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人>贵港市名人>桂平市名人

杨秀清

杨秀清人物照片

桂平名人杨秀清介绍

太平天国东王
太平天国东王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又名嗣龙,广西桂平人,祖籍广东嘉应州,太平天国主要领袖之一,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阶级政治家、军事家。

杨秀清出身贫农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不识文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加入上帝会,翌年假托“天父”下凡,逐渐取得了上帝会的主导权。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参与发动金田起义,拜中军主将、左辅正军师。永安建制之际受封“东王”,称“九千岁”,节制其余五王,其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他在太平军中运筹帷幄,为太平天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定都天京便是按照他的意志而决定。定都天京后更是架空洪秀全,成为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的太平天国实际领袖。此后他发动北伐和西征之役,并策划击破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保卫了天京的安全,稳定了太平天国政权。

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年,清咸丰六年),杨秀清假托“天父”,逼迫洪秀全答应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忍无可忍,加上佐天侯陈承镕告发杨秀清图谋弑杀洪秀全,洪秀全遂密召在外征战的北王韦昌辉入天京诛杀杨秀清,引发“天京事变”,杨秀清全家及僚属均遇害,洪秀全贬其为“东孽”。后洪秀全诛杀韦昌辉等,并为杨秀清平反,累加封号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传天父上主真神真圣旨圣神上帝之风雷劝慰师后师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东王”。

杨秀清人物生平

少经磨难

杨秀清祖籍广东嘉应州。据说在清朝雍正年间,杨秀清的曾祖父在广东无法生活,被迫带着仅有的两套烂衫裤,一条麻索裤腰带,辗转流落到广西桂平县的大宣里,住了几年后,生活仍无着落,又翻山越岭,深入平隘山(鹏隘山)的东旺冲,在那里开荒种山,砍柴烧炭,才算勉强安定下来。经过两、三代人的辛勤耕作,子孙繁衍,丁口增多。

道光三年(1823年)八月十九日,杨秀清出生。他五岁丧父,九岁丧母,由伯父杨庆善抚养成人。他不曾读书识字,长大后继承祖业,继续以耕山烧炭为生,过着“零丁孤苦,困厄难堪”的生活。 这种磨练造就了杨秀清坚韧倔强的性格,但也摧残了他的躯体,以致成年以后身材矮小,脸面瘦削,肉色青白,胡须微黄,耳目常有毛病,甚至还瞎了一只眼睛。

杨秀清虽然家境贫寒,所见世面不广,但族内的兄弟姐妹很多,亲戚朋友也不少,其中与下古棚村的萧朝贵早已熟识。他还有个堂姐嫁到了大冲村的富户曾家,后来他接触上帝会就以曾家为媒介。 杨秀清用卖炭换来的钱买酒,用来在家中招待“侠徒”,走上路上常常放声高歌,早就怀有反清的“异志”。

入会掌权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和冯云山创立了上帝会,开始在广东、广西两省传播教义。两年后,冯云山在寻找反清秘密基地的过程中,看中了紫荆山、平隘山地区,他以塾师的身份融入这里,开始宣传教义。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经过曾玉珍(杨秀清堂姐之子)一家的帮助,杨秀清与萧朝贵等都加入了上帝会。

起初,杨秀清只是上帝会的普通会员,并无势力。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末,冯云山被捕,遣返回籍,洪秀全也赶回广东,广西的上帝会众人心涣散,面临瓦解的危机。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三月,杨秀清利用广西山区所迷信的降童巫术,首次假托“天父”(耶和华)下凡。他装做跌在地上不省人事,过了一刻,他在昏迷状态下,站立起来,瞬即摆出一副严厉肃穆的面孔,厉声对众人说:“众小子听着!我乃天父是也!今日下凡,降托杨秀清,来传圣旨。”他宣讲了一番天父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权能,命令会众同心同力去杀“妖”(指清军),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使上帝会危而复安。 半年后,萧朝贵也步其后尘,假托“天兄”(耶稣)下凡。不久,洪秀全回到广西,追加确认了杨、萧两人代言“天父”“天兄”的权力。于是杨秀清和萧朝贵便掌握了上帝会的实权,由此排挤了上帝会早期信徒赐谷王(黄)家和大冲曾家的势力。另一方面,杨秀清除了可以代言“天父”,自己也取得了“上帝第四子”的地位,仅次于洪秀全(上帝次子)、冯云山(上帝三子),而萧朝贵则成为“帝婿”(其妻杨宣娇为上帝之女),从而在上帝小家庭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权力也在事实上超越了冯云山。

