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人>梧州市名人>苍梧县名人

谢鼎新

谢鼎新人物照片

苍梧名人谢鼎新介绍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抗战英雄

谢鼎新(1901~1937)(一说出生于1898年,按其墓志铭所记牺牲时38岁,1901年更为可信) ,广西苍梧人。上校团长。广东讲武堂毕业。历任第十九路军排长、连长、营附、团副等职。曾随第十九路军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1933年年底任中国国民党海外党部驻日本横滨直属支部常务委员。1937年抗战爆发时,陆军第八军团夏威部扩编,以谢鼎新团(原十九路军存留部队)为基干,成立第一七六师,归属第七军。10月奉命参加淞沪抗战。10月23日拂晓,在争夺陈家行战斗中,摸黑挺进,误向敌我间隙的浏河方向突进。至天明后,谢鼎新团侧背暴露于敌,被敌机和敌炮轰击,谢鼎新团长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殉国。

谢鼎新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谢鼎新,字仲鸣,号庆椿,出生于广西省苍梧县冠盖区(现大坡乡)富膳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兄弟三人,哥叫庆愧、弟叫庆林。其父谢清树,先以农为业,后出梧州市在义生祥纸料铺当杂工,得到老板信任,委为“二老板”(即掌柜)。入店四、五年后,纸店倒闭,清树得病回家而去世。

谢鼎新少年时代家境甚为贫困,他兄弟三人从小就跟随母亲一起耕田种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此,早就培养成勤劳俭朴的好习惯,这与他后来在治军上能与土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分不开的。他自小好学不倦,十二岁入本地私塾(大馆)读书。因他刻苦勤奋,甚得乡人老辈所称赞。由于家庭经济不佳,曾一度辍学,后来幸得其岑溪籍老师陈继光爱才,免收学费要他继续深造,两年后得到寨村陈锷民鼎力支特,就读于梧州广西省第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前苍梧县十二乡(即现大坡乡)公所任职,在职期间。为民办了不少好事,深得乡间民众的好评。

投笔从戎

旧中国的内忧外患,日深一日。当时李济深将军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在广东省肇庆创办西江讲武堂,训练军事人员,作为北伐的主要力量。谢鼎新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鞭策下,毅然投笔从戎,前赴肇庆进入西江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便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担,出征北伐,任第四军某营排长,转战于豫、鄂、赣、皖、鲁、等省,以功擢升连、营长,再耀团附而进至团长。隶属十九路军领导。谢牺牲后,被追认为陆军少将军衔。

参加抗战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深夜,日本海军陆战队采取突然袭击,炮轰防卫在上海阐北的爱国部队第十九路军。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抗日将领率领下,奋起抵抗。中国共产党也发动上海各界人民积极起来支援,大大鼓舞了十九路军的杀敌勇气,全军上下坚守阵地,浴血苦战一个多月,由于国民党政府不但不援助十九路军,而且还断绝对十九军弹药的供应,还下令解散上海的抗日救国义勇军,并在暗地里向日军供给物资,结果十九路军被迫撤退。不久,名震中外英勇抗日的十九路军便被蒋介石调到福建去驻防。蒋此举非常明显,无非是把抗日爱国军队调离上海,求得日本侵略者的欢心,另是企图借助这支武装力量来剪除异己。李济深对蒋镶内媚外的阴谋早已洞察,蒋的倒行逆施更引起爱国之士群起反对,处这国难当头,十九路军为了挽救国家,拯救民族,马上举起反蒋抗日的义旗,由李济深领导,成立福建人民政府。后来,蒋介石派出嫡系军队开赴闽地,进行武装镇压,福建人民政府便从此夭折。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又炮轰击芦沟桥,大举入侵华北,所有爱国之士,无不义愤填膺。具有报国之心的谢鼎新,对日寇的野蛮侵略极为痛恨,巴不得立刻奔驰抗日沙场,与敌决一死战。当时蔡廷锴将军在北海专函告他,谢即请缨上前线杀敌,在上海大场与日寇展开激战,相持数日,他率领的一七六师一○五一团和一○二○团伤亡颇重,全师所属仅存二百余人。日寇亦伏尸遍野。我军正在极其艰苦境地,非有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便不能再支持。斯时,谢鼎新身先士卒,英勇向前,在阵地中旋进旋扬其手呼日:“团长在此”。士卒知他同在火线,勇气倍增,轻伤者不下火线,只有前进,毫无后退念头。遂克复了谈家头等主要阵地多处。翌日晨,敌侦悉我军甚寡,遂组织海陆空三军配合,进行三面环攻,谢鼎新亲自指挥战士英勇抵抗至午后,不幸身中三弹,当即倒地昏迷不省人事,担架兵急舁返后方,他从昏迷中稍醒,忽然瞋目大呼:“前进!冲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并呼:“闽川川吾儿,读书救国”鸣呼!壮志未成便以身殉国。时值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午时,卒年三十有八。遗榇由其弟庆林从上海护运回梧州。次年四月十二日公葬于梧州狮子山。并由原广西省政府每年发给抚恤金,赡养其家属。

