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珠海市名人>香洲区名人

容星桥

容星桥人物照片

香洲名人容星桥介绍

政治家、民族企业家、教育家

容星桥,珠海市人。容星桥从学童留美到回国从政从商,成为兴中会和同盟会会员,他为支持孙中山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献出了毕生力量,为家乡建设做过巨大的贡献。容星桥是容闳的堂弟,他是中国第三批公费留美学生,归国后在电报、铁路、矿业等部门供职。1895年加入兴中会,为孙中山和容闳的结识穿针引线。1905年成为同盟会成员。1929年9月大力支持唐绍仪提出的开辟唐家港为无税口岸的议案。他长期关心家乡建设,他捐资改善甄贤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筹资兴建校舍,担任该校的第一任校长。

容星桥人物简介

容星桥,族名开,又名耀垣,字达景,号星桥。香山南屏(今属珠海市)人,人们已经熟知的“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就是容星桥的族兄,虽然容闳年龄要比容星桥大37岁,然而辈分却是铁定的。容闳办留美幼童出国事宜,江浙的大户人家往往嗤之以鼻,总以为蛮夷之国哪比得上泱泱中华文化的深厚。得开放风气之先的南国边陲的香山县,在前后三批留美120名幼童中,竟占了三分之一强。这一比例的差别,在当时被北方士族偷笑的事件中,就深埋了历史的吊诡。

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与孙中山志趣相投,加入香港兴中会,并作为孙中山在汉口的代表开展活动。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孙中山在欢送长江会党首之一的林圭返国时,孙将容介绍给林圭,并致函“专办湘汉之事”。受孙中山的委托,“实赞其谋,聚集同志,以个人的名义担保租屋”,支持自立军筹备起义。

光绪二十六年(1900),自立军筹划起义失败,唐才常、林圭等20多人被捕。容在友人帮助下逃脱。后“截发易服”,与容闳乘“神户丸”轮船潜赴日本,恰遇孙中山在秘密返上海后获起义不利消息,也同乘该船赴日本。经他介绍,孙中山与容闳认识。这次相会,对日后容闳从支持康梁保皇派转而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有极大的关系。“神户丸”抵长崎,容闳与孙中山于当天到旅店密谈。次日,与孙乘火车抵东京会晤犬养毅、中村弥六等人。几天后,乘法国邮轮回到香港,获悉陈少白在香港主持的《中国日报》因经济困难濒临破产,遂介绍陈少白与文裕堂印务公司合并改组,由李纪堂任财务,陈少白任报务,容任印务,迁址到荷理活道。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与陈少白参加同盟会,为革命筹款。辛亥革命后广东宣布独立,迁广州,获孙中山委任为临时政府总统府的高等顾问。民国2年(1913)“二次革命”失败后,桂系军阀龙济光专制广东,容重返香港商界,服务于中美、中澳、中华航业等轮船公司,任经理或顾问,仍尽力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做工作。民国10年被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委任为联美委员会委员,“授以全权,得以便宜行事”。后被孙中山委派为筹饷委员,筹款支持东征与北伐。

民国22年(1933)5月7日逝世,获国民党政要蒋介石、林森、李宗仁等致送挽联。

容星桥人物经历

留学9岁即赴美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曾国藩、李鸿章为储备洋务事业人才,奏请选派聪颖弟子赴美肄习技艺。经奏准,清廷决定用4年时间招收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此事委派驻美公使陈兰彬好、容闳负责。容星桥即为这120名选派留学的幼童之一,第三批赴美,当时容星桥只有9岁。

1978年,刚刚升入中学的容星桥,突然得到父亲病逝的消息,身为家中长子,容星桥理应回家照料后事,照顾母亲和弟弟。但为了不影响学业,在老师和容闳的劝慰下,容星桥选择了留下继续学习。美国老师为照顾容星桥家境困难,特意安排他给一家商店记账,容星桥白天上学,晚上勤工,将赚到的钱如数寄给母亲。

1881年,清朝顽固派以“洋化”和“荒废学业”为由,诽谤留学幼童和留学事业,最终使清政府下令撤销洋肄业局,并于1881年6月下令撤回留美的全体师生。当时的容星桥已经考入耶鲁大学,收到回国的命令后只能无奈辍学。回国后容星桥通过2次考试,被派往天津水师学堂接受海军教育,1882年毕业后,他留在北洋海军中服务。

容星桥和唐绍仪有同学之谊。1929年唐绍仪出任中山县训委会主席兼中山县县长,唐绍仪邀请容星桥作为中山县列席委员。1929年容星桥在训委会上提出了一个禁止赌博、取消各种苛捐杂税的议案,获得通过;9月,唐绍仪提出开辟唐家港为无税口岸,容星桥表态支持,促成唐提案被通过。