道光三十年(1850年)四月,杨秀清患病,到八月病势加重,以致“耳聋流水,口哑流涎”达两个月之久,“几成病废”。萧朝贵在这期间主导了上帝会的权力。十月初一日,杨秀清“复开金口”,重新掌权。他复出后否定萧朝贵的保守政策,果断采取迎接会众的措施,不惜与清军交火,大张旗鼓地准备起事。十月十八日,杨秀清派队伍至大洋墟迎接前来金田团营的陆川上帝会赖九所部,与清军激战,赖九所部顺利从上游渡浔江,抵达金田。十一月二十二日,杨秀清又派蒙得恩带人前往平南县之花洲(洪秀全、冯云山所在地),二十四日在思旺圩大败浔州协副将李殿元部,斩杀秦川巡检张镛,迎接洪秀全、冯云山返回金田团营,是为“迎主之战”,杨秀清的行动为金田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天国创业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自称“太平王”。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自称“天王”,其后以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石达开、韦昌辉为五军主将,其中杨秀清为中军主将、左辅正军师,仅次于洪秀全。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年,清咸丰元年)十月二十五日,洪秀全在占领永安州以后,下诏褒封东、西、南、北、翼五王,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管治东方各国,而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俱受东王节制”,正式确立杨秀清在太平天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威地位。

太平天国创业之际,杨秀清较少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但也有他在战役中颈部受伤的记录。 杨秀清主要负责管理内部军政、运筹帷幄。起义之初,农民的散漫和自私很影响战斗,杨秀清又多次借“天父下凡”予以说教并传达必胜信念,成功地将全军的意志和力量集结起来。在永安封王四天后,他就处置了太平军内的叛徒周锡能。周锡能早已脱队并投降清军,随后受清军之命前往永安城归队,伺机行刺献城。杨秀清识破其谋,假托“天父”下凡指出周锡能的间谍身份,将其处死,使太平天国免于一场灭顶之灾。 天父下凡处理周锡能叛变案让太平军将士“同喜沾天父恩德……虔谢天父破灭凡间妖魔鬼计、看顾众小权能恩德”,为刚封为东王的杨秀清积攒了更多的政治资本。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清咸丰二年)二月,洪秀全、杨秀清等决定撤离永安州,北上发展,在攻打广西省城桂林不克后,转进湖南,但很多太平军将士不愿背井离乡,想返回广西,杨秀清则提议“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据为根本”,即建都江宁(今江苏南京)的构想,得到洪秀全的赞成。 太平军进入湖南后,杨秀清与西王萧朝贵联名发布《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和《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三篇檄文,号召汉族士民投身反清运动。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十二月初九日(1853年1月12日,清咸丰二年十二月初四日),太平军攻克武昌。此时石达开提出西进四川,洪秀全则有意北上河南,但杨秀清坚持东取江宁,于是太平军顺江而下,于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二月十四日(1853年3月19日,清咸丰三年二月初十日)攻克江宁,改称“天京”,定都于此,正式建立了“小天堂”。 杨秀清初以朝阳门内江宁将军署为东王府,后因处于江南大营炮火范围内而搬至汉西门前长芦盐运使何其兴的府邸。洪秀全和杨秀清大兴土木,营建王府,东王府虽不如天王府金碧辉煌,但也“穷极工巧,骋心阅目,致百姓震惊,以为尊严无比” “琳琅锦绣,焕若天宫”。 杨秀清每次出行,乘坐由五十六名轿夫抬着的大轿,排场盛大,所有人员必须回避,如果无法回避就跪于道旁,否则斩首。