谢鼎新主要事迹

谢鼎新与“六一事变”

广西有所谓抗日救国军新编第一师一支队伍,从编成到裁并,不足5个月,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它在1936年“六一”事变中,曾掀起一些波澜。李宗仁、白崇禧在“六一”事变之前,就深谋远虑,要取蒋介石而代之。他们一面训练民团,训练干部,扩军备战,一面联系省外军阀和政客互相支援。第十九路军自1934年2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已经解体。李宗仁、白崇禧因而利用他们“一·二八”上海抗战的声望,积极和他们联系,答应蔡廷锴在广西成立一个团,名义上是广西队伍,安插一部分旧第十九路军干部,经费由原来第十九路军公积金开支。这一个团叫做独立团,团长谢鼎新。谢是广西苍梧人,旧第十九路军一个旅长。这一个团,除干部多数是第十九路军旧人外,士兵都是在广西征集拨编。人员编制,军械装备都很充实,是一支有相当战斗力的队伍。这一个团,就是后来“六一”事变中的“抗日救国军新编第一师”的前身。

1936年5月间,胡汉民在广州病逝。这时,蒋介石企图取消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引起陈济棠疑惧。李、白蓄谋反蒋已久,因此联合陈济棠,假抗日之名,发动反蒋,掀起“六一”事变风波。当时,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都是西南两部会的常务委员,他们利用西南两部会名义,于6月2日通电全国,吁请中央领导抗日。通电发出后,两广国民党各级党部及其御用的人民团体首先响应,发动抗日示威运动。西南两部会在通电全国吁请抗日之前一天,即6月1日,饰令陈济棠和李宗仁所属部队,改称中华民国抗日救国军,任命陈济棠为西南联军总司令,李宗仁为副总司令。陈、李两人同时就职,并吁请明令北上抗日。这时,李、白积极扩充军队,由原有的两个军扩充为4个军之外,又以旧第十九路军所供养的谢鼎新独立团,扩充成为1个师,叫做“抗日救国军新编第一师”,师长翁照垣。翁是广东潮汕人,旧第十九路军将领,“一·二八”上海抗战时,翁是吴淞炮台守将,当时他是一个旅长。该师参谋长丘国珍是广东海丰人,也是第十九路军旧人。该师只有两个团,第一团就是原谢鼎新独立团,第二团团长李本一。李是广西容县人,是广西嫡系,该团官兵俱是广西人。新编第一师是6月中旬在贵县编成,陈汉流是该师政训处处长。

“八一三”淞沪抗战

1937年,谢鼎新所在陆军一七六师参加第二次淞沪抗战。

10月23日,反击战进入第三天,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天。二十一集团军的(《战斗详报)以异常沉重的语言概括地叙述了这天的战斗:“本日敌之陆空步炮、战车、毒瓦斯等诸种火器,如狂风骤雨急剧向我阵地进攻,亦为本集团军参战以来最为惨烈的抗战之日。”担任反击的4个师,这天与进攻之敌展开全线激战,伤亡空前严重,反击战遭到挫折而被迫停止。以下是该集团军《战斗详报》关于所属各师23日战斗的记载。

