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梅州市名人>兴宁市名人

伍晋南

伍晋南人物照片

兴宁名人伍晋南介绍

中国近现代革命家、政治家

伍晋南 (1909-1999), 广东兴宁新圩大山村人,原名伍晋兰。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历任红军独立三师青年科长、组织科长;红二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三军团第五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十三团政治处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破坏部(敌工部)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历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破坏(敌工)科科长、红二十八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任八路军120师716团政训处主任,后历任八路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政治部主任、120师暨晋西北军区第358旅及三分区政治部主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抗战胜利后,历任吉林省工委副书记;吉林省军区副政委、政治部主任;吉林省吉北地委书记;安东省第四地委书记、县委书记;安东省办公室主任;广东省北江地委书记兼北江军分区政委。全国解放后任粤北区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粤中区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广西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兼监察委员会主任、党校校长;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伍晋南人物生平

伍晋南,1909年出生于广东兴宁义尚围村的一户穷苦人家。1925年,得到家族祠堂的资助,入读兴宁县立中学。在学校里,接受了革命思潮的伍晋南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7年他参加了由中共领导的兴宁“九三”攻城暴动,受任为交通员。攻城胜利后,已暴露了身份的伍晋南毅然投笔从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了东江苏区的革命斗争,是当时国民党在当地通缉的“共匪”。1931年,伍晋南遭国民党反动武装追捕脱险后,到了赣南,由县委介绍到当时由李井泉任师政委的赣南红军独立三师,从此成为红军队伍中的一员。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突围转移,伍晋南所在的红三军团担任右路前卫,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实施转移。敌军在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设立了几道封锁线对红军进行堵截。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的指挥下,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突破重重包围,掩护中央和军委纵队顺利转移。一次战斗中,敌人一颗子弹擦着伍晋南的头顶而过,帽子飞了,额头一缕头发焦了,死神擦身而过。过后伍晋南自嘲“好在个子矮”。

长征中,任红三军团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的伍晋南组织人员沿途写标语、编口号,进村寨开展群众工作,宣传我军的宗旨、政策,补充新兵入伍。行军间隙,他常席地而坐,抽着廉价的卷烟写稿,没有卷烟了,就用枯树叶卷着代替。进入草地后,伍晋南染上了“打摆子”,又误吃了有毒的野菜,寒战高烧,上吐下泻,身体十分虚弱。行军时靠马驮着,人虽昏沉但神志清醒,不断默念着“不能掉队呀”,夜里宿营时把缰绳绕在手臂上,还牢牢地打个结,防马走失。坚强的意念战胜了死神,几天后,他终于随队走出了死神日夜游荡的茫茫水草地。生与死搏斗的经历,铸就了伍晋南一生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

1986年,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伍晋南以他的亲身经历,深情地写了《回忆长征》组诗:遵城会议转乾坤,化险为夷不世勋。高举红旗坚北上,长征胜利万民欣。

进军赤水试锋芒,南渡乌江运策长。避实就虚西向急,神兵飞渡金沙江。

隔江相望笑周郎,会理整休意气昂。待到吴儿北渡日,我军早已发西昌。

桥残大渡索悬空,沿索攻坚夺要冲。天堑低头敌胆丧,三军浩荡过河东。

草地行军八日长,烤干青稞作军粮。荒原无径我开路,“困死红军”梦一场。

巍巍岷岭白茫茫,滑雪飞登赶路忙。夺得险关腊子口,甘南花果尽飘香。

在刘志丹军长的红二十八军

1935年底,在瓦窑堡,中央决定由陕北红军为主体组成红二十八军。刘志丹为军长,宋任穷为政委,唐延杰为参谋长,伍晋南为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找派到红二十八军工作的中央红军干部谈话,嘱咐他们要尊重地方红军,互相学习,加强团结。刘志丹对中央派来的干部非常信任和尊重。大家在工作中相处得很融洽。

1936年2月,在东征战役中,红二十八军在刘志丹的率领下,由吴堡北上向神木、府谷进发,以打通陕北苏区和神府苏区,巩固和扩大神府革命根据地,牵制敌军,辅佐主力红军东渡。短短一个多月,红二十八军先后在十多个重要城镇打击了敌人。伍晋南及时组织采写红二十八军胜利进军的讯息,在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作过多次报道。