稳定政权

太平军在离开广西后,先后折损了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为杨秀清的专权创造了机会。杨秀清也通过居中调度、部署各种军事行动,进一步垄断太平天国政权,使洪秀全事实上退居幕后,沦为“虚君”。 定都天京同年,杨秀清陆续加封“禾乃师”“赎病主”“劝慰师”“圣神风”等宗教称号,其地位亦得到巩固。 自此,太平天国一切号令都出自杨秀清,“刑赏生杀,伪官升迁降调,皆专决之”,天王洪秀全唯“画诺而己”。 所有奏章必须经杨秀清盖印才能传达给洪秀全,即使韦昌辉也不能直接上奏洪秀全。 杨秀清还取得“立而不跪”的特殊待遇,上殿觐见洪秀全时,杨秀清“立在陛下”,其他诸王则只能“跪在陛下”。 杨秀清在太平天国之中己无须向任何人跪拜,从而形成了他独揽大权的局面。

立足天京以后,杨秀清就开始部署北伐与西征。此时太平军水陆总不过二十万人,清军虽屡失利,但主力未被歼,马步兵力数倍于太平军。杨秀清不衡量实力对比,将有限之兵力一分为三,既守天京,又同时进行北伐与西征。林凤祥、李开芳所率两万北伐军一路打到天津府静海县,因援军未至而于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年,清咸丰四年)自静海南撤,饥寒交迫,被困阜城。杨秀清先命曾立昌等七千人北援,行军至临清州溃灭;后派燕王秦日纲去救,亦自舒城败回,北伐军终于全军覆没。故太平天国后期主将李秀成将“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而亡”列为“天朝十误”之首,这是杨秀清在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西征军初时因兵单将弱,攻南昌久不克,杨秀清乃命撤围占九江,增兵西进蕲、黄,东取庐州。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年,清咸丰四年)春,太平军第二次占领武昌,并攻入湖南。这时曾国藩督湘军水陆东下,先后在湘潭、城陵矶与武汉击败太平军。九月,杨秀清急命秦日纲率韦俊等镇守田家镇,以保西线战局。湘军陆路夺半壁山,水师经血战而破田家镇江面防线,进围九江。杨秀清派翼王石达开督师于湖口,厚集兵力与“将骄兵疲”的湘军决战。同年冬,大破湘军水师,九江解围。太平军乘势西进,于翌年春第三次攻克武昌;又略取江西、湖北各府州县,取得了西征的胜利。

清军为了夺回江宁,在孝陵卫组建江南大营,在扬州组建江北大营,夹击天京。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年,清咸丰六年)春,杨秀清主持击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之役。他先命秦日纲率精锐万余东援镇江,破清军围师。旋又分道渡长江,东西夹击江北大营,踏平其营垒一百二十余座。大获全胜后,全军即渡江南返,杀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于高资,破九华山清营七八十座,进至天京燕子矶、尧化门一带。杨秀清严命次日开攻,不得停留,不奉令者斩,于是各部遵命进战。之前杨秀清已命石达开率精锐三万余人自江西回援,此时赶到天京,从西路进攻。城中太平军亦从各门突出,分道进击,到五月下旬,清军江南大营全线崩溃,清将向荣逃往丹阳,不久忧愤而死,至此天京获得了安全。 接下来,杨秀清计划调动石达开、韦昌辉等“规取江北,长驱苏杭”,但随后就发生了“天京事变”。

死于内讧

主词条:天京事变

随着权力的膨胀和功勋的建立,杨秀清日益野心增长,他“自恃功高,一切专擅,洪秀全徒存其名”,并经常假托天父下凡,任意羞辱天王洪秀全以及诸王百官。 例如太平天国乙荣五年(1855年,清咸丰五年)七月十九日三更,杨秀清突然假托天父下凡,迫使洪秀全及其妻赖氏跪迎听谕。 此外还以天父名义处死天官正丞相曾水源、东府吏部尚书李寿春、仆射黄仕珍等人,将燕王秦日纲等多人罚为奴,杖责北王韦昌辉,并曾将洪秀全之兄洪仁达关入东牢。 杨秀清的专横跋扈让洪秀全忍无可忍,亦使表面上仰杨秀清鼻息的韦昌辉对杨秀清恨之入骨。洪秀全、韦昌辉和石达开曾密谋除掉杨秀清,但因洪秀全“口中不肯”而没有行动。