“陈家行、孟家宅之线,遭敌之空炸炮击,阵地工事几全倾覆,(五一九旅)旅长庞汉祯阵亡,团长黄法睿负伤,官兵伤亡奇重,陈家行几形不守。因兵力单薄、援队用尽,只得自动撤回陈家行之南岸死守。”在一七三师陷于危急之时,一七六师和一七四师派部队前来支援。“一七六师谢鼎新团由谈家头反攻,一七四师由赵宅协力,将敌驱回盛宅一带。”“北侯宅之阵线又几为敌突破,经三、四次之反复冲击,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一七四师)参谋长龙炎武负伤,营长曾鉴时阵亡。官兵伤亡虽多,然我屹然不动,敌卒未得逞。”

“谈家头前面,李家宅之敌,被谢鼎新团死力击退,团长谢鼎新阵亡,营长江晶熙、陈立卿重伤,所部顿时混乱,但敌仍未敢前进。”

张家楼、湾宅之线,一七一师“遭敌之强烈攻击,…反复搏战,旅长秦霖阵亡,团长黎式谷负伤,官兵伤亡甚众。幸该师皆属老兵,能沿着各自为战,卒能始终保持原阵地。”

这天的激战,成为这次反攻战终于失败的一战。二十一集团军战至这天下午,在第一线参战的广西部队4个师,兵力损失在五分之三以上,已无继续在第一线作战的力量。朱绍良和陈诚于当日下午先后电令廖磊,将前线防务交由第三十二、第十四、第五十三师等部接替,将部队撒回京沪铁路以南、苏州河北岸进行整理。当晚20时以后,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的4个师开始撤出战场,从而结束了这一场历时3天的反击战。

谢鼎新后世纪念

现存《谢鼎新墓碑文》:

“先兄鼎新行述

君讳鼎新,字仲鸣,号庆椿,苍梧县冠盖区富膳村人。家世业农,君陇亩怀壮志,不屑为贴哔小儒,尝负笈于第一师范学校,非所愿也,会西江督办李济深讲武堂于肇庆,。君闻之喜投考焉,遂列前矛。既卒业而大军北伐,君任第四军某营排长,寻迁连长,转战豫、鄂、赖、皖,鲁诸省,以功耀营附,已而进团长,隶十九路军。廿一年秋,日本夺我东北三省,举国莫敢言战,阅四月,又侵我上海,十九路军拒之,·是为一、二八之役,于是十九路军名震中外,其建将籍广西省者,则数君也,廿六年七月,芦沟桥事起,敌乃大举入寇,君慷概请缨,率第五路四十八军一七六师一零五一团北上,敌飞机、战舰、纵横淞沪间,乃以主力攻大场,势张甚,君奉第一军胡宗南部兼领一零二零团驰赴沪,以第二营守湖里宅,第三营攻陈家行,第一防谈家头,敌持其新机械,高锋长毂,雷野慧云,君浴血战,苦持竞日,第二营余十数人,第一营六十余人,敌亦伏尸遍野。君激励士卒,补充弹药,命一零二零团攻陈家行,自率第二营及一三营残部攻谈家头,亥初,复战,自军兴,前敌长官服装与上卒同,莫能辨认,雷战中往往失所在军中,旋进旋扬其手呼曰:“团长在此。”土卒知君躬临火线,勇气陡增:裹创迈进,略不返颈,敌为之辟易,我遂克复谈家头。旦明,敌侦知我军数寡,围再合,三面环攻,君力战久之,身中三弹,晕绝,担架兵急舁返后方,君少苏,忽嗔目大呼:“前进!”又日:“闽川吾儿读书救国。“遂卒,鸣呼,壮已(矣)!时十一月二十三日午初也,事闻褒赠如例,君弟庆林护遗榇,冒锋镝间关数千里,历七十余日,竟达里门,又二年,四月十二日葬君于狮子山之阳,君为人朴讷有容。虽面漫无几微见颜色,在军中与士卒同甘苦,战则身先,故人乐为效死,乃以偏师御强寇,援沪不五日,遽以身殉,平生抱负未能一二,悲夫(乎)1妻聂氏,女三,子闽川尚幼。篮室陈元,陈氏出君兄弟三人,长庆槐次即君又次为庆林,君卒年三十有八云。

