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唐山市名人>丰润区名人

李尔重

李尔重人物照片

丰润名人李尔重介绍

中共河北省委原书记

李尔重(1913.01—2009.12.26),男,1913年1月出生,河北丰润人。1931年肄业于日本仙台帝国大学社会经济专科,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宣传部长、武装部长,冀南五分区地委书记兼政委,东安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兼鸡西县委书记,中共牡丹江省委民运部长,铁道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书记、第三书记、第二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宣传部长、农委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院长、党组书记,广东省农委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海南区党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长。2009年12月26日6时38分在武汉逝世 。

李尔重个人经历

李尔重(1913.01-2009.12.26)河北丰润人。1937年前先后在北京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日本仙台帝国大学社会科学专科学习。抗战期间曾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期间任黑龙江鸡西县县委书记、铁道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武汉市第二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宣传部长、农委主任,广东省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后任陕西省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河北省委书记。30年代接触和学习世界语,80年代加入中国世界语之友会,并支持当地世界语组织开展工作。作品有《长白山上的自卫队》、《杜厂长》、《领导》、《翠英》、《战洪水》、《新战争与和平》等。

革命工作

1913 年1月生,河北丰润县王豪庄人;原名育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曾就读于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后肄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肄业于日本仙台帝国大学社会经济专科。

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北京市东城区代书记,八路军晋南干部学校政治队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武装部部长,冀南第五军分区地委书记兼政委,东安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兼中共鸡西县委书记,中共牡丹江省委常委、民运部长,铁道兵团党组成员、宣传部长,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第二书记,湖北省委常委,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宣传部长,农委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海南区党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常务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兼省长;中共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他是中共八大、十二大候补代表,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尔重同志1983年离休后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华中理工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湖北省经济管理大学名誉校长等。

李尔重同志既是一位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又是一位始终坚持文学和书法创作的革命者,被毛泽东主席誉为“我们的作家和才子”,他还担任中国诗词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务,其撰写的长篇小说《新战争与和平》共480万字,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作序,描绘了“九一八”到“八一五”14个年头抗日战争的全过程,获全国图书二等奖(缺一等奖);业绩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多种报刊登载。

李尔重曾任湖北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在湖北创办了全国第一份《书法报》,并任名誉社长。他的书法作品曾数次参加全国展览,传略收入《中国现代书法选》、《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选》、《名人琼海墨迹选》。

2009年12月26日6时38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

生平事迹

李尔重是一位和睦博学的长者,乐观坚韧,纯真多情。那是2005年8月,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我们的作家和才子”的李尔重,将他那部皇皇500万言的《新战争与和平》手稿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被他的人生传奇深深吸引。

晚年创作

进入古稀之年后,李尔重回到他的第二故乡湖北,开始写作500万字的《新战争与和平》。他花了3年时间奔波于图书馆、档案馆、战争遗迹,即使出访日本,也不忘到东京图书馆查找当年的《朝日新闻》。

毕竟是垂暮之年,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李老平时很注重体育锻炼:游泳、打网球、爬山。“65岁时爬华山,5个山峰全走到;70岁时登峨眉,两天半时间走了二百一十华里。”李老的长子李为民对记者说。

为了不受打扰,李老在客厅贴出告示:“余已年逾古稀,身埋半土,任重道远,秒争寸阴,犹恐心愿未了,抱恨归眠。来访晤谈,应在晚间,额外之求,恕不从命。”从1983年到1993年,这张告示贴了整整10年。

李为民说,父亲革命一生,早淡看生死。他痛恨生病,因为“生病了就不能工作”。平时在家,即使插着氧气管,他也要读书、写文章。

南征北战

南征北战,穿枪林趟弹雨,应该有无数传奇故事,但李老却很少提及自己的英雄往事,也不同意写自传。作为李老的长子,李为民还是从父亲当年的战友、同事口中,得知父亲不少英雄事迹的。

如1947年铁道兵团成立,李尔重任宣传部长和党组成员。辽沈战役开始前,铁道兵团冒着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扫射,把四野主力部队、装备和补给物资运到锦州外围,为3天攻下锦州抢得先机;国民党军撤出唐山时,破坏了唐山通天津的铁路。李尔重带领铁道兵一个营到唐山,和工人们一道,24小时恢复铁路,为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李老亲口给孩子们讲述的,却是自己两次“走麦城”的经历。“1941年,父亲任冀南军区武装部长。一次,他带着区武工队破坏公路,返回时与埋伏的鬼子遭遇,民兵被打散,父亲小腿中弹,从交通壕跑进森林才脱险。”