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年,清咸丰六年)夏,随着江南、江北大营被击破、向荣败死,杨秀清见外部条件大为改善,便趁机制造了“逼封万岁”的事件,由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权威。当年七月初九日(阴历七月十五日,1856年8月15日),杨秀清又一次代天父传言,召洪秀全来东王府,之前未曾出过天王府的洪秀全被迫遵命亲赴东王府。 假托天父的杨秀清声色俱厉地问洪秀全:“尔打江山几年,多亏何人?”洪秀全答说:“四弟。”杨秀清说:“尔既知道四弟有咁(很)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秀全被迫回答:“四弟打江山,也当是万岁。”杨秀清又问:“东世子岂止千岁?”洪秀全对说:“四弟既万岁,东世子也便是万岁,且世代都是万岁。”杨秀清大喜说:“我回天了。”于是洪秀全向众臣宣布“今后遵天父圣旨,东王称万岁,东世子也称万岁”,预定以八月十九日杨秀清生日那天举行称万岁典礼。

不久,佐天侯陈承镕向洪秀全告密称杨秀清要弑杀洪秀全而夺其位。洪秀全得报,立刻密召在前线作战的韦昌辉进京诛杀杨秀清,韦昌辉亦将秦日纲拉入伙。七月二十六日(即阴历八月初三日、1856年9月1日;一说二十九日,即阴历八月初六日、1856年9月4日)深夜,陈承镕开城门接应韦昌辉,韦昌辉在北王府接到洪秀全的诛杨诏书后,在翌日凌晨攻打东王府。 据说韦昌辉先派人传杨秀清到天王府议事,杨秀清不去,杀了韦昌辉的使者,并派东殿尚书傅学贤在汉西门大街严阵以待。然而韦昌辉已从后街攻入东王府,杨秀清登上望楼擂鼓,韦昌辉部下许宗扬爬上望楼,杨秀清又跳下并逃到厕所里,许宗扬发现了他的鞋子后就将其抓至韦昌辉面前。杨秀清说:“尔我金田起首,尔此时不能杀我。”韦昌辉说:“尔欲夺位,我奉二哥令杀尔。今日之事两不能全。不杀尔,我即当死。”于是假装拔剑自刎状,而韦昌辉的左右夺其剑并砍死杨秀清,同时遇害的还有杨秀清的二十七名“亲丁”、五十四名“王娘”以及有孕侍女。傅学贤率东王部众与韦昌辉交战,不久全部被杀。

杨秀清遇害当日天亮后,洪秀全就下诏贬杨秀清为“东孽”,向军民宣布他“窃据神器,妄称万岁,已遭天殛”。 韦昌辉伏诛后,洪秀全恢复了杨秀清生前所拥有的“劝慰师、圣神风、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的封号,后又加封“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劝慰师圣神风雷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后师殿中军兼右军东王”“天朝九门御林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劝慰师圣神风雷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后师殿中军兼右军东王”,到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定号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传天父上主真神真圣旨圣神上帝之风雷劝慰师后师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东王”。

杨秀清轶事典故

称赎病主

杨秀清健康状况糟糕,最严重时曾“耳聋流水、口哑流涎二月余之久”,后来将此说成是“代人赎病”,故而有“赎病主”这一称号。 另有野史记载称杨秀清与杨宣娇私通时被捉奸,杨秀清马上伪托天父下凡,称是天父“命秀清卧,为天下兄弟赎病也;命宣娇卧,为天下姊妹赎病也”,于是自号“禾乃师、赎病主”。

不救西王

据说西王萧朝贵攻长沙时,因寡不敌众,请求大本营支援。天王洪秀全准备率军支援,杨秀清说:“西王刚愎自用,不稍微挫挫他的锐气,以后他不会听命,等他自己回来就行了。”洪秀全担心萧朝贵出意外回不来,杨秀清则回答:“西王勇敢彪悍,即使稍有受挫,清妖也不敢逼近他,他肯定能回来。”最终洪秀全没有出兵支援,而萧朝贵亦在长沙败亡。

