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名人郑宏璋介绍
郑宏璋,1911年出生于阳春县先农乡白坟村(今春城街道七星村委会白坟村)。1932年7月于阳江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同年秋考入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攻读土木工程科,1933年春因家庭经济困难停学,到东莞县上步乡任小学教员。他在广州时,广交进步人士,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1934年3月返乡,先后在多间小学任教。
郑宏璋人物简介
1936年秋兼任《阳春日报》撰稿,1938年2月到屯堡小学任教,曾在先农乡邀集9名青年成立“读书会”,学习马列主义书籍,对会员阐述唯物论精神,批判时局政要,指斥国民党御用文人,深受青年敬重。1939年任屯堡小学校长,同年8月,由林举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转为正式党员。1940年1月任中共阳春特别支部组织委员,同年8月任中共阳春分委(县委)组织委员。
郑宏璋人物经历
“七星丹心”学者郑宏璋
郑宏璋家住阳春先农乡七星白坟寨,站在家门口可以向东望到七星岭主峰山窝有白云冉冉升起,县人称为老八景之一“七星丹灶”。郑家劳动力人多,租种阳春城洗马街曾佩周的田地,曾家收租人到七星各村向佃户收租谷,以白坟郑家为落脚点。父亲为郑宏璋认曾佩周为“契爷”,方便了宏璋在春城读小学、中学。郑宏璋生于辛亥革命的1911年,到1931年20岁时考入广州工业学校土木工程科读书。
他和同学邝任生、邝友直,单容沛共同研读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寻找共产党的领导。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三省,蒋介石命令他的副总司令结拜兄弟张学良不准抵抗日军,退入山海关内,郑宏璋四人愤恨填胸。这年中共广东军委书记李硕勋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杀害,广东党组织停止了活动。郑宏璋四人以“工人运动小组”的称号印发抗日传单散发。1931年的一天,单容沛在宿舍室内油印传单,被对面楼的人隔窗看见报警。单容沛被捕,郑宏璋三人逃脱。郑曾到东莞县当教师,后转回家乡,在先农乡中心小学当教师。1937年至1939年又组织9个人的“辩证唯物主义学习小组”,继续寻找共产党组织。1939年7、8月,郑宏璋和他的学习小组成员周道庄、朱尚绚先后参加共产党。郑宏璋先访问阳春城内的电力厂工人和泥水木匠工人,都说家庭负担太重,不能放下家庭搞抗日革命工作。
1940年1月,郑宏璋担任中共阳春特别支部委员,他物色的第一批建党对象是贫民邓水生、周道桓、陈朝新、张路生。经过思想教育,四个贫农在1940年春节年初三,以担叶米马探亲为名,走到先农庙的先农乡中心小学校门前,四看无人,就进入学校,关上大门。郑宏璋为他们办了四天建党学习班,举行了入党宣誓。其中邓水生当了学校总务,确定以后在党内外不公开出面,长期做阳春党的七星交通总站负责人,与阳江、粤中区、中共香港分局都建立了交通关系网。
接着,郑宏璋吸收他的学习小学教师邓太升、陈昌寿,他的胞弟郑宏湘、大侄儿郑雄,先后吸收党员14人。控制乡公所和四个保的政权。掌握步枪三十余枝。
1941年,他担任先农乡中心小学屯堡分校校长。为了党组织活动方便,把分校从村民来往太多的长寨祠堂迁到龙塘山坡建立屯堡小学校舍。他学过土木工程,自己设计图纸,由阳江城岗背村的共产党员关永为承行,召集工人建校舍,关永还以“承行”泥水接工为名来往两县做交通联络工作。他又在学校横屋设立“大众药物供应社”,在下课后到药店内为农民把脉开处方,晚上下村“出诊”联系党员和积极分子。
1941年3月3日,在漠阳江口海外南鹏岛开采钨矿的日军伪军约三百余人,分乘橡皮艇,部份在北津登陆,有的橡皮船上驶牛场圩。国民党正规军在粤中地区有158、154两个师,阳江县、阳春县有县政府和政警大队,竟逃走得剩下两座空城。郑宏璋在七星集结“民众抗日自卫队”30人枪,与黄昌熺一起准备开展抗日游击战。日寇进入阳江城,奸淫抢掠发兽欲。七天之后,因华北日本集中兵力扫荡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无兵力驻守阳江城,撤退回南鹏岛。国民党县政府、县政警大队回城追查共产党领导建立“民众抗日自卫队。”郑宏璋及早把人枪隐蔽回四个保,埋伏等待时机。
1942年8月,中区特委任命郑宏璋为中共阳春分委书记,黄昌熺、陈国璋为分委委员。1944年在先农乡实行对地主的田租“二·五”减租,农民非常拥护。先农乡的七星四个保,成了可靠的抗日根据地。1945年3月14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率领500余人到达七星,郑宏璋发动党员、农民热情接待休息,指战员感到回了娘家一样亲切。
郑宏璋补充介绍
郑宏璋(1911-1983年),先农乡(今春城镇七星)白坟寨人。家世农耕,少年在家乡读私塾,后入县城镇小学,1932年7月于阳江县立中学初中毕业。1932年秋进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学习。1933年春因家庭经济困难停学,至东莞县上步乡任小学教员。
