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保定市名人>涿州市名人

李宝臣

暂无李宝臣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涿州名人李宝臣介绍

唐朝首任成德节度使

李宝臣(718年-781年),字为辅,原姓张,名忠志,范阳人,奚族,唐朝中期军阀、将领。

李宝臣原是安禄山部将,被其收为养子,曾率十八骑劫持太原尹,后镇守恒州。安史之乱平定后投降唐朝,被赐姓名,任命为成德节度使,统辖恒、定、易、赵、深、冀六州之地。

此后,李宝臣在境内整顿武备,自置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赋税,对外则与幽州、魏博等诸藩镇联结,逐步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成为河朔三镇之一,被朝廷加封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

建中二年(781年),李宝臣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傅。

李宝臣人物生平

追随安史

李宝臣原是范阳将领张锁高的养子,名叫张忠志,因善于骑射被安禄山选为射生官。后来,李宝臣随安禄山入朝,被唐玄宗留作射生子弟,得以出入禁宫。

755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反唐,李宝臣便逃回范阳,被安禄山收为养子。不久,李宝臣率十八骑奔赴太原,劫持太原尹杨光翙,追兵万余人不敢追逼,而后屯兵土门关,扼守井陉口(在今河北井陉北)。757年(至德二年),安庆绪任命李宝臣为恒州(今河北正定县)刺史。

758年(乾元元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李宝臣非常恐惧,向朝廷投降,被封为恒州刺史、密云郡公。759年(乾元二年),李宝臣叛归史思明,担任工部尚书、恒州刺史、恒赵节度使,与辛万宝一同守卫恒州。

割据成德

761年(上元二年),史思明被儿子杀害。李宝臣不愿臣事史朝义,便命裨将王武俊杀死辛万宝,以恒赵深定易五州之地归附朝廷,并协助官军攻打莫州(今河北任丘北)。763年(广德元年),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平定。当时,朝廷对安史旧将大多既往不咎。平叛主帅仆固怀恩也担心平乱后自己荣宠减弱,有意将安史旧将引作外援,于是奏请让李宝臣与田承嗣、李怀仙、薛嵩四人统辖河北各郡。不久,朝廷封李宝臣为检校礼部尚书、成德节度使、赵国公,并赐铁券、姓名。

当时,李宝臣占据恒州、定州(今河北定州)、易州(今河北易县)、赵州(今河北赵县)、深州(今河北深州)、冀州(今河北冀州)六州之地,拥有步卒五万,战马五千,在河朔诸镇中势力最强。李宝臣依靠这六州之地,聚集军粮,招纳亡命,修缮兵甲,并与薛嵩、田承嗣、李正己、梁崇义等军阀结为姻亲,相互呼应。他不听朝廷诏令,自己任命官吏,也不向朝廷缴纳赋税,有意将土地传给子孙。

征讨魏博

当初,李宝臣与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都被田承嗣轻视。李宝臣之弟李宝正娶田承嗣之女,在与田承嗣之子田维打马球时,因马惊使田维致死,被田承嗣鞭杀。从此,成德、魏博两镇交恶。

775年(大历十年)四月,李宝臣和李正己上表朝廷,列举田承嗣罪状,请求出兵讨伐。唐代宗想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收复河北三镇。于是,诏命李宝臣与幽州节度使朱滔攻打魏博北部,命李正己与滑亳、河阳、江淮等镇攻打魏博南部。

九月,李宝臣与李正己会师枣强(今河北枣强市)。两军各自犒劳将士。但是,成德军赏赐丰厚,淄青军赏赐却很少。淄青军将士非常不满,李正己担心军队哗变,于是退兵而去。李宝臣只得与朱滔攻打沧州,但却久攻不下。

十月,田承嗣部将卢子期攻打磁州(今河北磁县),李宝臣派精兵救援,生擒卢子期,送往京师。这时,田承嗣之侄田悦也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兵败,而李正己攻陷德州,兵临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田承嗣大惊,向李宝臣求和,遭到拒绝,只得以卑辞向李正己示弱。李正己按兵不动,田承嗣得以解除南顾之忧。