偶得诗句

杨秀清不识字,但他曾自称在长沙看见某位将士作战英勇,于是口占一诗,内有“看你浑身都是胆,不亚常山赵子龙”之句。

眼疾困扰

杨秀清患有眼疾,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年,清咸丰三年)七月加剧,后经李俊良等医官医治,到翌年四月以损一目为代价,另一目逐渐没有痛楚。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年,清咸丰四年),北王韦昌辉曾颁布一道招延良医诫谕,内称“眼科为天朝所尤重”,许诺“果能医治见效,即赏给丞相;如不愿为官,即赏银一万两”。 可见杨秀清求医之心切。据替杨秀清治疗眼睛的医家事后私下里透露,杨秀清“只缘色欲太重,致肝肾两亏”,所以才有此严重的眼疾。 一说杨秀清喜服肉桂、高丽参、鹿茸等温补药物,“因热毒上攻,两目俱昏”。 还有说法是杨秀清的失明与儿子夭折、悲痛过度有关。

教训天王

定都天京后的某年十一月二十日,杨秀清在会议后突然假托天父下凡,批评“尔主天王性气太烈……主宰天下,皆要从宽。譬如女官,在天朝佐理天事者,多是不明天情,每有不合事宜之处,务要悠扬教导,海量宽容,使其心悦诚服,天事方可周理。若是严性过甚,未免其方寸多乱,不知如何样作法方能称旨。”并下令将天王府的杨长妹、石汀兰、大小朱九妹四名女官调到东王府。这道“口谕”通过韦昌辉传给天王,杨秀清也移驾天王府,问洪秀全是否知错,洪秀全表示知错,杨秀清代天父传令:“尔知有错,即杖四十!”众官要求代受杖责,杨秀清不允,洪秀全只得遵旨,俯身受杖。杨秀清说:“尔已遵旨,我便不杖尔!”其后天父“回天”,杨秀清对洪秀全进行一番谏言,请他管教好幼天王、礼待臣子、慎用死刑等,随后带着四名女官到东王府。

太平天国乙荣五年(1855年,清咸丰五年)七月十九日三更,杨秀清突然假托天父下凡,其时杨秀清生病,韦昌辉和石达开就在东王府(九重天府)守候,因此马上就跟着东王去天王府。其时,“夜静更深,朝门已闭”,洪秀全不得不命女官速开朝门,然后向“天父”请罪,将东王金舆迎至金龙殿。杨秀清除了宣布对曾顶撞过他的黄期升等从轻处分外,还宣召洪秀全之妻赖氏来听吩咐,说:“赖媳,算尔晓得时时虔敬天父,晓得敬夫主。其余众媳,当教则教,当打则打,不可枉打。如有奸草(即“心”)者,当奏则奏,放胆奏,亦不可枉奏。”其后又嘱咐洪秀全要选“老成淑女”为娘娘,当贤内助,接着就“回天”了。

杨秀清历史评价

《天情道理书》:东王蒙天父亲命,下凡为天国左辅正军师,救饥病,乃食天下万郭[国]弟妹,理宜降生之初无有贫穷困苦之境矣。乃至贫者莫如东王,至苦者亦莫如东王。生长深山之中,五岁失怙,九岁失恃,零丁孤苦,困厄难堪,足见天父将降大任于东王,使之佐辅真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乃天之穷厄我们东王者,正天之所以玉成我们东王也。然则东王固历尽艰辛,非一日而即享天父之大福也,明矣。

《醒世文》:复命东王赎病主,左辅朝纲乃世人。天父下凡亲降托,大作主张灭妖精。乃师救饥能疗病,乃合(上合下共)万国得常生。口咬耳聋孔肤出,眼内流泪甚伤情。牵带弟妹归真道,后师特出永垂名。

李秀成:①至东王杨秀清,住在桂平县,往[住]山名叫做平隘山,在家种山烧炭为业,并不知机。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其实不知。天王顶而信用,一国之事,概交于他。军令严整,赏罚分明。②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

洪仁玕:①前次拓土开疆,犹有日辟百里之势,何至于今而进寸退尺,战胜攻取之威,转大逊于曩时?良由昔之日,令行禁止由东王,而臂指自如;今之日,出死入生任各军,而事权不一也。 ②且东王蒙上帝降托,能知过去后来,令人钦服之至。且东王能代人赎病,至耳聋流水,口症流涎二月余之久,众有疑为废人者,殊后有一日即开口病愈,每有所言即验应。

曾国藩:且以逆贼杨秀清,不过闾里一偷儿,其羽党亦乌合啸聚,而其官职、营制、人数之多少、旗帜之分寸、号令之森严,尚刊定章程,坚不可改,况吾党奉朝廷之命,兴君子之师,而可参差错乱,彼立一帜,此更一制,不克整齐而划一哉?