每当伍晋南回忆起当年刘志丹壮烈牺牲及为他赶制灵柩、护送灵柩过河的情景,心情总是难以平静。1936年4月西征战役中,14日,红二十八军奉命攻打晋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刘志丹冒着硝烟亲临一团前沿阵地指挥作战,不幸被敌方的一颗罪恶子弹击中左胸,当即昏迷过去,他断断续续说了“让宋政委指挥部队,消灭敌人……”便停止了呼吸,年仅33岁。惊闻噩耗从指挥所赶到前沿的宋政委和指战员们万分悲痛。

军特派员裴周玉护送刘军长的遗体到达三交镇的一所宅院,负责战斗后勤保障的军政治部主任伍晋南和同志们在这里沉痛地迎候。民运科即去购买木板制作简易棺材,大家将刘军长遗体擦洗干净,整理好衣帽,然后装殓入棺。当天深夜,放置刘志丹遗体的渡船由一队武装护送,快速渡过黄河,运往党中央所在地瓦窑堡。

烽火冀热察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二十八军编入以贺龙为师长的八路军第120师。1938年5月27日,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冀东游击战争、创建以雾灵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以八路军一二○师雁北支队(宋时轮支队)和晋察冀军区邓华支队等部,在平西(今北京西部)之斋堂、杜家庄一带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纵队共5000余人。

6月8日,第四纵队由平西出发,取道平北,挺进冀东,支援冀东大暴动。队伍沿途连克数座县城,人民群众备受鼓舞。在此有利形势下,中共冀热边特委于7月上旬提前发动了冀东抗日大暴动。此时冀东各类抗日武装共有10万余人,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大好局面。

在此期间,伍晋南奉命率三十六大队和骑兵大队留在平北一带展开游击战争,牵制敌人,十多天后才又奉命率部跟上。伍部东进至丰宁县花盆村时,与一股正在村中作恶的敌伪遭遇。伍部依靠当地群众,经过缜密侦察,对战斗进行了部署。乘着夜幕,三十六大队神速抢占西北高地,以火力掩护主力压制敌人的排哨;骑兵大队则向南山迂回,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形成合围。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军毙敌100多人,其中包括日军副营长一名。敌军见大势已去,列队举行了投降仪式。此战极大地鼓舞了部队指战员的士气和群众的抗日热情。

伍晋南部进入怀柔境内后,四纵队决定由伍统一指挥三十六大队、骑兵大队和挺进大队,在昌(平)滦(平)密(云)地区建立根据地,策应四纵主力东西往返。1938年7月,在怀柔头道梁村建立了冀东北地区第一个县级抗日政权——滦昌怀联合县。伍部配合联合县广泛开展了游击战争、抗日宣传、建立政权、组织救国会和自卫军等活动。敌人妄图摧毁这一刚刚诞生的人民政权,驻怀柔、昌平、延庆之敌伪对我联合县政府所在地区进行了轮番“扫荡”。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伍晋南指挥三个大队多次迎击,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遵照中央及晋察冀军区决定,1939年2月7日,成立冀热察挺进军,任务是“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组成了萧克、马辉之、伍晋南、宋时轮、邓华五人军政委员会。萧克任挺进军司令,程世才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挺进军成立后,部队活跃在长城内外,飞闪在“青纱帐”里,出没于敌人据点之间,直逼北平城下,粉碎了侵略者一次又一次疯狂的“扫荡”进攻,终于把冀热察建成为巍然屹立于敌后的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伍晋南在部队长期担任政工职务,注重继承和发扬红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战火纷飞的战斗间隙,他先后写了《我们怎样粉碎了敌寇对平西的“春季扫荡”》、《挺进军在冀热察的游击战争》、《游击队在敌占区活动时的政治工作》等文章,分别刊登在1940年的《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七、十、十二期上。

1996年,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组委会”向广州地区老同志、老将军赠送《长征大事典》的仪式上,萧克将军认出了伍晋南,老将军高兴地挥着手向老战友招呼:“你是我们的政治部主任嘛!”