“1943年,鬼子和伪军包围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机关。父亲指挥队伍突出重围,却不见正副司令员和参谋长,又带着警卫员返回,发现他们都牺牲了。再次突围时,警卫员也牺牲了,他的手也被打伤,只得躺在村边小河里佯装死去,幸好被老乡晚上营救,躲过一劫。”这段历史,“文革”中成了李老的“叛徒罪证”,后来找到当年营救他的老乡,这才真相大白。

勤俭介于

李老曾是中国书协湖北分会名誉主席。他告诉记者,写字于他有“养命”之功。当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给北大图书馆抄书,小楷,每千字两毛;给教授抄稿,小楷,每千字一毛。”

1933年,北京地下党组织遭严重破坏,李尔重凭着抄书积攒的钱和朋友馈赠,得以东渡日本求学。

一箪食,一碗羹,当思来之不易。对于父亲的艰苦朴素,李为民感触良深。“父亲任武汉市委第二书记时,在屋边开垦一块地种菜,衣服、鞋子坏了也自己修补。1960年到广州工作,他也开垦一亩菜地种菜,还送给邻居吃。”在孩子们的眼里,李老更像个农民。

李老对子女的教育也十分严格。李为民说,当年他从华中工学院毕业时想出国,请父亲给外交部的熟人“打个招呼”,被父亲一口回绝。

数十年担任高级领导职务,李老没给在农村的家添一砖一瓦;子女也都未得到特别关照,既没谋得官职,也未借权谋私发财。

李老先后给自己取过6个别名,其中一个叫“荷戈老兵”。内心深处,他把自己当成一个不释戈戟的老兵,奔突出跌宕的传奇。

追忆

2009年冬至前后,整整一周都是难得的晴暖天气,昨天忽然阴沉下来,晚上竟淅淅沥沥下起了中雨,平添了飕飕寒意。黄昏时分,《东湖》副刊编辑打来电话,告知李尔重老人仙逝。

自从1996年徐迟老师离开我们,其后,李蕤、姚雪垠、曾卓、骆文、碧野,这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文学生涯的老作家,先后撒手西行。虽说他们都享有高寿,但眼见这些曾经辉耀湖北文坛天空的星辰陨落,总是使人深深地伤惋、怅惘、痛惜。

湖北文坛的这些前辈,全都是早年就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阵线的战士,不同的是,李尔重同志既不是专业作家,也不是文艺团体的领导,而是长期在党政工作第一线,担任地方主要负责人,以高级干部的身份为公众所知晓。在八十年代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他的文学创获反而为其政声所掩。我只听说,他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发表过若干篇小说以及散文、杂文,那一时期的作品据说大多早已散失,无从查找。但五十年代,他担任武汉市领导职务期间,在非常繁忙的工作中,挤时间写出许多文学作品,包括小说和剧本,则是本地关心文学的人并不陌生的。话剧《扬子江边》、小说《战洪水》等等,题材都是来源于武汉地区的生活。其中,《武汉关的钟声》更因为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而被一代学子所熟悉,增加了青少年对武汉市的了解和热爱。无论在当时,还是其后几十年,以至今天,担任重要党政现职而能同时发表那样多新作的领导干部,都属罕见,显得格外难能可贵。至于年过古稀之后,沈浸醲郁,含英咀华,口不绝吟,手不停披,奉献了鸿篇巨制的《新战争与和平》,那更是大家所敬佩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辞谢了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回到武汉的李尔重同志,热心支持从重创中复苏过来的人文学科学术研究。记得1984年春天,《水浒》研究会在武昌街道口湖北军区礼堂开会,参加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古典文学专家,邀请李尔重同志出席讲话,他做了长篇的富于学理内容的演讲。因为交通障碍,电视台记者来得晚了,待他们赶到,会议开幕式已是中途。主持会议的是湖北大学张国光先生,他想借助李尔重同志的声望扩大会议的影响,提出请李尔重同志当场再讲一次,让电视台记者录像。我在旁边觉得这个要求似乎是强人所难,谁知李尔重同志毫不犹豫地慨然应允,上得台去很有激情地又讲了一段,仍然与会议学术议题相关。这个时候的李尔重,一点也不像做过省长的大干部,而像是学校里亲切和蔼的一位老先生。三十年来,他对于本地多个人文学科的学术组织,都给过切实的帮助和扶持。