毛泽东:太平天国的时候,洪秀全回了一趟广西,杨秀清说他回到天国了。洪秀全回来时,将领们都是拥护杨秀清的。其实那时杨秀清更年轻有为些,洪秀全应该服从杨秀清的领导。但洪秀全是创教者,是领袖。两权对立,所以失败了。

罗尔纲:杨秀清之死,是一件历史悲剧,是农民起义史上当胜利的时候就往往会出现的可悲事件。他妄逞个人威风,要夺取皇帝宝座,乃天京事变的祸首。固然,使杨秀清陷到这个地步,应该归结到农民阶级的狭隘性、私有性和保守性去寻找他的根源,而且还有着种种的客观原因。但是,这不等于说杨秀清个人不需承担责任。他必须担负破坏太平天国团结,破坏太平天国军师负责制,引起天京事变,从而导致太平天国败亡的后的果。杨秀清的罪过必须批判,他的大功劳却必须肯定。论到杨秀清的才能,策略非所长,建都南京,是他对根本决策的重大错误;孤军北伐,是他对战略的大错误。湘潭覆败,知人善任也有所缺。但是,革命政权为着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有高度集中的权力,杨秀清恰恰在这方面发挥了他的最大的才能,把太平天国全部权力都集中到中央政府来。其权力集中的程度,不要说是以前任何一次农民起义所未有,就是与自吹为“事权之一,纲纪之肃,推校往古,无有比”的清朝盛时相比,也远驾在它之上。因此,他尽管在策略上犯了一次又一次的大错误,而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具有足够的力量去扭转逆势,击败敌人。所以,在他执政时期,总的形势始终是:太平天国是进攻的,敌人是防御的;太平天国是政治清明、民安国泰的,敌人是焦头烂额、民不聊生的。不论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太平天国都显现出一派向上发展的大好形势。秀清对太平天国的功劳是无与伦比的。到他死后,太平天国的形势就改变了。他的死,标志着太平天国兴盛时期的结束,而开始了它的衰亡的历程。

钟文典:杨秀清的聪明才智,说到底,主要是从伟大的斗争实践中造就出来的。他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产和生活磨练。在动员和组织千万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他始终站在第一线,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不愧为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硬汉,杰出的农民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功勋,在太平天国史上是应该大书而特书的。

苏双碧: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为太平天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军事才能、行政才能和组织才能都是出类拔萃的。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杨秀清在为太平天国革命立下丰功伟绩、在和清王朝搏斗的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同时,却暴露了农民阶级自身的弱点。保守、偏安、封建特权日益增长,是杨秀清在军事行动上、建都问题上犯了很大的错误。特别是建都南京后,“一朝之大,是首一人”,骄傲自大和轻敌麻痹,使他对内部敌人丧失了警惕,终于使韦昌辉发动的天京叛乱得逞,给太平天国革命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孔飞力:①杨秀清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这对于运动是极为有用的。但他残忍无情,野心勃勃,果然不出数年就使运动濒于毁灭。 ②许多历史家都鄙弃杨秀清为毫无信仰可言的阴谋家,认定他个人的宗教主张(反之,洪秀全则有至诚的信念)只是一些诡计而已。杨秀清是不是邪恶的阴谋家暂且不论,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如果没有杨秀清的卓越行政才干和集权本能,太平军运动决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杨秀清后世纪念

相关节日

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清咸丰九年),洪秀全宣布定三月初三日为“爷降节”,纪念杨秀清托“天父”下凡;七月二十七日为“东王升天节”,纪念杨秀清遇害。

人物故居

广西桂平市紫荆镇木山村有杨秀清故居遗址。

衣冠坟

杭州萧山屠家祠堂旁有杨水娇为杨秀清所建的“衣冠坟”。

杨秀清补充介绍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州的客家人,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起义,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东王,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一。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首领。1856年9月,杨秀清在天京事变中被杀害,家人僚属几无幸免。