参加“七大”后奉命南下北上

1945年6月,刚刚参加过中共“七大”的伍晋南奉命来到延安的枣园,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亲自与他谈话,交代任务。毛主席说:“我们想让你到广东东江纵队去工作,你有什么意见?”伍晋南表示服从组织安排。毛主席然后谈到了广东游击战争的形势,他说东江纵队干得不错,这次派你去,就是要把“七大”的精神带到广东去,把老红军的作风带到游击队中去,要使东江游击队不断向前发展,就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还要注意做好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现在我们对付日本,打败日本后,要对付蒋介石,可能还要打几年。你到了广东后,要有长期斗争的精神准备。

毛主席继续告诉伍晋南,中央的战略意图是,要以湘粤赣边为中枢建立华南战略根据,以便将来日军败退时,我华南武装能进退有据,在国民党发动内战时,又能配合全国制止内战。为达此目的,去年11月,中央派出了由八路军三五九旅主力组成的南下支队第一梯队4200人,由王震、王首道率领现已抵达湖南,正向湘粤边界的五岭挺进。此次中央决定组建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二梯队,由延安的警备一旅及三五九旅留守的一个团等组成,共5000人,文年生为司令员,张启龙为政委,你为广东干部队政委。你们的任务是沿平汉路迅速南下,争取在七八月间抵达五岭地区。毛主席还告诉伍晋南,中央马上要组建由任弼时和古大存率领的数万人的第三梯队,这是中央的一个重大战略布局。

伍晋南表示,有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我们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就一定能战胜千难万险,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把蒋家王朝推翻!

6月中旬,这支八路军南下队伍从延安出发,经太岳革命根据地直驱南下。7月,队伍到了河南境地,因连日暴雨,黄河等几条大河的河水暴涨,大部队暂无法过渡。8月中旬,部队在将过陇海铁路时,接到中央电报: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命令队伍停止南下,就地收缴日伪武装。得此消息全军雀跃欢呼。

不几日,南下支队又接到中央要求立即挺进东北的命令。其时,中共中央正全面部署“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要战略决策。

部队立即向东北挺进。为了加快速度,张启龙带领先遣队骑马先行,伍晋南带广东干部队徒步紧跟。为了避开地下敌伪武装和天上国民党飞机,队伍穿行于山间僻壤之路,日夜兼程向东北开进。因嫌速度太慢,购买了一批自行车,伍晋南不会骑车,就由他人骑车带上。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沈阳后,伍晋南把干部队交给了东北局。11月,东北局任命伍晋南为吉林省工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

战斗在林海雪原

1945年12月24日,中央提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东北工作方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根据中央指示精神,进入东北的各级党组织和部队立即行动起来。

当年12月,吉林军区决定由伍晋南协同独立一团(团长黄荣海)剿匪,打击的是靠山屯一股敌伪势力“东北先遣军第二师第九团”。该部有500多人,经常出来骚扰百姓,虚张声势反接收,是当时严重扰乱治安的一股顽敌。伍晋南及随从抵达独立一团时天已擦黑,天气奇冷。队伍从农安县出发,6日拂晓前进到靠山屯,迅速将这股土匪团团包围。经过多次进攻,我军一步紧逼一步,最后将敌指挥所围困在一个大院内的炮楼里,土匪靠楼上架着几挺轻机关枪负隅顽抗。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伍晋南带一个精干排冲到炮楼下,向敌军喊话:“你们已被我军层层包围,只有投降,不然死路一条!”土匪在我强大的火力和政治宣传攻势下,打出白旗示意投降。这次战斗,我军全歼敌人,敌营长被击毙,活捉了敌团长和骑兵营长,生俘3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步枪和战马等一批战利品。战斗结束后,我军押着这股土匪进到德惠县,群众见了拍手称快,驻地苏军夸我军打得好。这场战斗为我军全面接收德惠县提供了保障。

1946年夏起,伍晋南先后任吉北地委书记、安东省四地委书记兼所在军分区政委等职,当时东北局领导陈云同志曾与他会谈布置工作。伍晋南认真贯彻当时中央、东北局和省委关于消灭封建势力,彻底平分土地以及纠偏、生产、救灾和支前等方针政策,在各个岗位上进行了领导、组织群众开展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分配土地的斗争;加强党对地方武装的领导,强化部队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带领部队开展林海剿匪,有效地阻止了敌人的骚扰窜犯活动;参与指挥所在部队配合主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斗;始终贯穿着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抓好兵站等支前工作。