同怀庆林谨志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另存有《陆军一七六师抗战阵亡烈士公墓碑志》: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六月十九日,安徽第一区暨岳西县党、政、绅、商、学诸君,为筹建陆军一百七十六师阵亡将士公墓事,会于潜山县政府,甚胜举也。时阴雨缠绵,莅会凡数十人,群情踊跃。关于勘地集贤招匠选材,以及推定任事人,分组分段设会筹备诸务,一一议决。黄蕲英广诸县,复共赞其成。墓地勘定潜山野人寨,背倚天柱,面临潜河,形势雄杰,与国殉相称:并于其地,选塔、立祠、构亭、营园、置祀田、设学校,以为永久纪念,垂诸无穷!苑声幸从诸君子后,谊当有述其可让耶!日人之侵我也,时为二十六年七月,我一七六师方驻南宁,于是年十月,开抵上海,扼守宝山之大场、嘉定之谈家头,嗣转战至常熟福山,三与敌战,旋因战略关系,取道浙赣渡江,抵皖之合肥。徐海酣战,宿蒙告急。奉令援蒙城,未至,蒙已陷落,乃扼守涡河两岸,蒙涡一带阻敌进犯,掩护大军转进。其年秋,敌大军进窥武汉,复调赴鄂东,反攻黄梅,武汉撤守,乃移驻蕲春之刘公河,转入英霍,并击退窜英山犯罗田之敌,是为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年迄今,则守备皖鄂边沿江诸地,巩固省防。敌驻安庆无为,先后内犯,皆为我击退。又攻安庆者三,攻无为者一,并一度复无为城。尤以三战苏太,战况为最烈。三攻安庆,创敌为最巨。其三战苏太也,一为谈家头之役,一为支塘之役,一为谢家桥之役,皆以单薄兵力,对抗优势之敌,团长谢鼎新,代团长蔡朝焜,既以巷战冲锋,先后殉职,团长褚兆月亦以伤重殒命道中,又阵亡中级军官二员,下级军官十八员,士兵二百二十六名。支塘、谢家桥则皆常熟辖境也。其三攻安庆也,一为二十八年五月,以郝文波为内应,突入城内,毁仓库及飞机场,歼敌百余,夺获军用品甚多,并将郝部收编。一为同年九月袭入飞机场,毁汽油库。又于桐城之练潭,围歼敌军三百余,获敌酋一名,艇舰一艘,机枪、步枪四千余。一为三十一年六月,夺占小围据地,迫近城郊,并于争夺狮子山、寨山、洪家船、杨大山诸战斗中,毙敌西田中队长以下二百余。敌一部犯黄梅以图策应,亦为我痛击,毙敌崎山中队长以下七十余人,掳获军用品无算。又于期间剿除奸伪匪徒二千余,匪患已纾。溯自南宁出师,越时六年,转战数省,大小百战,歼敌数千。我亦阵亡中级军官六员,下级军官八十九员,士兵三千六百一十八名,而伤者不与焉。兹之公墓,所葬为三之一,而地之未复,及道远莫致者,又不与焉。我国往时,外患多矣,究其危而不亡失而复得,实皆仁人志士心力之所为,我阵亡将士之关系,何以异此?天柱古为南岳,今乃作国殇之幽宅,其生中甫以佐佑我邦家,又理之可必者也。至将士姓名籍贯,以及死事之时与地,别见于碑,不具书。系以铭曰:桂林山水,秀甲寰区,挺生人杰,武侠文纡,衅起北平,祸延南服,传檄征兵,遂偏山峪:西南万里,转战前来,一朝赴义,千祀增哀,昔日睢阳,志存杀贼,魂魄犹雄,日星比照,河流赴海,岳色摩空,伐石作铭,以实无穷。