  少经磨难

  1823年,杨秀清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杨亚齐,母亲古氏。他5岁丧父,9岁丧母,由伯父杨庆善抚养成人。杨秀清成年后,由于没有田地耕种,他只能以种山烧炭为业,经常要翻山越岭去卖煤炭,承受着商人的剥削,换回一升半斗米,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这样的出身环境让杨秀清成为一个深谙世故、善于交游的人,未曾上过学、识字也不多的他,在家乡紫荆山一带颇有人缘。

  闻教入会

  1843年,广东花县的洪秀全和冯云山创立了拜上帝会,开始在广东、广西两省传播教义。1845年,冯云山在寻找一处秘密活动基地过程中,看中了紫荆山区,他以塾师的身份融入这里,开始宣传教义。1846年,在冯云山的影响下,杨秀清加入拜上帝会。

  起初,杨秀清只是普通成员,还未站到反清斗争的前列。1847年2月底,冯云山在桂平因带领会众捣毁庙宇入狱,洪秀全返回广州营救。在这当口,拜上帝会突然受到地主势力的破孩,会中又陷於没有首脑主持的瘫痪状态,人心动摇。这时,杨秀清站了出来,通过利用当地迷信的降童巫术,他伪装成“神灵附体”的样子,代表天父传达圣旨,从而巩固了拜上帝会。冯云山出狱后,与洪秀全返回广西。虽然他们知道杨秀清伪装天父下凡是左道巫术,但看见在群众中起了这样大的作用,认为正可以利用。于是,杨秀清在拜上帝会内部,正式取得了代天父传旨的特殊地位,并一跃成为拜上帝会的领导者之一。

  金田起义

  1850年年底,洪秀全和冯云山在花洲山人村部署起义工作,下达团营令,要求各地拜上帝会员变卖田产到金田集中,并将团营指挥部设在金田村,由杨秀清、萧朝贵和石达开主持。当地地主势力获得情报后,联合清朝驻军对前往金田村集合的会众施加阻击,杨秀清多次借助“天父下凡”来组织队伍反击,为金田起义打开通路。12月,金田起义成功。

  1851年2月,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登基,自封天王,封杨秀清为军师,正式宣布建立太平天国。起义之初,农民的散漫和自私很影响战斗,杨秀清又多次借“天父下凡”予以说教并传达必胜信念,成功地将全军的意志和力量集结起来。1851年夏,由于清军开始围剿起义军,并不断增加兵力,杨秀清决定率军突围。9月,在突围途中,杨秀清指挥太平军在平南官村成功伏击了前来镇压的提督向荣部清军,致使后者退避平南县城。杨秀清借机指挥太平军北上,于25日攻克永安州城,成功突出重围。

  受封东王

  1851年底,洪秀全在永安分封诸王,杨秀清领东王封号,并担任太平军统帅,正式掌管兵权。太平军攻克永安后,清朝又调动大军来围困,并收买太平军军帅周锡能,准备里应外合攻破永安州城。获知情报的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锁拿周锡能,揭发他投敌的事实。这次谋反案的情报获知及应对处理,不仅破坏了清军打算里应外合攻破永安的计划,也极大地鼓舞了太平军,坚定了他们必胜的信念。

  1852年4月,杨秀清指挥太平军从永安胜利突围,北取桂林,途中在龙寮岭大峒山谷地成功伏击并歼灭了清军四个总兵共二千余兵力。后进攻桂林受阻,杨秀清转而率军北取全州,准备进入湖南。因途中遭遇埋伏,损失惨重,加之南王冯云山牺牲,杨秀清-改变北上路线,转而攻取道州、江华、永明等城镇。6月,太平军进入湖南。

  进军江南

  1852年6月,为号召全国各地革命势力合力反抗清王朝,杨秀清与西王萧朝贵会衔发布了《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和《救一切天生天养谕》共三篇檄文,声讨清王朝。 这三道檄文成功地引发了各地各族的起义。