郑在广州时与邝任生、邝叔明、邝鲁直及单容沛等人友善,共同学习唯物辩证法理论,接受马列主义思想,欲寻找共产党组织,未得门径。1934年春,以“广州工人运动委员会”名义编印传单秘密散发。单容沛在寓所油印传单时被反动-逮捕,郑于同年3月返乡,先后在阳江县上洋小学、阳春县第一区第一小学,岗尾乡思与小学任教。1936年秋兼任《阳春日报》撰稿。1938年2月-1945年2月,任先农乡屯堡小学教员、校长,受党组织派遣,曾任先农乡副乡长。1938年春参加广东青年群众文化研究社阳春分社,同时,在先农乡邀集九名青年成立“读书会”,学习马列主义书籍,对会员阐述唯物论精神,批判时局政要,指斥国民党御用文人,深受青年敬重。
1939年8月,由林举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转为正式党员,先后吸收农民邓水生、周道桓等人入党。1940年1月任中共阳春特别支部组织委员;同年8月至1942年7月任中共两阳特派员阳春分委(县委)组织委员。郑自学中医技术与党员合资开办“大众药物供应社”,设诊所、药房于屯堡小学内。郑在教学之暇,免费为群众诊病,戴着深度近视眼镜,夜间下村为群众看病,并宣传、发动群众。由于工作操劳,身材清瘦,被乡下人爱惜地称为“瘦郑”。
1942年8月,郑代理中共阳春分委书记,不久因中共粤北省委被敌人破坏,上级组织通知阳春分委停止党组织活动,党员由郑负责单线联系。1943年下半年,中共广东中区特派员调谢洪照夫妇到先农乡中心小学任教师,与郑一起为建立阳春抗日武装根据地做准备。1944年7月,广东中区特派员通知谢洪照担任中共两阳党组织指导员,负责恢复中共两阳党组织和筹备建立两阳人民武装工作。郑与谢共定决策,教育和发动田寮村舞狮班主、武术教头黄选盛负责组织抗日游击队。
1945年3月16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政委罗范群、代司令员谢立全率领下,抵达先农乡各村庄,郑向解放军领导汇报了两阳情况。3月18日,司令部任郑宏璋为六团政委。是月下旬司令部派参谋室代主任郭大同为军事指挥,会同六团第一连挺进漠南山区,与陈国璋在阳江县冲口、旧仓、桐油等地秘密组织起来的30人汇合,并吸收农民积极分子参队,组成六团第二连。其时,遭遇敌人追袭,郑率领六团转入八甲大山仙家垌,再回东部山区休整。4月28日,郭、郑率连队从先农板桥岭出发,突袭岗尾圩国民党第六区署,开凉水井谷仓,分粮1000多担给群众渡荒。7月,六团两个连整编为独立团,郑为政委,率部队再进漠南地区和阳江西部活动。
1945年9月,郑被调往台山县大隆洞山区,任中共台山县委组织部长。1946年4月,奉命赴香港准备北撤,6月29日随东江纵队北撤至山东省烟台市。
1946年12月,郑在冀鲁豫中央局土改工作团任组长;1947年1月到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学习;1948年9月转到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学习,任组长;同年10月至1951年11月,在中央马列学院学习,任组长;毕业后任中央马列学院第一分院教研室副主任,1961年1月提为主任。1968年8月,康生要他在党史课程中把朱德、毛泽东会师井岗山,篡改为“林彪与毛泽东会师”,宏璋不答应,被揪斗、遭破孩。
1978年8月,宏璋复任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教授。1980年5月,南返广州,邀集老战友多人同返故乡,6月10日在阳春县城机关干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阳春在土改运动中有偏差,踢开当地党委,清理“旧基层”,伤害了一批老干部;“文革”又进一步打击老干部,呼吁迅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工作。宏璋的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1981年春节后,第二次南返家乡,参加阳春党史座谈会,口述了阳春革命斗争回忆录,进一步推动了落实老干部政策。1982年12月退居二线,为顾问、研究员。
1983年10月20日9时,因患肝硬变食道静脉出血,病逝于北京,终年73岁。中共中央党校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开追悼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校长王震主持追悼会,悼词称:“郑宏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党的理论教育工作者。”骨灰一半撤于卢沟桥下,一半于1985年3月18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六团建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时,护送返其家乡——七星白坟。
“郑宏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