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名人韩少云介绍
韩少云(1931年—2003年7月20日),河北秦皇岛人,生于河北省山海关八里堡,后定居河北省玉田县。原名王守贞。评剧演员,工旦角。
1940年,开始向继父学戏。13岁时,拜评剧演员刘子西为师。14岁时,以艺名韩少云参加演出。1946年,开始挑梁演戏。1950年夏,调至东北唐山评剧院。1952年10月,携剧目《小女婿》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凭借该剧获得了演员一等奖 。1953年,携剧目《小二黑结婚》参加东北区戏剧、音乐、舞蹈汇演,获得了优秀表演奖 。1959年,排演了剧目《人面桃花》。1963年,排演了剧目《杜鹃山》,凭借该剧获得了沈阳市戏剧汇演优秀表演奖 。1966年,排演了剧目《更高目标》。1978年,在沈阳市举行的表演赛中获荣誉奖。1979年,在沈阳市举行的表演赛中获荣誉奖。1981年,排演了剧目《家》。1989年,韩少云从沈阳市评剧院退休。
2003年7月20日凌晨7时15分,韩少云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在沈阳逝世,终年72岁 。
韩少云所扮演角色达到了形似与神似的统一,为评剧表现现实生活和扩大表演题材提供了可贵的经验,被誉为“韩派” 。
韩少云人物经历
韩少云原名王守贞,3岁时,其父出走不归,母亲带领她和弟弟扣锁(后改名韩少宝)到山海关、昌黎等地谋生。不久,其母与正在昌黎“天娥”戏园子演出的韩德金结婚,守贞姐弟自此改为韩姓,落户于玉田。
1940年,9岁的王守贞开始向继父学戏,唱戏、武功都是她继父一人教。因为继父的脾气很暴躁,总是没有理由地打她,所以学戏的条件很艰苦 。
13岁时,王守贞拜评剧演员刘子西为师,学了评剧剧目《开店》《哭井》《朱买臣休妻》等10多出戏。14岁时,戏园子上演剧目《五女哭坟》,韩德金的哥哥给王守贞“票”了个“五女儿”的角色,还给她信口拈来一个艺名:韩少云。
1946年春节期间,戏班演出《珍珠衫》,戏要开演了,主角却因故不能前来,韩少云临时顶替上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开始挑梁演戏 。
1950年夏,19岁的韩少云调至东北唐山评剧院,成为国家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一员,此时她开始学习文化,学习演新戏 。
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东北实验评剧团的参演剧目是《小女婿》,韩少云在这出戏里扮演女主角杨香草,凭借该角色获得了演员一等奖 。期间,她们还曾到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演出。观摩演出结束后,韩少云随剧组赴上海、武汉、天津等地巡回演出90余场,观众在12万人次以上。
1953年,排演剧目《小二黑结婚》,并出版了两张唱片;同年,韩少云携《小二黑结婚》参加东北区戏剧、音乐、舞蹈汇演,获得了优秀表演奖 ;同年,韩少云出席全国青年知识分子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
1954年,韩少云参加中央慰问团,在福建前线演出剧目《小女婿》,时间达4个多月;同年,排演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韩少云扮演祝英台 ;同年,当选辽宁省人民代表 。
1956年,与菊桂舫、碧莲玉合作排演剧目《红楼梦》,韩少云扮演黛玉;随后又排演了剧目《杨三姐告状》,她在剧中扮演杨三姐 ;同年,韩少云先后参加了东北戏曲研究院举办的演员学习班和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演员讲习班,聆听了梅兰芳、程砚秋等人的讲授。
1957年,排演了剧目《西施》,韩少云扮演西施 。1958年,排演了剧目《刘介梅》,韩少云扮演刘妻 。1959年,排演了剧目《人面桃花》,韩少云扮演杜宜春;同年,与花淑兰合作排演了剧目《雷雨》,韩少云扮演四凤 。