  1852年7月,杨秀清率太平军围攻长沙。2个月后,因长沙久攻不下,领导集团内部对下一步战略行动产生分歧。杨秀清分析形势,提出进军江南的战略方针,得到了包括天王洪秀全在内的大多数领导人赞同。 这次战略方针的制订,将太平天国起义推向了全国范围。12月,杨秀清带领太平军从水陆两路进攻武昌、汉阳,次年1月攻占两地。1853年3月,杨秀清指挥太平军沿长江东下进抵南京,并于11日后将其攻占,至此,进军江南的计划完成。

  定都天京

  进驻南京后,杨秀清首先整顿营规,立法安民。待洪秀全抵达后,他与洪秀全商定,正式宣布改南京为天京,并定都于此,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1853年5月,杨秀清由天京分派两路精兵,分别北伐京师和西征湘赣。 北伐军后因孤军深入,缺乏后援,于1855年在山东冯官屯全灭。而西征军前锋在1854年初曾抵达湘潭,遭遇曾国藩湘军后连遭重挫,从湘潭一路退守到湖口。关键时刻,杨秀清命翼王石达开前往增援,并于1854年底取得了湖口大捷,西征军借机重新攻占湖北、江西的广大地区。

  1853年底,在太平军主力投入北伐和西征战场的时候,清军开始在天京 囤积兵力,构建江北、江南两座大营,并对天京发动不间断的进攻。为改善天京处境,杨秀清决定从西征战场抽调部队,摧毁两座大营。1856年2月,燕王秦日纲破江北大营。连月征战下,这支部队十分疲劳,破江北大营后秦日纲本想率兵回天京休整,但杨秀清考虑到江南大营势孤,应一鼓作气将其攻下,于是严令秦日纲继续进攻江南大营,即使陈玉成、李秀成申述也没能动摇他的决心。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威胁天京长达3年的江南、江北两座大营终被摧毁。

  1856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声望一时无两,集教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的他实质上已经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统治者 。

  天京事变

  自1853年建都天京后,杨秀清频繁使用代天父传旨的特权,其中大多是为了处理内部矛盾,排挤异己。 1856年8月,在指挥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杨秀清以此大功为由,假借代天父传旨,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岁”加封为“万岁”。以此事为引,内官统领陈承瑢向洪秀全告密,说杨秀清要谋朝篡位。洪秀全得知后立刻派出密诏,让领兵在外的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返回天京诛杀杨秀清。

  1856年9月2日,天京事变爆发,韦昌辉乘夜率三千兵众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众几乎尽遭屠戮。

  人物成就

  政治

  杨秀清自1851年起任太平天国正军师,总理国事。在他的管理下,太平天国高度中央集权,全国大小政务全部集权到中央政府,洪仁玕立法制宣谕中说:“即末秩微员,升降必由天廷转奏,片文双字,刊刻必自京内颁行”。

  杨秀清严格维持秩序和执行纪律,据《太平天国的政治与宗教》记载:“一切人等,无有例外,各有派定的岗位与职责,而全体动作各按轨道,循规蹈距,如同钟表的机件”。

  杨秀清择才用人,赏罚有度,《贼情汇纂》中记载:“其法至严,凡有失利取败,违令私财,重则立斩,轻者责降,不敢徇情,略无姑息。有功亦破格升迁,赏不逾时,而桀骜不驯之徒,遂群焉俯首,甘心服役,至身临矢石而不惴,膏涂草野而无悔矣”。

  军事

  杨秀清1851年开始主持军务,同年颁布了《太平军条规》,包括“定营规条十要”和“行营规矩”各十条。

  1855年,杨秀清组织人员总结经验教训,制订并颁发了《行军总要》,要求部队遵循。《行军总要》对水陆部队的行军扎营、警戒巡逻、指挥集合、点名查夜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和要求。

  人物评价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述》中对杨秀清评价说:“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

  清朝湘军采编所主持张德坚在《贼情集要》中评论杨秀清:“于行阵机宜,山川形势,颇能谙习。虽不读书,罔知兵法,然皆谲诈机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势。”

  太平天国军师洪仁玕评论说:“过去东王在世时,拓土开疆,犹有日辟百里之势,而今进寸退尺,战胜攻取,大逊于曩时!”

  历史学家罗尔纲评价说:“杨秀清妄逞个人威风,要夺取皇帝宝座,乃天京事变的祸首。”

  “杨秀清”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