatosis with a rapidly deteriorating course.[J]. Ajnr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003, 24(2):287-90.

[14]Xiang D, Li K W, Chen M J, et al. Scan-based BIST using an improved scan forest architecture[C]// Asian Test Symposium.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

[15]范天峰,李魁武,王宝元. 某自行高炮动力学分析[J].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5(03):11-14.

[16]Kwong K W , Li Q . Self-assembly of periodic ZnO/C multilayers on Zn nanowires[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05, 98(2):875.

[17]Yang C C , Li K W . A heuristic method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for Chinese text segmenta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 56(13):1438-1447.

[18]Feng S L , Liang H , Wang K W ,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Pechini Process for LiCoO_2[J].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2005, 20(4):976-980.

[19]Li K W , Meng X T , Liang X , et al. Electrodeposi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bSe films on indium tin oxide glass substrates[J]. 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 2006, 10(1):48-53.

[20]Zhang Y , Wang G , Li K , 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 submicron BaTiO 3 crystallites by a liquid–solid reaction method[J].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06, 290(2):513-517.

[21]Sun T , Zhang Y , Yang F , et al. A Novel Term-weighting Approach in Text Classification over Skewed Data Se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information, 2010, 13(3):621-633.

[22]李魁武,曾志银,宁变芳,喻华萨,高小科.“力型”对振动系统响应的影响分析[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2(03):27-29.

[23]李魁武,曾志银,宁变芳,刘朋科,高小科,吴会民.液压自紧身管残余应力随实弹射击的变化规律研究[J].兵工学报,2012,33(11):1298-1302.

[24]Guo Z X , Pan Y T , Li K W ,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verpressure about Muzzle Blast Flowfield[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605-607:2506-2509.

[25]Li Y F , Li K W , Pan Y T , et al. Robust Adaptive Control Based on Fuzzy Compensation for Ammunition Auto-Loading Manipulator[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 415:271-275.

[26]Li K W , Yang C C . Conceptual analysis of parallel corpus collected from the Web[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ence & Technology, 2014, 57(5):632-644.

[27]李魁武,裴益轩,霍勇谋. 自行高炮射击精度综合补偿技术研究[J]. 兵工学报,2015,36(2):214-219.

代表专著

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作者

《25mm自行高炮系统论文集》

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8年

李魁武

《自动武器机构动力学》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年

李魁武

《火炮射击密集度研究方法》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2年

李魁武

《现代自行高炮武器系统总体技术》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3年

李魁武

《35mm自行高炮系统论文集》

兵器工业出版社

2013年

李魁武

《自行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丛书》

兵器工业出版社

2015年

李魁武

学术交流

2017年10月,李魁武参加在重庆理工大学以“汇聚交叉与前沿,推动融合与创新,促进兵器工程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首届兵器工程大会,会上大家共同探讨和推动中国兵器科学与工程的前沿研究与融合发展。

科技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项目

获奖级别

排名

1998年

25毫米自行高炮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第5名

2012年

35毫米自行高炮武器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第1名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李魁武很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他领导创建的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十分重视培养和发挥青年科技人员的作用。为了培养人才,李魁武不断地著书立说,截至2017年3月,先后完成了《现代自行高炮武器系统总体技术》等10余部论著。

指导学生

截至2015年12月,李魁武培养了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若干名。

荣誉表彰

李魁武曾被授予陕西省兵工局劳模、陕西省劳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阅兵保障先进个人,获得中国兵工人才奖,立“总参兵种部、兵器工业总公司一等功”“国防科工委一等功”“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一等功”等。

李魁武人物评价

李魁武系中国现代化自行防空反导武器的开拓者之一。(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评)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国工程学科领域的代表,受到社会的赞誉和肯定,这是对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李院士本人为中国防空反导武器装备发展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也表示获得院士殊荣,是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对李魁武同志的高度认可,更是496万咸阳人民的骄傲。(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评)

李魁武补充介绍

  李魁武(1943.09.25- )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战斗部)工程专家。河北省井陉县人。1967年毕业于太原机械学院特种机械系火炮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工学会火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二研究所所长。

  我国陆军信息化自行高炮与弹炮结合末端防空/反导武器系统学术带头人,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昼夜型、全自动、高射速25毫米自行高炮系统,填补了我国自行高炮防空/反导领域空白,获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研制的我国新型全天候、信息化、可行进间作战的35毫米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传统高炮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防空/反导需求问题,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建立健全了我国自行高炮与弹炮结合防空/反导武器系统设计方法体系,推动了防空/反导技术与装备跨越发展。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魁武”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