1960年,与花淑兰、筱俊亭排演了剧目《洪湖赤卫队》,韩少云在剧中饰演卫队长支书韩英 。1961年,与筱俊亭、张金秋等合作排演了剧目《金沙江畔》,她在剧中扮演金秀;同年9月25日,拜金开芳为师,学习剧目《朱买臣休妻》 。
1962年,韩少云出席全国青联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同年,重新排演了剧目《小女婿》《红楼梦》。
1963年,排演了剧目《珠花记》;同年,与赵荣鸣、菊桂芳排演了剧目《杜鹃山》,韩少云在剧中饰演党代表贺湘,凭借该角色获得了沈阳市戏剧汇演优秀表演奖 。
1964年,与筱俊亭、赵荣鸣合作,排演了剧目《友谊之歌》,她在剧中饰演赵阳芳;同年,与王德福、赵荣鸣等排演了剧目《红嫂》,韩少云扮演红嫂 ;同年还与筱俊亭排演了剧目《江姐》,韩少云饰演江姐 ;同年6月,出席了第九次团代会。
1965年,排演了剧目《椰林儿女》《游乡》,并以轻骑兵的形式演出 ;同年,与筱俊亭合作,排演了剧目《红灯记》,她在剧中扮演铁梅 。1966年,排演了剧目《更高目标》,并携该剧参加了沈阳市中小型现代戏汇演。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韩少云在《红霞万朵》中饰演的一个次要角色而被指控为违反了“三突出”原则,韩少云遭到了严厉的批判。1970年,韩少云全家下乡,去辽中县潘家堡公社潘家堡大队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当时有关部门规定,韩少云只准劳动,不准唱戏,不准参加文艺宣传队 。
1972年春,韩少云被调至辽中县宣传队,搞文艺辅导工作;同年夏,调到沈阳评剧团,并进入《龙江颂》剧组,做唱腔创作,辅导青年演员和舞台工作。1973年,排演了剧目《海岛女兵》。
1975年,排演了剧目《红霞万朵》,韩少云在剧中扮演三婶。1976年,与筱俊亭合作,重新排演了剧目《洪湖赤卫队》。
1977年夏,排演了剧目《雪梅遇》,该剧目连演了12场。1978年,韩少云在沈阳市举行的表演赛中获荣誉奖。1978年,当选辽宁省人大代表、沈阳市政协委员;同年9月,出席了第四次全国妇代会 。
1979年,排演了根据同名京剧改编的评剧剧目《凤还巢》,韩少云扮演程雪娥 ;同年,在沈阳市举行的表演赛中获荣誉奖;同年6月,韩少云加入中国共产党 ;10月,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
1981年,韩少云与欧阳菊笙、张金秋、王玉华等合作,排演了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评剧剧目《家》,她在剧中饰演女主角瑞珏 。随后,她在《戏剧报》发表了《我演瑞珏》一文;同年,携该剧参加了辽宁省戏曲调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立体声录制了该剧,这是第一次使用立体声录制评剧;同年,与陈桂秋合作的剧目《人面桃花》被拍成电视片。
1982年年初,韩少云携剧目《家》在沈阳各大剧院连续表演了76场 。1983年,与艳铭杰、王少岩合作,重新排演了剧目《人面桃花》;同年,由韩少云主演的剧目《家》唱片出版;同年,出任沈阳评剧院顾问,并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中国妇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
1984年,韩少云同爱人王其珩一起回到老家玉田县,参观了县内的工厂、农村及名胜古迹。同时,她与县评剧团联合演出了两场《凤还巢》,全部收入捐给敬老院 。最后又收县评剧团两名演员王淑敏、王少玲为徒;同年,出席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
1985年4月,参加了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1988年3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9年,韩少云从沈阳市评剧院退休,此后再没排练并表演新的评剧 。1992年起,韩少云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2003年7月20日凌晨7时15分,韩少云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在沈阳逝世,终年72岁 ;7月24日上午,韩少云遗体告别仪式在沈阳回龙岗革命公墓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来唁电并敬献花圈 。