粤北时期的“伍政委”

1949年夏,随着解放战争的快速发展,全国解放在即。由于南方大部分是新解放区,干部缺乏,中央要求凡是两广等南方籍贯的干部,尽量派回到原籍工作,伍晋南等奉命率队南下。9月6日,南下的叶剑英与坚持华南斗争的方方在江西省赣州会师,随即组成了新的华南分局。紧接着,华南分局在赣州举行扩大会议,伍晋南等听取了叶剑英、方方、陈赓作的报告,明确了解放后的任务和相关政策。

10月上旬,广东北部重镇韶关宣告解放。南下到此的伍晋南被任命为北江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当时的北江地区重点是剿匪、团结和发动群众、准备土改、生产度荒。伍晋南带领南下干部和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的北江一、二支队和连江支队,以及地下党员汇合起来,迅速组建起地委、专署和各县、区党政机关。他们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首先集中力量开展清匪反霸斗争,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消灭了大批土匪武装,控制了新解放区的局面。伍晋南还兼任培养急需干部的北江公学校长,为学员作报告,为公学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当勤务员”。

与伍晋南在粤北工作过的老同志,一直都称他为“伍政委”。他们敬佩伍政委重大局、讲团结的风范。他认真贯彻中央指示,强调五湖四海,团结一致,互相学习。在土改整队中,他以教育为主,团结了绝大多数人。曾在粤北工作的老同志张根生、李学先、何俊才、周明、李祥麟在一篇纪念伍老的文章中写到:“1951年建立粤北区党委时,伍晋南坚决执行中央提出的依靠大军这个重要战略决策。因此,当时在粤北地区外来的、本地的和军队的干部在团结方面搞得比较好,各县较早实现了干部地方化。区党委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党政军民相互尊重、支持、谅解,大家心情舒畅,团结一致搞土改,共同奋斗抓建设。”

伍晋南十分重视宣传和密切党与群众关系的工作。1951年,北江地委决定:全区建立报告员制度,确定21位领导干部为地委一级报告员,每两个月至少要与自己直接联系的人民群众作一次报告。作为地委书记,伍晋南以身作则,经常带头深入农村和基层,生活上和干部们一样,都住一间房子,在饭堂吃一样的饭,从无特殊化。

广西工作二十余载

1954年夏,中央安排伍晋南到广西工作,任省委副书记(后区党委书记处书记)

到广西的头几年,伍晋南在省委(区党委)先后分管过工业、农业;1959年后,在较长的时间里分管党群、文教、政法等工作。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边界与越南接壤1000多公里。其时我们的援越抗法、援越抗美斗争在进行着。台湾当局叫嚣着要反攻大陆,从广西周边的陆上、海上、空中不断派遣特务偷越入境,对我进行骚扰破坏。把守好南大门,多快好省地做好广西的生产建设工作,任务是重大而艰巨的。在中央、广西省委(区党委)的领导下,伍晋南奋战在岗位上,为了加快广西生产建设和各项工作前进的步伐,他与广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一起战天斗地,同甘共苦。他曾感慨而动情地谈到过,广西是我在革命工作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先后22年,广西是我的第二故乡啊!

20世纪60年代,《刘三姐》演出盛况空前,影响巨大,成为广西一个时期文化繁荣的象征。时任广西区党委主管文教工作的书记伍晋南对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歌仙刘三姐是流传于广西民间一段古老而美丽的传说。1959年柳州彩调剧团上演了彩调剧《刘三姐》,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区党委负责文教工作的伍晋南认为,以民歌的形式把刘三姐搬上舞台,用优美的民歌来塑造劳动人民高贵品质的典型形象,有广西民族特色,广西有条件把这台戏提高到全国的先进水平。他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向区党委作了汇报,得到支持。1960年1月,区党委作出《关于举行全区(刘三姐)文艺会演的决定》。伍晋南阅剧本并亲自修改。

1960年7月,广西民间歌舞剧《刘三姐》到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向党和国家领导作汇报演出,获得极大成功。毛主席观看了第四场演出,称赞《刘三姐》反压迫,是革命的。叶剑英观看后赋诗称赞。1960年7月26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伍晋南撰写的题为“群众运动的胜利,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胜利”一文,谈了组织创作和演出民间歌舞剧《刘三姐》的体会。当年10月到次年9月,《刘三姐》在全国24个省、市巡回演出共500多场,深受各地人民群众喜爱,演出团载誉归来。