1942年6月19日”

谢鼎新补充介绍

  谢鼎新(1901-1937)广西苍梧人,1901年出生,陆军第176师上校团长,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一二八事变,发动了对上海的武装进攻。时任第19路军团长的谢鼎新,奉命率部参战,战功卓著。1937年,谢鼎新又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战。在固守陈行的战斗中,谢鼎新团长及其全团官兵全部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战歌。

  青年时正值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导0战争。谢鼎新从小就敬仰孙中山先生,认为北洋军阀篡政,使民国名存实亡,决心追随孙中山先生,走“军事救国”道路,考入广东讲武堂。毕业后到粤军任职,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讨贼和北伐作战。尔后参加两次东征和平定杨刘叛乱作战,为统一广东革0据地作出了贡献。

  1926年7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北伐战争开始了。时任北伐军第4军第10师连长的谢鼎新,参加了北伐作战。在消灭吴佩孚主力的汀泗桥、贺胜桥决战中,第4军赢得“铁军”称号。第10师由此扩编为第11军。

  “二次北伐”结束后,中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第11军改编为陆军第60、第61师,蒋光鼐、蔡廷锴分任师长。谢鼎新任第61师营长、团副。1930年7月,第60、61师合编为第19路军,蒋光鼐任总指挥,蔡廷锴任第19军军长。后又增编第78师,全路军达3万人,成为当时中国陆军的一支劲旅。

  这时,谢鼎新任第61师第122旅第4团上校团长(注:余子道《抵抗与妥协的两重奏——一二八淞沪抗战》页63;)。经过十年战斗洗礼,谢鼎新已成为第19路军能征善战的中级指挥员。

  淞沪抗战

  中原大战结束后,第19路军调至江西参加“剿共”战争,这时,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这给谢鼎新等将士带来极大的震动,他们一致认为:国难当头,应一致对外,内战不能再打下去了。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宁粤双方议和,19路军调至沪宁沿线驻防,谢鼎新所在第61师驻防南京至镇江一线。在民众抗日救亡浪潮推动下,抗日热情日益高涨,这使谢鼎新受到很大鼓舞,他经常深入连队,检查战备情况,教育官兵做好随时还击日军进攻的各项准备工作。

  1932年1月23日,鉴于日军不断的挑衅,19路军营以上军官会议作出“决心死守上海”的决定。谢鼎新所在部队第61师被指定为总预备队,在原地待命。

  1月28日夜半,日军向我闸北守军发动进攻,驻守闸北的19路军部队奋起反击,一二八抗战序幕由此揭开。战斗打响后,谢鼎新奉命率部迅速向上海挺进,集中南翔待命。

  2月初,日本增兵2.5万人,战火延至吴淞。第61师由南翔推进到大场、刘行地区,谢鼎新率第4团担任浏河、川沙方面的警戒。

  2月12日,日军混成第24旅团再次发起对吴淞的进攻,第61师第122旅第6团在沈家宅、曹家桥一带阻敌,战斗十分激烈。当晚,谢奉命率部进至曹家宅附近,准备战斗。13日凌晨,日军3000人在炮火掩护下,向曹家桥猛攻。第6团9连官兵大部牺牲,日军千余人进入蕰藻浜北岸,占领曹家桥、姚家桥、钟家宅一带,后继日军紧跟渡过蕰藻浜,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张炎旅长赶至张家宅指挥,命令第6团郑团长率第2、第3营增援,阻敌北进;谢鼎新率第4团,黄团长率第5团从两侧夹击日军,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日军利用姚家湾、钟家宅作据点,负隅顽抗。双方展开近战,用刺刀、手 展开争夺战。战况空前惨烈。“两军相逢勇者胜”。19路军健儿前仆后继,愈战愈勇,势不可挡。战至当晚时,日军力不能持,经纪家桥,渡过?藻浜,向南岸溃退。我克复蕰藻浜北岸全部阵地,是役歼敌500余人,给日军混成第24旅团以重创。

