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名人李天佑介绍
李天佑(1914年1月8日—1970年9月27日),广西临桂人。1928年入桂军当兵。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曾任中共中央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34年荣获三等红星奖章,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李天佑人物生平
1914年1月8日生于广西临桂县六塘圩高坡寨,兄弟姐妹5人,排行第三。幼年时读过两年私塾,后随父母赶圩卖柴卖席卖竹器,在桂林一家米粉店当过学徒。家境的贫寒,使李天佑在小小年纪便产生了离家出走找出路的念头。
1928年6月,李天佑在桂林报名加入了北伐军将领李明瑞的部队当勤务兵。1929年10月,李明瑞起兵反蒋失败后,李天佑果断地投向共产党。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百色起义。
1929年10月6日,南宁军校发生叛乱。原来,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通电反蒋,结果手下三个师长被蒋介石收买叛变,有人煽动教导总队的学员去投蒋。但是,张云逸早有部署,李天佑积极配合共产党人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开始了革命戎马生涯。
1929年10月中旬,李天佑跟随革命队伍由南宁开赴百色,途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9年11月,李天佑任教导营机枪连的排长,参加消灭反动的广西警备第三大队并收缴百色县警察局和附近民团枪支的战斗。
1929年12月11日,在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下,发动了百色起义,宣告中国红军第七军成立,年仅15岁的李天佑任军部特务连副连长。
1929年12月中旬的一天,桂西土匪2000多人向百色扑来,敌我力量悬殊,形势严峻。李天佑毫不畏惧率领特务连参加了守城巷战,接着又抢占城外高地。城里城外密切配合,粉碎了敌人进攻。
1930年2月初,国民党桂系军阀黄绍竑调遣4000余人“围剿”右江苏区,妄图消灭年轻的红七军,李天佑跟随红七军主力参加隆安战斗,激战5昼夜,带头冲锋夺取敌人占领的制高点,脚部负伤还坚持战斗。
1930年2月3日,在广东省乳源县梅花村,敌4个团前来围攻,敌众我寡,我军杀伤敌1000人左右,自己也伤亡6至700人,干部伤亡近三分之二。李天佑赤膊上阵,指挥全连冒着敌人炮火勇猛冲击,不到半个小时就攻占了山头,保证了莲花战斗的胜利。李天佑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英雄气概,被大家赞誉为“小老虎连长”。
1930年3月底,红七军决定开展外线作战,李天佑脚伤未痊愈,就随军向贵州挺进。
1930年4月初,李天佑被任命为特务连连长。
1930年4月底,红七军攻打贵州国民党军阀王家烈的后方基地榕江县城。由于城防坚固,炮火猛烈,红军连续几小时攻击未能突破。李天佑挑选1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肩扛竹梯,身带铁钉,跃出战壕,冲过敌人的火力网,为部队开辟杀进城里的血路,攻下榕江县城,红军歼敌6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还筹得军饷数万元。
1930年5月,李天佑又随部回师右江,在攻打马鞍山一个大碉堡时带头冲杀,脚板第3次被打穿负伤,先后参加了收复百色、奉议、恩隆等县的战斗。
1930年10月,红七军奉命北上。
1930年12月底攻打武岗县,敌人突然增兵8个团,红七军同敌人激战5昼夜,伤亡严重,部队减员三分之一以上。李天佑奉命带一个排顶住追击的敌人,掩护军首长和军部机关的转移。
1931年7月,红七军跟中央红军在江西省于都县会师,划归红三军团建制。李天佑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后到会昌、寻邬休整扩红。
1932年2月上旬,在攻打赣州攀登城墙时,李天佑身中3弹。伤愈后,升任红七军第58团副团长,调瑞金红军学校学习后任团长,参加第四次反“围剿”的黄破、草台岗等战斗。
1933年6月,任红三军团第5师13团团长,参加东征福建的朋口、连城等战斗,李天佑在南平县西芹指挥该团歼灭国民党号称铁军的第十九路军的366团,开创了红军1个团在运动中歼敌1个主力团的辉煌战绩,荣获三等红星奖章,该团被授予“模范13团”奖旗。
1934年1月,李天佑升任红三军团第5师师长,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的石城县高虎脑阻击战中,左手受伤仍然指挥全师坚守阵地,打退敌人9次集体冲锋。
1934年10月,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李天佑率领红5师担任军团前卫,奉命在广西灌阳新圩抗击国民党两个师,激战3昼夜,完成掩护中央机关纵队安全渡过湘江的任务。
1935年1月,李天佑任红三军团司令部作战科长,协助军团长积极贯彻执行遵义会议确定的新的作战方针,先后参加了攻占娄山关、袭取遵义城、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等战斗。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直罗镇战役后任红1军团第2师副师长,第4师师长。
1936年5月任第4师师长,率部参加西征战役和山城堡战役。
1937年9月,李天佑率全团参加歼灭日军板垣师团1000人的平型关战斗。
1938年,任第343旅副旅长,参加正太路的多次战斗,消灭日军数百人,缴获战马数百匹和200支步枪。
1938年3月,代理343旅旅长,率部转战于吕梁山区,参加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1939年赴苏联就医,并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与刘亚楼、卢冬生等同班。
1944年春返回延安。
194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7年6月,指挥2个纵队另1个师和配属5个炮兵营攻打四平,歼敌1万多人,攻占城区五分之三。战后,总结出一套攻坚战术,在东北各部队推广。
1948年5月,指挥3个纵队和4个炮兵团再次攻打四平国民党守军,歼敌近2万人。1948年9月,率部参加辽沈战役,歼敌近3万人。
1949年1月,在平津战役中,李天佑担任解放天津西线指挥员,指挥38军、39军,全歼天津国民党军13万人。是役后,担任第13兵团副司令,率部南下参加渡(长)江、解放湖北等战役,为全国解放立下赫赫功勋。
1954年,入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获得上将军衔。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
