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人>钦州市名人>浦北县名人

陈铭枢

陈铭枢人物照片

浦北名人陈铭枢介绍

抗日名将

陈铭枢(1889~1965),字真如,广东合浦曲樟(今属广西)客家人 ,北伐将领,抗日名将。从军而信佛。任民国政府军事委员、广东省政府主席、代理行政院院长,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系民国时代国民党上将,铁四军的元老。民革的创始人之一。

陈铭枢生平简介

陈铭枢(1889年—1965年),字真如,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汉族客家人 ,1889出生于山清水秀的曲樟乡璋嘉村。一度担任代理国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长,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广东省政府主席,京沪卫戍总司令官,兼代理淞沪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一手创办十九路军,任十九路军司令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堂,加入同盟会。后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堂。

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参加中央第二敢死队。

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3 年离校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入大森浩然庐学校。

1915年回广东策划谋炸广东督军龙济光的活动,事泄被捕入狱,后越狱再逃日本。

1919年在广东肇(庆)军游击营任营长。次年任粤军第1师第4团团长。1922年参加北伐,6月16日陈炯明叛变,第1师在回师途中为陈炯明瓦解。不久辞职,改名真如,避居南京学佛。

1924年经邓演达介绍任粤军第1师第1旅旅长。

1925年2月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陈炯明。5月回师广州,参加南征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0师师长。10月率部参加国民革命军南征,任南征军总指挥(后改任第1路指挥),收复广东高州(今茂名)、廉州(今广西合浦)等地。

1926年7月率第10师参加北伐战争,在友军配合下于汀泗桥、贺胜桥击败吴佩孚守军。11月所部扩编为第11军,任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

1927年3月,由武汉去南京。5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11月复任第11军军长,率部由闽回粤,会同黄绍竑、徐景唐部在四军老军长李济深的指挥下对张发奎开战,借口是张发奎部通共,和共产党合谋制造广州起义,史称第四军第一次内战。大战结束后,张发奎败退出广东,通电下野,获胜的李济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后来李济深因同情桂系被蒋介石扣押。其下的三员大将立场不同,陈铭枢、陈济棠通电拥护中央,徐景唐联合桂系和张发奎为救李济深出狱发动了第四军第二次内战,这也是铁四军和钢七军第一次交锋,也叫钢铁之战。战后桂系败退出广东。陈铭枢任广东省政府主席,陈济棠任第八路军司令,对掌军民两政,随即所部扩编为十九路军,在蒋光鼐和蔡廷锴率领下出广东参加中原大战。

1931年5月,蒋介石因扣押国民党粤系元老胡汉民,引发宁粤冲突,汪精卫等在陈济棠支持下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陈铭枢因十九路军在省外作战,无力反抗,辞省主席职,通电拥护蒋介石。7月任江西“剿共”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9.18事变后宁粤双方在国难后重现合作,陈铭枢成为双方唯一能接受的人选,任京沪卫戍总司令官兼代淞沪警备司令。12月任行政院副院长兼交通部部长。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陈铭枢命令第19路军抗击日本军队,反对妥协政策,受到蒋、汪排斥。10月毅然辞职赴法国。

1933年回国,与李济琛等发动福建事变,蔡廷锴不认同他的军事部署,他把蔡骂得抬不起头来,蔡后来私下说,反正十九路军是他陈铭枢的,他愿意怎么败掉是他的事。十九路军失败后陈铭枢失去了军事实力,沦为政坛看客。1933年底去香港,继续从事反蒋爱国活动。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等职,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抗日民主运动。

1947年6月被授为陆军上将并退为备役。

1948年1月在香港与李济深等建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团结各派民主人士,反对蒋介石独裁、内战政策。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

陈铭枢补充介绍

  陈铭枢(1889~1965),字真如。广东合浦(今广西浦北)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同年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考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曾任军校同盟会组织联络员。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赴武昌参战,编入中央第二敢死队。民国元年(1912)初到上海,参加北伐军,任连长、经理局委员。同年3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13年底赴日本法政学校学习,1916年毕业回国。

  1916年夏到广东阳江任肇军游击营营长。1917年后任广东护-第二军游击四十三营营长,粤军第六军第一纵队司令、第五十四协统领。1920年11月,任邓铿组建的粤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1925年2月,任粤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与黄埔学生军配合作战,取得棉湖大捷之后,乘胜进占兴宁、五华等地。同年8月任第四军第十师师长。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率第十师参加了攻占长沙、岳州、汀泗桥、贺胜桥、汉口、马回岭等战役。同年11月任扩编后的第十一军军长。1927年1月,任武汉卫戍总司令。宁汉对立后,由武汉潜至南京,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及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

  1927年12月,任回师广东的东路军总指挥。1928年1月,率部进驻广州,任第十一军军长兼广东南区地方善后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委员兼广东省党部执行委员。1929年7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当选为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主政广东后,一方面积极改进行政基础组织,兴办教育,挂设电话网,发展珠江三角洲航运业和公路网,还亲自制订广东省经济发展计划。另一方面根据北伐军统一国家的大势,通电全-人,倡议裁军和政归中央,发展国家经济。此后,广东有了较稳定的政治、经济局势。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派所部赴中原参战助蒋。1931年5月,反蒋派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广州国民政府,陈被挤出广东。1931年7月,赴赣州任“剿匪”右翼集团军总司令,参加对中央苏区革0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同年秋任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兼淞沪警备司令,曾奔走于上海、广州之间,促成蒋汪宁粤合作。同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2月任国民政府行政院代理院长,不久改任副院长兼交通部长。1932年,积极支持十九路军淞沪抗战,与蒋汪妥协政策进行斗争。同年秋受蒋排挤,辞职赴欧洲游历。年月到福建,策划联共反蒋,参与发起成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任革193310命政府委员兼军委会政治部主任和文化委员会主席。其间曾与红军秘密签订了抗日反蒋协定。1934年1月闽变失败后-香港,后赴欧洲、苏联游历考察,曾参加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受国民政府委派为中国代表团团长。

  1936年春,与李济深在香港发起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为主要负责人,并创办《大众日报》。1941年参加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3年夏参与组织-同志联合会,积极开展爱国-和反对蒋介石-、-、内战政策的斗争。1948年1月,参与组织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务委员。1949年9月,赴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交通部部长,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5年5月15日在北京病逝。

  “陈铭枢”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