韩少云人物评价
韩少云的戏路子是很宽的,她演好了林黛玉、杜宜春那样的古代女性;演好了杨香草那样的当代农村女青年;她还演好了韩英、贺湘、江姐那样的革命女英雄。她所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都能被广大观众所认可 。(戏剧理论家张庚评)
韩少云对评剧艺术相当执着,留下了很多好作品,也教出了不少的好学生 。(评剧筱派创始人筱俊亭评)
韩少云是评剧艺术的大师级人物,她创造了无数个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她这一生桃李满园,为中国的评剧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沈阳评剧院院长李长武评)
韩少云主要作品
代表剧目
《小女婿》
《小二黑结婚》
《杨三姐告状》
《红嫂》
《洪湖赤卫队》
《杜鹃山》
《江姐》
《友谊之歌》
《梅雪遇》
《家》
《沂蒙山人》
《貂蝉》
《桃花庵》
《李三娘》
《风还巢》
《人面桃花》
《天雨花》
《红楼梦》
《西施》
《小姑贤》
《椰林儿女》
《红灯记》
-
韩少云后世纪念
2004年12月16日,为纪念评剧艺术大师韩少云逝世一周年及从艺65周年,沈阳市委、市文联、市评剧院联合举办韩少云书画作品展;18日上午,韩少云艺术研讨会在辽宁大剧院举办,同时还举行了韩少云艺术研究会挂牌仪式和纪念邮票首发仪式;18日晚6点30分,在辽宁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综合纪念晚会;19日晚6点30分,在辽宁老干部活动中心演出评剧《小女婿》,韩少云的三代弟子胡桂秋、宋丽、周丹同台扮演杨香草 。
2006年7月20日,“韩少云骨灰入土及雕像落成仪式”在沈阳法库菩遥山墓园举行 。
2013年9月22日上午,由韩少云的爱人王其珩与韩少云的外甥女于文华主编的纪念韩少云文集《永远的小河流水》进行出版暨赠书仪式,下午举行了韩少云评剧人生研讨会;9月23日晚,由沈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沈阳演艺集团、沈阳评剧院承办的《永远的小河流水——纪念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先生演唱会》在沈阳举行 。
韩少云补充介绍
韩少云(1931年-2003年),原名王守贞。评剧代表人物。一代宗师,评剧韩派创始人,河北秦皇岛人,生于河北省山海关八里堡,后定居河北省玉田县。曾任沈阳市政府委员、市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省妇联执委,市青联副主席,中国青联委员会委员,中国六届人大代表和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省剧协副主席、市剧协副主席。曾为沈阳评剧院艺术顾问、沈阳文学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沈阳市荣誉文艺家、辽宁《不老松》画会的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共党员。
少年无派别
韩少云3岁时,其父出走不归,母亲带领守贞及其弟扣锁(后改名韩少宝)到山海关、昌黎等地谋生。不久,其母与正在昌黎“天娥”戏园子演出的韩德金结婚,守贞姐弟自此改为韩姓,落户于玉田。韩德金是玉田城内人。他是个“戏母子”,能演很多戏;又很讲义气,对贫苦艺人常常解囊相助。他一眼看出小守贞具有演艺天赋,决心把她培养成“角儿”(即能扮演主要角色的著名演员)。但他脾气暴躁,动不动就要拳脚相加。在他的近乎严酷的督促指导下,守贞姐弟俩每天早晨5点起床,到市郊的坟地里去喊嗓,直到喊得浑身热气腾腾方才罢休。然后是练习武功。年复一年的勤学苦练,使守贞演艺大进。13岁时,拜著名评剧演员刘子西为师,学了《开店》、《哭井》、《朱买臣休妻》等10多出戏。14岁时,戏园子上演《五女哭坟》,韩德金的哥哥、韩少云的二大爷给守贞“票”了个“五女儿”的角色,还给守贞信口拈来一个艺名:韩少云。由于这出戏一炮打响,韩少云这个名字也便在观众中不迳而走了。