1957年,任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58年1月,任广州军区代司令员。
196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是中共第七、八、九届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国防委员会委员。
1970年9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年仅56岁。
1994年1月《李天佑将军传》出版发行。
李天佑人物轶事
红七军与红一方面军于都会师后,归红三军团建制。不久即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斗争。李天佑率领特务连参加了莲塘、良村、东固、方石岭等战斗。
1932年2月上旬,在红七军攻打赣州的战斗中,李天佑身负重伤。3个月后,伤愈归队,任红七军第五十八团副团长。不久到瑞金中央红军学校上级干部队学习,于1933年1月结业归队,升任五十八团团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在黄陂、草台岗等战斗中,坚决执行了在运动战中伏击敌人的作战方针,对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歼国民党军3个师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33年5月,红三军团在宁都大湖坪按三三制整编,李天佑被任命为第五师第十三团团长。7月初,随红三军团加入东方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入闽作战。在攻克泉上堡和解放朋口的战斗中,率部队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随后,在兄弟部队协助下,消灭国民党十九路军主力七十八师。8月中旬,指挥部队将号称铁军的十九路军三六六团全部消灭,创造了红军一个团在运动中歼国民党军一个主力团的新战绩。为此,受到了彭德怀的高度赞扬。同年9月,因参加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李天佑随红三军团回师黎川,先后参加了洵口、硝石、团村等战斗。年底,因指挥第十三团入闽作战战绩出色,荣获第二届全苏维埃代表大会授予的三等红星奖章,其部队荣获“模范十三团”锦旗一面。
1934年1月,20岁的李天佑升任红五师师长。在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的指挥下,率领红五师参加了第二次入闽作战,相继攻克沙县和尤溪县。4月,奉命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中著名的高虎脑战斗。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的疯狂进攻,以钢铁般的意志在负伤的情况下指挥部队坚守阵地3天3夜,击退了敌人9次大的冲击,直到接到命令才撤离战场。
1936年5月,李天佑和政委黄克诚奉命率红四师参加西征战役,先后歼灭马鸿宾的一个旅和其骑兵师的一个团。1936年10月,率红四师参加了山城堡战役,为结束10年内战的最后一仗贡献了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四师在三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李天佑任团长。1937年9月23日,率六八六团作为主攻团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斗,击毙日军精锐坂垣师团二十一旅团1000余人。10月,指挥部队在广阳附近歼灭日军千余人,缴获战马数百匹。1938年3月,被任命为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代旅长,率部开进吕梁山地区,寻机痛歼南犯之敌。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天佑奉命到沈阳,协助吕正操完成鞍山、营口地区的设防任务。1946年1月,被任命为北满军区参谋长,不久北满军区改为松江军区,李天佑就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区司令员。1946年冬至次年春,率领松江军区部队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共歼国民党军1.6万余人。1947年5月,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48年3月,攻取四平的战斗再次打响,和万毅指挥部队经过23个小时的激战,解放了四平。9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率第一纵队担任战役总预备队。攻锦胜利后,率部参加了歼灭廖耀湘兵团的辽西会战,消灭国民党军主力新一军、新六军和新三军各一部。辽西会战刚结束,李天佑又率部直扑沈阳并很快攻克。1948年底,率三十八军6万精兵直插华北平津之间参加平津战役,与兄弟部队共同担负主攻天津任务。1949年1月14日,解放军对天津发动总攻,李天佑率部从西向东过关斩将,杀入天津城,战至15日下午3时,守国民党军13万人全部被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天津宣告解放。
广西是桂系经营多年的老巢,国民党特务和土匪成灾。1949年10月16日,白崇禧在桂林召开紧急会议,布置“总体战”,发动“一甲、一兵、一枪”的运动。他指令十万大山、六万大山、大容山、大明山和大小瑶山开展所谓“广泛的游击战争”。
谁知恭城平暴后,平乐、玉林、柳州等地发生规模更大的土匪暴乱。几百股土匪,聚集了9万多人马,声势浩大。李天佑派兵围剿,在3个月内,剿灭土匪4万,剩余的5万多人马溃散,有的逃进了深山和岩洞里。3个月后,美军入侵朝鲜的消息传到广西,土匪们以为美国佬又来帮助蒋介石了,匪乱发展到最高潮,全省102个县土匪蔓延到了97个县,500多名干部被杀,公粮2800多万斤、牲畜26万多头被抢。土匪如此猖獗,李天佑天天剿匪,忙了个不亦乐乎,但是,土匪还是多如牛毛,剿灭不尽。
1950年11月10日,毛泽东亲自来电,限期广西省委要在1951年5月1日前完成肃清全省土匪的任务。随即,李天佑挥戈直指大瑶山匪帮。
1950年秋,李天佑亲自率领广西剿匪前线指挥部,奔向贵县、桂平、蒙山等地,组织14个团的正规部队和十多个县的地方武装和民兵,参加大瑶山会剿。千里封江封路给包围圈内的土匪敲响了丧钟,土匪曾组织了40多次突围,没一次得逞,被我军在封锁线附近歼灭了五六千人。
1951年1月8日,李天佑命令部队向土匪发起总攻,部队冒雨奔袭,但只在几个村子歼灭土匪400多名,多数部队扑空。2月2日,广西剿匪部队集中13个营的兵力,进入大小瑶山,逐山、逐村、逐洞围追堵截,剿灭土匪。经广大军民50天英勇顽强奋战,大、小瑶山及其周围的土匪全部被歼,主要匪首无一漏网。杨创奇、余铸、甘竞生、林秀山等主要匪首被活捉,林秀山在公审后被枪决,韩蒙轩被击毙,共歼灭土匪3.8万人,使大瑶山人民获得彻底解放。与此同时,还消灭了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等重点地区的全部土匪。