着眼于刘三姐文化以民歌作为重要标志的特点,以及更好地教育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需求,伍晋南写了“唱歌要学刘三姐,唱歌要唱红旗歌”的七字韵文,以“广西日报摆歌台——为征集万首民歌而唱”,推进了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民歌创作。如今,广西成了世界民歌眷恋的地方,人们说,那里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

196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在舞台演出本的基础上改编、摄制成电影故事片《刘三姐》。

“文化大革命”中,《刘三姐》被诬为“毒草”,也成为批斗伍晋南的一大“罪状”。1977年《刘三姐》复出,群众闻讯欣喜相告。1996年,应广西《刘三姐丛书》编委会邀请,伍晋南为该书题词:“壮家歌秀,百世流芳”。40多年间,“刘三姐”作为壮族人民的优美艺术形象广为流传,以其艺术魅力饮誉海内外,成为经典剧目和一种文化现象,至今长盛不衰。

一生正直清廉

伍晋南在“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被强加莫须有罪名长达十多年,曾被放到工厂监督劳动数年。身处逆境,但他始终相信党相信群众,保持了顾全大局、坦然处之的态度,在日记中写下“心底无私天地宽”。在冤案未解决之前,1977年12月服从安排到陕西省任政协副主席。但他没有放弃申诉。

1982年初冬的一天,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北京自己家中,亲自听取了伍晋南对其有关冤案结论的坦陈。总书记沉稳而温和地说“这样的问题,可以有个结论,应该作结论的”。这一明确指示,使久拖的伍晋南冤案的解决,终于有了关键性转折。1983年6月,经党中央批准,广西区党委作出《关于伍晋南同志的平反决定》。

伍晋南有着很深的文化情结,一生重视学习,晚年仍坚持读书阅报,思想常新,笔耕不辍。40多岁开始学写旧体诗词,各个时期的诗词习作是他心路历程的袒露。他于1996年整理出版了其个人的旧体诗《晚年诗抄》。诗友、原广东省委书记刘田夫为这本诗写了序。

他一生清廉。1984年秋,伍晋南回到阔别50多年后的故乡。回乡前他特地给乡间亲属写信,嘱咐:“千万不要用旧的、封建的眼光来看待我回乡的事,也千万不要搞那些铺张浪费的事情。”有了他事前的招呼,难得的亲人相聚场面热烈而从简。

对孩子们的教育,伍晋南引导鼓励他们自强自立。“文化大革命”中,孩子们面对横加的株连,没有气馁,在困境中接受磨砺,积极向上,后来都学有所长,工作有成。

1999年3月,伍晋南在广州病逝。老战友们赶来送别悼念,并敬送挽联:“弱冠请缨跨雪山过草地抗日伐蒋,北战南征功卓著;毕生清正宿梅岭扶壮乡访寒问暖,廉明刚直树楷模” 。

伍晋南人物简介

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

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兴宁县农民暴动,担任暴动队交通员。曾任中共广东梅县区委书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8年10月任五华县赤卫大队政治委员,参加东江苏区的革命斗争。

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三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组织科科长,红二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三军团第五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三军团政治部破坏部部长,第十三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破坏(敌工)科科长、红二十八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1935年12月至1936年10月任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参加直罗镇、东征和西征战役。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团政训处主任。同年9月至1938年5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雁北支队政治委员。

1938年春夏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宋(时轮)支队政治处主任。同年5月至1939年2月任八路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纵队党委常委。

1939年2月至1943年任八路军第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政治部主任、挺进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支队政治委员、纵队常委(至1942年2月)。

1942年1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师暨晋西北军区第三五八旅兼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9月起任西北局精兵简政编余人员处理安置研究委员会成员。1943年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副主任。

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七大闭幕后率两广干部大队随部队南下。因抗战胜利速转赴东北。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至1946年1月任中共吉林省工委副书记、吉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1946年1月至7月任新组建的东满军区政治部主任。7月至11月任吉北军区政治委员。同年8月至1947年9月任中共吉林省吉北地委书记、吉林省委委员(1946年12月起)。

