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名人胡秉铎介绍
胡秉铎(1902-1927)字鸣之,贵州榕江人。1919年考入贵州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3年考入北京朝阳大学。 1924年1月,在上海与周逸群等人创办《贵州青年》宣传革命思想。同年8月,考取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月,担任《青年军人》周刊总编辑。后随黄埔军校学生军参加第一次东征。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部机要秘书。1926年7月,参加北伐,先后担任东路军总指挥部第1科科长和第1师政治部主任。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因人告密被捕入狱,不久在南京就义。
胡秉铎人物生平
胡秉铎,1903年12月3日生于贵州榕江县古州镇。他幼年生活在富有的家庭环境中,自幼好学,且天资聪慧。1919年,胡秉铎考入贵阳省立法政专门学校。受五四运动影响,他大量阅读《新青年》等刊物和许多马列主义书刊。1922年12月,胡秉铎离开贵阳北上求学。到达北平后,考入北平朝阳大学。胡秉铎在北平朝阳大学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决心为拯救祖国、解放全人类奋斗终身。
1924年2月,胡秉铎应在上海的同乡好友周逸群邀请,到上海负责编辑出版《贵州青年》。他常为了审阅稿件、编排、校对通宵达旦地工作;经费匮乏,他把家中供给的生活费用节省下来,用于办刊物。胡秉铎还亲自撰写政论文章在刊物上发表,抨击军阀统治的黑暗,引导广大青年走向革命道路。
同年8月,经邓中夏推荐,胡秉铎离上海去广州,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第二期步科二队。入学后,他的各科学习成绩在全校都是第一,备受师生的赞赏。 1924年底,胡秉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出类拔萃的学识才华和高涨的革命热情,使胡秉铎很快在第二期学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校内外政治活动中的活跃分子和风云人物。
1925年初,在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的领导下,为团结在粤的革命军人保卫革命政府,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黄埔第一期学生、中共党员蒋先云、王一飞等提议成立一个革命军人的联合组织。同年1月,黄埔军校成立了以党、团员为核心的青年军人社。青年军人社出版刊物《青年军人》,胡秉铎担任了刊物总编辑。《青年军人》密切结合形势任务,宣传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在团结教育革命军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发布总动员令,决定由黄埔军校学生担任先锋,开赴东江,讨伐陈炯明叛军。胡秉铎随第2期学员编入黄埔军校学生总队,初次接受战火的考验。东征中,胡秉锋在李春富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内务和宣传工作。1925年9月,胡秉铎从黄埔军校毕业。同年10月,他以见习军官的身份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平定滇、桂军阀的叛乱,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部机要秘书。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师北伐。胡秉铎与第1军军长何应钦是同乡,私交尚好。党组织决定胡秉铎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继续留在第1军工作。胡秉铎随何应钦的东路军,经潮州、松浦县前往福州。他以国民党左派身份进行革命活动。12月,第1军占领福州,胡秉铎兼任第1师政治部主任。
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后,蒋介石为篡夺革命果实,暗中策划军事行动,以排斥打击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力量。胡秉铎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立即设法将此情报报告第2军第6师师长戴岳、党代表萧劲光,并叮嘱他们“人不能离队,师部不能驻南京,要驻浦口”。萧劲光、戴岳根据胡秉铎提供的情报,将部队开往湖北,从而挫败了蒋介石的阴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随后发动了血腥的“清党”。黄埔军校学生因信仰主义的不同分为国共两个阵营。追随蒋介石的黄埔生作为“天子的门生”成为国民党军界炙手可热的人物。时任北伐军东路军第1师政治部主任的胡秉铎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政治信仰,在腥风血雨中置生死于度外,继续无悔的革命征程,经常与革命同志谈话,赶赴党的秘密机关开会。在一次召开党的秘密会议时,有人向何应钦告密,胡秉铎被南京公安局逮捕。
胡秉铎入狱后,何应钦慕其才华,软硬兼施诱其投降。胡秉铎不为利诱,坚贞不屈。 不久,胡秉铎被秘密杀害于南京。
胡秉铎后世纪念
胡秉铎晒性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刊载悼念他的文章。在题为《胡秉铎之死》的纪念文章中,高度评价了他的革命精神,称赞他是一位富贵不淫、忠贞不二的革命先锋。
胡秉铎补充介绍
胡秉铎,字鸣之,汉族,1902年古历12月2日出生在榕江县古州镇,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生。曾任《贵州青年》、“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青年军人》周刊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部机要秘书。东路军总指挥部第一科上校科长、参谋处参谋、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两次参加东征,继后参加北伐。蒋介石“四・一二”叛变革命后,被何应钦派人秘密杀害。