遭到戏弄

这时,朝廷派宦官马承倩慰劳李宝臣。李宝臣赠送缣帛百匹,却被马承倩扔在路上。李宝臣大怒,王武俊趁机道:“成德军立有战功尚且如此。一旦平定魏博,天子一纸诏书,便能将您安置在京师。到时,您就是一百姓匹夫了。不如纵容田承嗣,以为资本。”李宝臣认为两镇素有争端,王武俊道:“只要有利益存在,寇仇马上也能化为父子。如今朱滔在沧州,我们把他献给田承嗣,可以取信于魏博。”李宝臣深以为然。

田承嗣知道李宝臣是范阳人,常想占据幽州,于是伪造一块谶石埋在成德境内,又让望气者声称成德有王气。李宝臣掘出石头,见上面刻着“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作伴入幽燕”。田承嗣命人游说道:“您与朱滔攻取沧州,也归天子所有,您能有什么好处?您若能赦免我田承嗣之罪,我就把沧州献给您,还愿与您一起攻取范阳。您以精骑为前驱,我以步军殿后,攻取天下易如反掌。”李宝臣大喜,认为此事和谶语相符,便暗中勾结田承嗣,图谋幽州。田承嗣为取信李宝臣,也陈兵郊外。

李宝臣对朱滔的使者道:“我听说朱公相貌如神,希望看看他的画像。”朱滔便将画像给他。李宝臣将画像挂在射堂上,与部将一同观看,并称赞道:“真是个神人啊!”又暗中挑选精兵两千,连夜疾驰三百里,袭击幽州军,并对将士道:“杀掉那个相貌与射堂画像一样的人。”当时,两军关系和睦,朱滔没有防备,仓促应战,大败而逃。李宝臣没有抓到朱滔,便将一个相貌相似的人交给田承嗣。田承嗣见两镇交兵,便率军回城,命人对李宝臣道:“我境内有事,就不和您周旋了。石头上的谶语,是我戏弄您的。”李宝臣羞惭的退兵。

晚年生活

776年(大历十一年),李宝臣改任左仆射,又封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779年(大历十四年),唐德宗继位,正式任命李宝臣为司空兼太子太傅。

这时,李宝臣年纪已老,性格猜忌。他见儿子李惟岳愚昧懦弱,害怕部将不服,便诛杀辛忠义、卢俶、许崇俊、张南容、张彭老等二十几个大将,并抄没其家,使得诸将离心。

当初,李宝臣心怀异志,便召引妖人术士制造谶兆,做丹书、灵芝、朱草,斋戒于净室,并筑造祭坛放置银盘、金匜、玉斝,认为里面可以生出甘露神酒。术士还雕刻玉印,对李宝臣的部将道:“上天的祥瑞自会降临。”又道:“会有玉印自天而降,海内不战就可平定。”李宝臣大喜,对术士厚加赏赐。

781年(建中二年)正月初六,术士害怕骗术败露被杀,暗中在水中投毒,欺骗李宝臣道:“您饮用甘露水,可与天神相会。”李宝臣喝完便哑了,于三日后去世,并上遗表,请求让李惟岳领军,终年六十四岁。李惟岳随即把众术士全部诛杀,朝廷下诏追赠李宝臣为太傅。

李宝臣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九十二》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六·藩镇镇冀》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唐纪三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唐纪三十八》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唐纪四十二》

李宝臣人物评价

李泌:贼之骁将,不过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数人而已。

陆贽:往岁为天下所患,咸谓除之则可致升平者,李正巳、李宝臣、梁崇义、田悦是也。

刘昫:土运中微,群盗孔炽。宝臣附丽安、史,流毒中原,终窃土疆,为国蟊贼。加以武俊之狠狡,为其腹心,或叛或臣,见利忘义,蛇吞蝮吐,垂二百年。哀哉,王政不纲,以至于此。若使明皇不懈于开元之政,姚崇久握于阿衡,讵有柳城一胡,敢窥佐伯,况其下者哉!

