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名人靳树梁介绍
靳树梁(1899年4月1日—1964年7月5日),河北徐水人,冶金学家,炼铁专家,冶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东北工学院院长、教授。
靳树梁1919年毕业于北洋大学;1919年—1936年历任扬子机械制造公司助理工程师、工程师;1938年任迁建委员会工程师;1940年—1946年任威远铁厂厂长;1948年—1950年任鞍山钢铁公司顾问、本溪钢铁公司总工程师;1950年8月—1964年任东北工学院院长、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4年7月5日在沈阳逝世,享年65岁。
靳树梁长期从事高炉强化理论研究工作。
靳树梁人物生平
1899年4月1日,靳树梁出生于河北徐水。
1919年,毕业于北洋大学。
1919年—1936年,历任扬子机械制造公司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37年,赴德国克虏伯公司实习深造。
1938年,任迁建委员会工程师。
1939年—1940年,云南钢铁厂工程师、化铁股股长。
1940年—1946年,任威远铁厂厂长。
1946年—1948年,任东北区特派员办公处本溪办事处处长、鞍山钢铁公司第一协理。
1948年—1950年,任鞍山钢铁公司顾问、本溪钢铁公司总工程师。
1950年8月—1964年,任东北工学院院长、一级教授。
1955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7月5日,在沈阳逝世,享年65岁。
靳树梁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靳树梁参加拆迁汉阳和六河沟钢铁厂至大渡口,以及组建威远钢铁厂。1943年,从事改进高炉炉顶布料装置。1949年后,从事恢复鞍钢和本钢生产工作,到工厂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领导本溪高炉结瘤的研究,领导总结高炉强化经验,研究高炉降料理论,提出“风口区焦炭运动现律袋式效应”、悬料机理、造渣理论。领导教研室开展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的科学研究等。
学术论著
截至1964年7月,靳树梁编著的论著有《回旋区的实验研究》《高炉风口区的炉料运动》《本溪铁矿成分分析》《小型炼铁炉之设计》《四川钢铁工业之动向》等。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1955年
第一次全国工业炉热工科学讨论会
承担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1962年
多元铁矿石的冶炼和综合利用
国家科技发展规划项目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79年
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
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发明奖
教育理念
靳树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倡厂校合作,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要求各系和厂矿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厂矿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做专题报告,学校教师深入工厂熟悉生产实际,帮助解决技术问题。提高了教师、学生的水平,为科研的发展,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和师资水平,靳树梁与教研室其他同志将课程做了讲授分工,成立了普通冶金学、普通炼铁学及专业炼铁学三个教学小组,老、中、青结合,以老带青。又将专业课分成四个专题,每人任选一专题研究,以提高专业课讲授水平。还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确定了提高方向,制订了提高措施。组织中、老教师选学第二外语并担任德语教学指导。
编著教材
靳树梁主编了第一部结合中国实际的炼铁专业课教材《现代炼铁学》。
讲授课程
靳树梁在东北工学院任教期间,讲授炼铁专业的《高炉操作》课程。
时间
荣誉表彰
1955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靳树梁人物评价
“靳树梁是中国钢铁冶金伟大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周恩来总理评)
“靳树梁为中国的冶金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党史纵横》评)
“靳树梁是中国钢铁冶金事业的开拓者。”(《世纪桥》评)
“靳树梁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为中国的炼铁事业和冶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留下了不朽的业绩。”(中国金属学会评)
靳树梁补充介绍
靳树梁,(1899.1.1-1964.1.1),冶金学家。河北徐水人。192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东北工学院院长、教授。参加拆迁汉阳和六河沟钢铁厂至大渡口,以及组建威远钢铁厂。1943年因改进高炉炉顶布料装置获中国工程师学会论文奖,并先后获几项发明专利。1949年后,在恢复鞍钢和本钢生产中,深入实际,卓有成效。在任东北工学院院长期间,经常到工厂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如领导本溪高炉结瘤的研究,领导总结高炉强化经验,研究高炉降料理论,提出“风口区焦炭运动现律袋式效应”、悬料机理、造渣理论等。领导教研室开展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的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就。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靳树梁”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