胡秉铎5岁那年,其父将他过继给叔父胡宗泽作嗣。胡宗泽是清末秀才,曾任榕江商会会长、县参议会副议长、榕江县学校管理员等职,家资甚殷,为榕江首富。胡秉铎兄妹4人,他排行第二。他长相俊秀、天资聪慧。自幼勤奋好学,为全家所宠爱。胡秉铎6岁启蒙读书,8岁进入榕江七年制高级小学,15岁就读于私塾。他立下远大志向,常对同学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吾辈担当。”所以,他读书特别用功刻苦,从不囫囵吞枣,所学课文大都能熟读成诵,并将知识融会贯通,因而成绩优异,深受业师赏识,特安置他与另一学生独享一间书房,以示厚爱。1918年,胡秉铎养父为让他精修学业,特在家办“专馆”,厚金从邻
县黎平请来饱学之士陈锡侯,对他精心教授。胡秉铎学识与日俱增,被人视为“神童”。陈锡侯认为胡秉铎“器宇非凡,倘四海游学,精琢可成大器”,建议其父送他到贵阳求学深造。
1919年,胡秉铎赴省求学,报考“贵州省立法政专门学校”。经过一年的补习,第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取录。他到贵阳不久,北平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他受其影响,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籍,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上看到社会上有钱人家灯红酒绿,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穷苦人衣不蔽体,沿街乞讨,忍饥挨饿,便萌发了改变旧社会、救国救民于水火的思想。一次寒假回家,他直言不讳地对父亲说,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认清了当今社会,当官的-百姓,鱼肉人民,自己却三妻四妾,挥金如土;种田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却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我们这个家的规矩也森严,房子象衙门,虽有吃穿却不得自由。这些话,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1922年胡秉铎于贵州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毕、“1923年2月回家完婚。婚后不久,他为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告别新婚爱妻,北上求学。同年3月,胡秉铎到达北平,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朝阳大学。在朝阳大学读书期间,他大量阅读进步书籍,思想激进,并且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在同学中有很大影响,连在上海进行革命活动的贵州青年周逸群等,也对他倾慕不已。
1924年1月,时在上海的周逸群受恽代英、肖楚女主办的共青团刊物《中国青年》的启示,与贵州进步青年李侠公等人商定创办《贵州青年》,组织贵州青年学生起来进行革命。周逸群想到胡秉铎是贵州不可多得的革命青年,便将自己亲笔起草的《创刊宣言》寄给他,征求其意见,同时寄去二、三十块大洋作为路费,邀请他前往上海共同创办。胡秉铎积极支持创办《贵州青年》,对《创刊宣言》认真提出意见。
不久,胡秉铎南下上海,结识了邓中夏,面见了周逸群、李侠公。从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贵州青年》创刊后,胡秉铎负责工作。他常为组稿奔波,通宵达旦地审稿、编排、校对。使第一期《贵州青年》不仅准时出刊,而且质量较高,战斗性强。肖楚女看了《贵州青年》后,在《中国青年》第三十六期《新刊批评》栏内热情洋溢地说它是“贵州人为了要求贵州前途光明而办的”。可是,贵州军阀对《贵州青年》却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他们在给《贵州青年》社的一封信中,画了一支手枪进行威胁、恐吓。胡秉铎、周逸群等没有被反动军阀的恐吓所吓倒,相反,更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他们用犀利的笔,揭露军阀的种种罪行,号召贵州青年团结起来,勇敢地与军阀作斗争,推翻-。胡秉铎用“赤光”笔名,先后在《贵州青年》第二、三、四期上发表了《残废的三个人》、《寂寥的夜》、
《恶政府的势力》和《攻战》等充满战斗热情的文章和诗歌。
胡秉铎发表在《贵州青年》第四期上的《杂感》,更是把斗争的锋芒直接指向军阀政府。他写到:“山国里酋长式的贵州政府……凭借权势,作威作福;就是那些拇指大的科长科员们……竟敢一手遮天,假借公权报复私怨,全不管是非曲直;无怪一般衷苦无告的小百姓,受尽他们的欺凌侮辱,怨声载道”。胡秉铎这些战斗的檄文,揭露了贵州军阀袁祖铭的倒行逆施,它象一把锋利的 ,刺向反动军阀的心脏,极大地鼓舞了贵州广大青年向恶势力冲杀的勇气。
胡秉铎非常关心青年的成长。当时不少青年学生到《贵州青年》社走访,寻求革命知识。胡秉铎总是热情接待,循循善诱地解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他们的进步。他慷慨无私。《贵州青年》经费十分困难,每期只发行几百份,为使刊物得以维持和扩大,他省吃俭用,将家里给他的生活费节省用于办《贵州青年》,其中一次就拿出大洋50块。由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胡秉铎等转入新的战斗岗位,《贵州青年》只出12期。但它对于启发青年的革命斗争觉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24年8月,胡秉铎经邓中夏推荐,从上海前往广州,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不久,胡秉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胡秉铎经常写信给家里和家乡好友,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动员好友投身革命。他在给家中的信中,多次动员父母变卖家中的房屋、田土和山林,救济贫苦农民。他说,不久的将来崭新的社会将会来到人间。由此可见,胡秉铎对革命的胜利和美好社会的到来,充满了信心。