王夫之:田承嗣、薛嵩、李宝臣之流,非有雄武机巧之足以抗天下,而唐之君臣,目睨之而不能动摇其毫发。非诸叛臣之能也,河北之骄兵悍民、气焰已成,而不可扑也。

李宝臣补充介绍

  李宝臣(718年-781年),字为辅,原姓张,名忠志,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奚族,唐朝中期军阀。

  李宝臣原是安禄山部将,被其收为养子,曾率十八骑劫持太原尹,后镇守恒州。安史之乱平定后投降唐朝,被赐姓名,任命为成德节度使,统辖恒定易赵深冀六州之地。

  此后,李宝臣在境内整顿武备,自置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赋税,对外则与幽州、魏博等诸藩镇联结,逐步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成为河朔三镇之一,被朝廷加封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

  建中二年(781年),李宝臣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傅。

  追随安史

  李宝臣原是范阳将领张锁高的养子,名叫张忠志,因善于骑射被安禄山选为射生官。后来,李宝臣随安禄山入朝,被唐玄宗留作射生子弟,得以出入禁宫。

  755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反唐,李宝臣便逃回范阳,被安禄山收为养子。不久,李宝臣率十八骑奔赴太原,劫持太原尹杨光翙,追兵万余人不敢追逼,而后屯兵土门关,扼守井陉口(在今河北井陉北)。757年(至德二年),安庆绪任命李宝臣为恒州(今河北正定)刺史。

  758年(乾元元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今河南安阳)。李宝臣非常恐惧,向朝廷投降,被封为恒州刺史、密云郡公。759年(乾元二年),李宝臣叛归史思明,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恒州刺史、恒赵节度使,与辛万宝一同守卫恒州。[3-4]

  割据成德

  761年(上元二年),史思明被杀,李宝臣不愿臣事史朝义,便命裨将王武俊杀死辛万宝,以恒赵深定易五州之地归附朝廷,并协助官军攻打莫州(今河北任丘北)。763年(广德元年),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平定。当时,朝廷对安史旧将大多既往不咎,而平叛主帅仆固怀恩也担心平乱后自己荣宠减弱,有意将安史旧将引作外援,于是奏请让李宝臣与田承嗣、李怀仙、薛嵩四人统辖河北各郡。不久,朝廷封李宝臣为检校礼部尚书、成德节度使、赵国公,并赐铁券、姓名。[5-6]

  当时,李宝臣占据恒州、定州(今河北定州)、易州(今河北易县)、赵州(今河北赵县)、深州(今河北深州)、冀州(今河北冀州)六州之地,拥有步卒五万,战马五千,在河朔诸镇中势力最强。李宝臣依靠这六州之地,聚集军粮,招纳亡命,修缮兵甲,并与薛嵩、田承嗣、李正己、梁崇义等军阀结为姻亲,相互呼应。他不听朝廷诏令,自己任命官吏,也不向朝廷缴纳赋税,有意将土地传给子孙。

  征讨魏博

  当初,李宝臣与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都被田承嗣轻视。李宝臣之弟李宝正娶田承嗣之女,在与田承嗣之子田维打马球时,因马惊使田维致死,被田承嗣鞭杀。从此,成德、魏博两镇交恶。

  775年(大历十年)四月,李宝臣、李正己上表朝廷,列举田承嗣罪状,请求出兵讨伐。唐代宗也想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收复河北三镇,于是命李宝臣与幽州节度使朱滔攻打魏博北部,又命李正己与滑亳、河阳、江淮等镇攻打魏博南部。

  九月,李宝臣与李正己在枣强(今河北枣强)会师。两军各自犒劳将士,但是成德军赏赐丰厚,淄青军赏赐却很少。淄青军将士非常不满,李正己担心军队哗变,于是退兵而去。李宝臣只得与朱滔攻打沧州,但却久攻不下。

