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汕尾市名人>陆丰市名人

彭光涵

彭光涵人物照片

陆丰名人彭光涵介绍

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

彭光涵(1918.10~2012.05),原名彭海涵,男,生于1918年10月,广东陆丰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参与拟定“国旗、国徽、 国歌、首都、纪元”方案, 国旗诞生历史见证人,原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

1928年,海陆丰革命失败时,他才10来岁,因受反动派屠杀的威胁,逃到南洋的马来西亚。1935年,他参加共青团,1937年参加马来亚共产党。1940年回国,并转为中共党员。曾任马来亚华侨救国会、马来亚各界华侨抗敌后援会常委。1946年调往朝鲜做华侨工作。第二年调回东北哈尔滨工作。1949年,彭光涵调到中央统战部,参加新政协的筹备事务。

建国后,历任国家侨委委员、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办公厅副主任、司长,广东省外办、侨办副主任,国务院侨办秘书长、副主任,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全国侨联顾问。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政协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秘书,见证新中国第一面国旗的诞生。

彭光涵人物生平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九十一岁时的彭光涵自称“一辈子都在做侨务工作。”他1935年在马来亚参加领导各界华侨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回国后继续从事相关工作 。1950年,彭光涵在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担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78年1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成立,彭光涵担任秘书长职务,后升任副主任兼秘书长。1984年,彭光涵卸任后,担任中国侨联顾问。彭光涵同志,因病于2012年5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解放前

1935年3月在马来亚参加革命活动,同年6月参加共青团。

1937年1月在新加坡参加马来亚共产党,曾任马共新加坡特别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1938年冬,滇缅公路运输急需汽车司机,当时国民政府行政院电请“南侨总会”代募汽车司机、技工,回国参加抗战运输。

1939年初,在“南侨总会”的积极号召下,各地侨胞踊跃应募,数月即募集三千多人,分九批先后回国,彭光涵的六哥彭海涌就是南侨机工的第九批回国人员。

1940年6月回国并转为中共党员后,到太行抗大总校学习。

1942年,到延安中央海外工委干训班、延安外国语学校学习。

1945年10月后在冀热辽分局救济分会工作。

1947年7月,赴朝鲜任华侨联合会宣传部长。

1948年4月,回国任哈尔滨市南岗区区长。

建国初

1949年,选调到中央统战部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会议筹备工作。

1949年11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侨委研究室副主任,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一司司长。

1959年,被错划为“右倾”下放劳动。

1960年后,任中侨委驻广州办事处副处长、农场司副司长,广东省外办、侨办副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侨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彭光涵参与了建国初很多侨务政策的制定。他说,当时主要围绕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侨区的华侨汇款问题,二是对国外华侨的政策问题。“当时很多人对华侨汇款问题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从国外寄钱回来?能不能收?”彭光涵说,华侨汇款回来养家,牵涉到当时上千万归侨侨眷的生活。时任中国政府总理的周恩来指出,“用我的名义保护侨汇政策,侨汇是合法收入,不允许侵占”。

文革期间

“文革”期间,侨务机构被撤销,许多归侨侨眷因“海外关系”蒙受冤屈,彭光涵也被下放至兴隆华侨农场劳动。回忆起这段经历,彭光涵说,尽管祖国出现坎坷甚至大的波折,海内外侨胞依然赤心不改,克服困难,迎接光明未来。

文革后

1977年8月,筹组国务院侨办,后任国侨办党组成员、秘书长、副主任,全国侨联顾问。彭光涵是政协第五届、六届、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7年秋,彭光涵去探望老领导廖承志,廖对他说:“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小平同志指示我们要尽快恢复侨务机构,先把‘庙’建立起来。”彭光涵的记忆中,邓小平在1977年前后,每年都接待大量的海外华侨华人。邓小平肯定了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并指出过去中央制定的侨务政策是正确的,要继续贯彻。

在邓小平正确的侨务政策指引下,

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引进的外资中,有百分之七、八十是来自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的投资。因为有很多亲属在国外,彭光涵对华侨华人的现状很了解。他说,华侨华人帮助当地人发展工业、办学校、办医院,在这一点上,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和道德观念起了很大作用。华侨华人事实上已经是“当地人”了。

1984年7月离休。

1984年至今二十多年,彭光涵老人始终“离而不休”,年过九旬的他与海外华侨华人及国内侨界交流依然频繁。2009年国庆前夕彭老还将参加庆祝中国政协成立六十周年及侨宴等活动。

在彭光涵的经历中,感到自豪和幸福的是,他作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国旗、国歌、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秘书,参与了这些方案的拟订。

彭光涵补充介绍

  彭光涵,原名彭海涵。男,汉族,1918年10月7日生,广东陆丰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随家赴马来西亚。曾参与领导华侨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任马来亚华侨救国会、马来亚各界华侨抗敌后援会常委。1940年回国。次年入抗大总校学习。后任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训练班和外国语学院学习和工作。1946年后任朝鲜华侨联合总会宣传部部长。1947年哈尔滨市南岗区区长。1949年中共中央-部研究员,参加新政协的筹备事务。建国后,1950年任国家侨委委员、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办公厅副主任、司长,广东省外办、侨办副主任,1978年1月国务院侨办秘书长、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1984年全国侨联顾问。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因病于2012年5月12日凌晨4时15分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94岁。

  “彭光涵”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