容星桥主要成就

为辛亥革命筹款

1900年革命失败以后,容星桥返回香港,任职华民政务司署,并兼各报翻译。当时陈少白在香港主办孙中山所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中国日报》,由于经济困难,正濒临破产。容星桥知道后,介绍其与文裕堂印务公司合作,并进行改组,由李纪堂主管财务,陈少白主管报务,自己主管印务,“报社组织为之一变”,《中国日报》得以保存。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中国日报》社成为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的机关,革命党人时常来报社分析时局、筹划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广东宣布独立,容星桥随《中国日报》回迁广州,并兼任广东省交通司副司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任容星桥为革命筹款委员会委员,继续为革命筹款。

助学促家乡教育

容星桥受容闳爱乡思想的影响,长期关心家乡的建设。早在1972年,容闳主理官费留学事业,其间捐赠五百两银子,在家乡创办了一间甄贤社学,光绪年间社学改成学堂。1902年容闳逃亡美国,临行前委托容星桥照顾好甄贤学堂。当时容星桥主要精力是协助冯自由主理《中国日报》,但仍关心甄贤学堂的发展,从香港购回大量图书设备,充实这间学校。1905年,学堂改成甄贤学校,容星桥应乡人之请,回乡里担任甄贤学校第一任校长,由于他有革命任务在身,任职一年便辞去校长职务,1921年他在香港经商并为革命筹款,再次返家,统筹兴建甄贤学校校舍,容星桥延请了国民党元老邹鲁题写“甄贤学校”校匾。三十年代初唐绍仪出任中山县长,容星桥曾陪同唐绍仪多次视察,甄贤学校后成为中山县著名学校,培养了容国团等著名人才。

容星桥补充介绍

  容星桥(1865—1933)

  族名开,又名讳,字达景,号星桥。容闳族弟。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被选为第三批清廷公派留学美国幼童之一,入读康涅狄格州哈德福德小学、中学。1881年6月,清政府强行撤回留美学生,其考入耶鲁大学也只得奉诏回国。经补习中文,受聘为上海圣约翰教席。次年入读北洋医学院。毕业后留在北洋海军服务。1884年6月,中法战争爆发,其在海战中作战英勇,战争结束后获颁五品军工奖赏。但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暴露的腐朽无能,却使其感到异常悲愤失望,在1886年8月随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访问日本后,不久便弃戎从商,当香港太古洋行买办。

  1895年,经孙中山介绍加入兴中会,作为孙中山的代表在汉口开展活动。1899年11月,受孙中山“实赞其谋,聚集同志,以个人的名义担保租屋”函托,支持长江会党发动自立军筹备起义。

  1900年8月,自立军筹备起义,未经发动即被湖广总督张之洞侦破,其化装成工人,从虎口中逃出,“截发易服”与容闳一起潜赴日本。恰好孙中山在秘密返回上海后,也接到起义失利消息,为避清廷追捕也在同一天乘同一艘船离开上海。经其介绍,容闳与孙中山在船上认识。这次相会,促成容闳从支持康有为、梁启超改为支持孙中山的立场转变。其与容闳各自于9月回到香港,其任职华民政务司署,兼任多家报纸翻译。当时,孙中山委托陈少白在香港所办的《中国日报》由于经济困难,濒临破产,其设法使《中国日报》与文裕堂印务公司合并,改组后由李纪堂任财务,陈少白任报务,其负责印务,迁址到荷理活道。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中国日报》成为中国同盟会香港支部的机关报,其与陈少白都成为中国同盟会会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11月9日,广东宣布独立,其随《中国日报》迁回广州。不久,被任为广东省交通司副司长兼都督府筹款委员,中华民国建立后,获孙中山委任为临时政府-高等顾问。民国2年(1913)孙中山发起讨伐袁世凯“二次革命”失败后,为避桂系军阀捕杀,其离穗返港,在返香港时,受华商郑智勇所托,赴泰国办理华暹轮船公司航务。1921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其被委任为联美委员会委员,1922年委任为革命军筹饷委员,以讨伐叛变革命的陈炯明。后又委任为创设中山训政委员。

  少小离家,但对家乡一直桑梓情深。1871年,容闳曾捐助500两白银,在南屏倡办甄贤学社。科举制度废除后,学社1905年易名为甄贤学校,其应乡人之请担任该校首任校长。

  民国14年(1925)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1929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中山县为全国模范县,唐绍仪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后,曾聘请民国政要及本县实业界名流任委员,又邀请其等本县籍一批有影响的人士为列席委员。在任时,其提议禁止烟, ,取消苛捐杂税,支持唐绍仪开辟唐家港为无税口岸。时任县长黄居素,唐绍仪尚未兼任县长。唐绍仪很想把县址由石岐迁往唐家,却又因为自己的家乡在唐家而不便提出,容星桥给予支持并积极推动,这一方案后来由黄居素提出并获通过。唐绍仪兼任县长后,委任容星桥为澳门问题研究会筹备主任。唐绍仪创办农业实验场,容星桥兼任筹备委员,直至唐绍仪受陈炯明排挤,-出走上海,不久,容星桥也到上海,直至1933年5月7日去世。获国民党政要蒋介石、林森、李宗仁等致送挽联。

  “容星桥”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