从第二年起,韩德金带领一家人闯荡江湖。他们先后在昌黎、林西、滦县的一些小戏园子搭班,然后闯进天津卫。首演《李三娘》,一开场就爆出了热烈的喝彩声,以后越唱越红。继而回到评剧的故乡——唐山市,在林西中国大戏院演出,观众极为踊跃。唐山解放后,评剧老前辈金开芳等人在沈阳成立了“唐山评剧院”——后改称东北实验评剧团,今沈阳评剧院的前身,韩少云应邀加入,成为国家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一员。
解放后创派
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东北实验评剧团的参演剧目是《小女婿》,韩少云在这出戏里扮演女主角杨香草。演出非常成功。除获剧本、演出获一等奖外,还有9人获单项奖。其中,年仅21岁的韩少云荣获表演一等奖。期间,他们还曾到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演出。观摩演出结束,这个剧组赴上海、武汉、天津等地巡回演出90余场,观众在12万人次以上。1956年,韩少云先后参加了东北戏曲研究院举办的演员学习班和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演员讲习班,聆听了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大师的讲授,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从1961年到1965年,是韩少云艺术上的巅峰期,先后排演了《洪湖赤卫队》《椰林儿女》《杜鹃山》《红嫂》《江姐》《红灯记》等硬头戏。他所扮演的角色达到了形似与神似的统一,为评剧表现现实生活和扩大表演题材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在表演上,形成了朴实、细腻、优美、大方的艺术风格;在唱腔上,她音域宽广,刚柔兼济,行腔适度,韵味醇厚。她的吐字和疙瘩腔更是独领-,别具一格。她的表演和唱腔浑然一体,被广大观众誉为“韩派”。
文革受破孩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韩少云受到打击破孩。粉碎“-”后,她精神焕发,更加勤奋、更加执着地献身于评剧艺术事业。她演《洪湖赤卫队》,演《小女婿》,艺术效果超过当年。在1978年和1979年的沈阳市举行的两次表演赛皆获荣誉奖。1981年,韩少云排演了根据巴金名作《家》改编的评剧,扮演女主角瑞珏。为了提高表演效果,时已51岁的韩少云紧束腰身,用明胶贴平岁月刻在脸上的皱纹;有时粘破了皮,疼痛难忍,但是她毫不退缩。此后,她在《戏剧报》发表了《我演瑞珏》一文,总结了自己舞台生涯光彩的最后一幕。
文革后复出
1984年,韩少云同爱人著名作曲家王其珩一起回到老家玉田县,不仅亲人们欢迎她们的到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同志也热情地接待了她们,还安排夫妻二人参观了县内的工厂、农村及名胜古迹。同时,她与本县评剧团联合演出两场《凤还巢》,全部收入捐给敬老院。最后又收县评剧团两名主要演员王淑敏、王少玲为徒。这次家乡之行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美好印象。
半个世纪,她上演近二百出戏。代表剧目有:《小女婿》、《小二黑结婚》、《杨三姐告状》、《洪湖赤卫队》、《杜鹃山》、《江姐》、《红嫂》、《友谊之歌》、《梅雪遇》、《家》、《沂蒙山人》、《貂蝉》、《桃花庵》、《李三娘》、《风还巢》、《人面桃花》、《天雨花》、《红楼梦》、《西施》、《小姑贤》等。她擅演现代戏已有定评。她所扮演的“五四”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妇女典型都栩栩如生。特别是她对于其中一些女干部形象的成功塑造,为评剧表现现代生活和扩大表现题材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韩少云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从表演上看,其扮演的角色均各具特色。并以朴实、细腻、优美、大方的表演风格而著称;从唱腔上看,她历史地受到了评剧初刨时期唱腔的刚劲酣畅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演新移植剧目中的)新唱腔的柔媚洒脱的两种特性的影响,结合自身条件,融化出音域宽广、刚柔兼济、行腔适度和韵味醇厚的风格。而她的吐字和疙疸腔更别具一格。表演朴实细腻,唱腔圆润醇厚,吐字清新,腭(疙瘩)音运用尤佳。她的表演和唱腔浑然一体,形成了总体的艺术风格,被广大观众誉为“韩派”。关内外都有她的传人。