  在国内外抗日救国呼声的冲击下,南京当局派第5军开赴上海参战,作有限抵抗。在这之前,日本陆军第9师团已开往上海,直接参加作战。

  2月20日,日军向闸北、江湾、吴淞等地大举进攻。重点指向江湾、庙行,企图实现“中央突破”,切断第19路军和第5军的联系,然后各个击破。19路军和第5军官兵在闸北、江湾、庙行、蕰藻浜、吴淞、浏河等地顽强阻敌,其中江湾、庙行战斗最为激烈。

  22日凌晨,日军出动2万余人,向庙行以南阵地发动总攻,庙行前线告急。张治中军长亲率中央军校教导队前往增援,顶住顽敌进攻,并令第87师2个旅和第61师2个团增援。谢鼎新率第4团奉命出击,经江湾西北端向敌侧翼猛烈进攻,敌遭侧击,慌忙转过头来对付谢团,迟滞两面进攻。是役,我军歼敌3000余人。

  日军22日庙行之役惨遭失败后,不甘心其失败,又准备发动第二次进攻。日军第9师团经过两天准备,于25日再次集中兵力向小场庙和庙行之间的-防区发动猛烈进攻。该防区原由第5军第88师担任守卫,因该师在庙行血战中伤亡过大,改由第61师第122旅和税警总团古鼎华团接防。

  谢鼎新率第4团在金家塘、竹园墩阻敌,与顽敌展开激战。战至中午,全团官兵伤亡惨重,固守金家塘的第1营伤亡达三分之二。这时,日军又增兵千余人,进攻更为猛烈,谢团阵地渐有松动之势。午后,第6团前来增援,2个营增援古团,1个营增援谢团。谢鼎新团长乘机组织反击,战至下午2时,将日军击退。

  3月1日,日军发动第三次总攻。这时,谢鼎新团只剩下1个营的兵力,有的连队只剩下3个能作战的士兵。尽管如此,在谢鼎新的带领下,全团官兵抱着最后牺牲之决心,抗击日军的进攻。当晚,第19路军总指挥部决定撤退到第二道防线,即昆山、福山之线。谢率残余官兵经大场镇北陈家行,向方泰镇方向撤退。到达指防区后,即着手整理部队,构筑工事,决心与敌再战。

  淞沪停战协定签字后,第19路军调离第二道防线,开往福建,继续参加“剿共”内战。第19路军定编为乙种师,即每师2旅3团制,谢团改编为第61师步兵第183旅第264团,谢鼎新继任上校团长(注:《国民政府公报》洛字14号1932年7月10日;)。谢鼎新对“剿共”内战早已厌倦,遂想方设法辞职,暂时离开部队,到国外去避一避,等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第19路军总指挥长官看到谢的态度十分坚决,不便强留,遂同意谢鼎新离开部队,并调谢团回广西,为第19路军后方留守部队。

  1933年,谢鼎新出国就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海外党部驻横滨直属支部常务委员,谢虽身异国,仍十分关注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

  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喜讯传来,谢鼎新兴奋不已,立即着手准备回国,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战争洪流中去。1937年春,谢鼎新回到广西,原谢团官兵看到老团长回来,个个兴奋不已,他们热烈盼望老团长能带领他们重返抗日前线,狠杀日本侵略者。谢鼎新也希望能带领这支部队,奔赴抗日疆场,报效祖国和伟大的中华民族。