1947年1月在为策应辽东军区“四保临江”战役而进行的“三下江南”作战中,与军区司令员曹里怀一起指挥部队配合主力作战。同年2月至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三师政治委员。9月兼任安东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第二十九师政治委员、中共安东省第四地委书记(至1948年4月)。

1948年3月至1949年4月任中共安东省委委员、省委办公厅主任。后随军南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起任中共北江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

1952年2月至9月任北江地委第一书记。同年9月至1953年11月任中共广东省粤北区委第一书记,1952年10月至1953年12月兼任粤北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1953年11月至1954年6月任中共粤中区委书记,1954年1月至8月兼任军分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54年6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广西省委第二副书记。

1955年2月至1957年9月兼任广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办公室主任。

1956年7月至1958年3月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处书记。

1958年3月至1967年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

1958年12月至1967年1月兼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校长等职。

1962年10月至1967年1月兼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监察委员会书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5年10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委员。

1977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198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对其历史冤案予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1999年3月23日因病逝世。

伍晋南轶事典故

参加长征与死神擦肩而过

1931年间,粤东北部的兴宁县青塘排村。入夜,村里突然响起狗的狂吠声。山那边的土屋,一个青年人的身影跃出窗外,迅速消失在屋后黑黝黝的山林中。国民党反动武装扑了个空,而他们要抓的,是中共闽粤赣边区特委西北分委派到兴宁县委工作、原梅州工委书记伍晋南。

不久,伍晋南化装潜入江西,到了李井泉任师政委的赣南红军独立三师,成为红军队伍中的一员。他先后任独立三师政治部青年科长、组织科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1934 年10 月,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开始突围转移,伍晋南所在的红三军团担任右路前卫,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实施转移。在出发前的集结地,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政工干部抓紧时间进行政治鼓动。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毛泽东对长龙似的队伍挥臂呼喊:“要革命的就跟红军走!”

长征中,伍晋南任红三军团敌工部部长。长征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征程,严寒饥饿、缺医少药、沼泽陷洼、高原缺氧,加上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多少人挺过来了,也有不少人倒下去了,把忠骨埋在了万水千山中。据伍晋南的女儿伍依丽在《我的父亲伍晋南》一文中写到,其父生前曾讲过长征的几次遇险:一次战斗中,敌人一颗子弹擦着他的头顶呼啸而过,帽子飞了,额头一缕头发烧焦了,与死神仅差厘米!过后他自嘲“好在个子矮”;进入草地后,又患上“打摆子”,加上吃了不知名的野菜,发热腹泻,身体很虚弱,“好在有一匹马”,他回忆说,“行军时靠马驮着,夜里睡觉为防马跑失,就把缰绳绕在手臂上。”靠着坚强的毅力,几天后,他终于随队伍走过了死神日夜游荡的茫茫草地。

 三交镇与刘志丹沉痛告别

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1935年底,中央决定由陕北红军组成红二十八军,任命刘志丹为军长,宋任穷为政治委员,唐延杰为参谋长,伍晋南为政治部主任。

伍晋南每每回忆起当年刘志丹壮烈牺牲及为他赶制灵柩的情景,心情总是难以平静。那是1936 年4 月西征战役中,14日,红二十八军奉命攻打山西三交镇,战斗中刘志丹冒着硝烟亲临一团前沿阵地观察敌情,不幸胸部中弹牺牲,年仅33岁。按照宋任穷政委的指示,军特派员裴周玉护送刘军长的遗体到达三交镇的一个院所,在那里等候的军政治部主任伍晋南及同志们沉痛地向刘志丹遗体默哀致敬。随后伍晋南即派侦察科长去筹备船只,派民运科长购买木板制作了简易棺材,将刘军长遗体擦洗干净,整理好他的衣帽,装殓入棺。当天深夜,放置刘志丹遗体的渡船悄悄划过黄河,运往党中央所在地瓦窑堡。红二十八军在场的官兵挥泪扶棺,目送着渡船,向敬爱的军长作最后的告别。

 花盆村激战

1938年4月,八路军总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冀东敌后游击战争的部署,令宋时轮率领的一二○师雁北支队和邓华率领的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组成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支援准备发动的冀东大暴动。