李天佑荣誉成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排长、特务连连长,红三军团第六十八团副团长、团长,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三团团长、师长、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十团团长,红一军团第二师副师长、第四师师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副旅长、代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满军区参谋长,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区代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军长,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
建国后,历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兼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大代表,九届中央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李天佑就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指挥肃清国民党余部和剿匪地斗争。1957年后,先后任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天佑曾任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还被选为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李天佑人物评价
李天佑同志是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在东征福建、第五次反“围剿”、长征以后冲破敌人封锁钱以及抗战时期的平型关大捷等一系列战斗中,李天佑同志都表现非常出色,屡建功勋。解放战争时期,李天佑同志担任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解放了无数城镇和大片国土,歼灭了大量敌人。第一纵队成为震惊敌胆的攻坚劲旅,李天佑同志被广大指战员誉为“虎将”。(人民日报)
李天佑后世纪念
《李天佑血战四平》:剧本由新余市剧作家张付华创作,导演安澜,著名影视演员胡亚捷、王强担纲主角,是新余市投资拍摄、向建国60周年献礼之作。影片讲述的是1947年至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城市攻坚战——四平攻坚战。该片以时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担任四平攻城总指挥为主要线索,再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城市攻坚战。该片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八一电影制片厂、新余市委市政府、四平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影片不仅塑造了有勇有谋、爱兵如子的李天佑上将形象,也刻画了一批既淳朴可爱又令人尊敬的战士形象。
《红七军》:导演吴子牛,由周朗,马晓伟,郑国霖,韩雯雯担任主演,于2010年11月29日上映,影片讲述了在中国红军战斗序列中红七军是一支骁勇善战、英勇顽强的部队,是一支伴随着百色起义诞生的部队,是一支以广西少数民族为主组成的部队。从这支部队里走出了共和国的军委主席,一位大将,两位上将(李天佑上将),四位中将,十二位少将和一大批党政高级干部。本剧将艺术地再现这支英雄部队的诞生,再现它艰苦卓绝,英勇辉煌的战斗历程,激励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一将难求——四野名将录》:著名军事文学作家张正隆继《枪杆子1949》之后推出的又一军事雄文。书名取自元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再次深度抒写四野战史,首次聚焦四野名将——梁兴初、李天佑、丁盛、钟伟、胡奇才、韩先楚、刘震、邓华、贺晋年、黄永胜、刘亚楼、解方、苏静、吴克华、李作鹏、徐国夫等人的军事生涯。战争亲历者的口述史,首次公开发表来自于四野名将后人的百余幅珍贵老照片。于2011年9月出版于白山出版社。
李天佑补充介绍
李天佑(1914~1970) 桂林市人。1928年夏,在北伐名将李明瑞部下当兵。次年春,被选送到广西教导总队学习,受到张云逸、李朴等共产党人的启发教育。1929年10月,随邓小平、张云逸等赴百色举行右江起义,并在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参加四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作战勇敢,由连长、副团长升至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第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战功显著。1938年8月,升任三四三旅代旅长,率部挺进吕梁山区,阻击西犯日军,累建战功。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满军区参谋长、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军长等职。参加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及辽沈、平津战役,立下赫赫战功。1949年4月,受到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接见。同年12月初,到桂林参与接管工作,主持改编国民党桂北军政区周祖晃所部。后赴南宁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7年任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次年任代司令。196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 1966年2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2月任总参党委副书记。1969年被选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病逝于北京。
“李天佑”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