2005年,李尔重同志把多种著作手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些,不仅是有价值的文学文献,众所周知,李尔重同志是知名的书法家,包括八卷本五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新战争与和平》在内,都是尔重同志本人一字一句工楷写成,因此,手稿也是书法艺术珍品。八月,捐赠仪式在湖北作家协会三楼那间很普通的不大的会议室内举行,在场的仅有十多个人,会场十分朴素简洁。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专程前来,代表中国作协和现代文学馆,热忱而恭敬地接受这可贵的捐赠。李尔重同志到达省作协楼下时,韦启文书记叫我和他一起下楼迎接。那时李尔重同志已经九十二岁,上楼梯挪步非常困难,要人分别从两边用力地连扶带抬,几步一歇。他的听力也很弱,很可能听不清楚陈建功那一番诚恳的颂词。我当时觉得,老人平静肃穆的面容,表达的是对于文学事业的挚爱,他要做的是对自己平生的文学事业做一个总结交代。

泰山其颓,哲人其萎,前辈们为之奋斗的文学事业永远兴旺发达,郁郁青青!.

李尔重个人作品

文学作品

中、短篇小说有《战洪水》、《领导》、《落后的脑袋》、《多消灭一个敌人》、《战斗英雄李学文》、《第七班》、《三个战士》、《石德路上》、《长白山下的自卫队》、《一升米》、《还差得远呢》、《翠英》等。

诗歌有《行歌集》、《吭吭歌》等。

散文集有《潮头漫步》、《有念感》、《落红集》、《求索集》、《未名集》、《说话集》、《艺术的辩证法》等。

论文有《立场问题》、《为什么要学唯物主义》、《易经拓荒杂录》、《甲骨文的文学》、《书经的文学》、《诗经的文学价值》、《龙的文学》、《哲理诗·老子》、《石城·莫愁在何处》、《需要认真研究民间文学》、《孔子与易》、《先民文学初探》、《辞与现行卦辞的比较》、《论刘禹锡十首竹枝词与民歌之关系》、《老子研究新篇》等。

话剧有《扬子江边》(获文化部一等奖)。

京剧有《王昭君》。

集辑《李尔重文集》20卷共1000万字。

诗歌作品

春情

(一)

扶藜漫步东湖滨,春色迎人气象新。

杨柳舒烟燕子舞,桃花展瓣闹蜂群。

(二)

春回大地满春光,探胜游人逐景忙。

拾翠踏青栏花雨,三千丛里牡丹芳。

(三)

果是东风御柳斜,湖中水暖噪群鸭。

绿茵铺地接林苑,柳絮无声落万家。

独坐

独坐小楼掠晚风,花枝摇曳花朵红。

颠狂思绪如奔马,想到西来又转东。

李尔重补充介绍

  李尔重 (1913~2009)

  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曾肄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和日本仙台帝国大学社会经济专科。历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武装部长,五分区地委书记兼政委,东安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兼鸡西县委书记,中共牡丹江省委常委、-部长,铁道兵团党组成员、宣传部长,中共武汉市委第二书记,湖北省委常委,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宣传部长、农委主任,广东省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海南区委党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常务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兼省长,湖北省顾委会副主任。武汉大学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新战争与和平》(八册,480万字)、《战洪水》,中短篇小说《领导》、《落后的脑袋》、《长白山下的自卫队》、《一升米》等,散文《潮头漫步》、《有念集》、《落江集》、《求索集》、《未名集》等,话剧剧本《扬子江边》、《太平湾》,京剧剧本《王昭君》,另出版《李尔重文集》20卷,约1000万字。长篇小说《新战争与和平》获全国第五届图书二等奖、1992年上海《解放日报》霞飞奖、湖北省屈原文艺创作奖和武汉市委、市政府黄鹤文化奖。书法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

  “李尔重”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