5月中旬,八路军第四纵队共五千余人在平西(今北京以西)斋堂地区正式组编,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委,李钟奇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 第四纵队兵分两路挺进冀东。一路由司令员宋时轮、政治部主任伍晋南率领第12支队过居庸关,经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向冀东开进。另一路由政委邓华、参谋长李钟奇率领第11支队经康庄、延庆,连破永宁、四海等日伪军据点,进入怀柔、兴隆,也向冀东前进。 途中,由伍晋南率领的第36大队及骑兵大队、独立营留在平北开辟根据地,以策应开赴冀东的第四纵队后方安全,控制平西与冀东的交通联系。主力部队继续东进,7月间,发动和领导了冀东20余县及开滦煤矿共20余万人的武装暴动,控制了冀东广大地区。

伍晋南率领部队从青龙桥附近过平绥路,经永宁、千家店。在千家店,攻占了伪满公所。部队经过数日休整后东进至花盆村。这时前方报告,热河伪满军三十五团一个营,四百多人也进至花盆村。这股敌人原驻四海,从汤河口过来拦截八路军,此时正在夜幕掩护下,悄悄向孤山运动。伍晋南当机立断,决定歼灭这股敌人。 山林间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一阵冲锋号吹了起来,“冲啊!”只见前方的指战员高喊着口号,向伪满军冲去。战斗仅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伪满军见大势已去,纷纷脱去军上衣,只穿白衬衣,以班为单位把枪架好,自动举行了“投降仪式”。此次花盆村战斗生俘敌人三百余人。

创建挺进剧社

193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以八路军第四纵队为基础,在平西组成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程世才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挺进军成立后,提出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三位一体”战略任务,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挺进军像一把尖刀插在敌人的心腹部位,直接威胁着日伪在华北、热河的统治。

伍晋南在挺进军长期担任政治部主任,十分注意继承和发扬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认真抓好战时的政治工作。为配合战时对内鼓动、对外宣传的需要,挺进军政治部十分重视戏剧和民间歌曲对军队的教育作用,为此专门成立了一支优秀的文艺团体——挺进剧社。它的前身是一支成立于红军时代、随宋时轮支队从山西吕梁山北一路挺进冀东的宣传队,有30多位能歌善舞、一专多能的宣传骨干。1939年5月1日,在挺进军政治部的一次会议上,伍晋南主任宣布剧社成立,并最后定名为挺进剧社。

当时战斗极为频繁,在伍晋南的领导下,挺进剧社白天行军,晚上编排节目。剧社社员组成宣传小分队,在村头,在路旁,在各种大小场所,在炮火纷飞的战斗间隙,宣传政治形势,鼓舞战斗士气。他们表演的艺术形式有歌曲、舞蹈、歌剧、活报剧、哑剧、京剧等等,用文艺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和抗日的积极性,参军参战支援抗日前线,成为战时很好的“精神食粮”和“思想武器”。 “挺进!挺进!左面是长城燕山。挺进!挺进!右面是渤海平原!敌人要把这块土地当作战略后方,毛主席命令我们在这里坚持抗战。”这首寄托了伍晋南和挺进剧社心声的《挺进剧社进行曲》,传遍了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鼓舞着挺进军的战士们,随时为了保卫华北,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奋勇战斗。

1939年底,中共中央决定筹备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发出通知,在各个地区选党代表。伍晋南和丁盛两人被挺进军推选为七大正式代表。1940年初夏,他随晋察冀代表团去了延安,开始了人生新的历程。

伍晋南补充介绍

  伍晋南(1909—1999年),家名畹香,原名伍文清,兴宁新圩大山下人,八路军军事将领。

  1926年就读兴民中学。1927年参加兴宁农军任交通联络员,1928年入党,任梅县白沙党支书、梅南区委书记、城区区委书记、五华县自卫大队政委。1931年到江西独立三师任青年科长,红三军团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军工工作部长。参加长征后任红二十八军组织科长、政治部主任,一二0师七一六团政治部主任,四纵政治部主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政治部副主任,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1945年后任吉林省工委副书记、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11月南下,任韶关北江地委书记兼北江军分区政委、粤北区党委书记兼粤北军分区政委。1954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伍晋南”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