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人>南宁市名人>武鸣区名人

刘定逌

刘定逌人物照片

武鸣名人刘定逌介绍

清朝官员

刘定逌(1720—1806),字叙臣、叔达,号灵溪。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记。清代教育家。壮族。武缘(今武鸣)人。雍正二十年(1734)县试中案首,进入学宫。乾隆六年(1741)年考选贡生;九年参加广西乡试中解元;十三年上京参加殿试,赐进士及第,选翰林院清书庶吉士,分派学习清书(满文),次年以奉养为由请假归籍,乾隆十九年返京,继续翰林院的学习,乾隆二十二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由于翰詹大考成绩不佳,乾隆二十三年被勒令休致。 归籍后,先在隆安县驮厚村办私塾,后在家乡葛阳社学授徒,不久被思恩府聘为阳明书院长;二十八年主讲浔州(今桂平)府浔阳书院;四十年掌教桂林秀峰书院,四十三年冬离职,嘉庆元年再度出任秀峰书院山长。 嘉庆六年(1801)主讲宾州(今宾阳)书院。著有《论语讲义》、《四书讲义》、《三难通解训言》、《读书六字诀》、《刘氏族谱》、《刘灵溪诗稿》等。

刘定逌人物生平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应县试,考取案首(第一名),进入学宫,继续攻读。乾隆六年(1741年)考选贡生。乾隆九年,参加广西乡试中解元(第一名)。乾隆十三年上京参加殿试,赐进士及第,选翰林院清书庶吉士,分派学习清书(满文),次年以奉养为由请假归籍,乾隆十九年返京,继续翰林院的学习,乾隆二十二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学者一般认为,因刘定逌不肯为当时乾隆皇帝的宠臣、大学士、翰林院掌院的和珅捧场,不像其他翰林那样常给和珅叩头,而只行拱手礼,因而触怒了和珅。和珅“寻即诬以大考论事不如式,被劾归”。乾隆二十二年,刘定逌“载书五车”归乡里,时年37岁,正是精力旺盛时期,他愤恨地写道:“千年成此恨,耿耿不能磨”。但是经过廖善维《清代壮族翰林刘定逌生平小考三则》考证,刘定逌休致时间为乾隆二十三年,原因则是由于翰詹大考成绩不佳,并非“触怒和珅”。

刘定逌离京城返乡后,先在隆安县驮厚村办私塾,后在家乡葛阳社学授徒糊口,不久被思恩府骋为阳明书院长。乾隆二十八年主讲浔州府浔阳书院(址今属桂平)。乾隆四十年掌教桂林秀峰书院,四十三年冬离职,嘉庆元年再度出任秀峰书院山长。 嘉庆六年(1801年)主讲宾州(今宾阳)书院。从事教学数十年,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嘉庆九年,广西举行乡试后,特别邀请84岁高龄的刘定逌重赴鹿鸣宴。由于他以乾隆九年乡试第一名举人的身份参加这个宴会,时人对他极为尊重。时任广西巡抚张百龄,“手书‘玉清尊宿’四字表其门”。广西学政帅承瀛也即席赋诗二首表彰他“育才养士”的功绩。

刘定逌主张以四书五经,三纲五常为做人之本。他尊孔崇儒,极力传播封建文化,对于壮族文化的进步和思想意识的开化,是有一定的历史影响的。他鄙视权贵,刚直不阿,同情平民百姓,至今有关他这一思想的民间故事仍广为流传。著有《论语讲义》、《四书讲义》、《三难通解训言》、《读书六字诀》、《刘氏族谱》、《刘灵溪诗稿》等,在当时影响颇大。其《论语讲义》,“学者莫不诵习”、读后“神怡意畅”,其指点口诀,“最足开悟”,被称为“粤西第一流人物” , “以盖世之才,崛起尘寰,利甲文章,伟然当世”。他还著有《重修灵水庙碑记》、《移建葛圩隘碑记》、《重修武缘县忠义祠碑记》、《罗衣古寺碑记》等几篇短文及数十首诗歌。嘉庆十一年(1806年)刘定逌病逝,终年86岁。大学士蒋攸铦在 《刘定逌墓志铭》中,称赞他的德行如“漓江之水,清且涟兮”,学问如“独秀之峰,高不

蹇兮”,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才华出众的诗人[1]。

刘定逌人物简介

壮族。广西武鸣县太平乡葛阳村人。

刘定逌补充介绍

  刘定逌(1720—1806),字叙臣、叔达,号灵溪。壮族。太平乡葛阳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记。清雍正二十年(1734年)应县试,考取案首(第一名),进入学宫,继续攻读。乾隆六年(1741年)考选贡生。乾隆九年,参加广西乡试中解元(第一名)。乾隆十三年上京参加殿试,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因刘定逌不肯为当时乾隆皇帝的宠臣、大学士、翰林院掌院的和珅捧场,不像其他翰林那样常给和珅叩头,而只行拱手礼,因而触怒了和珅。和珅“寻即诬以大考论事不如式,被劾归”。乾隆二十二年,刘定逌“载书五车”归乡里,时年37岁,正是精力旺盛时期,他愤恨地写道:“千年成此恨,耿耿不能磨”。

  刘定逌离京城返乡后,先在隆安县驮厚村办私塾,后在家乡葛阳社学授徒糊口,不久被思恩府骋为阳明书院长。乾隆二十八年主讲浔州府浔阳书院(址今属桂平)。乾隆四十年掌教桂林秀峰书院。嘉庆六年(1801年)主讲宾州(今宾阳)书院。从事教学数十年,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嘉庆九年,广西举行乡试后,特别邀请84岁高龄的刘定逌重赴鹿鸣宴。由于他以乾隆九年乡试第一名举人的身份参加这个宴会,时人对他极为尊重。时任广西巡抚张百龄,“手书‘玉清尊宿’四字表其门”。广西学政帅承瀛也即席赋诗二首表彰他“育才养士”的功绩。

  刘定逌主张以四书五经,三纲五常为做人之本。他尊孔崇儒,极力传播封建文化,对于壮族文化的进步和思想意识的开化,是有一定的历史影响的。他鄙视权贵,刚直不阿,同情平民百姓,至今有关他这一思想的民间故事仍广为流传。著有《论语讲义》、《四书讲义》、《三难通解训言》、《读书六字诀》、《刘氏族谱》、《刘灵溪诗稿》等,在当时影响颇大。

  其《论语讲义》,“学者莫不诵习”、读后“神怡意畅”,其指点口诀,“最足-”,被称为“粤西第一流人物” , “以盖世之才,崛起尘寰,利甲文章,伟然当世”。他还著有《重修灵水庙碑记》、《移建葛圩隘碑记》、《重修武缘县忠义祠碑记》、《罗衣古寺碑记》等几篇短文及数十首诗歌。嘉庆十一年(1806年)刘定逌病逝,终年86岁。大学士蒋攸铦在《刘定逌墓志铭》中,称赞他的德行如“漓江之水,清且涟兮”,学问如“独秀之峰,高不蹇兮”,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才华出众的诗人。

  “刘定逌”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