1925年1月25日,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发起的“青年军人社”成立,并决定出版《青年军人》周刊,胡秉铎任该刊总。
1925年2月1日,周恩来同志领导组织的黄埔军校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军人参加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正式成立,胡秉铎和徐向前、周逸群等被选为负责人。
2月2日,广东革命政府发布总动员令,.决定由黄埔军校学生担任先锋,开赴东江,讨伐陈炯明叛军。东征中,胡秉铎在李春富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内务、宣传工作。他不辞劳苦,边行军边向东江农民作动员宣传,在东江农民大力支援下,东征军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走陈炯明,并恢复了-解散近两年之久的海陆丰农民协会。胡秉铎通过参加第一次东征,受到了实际的锻炼。
1925年9月,胡秉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
同年10月,他以见习军官的身份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在攻打惠州城的战役中,胡秉铎和其他将士英勇奋战,取得了“惠州战役”胜利。东征结束后,胡秉铎任第二军军部机要秘书。
1926年3月,两广区委为进一步加强-工作,把滇、桂军中的青年军人团结起来,决定成立以“青军会”会员为骨干的“西南革命同志会”,并定于3月12日在广州大佛寺召开成立大会。孙文主义学会头目知道后,扬言“血洗会场”,妄图破坏成立大会的召开。区委得到这一情报后,及时作出对付武装袭击的布置,确定由国民党左派人士毛景州和胡秉铎负责会场的保卫工作。在会议进行中,孙文学会干将杨引之、王惠生跳出来叫喊:“这个会是共产党操纵的,不要听他们那一套”,“坚决清除共产党”等。王惠生还趁混乱之机,拔出手枪向大会主持人射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毛景州伸出手压住王惠生握枪的手,胡秉铎一个箭步跳到王惠生的身后,一把夺过他的手枪,同时用手枪对准王惠生的胸脯,大喊道:“谁要动手,我就毙了他!”胡秉铎、毛景州将孙文学会的人逼出会场,使大会得以胜利进行。这就是有名的“大佛寺事件”。
3月20日蒋介石一手策划,制造了“中山舰事件”,以周恩来为首的全体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两广区委认为,胡秉铎尚未暴露共产党员身份,与何应钦又是贵州同乡,私交也好,于是决定胡秉铎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继续留在第一军,进行情报工作。胡秉铎收集了许多情报、资料,直接提供给周恩来。
1926年4月,蒋介石以“精诚团结”为由解散了“青年会”和“孙文主义学会”,5月中旬成立“黄埔同学会”,蒋介石自任会长。6月,胡秉铎调到何应钦东路指挥部任参谋,兼任黄埔同学会潮汕分会秘书。
同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师北伐,胡秉铎任东路军总指挥部第一科上校科长,在进军福州途中,胡秉铎与共产党员、第25师58团3营营长戴文取得联系。以后他俩以同学关系进行单线联系。12日东路军攻占福州,胡秉铎被提任第1师政治部主任。驻福州期间,胡秉铎主持召开了有几十人参加的福州地方共产党秘密会议,由戴文负责秘密警戒。
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后,蒋介石为篡夺革命果实,暗中策划军事行动,以排斥打击中共在军队中的力量。胡秉铎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立即指派戴文速将此情报亲口报告给第2军第6师师长戴岳、-表肖劲光,并要他们“人不能离队,师部不能驻南京,要驻浦口”。肖劲光、戴岳根据胡秉铎提供的情报将部队开往湖北,从而挫败了蒋介石的阴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大肆逮捕和-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随后又在广州、南京、杭州、厦门、福建等地发动了“清党”活动。胡秉铎在血雨腥风之中凛然不惧,他置生死于度外,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进行革命活动,时而找同志们谈话,时而去党的秘密机关开会。一天,他正在秘密召开共产党员会时,因人向何应钦告密而被南京-长温建钢逮捕。他在狱中给父亲写信说:“因事被 厅下狱了,儿已失去自由,望家中不必挂念,干革命总是要有死难的,为布尔塞维克而死,虽死犹生”。
胡秉铎入狱后,何应钦因慕其才华,又是同乡,私交尚好,便软硬兼施,诱其投降。胡秉铎忠于革命,不为利诱,后蒋介石令何应钦派人秘密将其杀害于南京。牺牲时年仅25岁。
“我们死,死则死于-手里方痛快;
我们生,生则生于同志们中间方美善”。
这是胡秉铎生前对同志们说的话,说明他早已作好为革命献身的准备。他的一生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胡秉铎之死,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中国济难会全国总会会刊《牺牲》等刊物,刊载了悼念烈士的文章。《布尔什维克》第十一期刊登的题为《胡秉
铎之死》的文章指出:“烈士的死,促进了更多青年的觉醒,我们未死者誓为你报仇,负起仓吁造新人类的责任。”
胡秉铎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壮丽非常。他把整个青春无私的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用他的笔、他的血谱写了一曲无产阶级的正气歌。他的英名不灭,业绩不朽,永远镌嵌在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丰碑上,激励后人奋勇前进。
“胡秉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