作品年表
1952年,排演《小女婿》,扮演香草,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荣获演员一等奖。
1953年,排演《小二黑结婚》,出版两张唱片,参加东北区戏剧、音乐、舞蹈汇演荣获优秀表演奖,同年,出席全国青年知识分子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
1954年,参加中央慰问团,在福建前线演出《小女婿》,时间达4个多月;同年排演《梁山伯与祝英台》,扮演祝英台。
1956年,排演《红楼梦》,扮演黛玉。合作者:菊桂舫、碧莲玉;同年排演《杨三姐告状》,扮演杨三姐。
1957年,排演《西施》,扮演西施。
1958年,排演《刘介梅》,扮演刘妻。
1959年,排演《人面桃花》,扮演杜宜春;同年排演《雷雨》,扮演四凤,合作者:花淑兰。
1960年,排演《洪湖赤卫队》,扮演韩英,合作者:花淑兰,筱俊亭。
1961年,排演《金沙江畔》,扮演金秀,合作者:筱俊亭、张金秋;同年9月25日,拜金开芳为师,学习《朱买臣休妻》。
1962年,出席全国青联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重排《小女婿》、《红楼梦》。
1963年,排演《珠花记》;同年排演《杜鹃山》,扮演贺湘。合作者:赵荣鸣、菊桂芳。此剧演出后引起轰动,韩少云、赵荣鸣荣获优秀表演奖。
1964年,排演《友谊之歌》,扮演赵阳芳。合作者:筱俊亭、赵荣鸣。此剧在唱腔革新上迈出可喜一步。同年排演《红嫂》,扮演红嫂,合作者:王德福、赵荣鸣;同年还排演《江姐》,扮演江姐,合作者:筱俊亭。
1965年,排《椰林儿女》、《游乡》,以轻骑兵形式演出;同年排演《红灯记》,扮演铁梅。合作者:筱俊亭。
1966年,排演《更高目标》,参加沈阳市中小型现代戏汇演。1970年,去辽中县潘家堡公社潘家堡大队插队。
1972年春,调辽中县宣传队,搞文艺辅导工作;同年夏,调沈阳评剧团,参加《龙江颂》剧组,做唱腔创作,辅导青年演员和舞台工作。
1973年,排演《海岛女兵》,扮演女兵。
1975年,排演《红霞万朵》,扮演三婶。
1976年,重排《洪湖赤卫队》,合作者:筱俊亭。
1977年夏,排演《雪梅遇》,连演12场。
1979年,排演《凤还巢》,扮演程雪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出席全国文代会。
1981年,排演《家》,扮演瑞珏,合作者:欧阳菊笙、张金秋、王玉华等。参加全省戏曲调演获得成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用立体声录制评《家》;同年,《人面桃花》被拍成电视片,合作者:陈桂秋。
1983年,重排《人面桃花》,再演杜宜春。合作者:艳铭杰、王少岩。同年,《家》唱片出版,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984年,出席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2003年7月20日凌晨7时15分,中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派”创始人韩少云,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在沈阳逝世,终年72岁。抢救无效。
主要作品
《小女婿》《小姑贤》《人面桃花》《洪湖赤卫队》《家》《凤还巢》《椰林儿女》《杜鹃山》《红嫂》《江姐》《红灯记》等。
“韩少云”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