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人>北海市名人>合浦县名人

费贻

暂无费贻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合浦名人费贻介绍

东汉官员

常璩:费贻志

费贻, 字奉君,犍为南安县人,公孙述⑴据蜀时漆身为癞⑵,佯狂⑶避世,述破,光武⑷征为河浦⑸守,蜀中歌之曰:“节义至仁费奉君,不仕乱世,不避恶君;修身于蜀,纪名亦足,后世为大族”。

(常璩:《华阳国志》)

费贻,生卒年限不详,东汉犍为<今四川南安>人,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任命他为合浦郡太守,费贻任合浦<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太守期间,勤政有为,爱民廉洁,《华阳国志》等史籍称费贻“修身于蜀,纪名交趾”,是历史上清廉有节气的人物。

费贻生平经历

他把中原的农耕技术带到合浦,亲自教合浦民众耕种,修渠筑坝蓄水,并和老百姓在一起耕田建屋,同吃同住,得到了民众的爱戴和拥护。费贻离任赴京之日,合浦士民不忍让其离去,扶辕百里相送至一山下,才依依不舍泣别分手。费贻离开合浦后,民众为纪念他治理、开发合浦的功德,便把泣别分手的大山取名为“廉山”,把所在的田垌称为大廉垌,把合浦江(汉时又称“瘴江”,明代称为西门江)改名为廉江,把费贻在合浦带领民众所挖的井称廉泉(今合浦县城体育场内,汉时称甘露井)。唐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因合浦境内有廉山、廉江,便将合浦郡改为廉州,取意为“弘扬廉洁勤政吏洽之风”。

费贻是富有贤名之人。他在乡中以操守著名,有南安“清廉节义五杰”之誉,与李业、谯玄、王皓、王加等俱为刘秀(即后来的汉光武帝)所敬重的名士。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时公孙述据四川为王,也想借重这一批名士的声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这些名士都不愿为公孙述所用,以死明志或被逼死。后闻费贻贤名,多次请之出山相助。费贻不愿为割据势力卖力,于是跑到深山隐居。公孙述派人跟踪邀请,费贻就把漆树汁涂在自己身上,使皮肤过敏感染成癞疥状,还披发佯逛逃避。刘秀统中国后是为光武帝,立即派人去寻找费贻等人回来为国效力,并多次派遣特使去邀请费贻入朝。

费贻在合浦太守任上,大力推行政清刑简,“政清”就是执政清廉公正,勤政有为,施德惠民。“刑简”就是各种规章制度都要符合百姓的利益,不能让不必要的规程扰民而成为老百姓的负担。他在任期上更是身体力行,为合浦的民众做了大量有益于民生的业绩,志书因此记称:“民感其德”。费贻在任满离职之日,合浦郡民攀辕百里相送,一直送至县界的一座大山下方洒泪惜别。费贻离开合浦后,老百姓感念他的功德,便将洒泪惜别之处的大山称为廉山(即今合浦公馆六湖至南山一带山脉的主峰望海峰、梅嶂。此山脉下的田垌为大廉垌。《读史方舆纪要》记述,廉山又因上有廉垌而名),山下的田垌称为大廉垌,后世又将穿越合浦而过的南流江称为廉江,城中的水井称为廉泉井,到了唐代,合浦又因廉山吏风之德,而名廉州。明宋崇祯本《廉州府志》因此记述,“合浦江山皆名廉者,以贻故也”。费贻故乡的民众为之作歌:“节义至仁费奉君,不仕乱世,不避恶君”。合浦府学孔庙的三贤祠为之塑像祭祀,以传政德。四川荣州文庙的乡贤祠中立有费贻神位。

费贻史料记载

据《华阳国志》等史籍记载,费贻随特使朝见汉光武时,光武帝说:“寡人思卿久矣,未能得见,今幸屈至,喜跃弗胜”。费贻答说:“臣恨无才佐事陛下,既蒙恩诏,敢自违乎”。汉光武帝“大喜。遂封费贻为合浦太守”。“于是咸悦,莫不归心”。由此可见费贻在当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汉光武“遣使复征”,更是有眼光的。事实证明,费贻来到合浦任太守后,果然不负所望。

费贻补充介绍

  费贻,四川南安人。费贻是有史记载以来有姓名的第一位合浦太守。费贻生于西汉向东汉转变的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汉光武素闻费贻的才能和气节,于是“遣使复征贤士费贻”遂封费贻为合浦太守。费贻在任期间,政情刑简,大力推行农耕,奖励农民开垦荒地,推广种植五谷杂粮和瓜果蔬菜。他还亲自下田间教农民制造竹简水车、修筑山塘,蓄水灌溉农田,将当时的水田一造耕种改造为两造。同时,还引进中原种植桑、抽丝织布等技术,使当地的农民受益匪浅,大家都深感费贻太守惠德爱民。明崇祯本《廉州府志》记其:“少好学有志操,为乡党所敬重”,“仕合浦太守为政清简,民怀其德,或合浦江山皆名廉者,以费贻故也。”费贻在合浦太守任上期满离职时,老百姓攀辕百里扣留,一直送到今公馆境内一座大山下(即望海嶂)方肯洒泪惜别。后人为了感激费贻的为官清廉,爱民如子,遂将此山命名为大廉山,以作纪念。此后,大廉山也就成为了南珠古郡的镇郡宝山。唐朝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因大廉山之名将合浦改为廉州,以树清廉勤政之风气。此后,珠乡有了传世千秋、象征廉政官德的“五廉”(廉山、廉州、廉垌、廉泉、廉江)名胜古迹。

  “费贻”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