  1937年4月,随着南京政府和广西问题的和平解决,桂系部队启用南京政府统一番号。经谢鼎新联系,谢团扩编为1个师,编入桂军,为陆军第48军第176师,不足兵额由广西保安团补充。谢鼎新任第176师第1团上校团长(注:刘凤翔《战前的陆军整编》页695;)。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由于南京大本营采取“消耗战略”对付日军“歼灭战略”,每日增援一、二个师补充伤亡,投入兵力遂达73个师之多,成为八年抗战中最为激烈而伤亡最多之战役。南京大本营统帅蒋介石及其幕僚长何应钦、白崇禧日夜忙于组建部队,调兵遣将,支援淞沪战场。1937年10月上旬,桂系组建第2支集团军即第21集团军,由第7、第48军编成,以廖磊任总司令。经紧急动员,随即开往上海。

  10月15日,谢鼎新率部随21集团军到达淞沪前线。这时,战局于我不利,宝山、刘行、罗店、吴淞已相继失守,?藻浜南岸已被敌占领。白崇禧自持桂军有战斗力,力主对敌实行全线反击。当时,国联正在开会,蒋介石幻想通过国联强迫日本军队撤出中国。在国联开会期间,-应打几下给国联看看。白崇禧的主张迎合了蒋介石的政治要求。第三战代司长官顾祝同和第战区前敌总指挥陈诚终于迁就了白崇禧的主张。

  白崇禧的主张被通过后,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下达作战命令,以恢复我蕰藻浜南岸阵地之目的,组织3路攻击军:以第48军为第一路,由黄港北候宅、谈家头附近向蕰藻浜南岸之敌攻击,进出唐桥站、田都之线;以第66军为第二路攻击军,由赵家宅附近向东攻击,进出杨家宅、徐宅之线;以第98师为第3路攻击军,由广福南侧地区向孙家头至张家站进出;原任守备之各师,各编一个至三个突击队,向当面之敌攻击,协助各路攻击军前进(注:南京二档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页379;)。各部之准备,限19日黄昏以前完成。

  谢鼎新接到命令后,知道此须凶多吉少。谢鼎新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又有十多年的戎马生涯经验,使他既懂军事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特别有与日本军队作战的经验。因此,他对淞沪会战的形势和结局是看得很清楚的,在没有空军和地面炮火配合,凭简陋的武器装备,去进攻训练良好、装备精良的日军,岂不是叫部队白白去送死!作为一个中级指挥员,他是没有资格参与决策的,而命令一下达,他只有坚决执行。他立即召开全团军官会议,宣读命令,讲清形势,要求全团官兵作好为国捐躯的思想准备。

  谢团的老兵,大多数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一些新兵在老兵的影响下,在民族大义鼓舞下,也能做好不怕牺牲的准备。大战前夕,他们都书写家信,交代后事,誓死报国。

  19日晚,3路攻击军开始行动,谢团冲在最前面,第1路攻击军恢复陈行及桃源镇;第2路攻击军因缺乏渡河工具,仅占领东六房、塘桥头;第3路攻击军将广福完全收复,并占领广福东之土桥。但蕰藻浜南岸守备各师组织的突击队,因进攻路线没有划分好,以致有相互冲突情况。日军发现-夜袭后,忙施放烟幕。突击队以为是毒气,各自恐惧,以致军心动摇,秩序混乱,未经日军还击,便溃退返回原阵地。

  20日天亮后,日军开始反击,倾陆海空之火力,3支攻击军成了肉板上的一堆肉,等着挨炸,任敌宰割。经日军一天狂轰烂炸,3路攻击军损失惨重,溃不成军,当晚退回原有阵地。唯有谢团,仍坚守在陈行阵地上。

  21日,日军乘势反击,因-伤亡惨重,又没有预备兵团,经不住日军猛烈攻击,阵地出现动摇。22日,阵地被日军突破,-不得不撤至小顾家——大场——沿走马塘——新泾桥——唐家桥之线。

  22日,日军见谢团仍死守陈行,大为恼火,谢团成了日军眼中刺,肉中钉,不除不决,于是除狂轰烂炸外,不分昼夜对谢团施行进攻。至24日晚,日军对小石桥方面全力猛攻,谢鼎新团长率领全团死守突击部陈行,血战两昼夜,全团壮烈牺牲(注:《宝山县志》页801。),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之抗日战歌。

  “谢鼎新”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