  十月,田承嗣部将卢子期攻打磁州(今河北磁县),李宝臣派精兵救援,生擒卢子期,送往京师。这时,田承嗣之侄田悦也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兵败,而李正己攻陷德州,兵临魏州(今河北大名北)。田承嗣大惊,向李宝臣求和,却遭拒绝,只得以卑辞向李正己示弱。李正己按兵不动,田承嗣得以解除南顾之忧。

  遭到戏弄

  这时,朝廷派宦官马承倩慰劳李宝臣。李宝臣赠送缣帛百匹,却被马承倩扔在路上。李宝臣大怒,王武俊趁机道:“成德军立有战功尚且如此,一旦平定魏博,天子一纸诏书便能将您安置在京师,到时您就是一百姓匹夫了。不如纵容田承嗣,以为资本。”李宝臣却认为两镇素有争

  李宝臣碑碑文拓片

  李宝臣碑碑文拓片

  端,王武俊道:“只要有利益存在,寇仇马上也能化为父子。如今朱滔在沧州,我们把他献给田承嗣,可以取信于魏博。”李宝臣深以为然。

  田承嗣知道李宝臣是范阳人,常想占据幽州,于是伪造一块谶石埋在成德境内,又让望气者声称成德有王气。李宝臣掘出石头,见上面刻着“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作伴入幽燕”。田承嗣命人游说道:“您与朱滔攻取沧州,也归天子所有,您能有什么好处?您若能赦免我田承嗣之罪,我就把沧州献给您,还愿与您一起攻取范阳。您以精骑为前驱,我以步军殿后,攻取天下易如反掌。”李宝臣大喜,认为此事和谶语相符,便暗中勾结田承嗣,图谋幽州。田承嗣为取信李宝臣,也陈兵郊外。

  李宝臣对朱滔的使者道:“我听说朱公相貌如神,希望看看他的画像。”朱滔便将画像给他。李宝臣将画像挂在射堂上,与部将一同观看,并称赞道:“真是个神人啊!”又暗中挑选精兵两千,连夜疾驰三百里,袭击幽州军,并对将士道:“杀掉那个相貌与射堂画像一样的人。”当时,两军关系和睦,朱滔没有防备,仓促应战,大败而逃。李宝臣没有抓到朱滔,便将一个相貌相似的人交给田承嗣。田承嗣见两镇交兵,便率军回城,命人对李宝臣道:“我境内有事,就不和您周旋了。石头上的谶语,是我戏弄您的。”李宝臣羞惭的退兵。

  晚年生活

  776年(大历十一年),李宝臣改任左仆射,又封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779年(大历十四年),唐德宗继位,正式任命李宝臣为司空兼太子太傅。

  这时,李宝臣年纪已老,性格猜忌。他见儿子李惟岳愚昧懦弱,害怕部将不服,便诛杀辛忠义、卢俶、许崇俊、张南容、张彭老等二十几个大将,并抄没其家,使得诸将离心。

  当初,李宝臣心怀异志,便召引妖人术士制造谶兆,做丹书、灵芝、朱草,斋戒于净室,并筑造祭坛放置银盘、金匜、玉斝,认为里面可以生出甘露神酒。术士还雕刻玉印,对李宝臣的部将道:“上天的祥瑞自会降临。”又道:“会有玉印自天而降,海内不战就可平定。”李宝臣大喜,对术士厚加赏赐。

  781年(建中二年)正月初六,术士害怕骗术败露被杀,暗中在水中投毒,欺骗李宝臣道:“您饮用甘露水,可与天神相会。”李宝臣喝完便哑了,于三日后去世,并上遗表,请求让李惟岳领军,终年六十四岁。李惟岳随即把众术士全部诛杀,朝廷也下诏追赠李宝臣为太傅。

  “李宝臣”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