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佛山市名人>南海区名人

罗清生

罗清生人物照片

南海名人罗清生介绍

中国现代兽医教育和家畜传染病学奠基人之一

罗清生(1898—1974),兽医学家,农业教育家,我国现代兽医教育和家畜传染病学奠基人之一。1964年在我国首先用电子显微镜发现了鸭瘟病毒和培育出鸭瘟弱毒苗,并在猪气喘病等疫病的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

1923年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是我国最早获兽医博士学位人士之一。 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主任、农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教务长,南京农学院教授、教务长、副院长等职。自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兽医生物药品的生产和应用,研制成功系列抗病血清、疫苗,为防治家畜家禽的传染病作出了贡献。曾主编中国最早的《畜牧兽医季刊》,也是畜牧兽医学会和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家畜传染病学》(1960)、《猪的疾病》(1962)、《禽病学》(1965)等。

1956年被评定为“一级教授”。

罗清生人物简历

1898年4月4日 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

1911年 考取“庚子赔款”留学基金后,首先到北京清华学堂留美预科班学习

1919年 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

1923年 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获兽医博士学位。

1923—1949年 历任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主任、农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曾兼任金陵大学农科教授,实业部上海商品检验局兽医技正,广东省建设厅技正,农林部兰州兽医防治处处长。

1949—1974年 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教授,先后兼任教务长、副院长;曾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

1974年7月19日 逝世于南京。

罗清生个人经历

罗清生,1898年4月4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1919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随即赴美留学,入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攻读兽医学。1923年获兽医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受聘于国立东南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任教授,直至1949年4月,历任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主任、农学院院长、教务长;兼任金陵大学农科教授、实业部上海商品检验局兽医技正、广东省建设厅技正、农林部兰州兽医防治处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罗清生任教授,先后兼任教务长、副院长。他在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不断传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知识,促进教育的发展。为满足教学需要,罗清生积极翻译资料,深入生产实践总结经验,编写讲义,指导实验,主编教材。他主编的《家畜传染病学》,先后多次再版,成为我国兽医学科中水平较高的一部教科书。在执教中,他一贯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50年代时,猪气喘病在我国流行,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他急生产之所急,对该病进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60年代,南京地区发生鸭瘟病,来势凶猛,造成较大的损失。他立即主持研究,并在我国首先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其病毒,证实了病因,进而培育成鸭瘟弱毒疫苗,为我国防治畜禽传染病作出了贡献。

罗清生在我国高等兽医教育园地上耕耘了半个多世纪,培养了几代兽医科技人材。他学术造诣很深,是我国现代家畜传染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罗清生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4)。1950年参加九三学社,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7月14日因冠心病突然发作,与世长辞。终年76岁。

罗清生科研成就

研究猪气喘病和鸭瘟

早在1928年,罗清生与同事们就在中央大学兽医院进行猪瘟、猪肺疫的防治研究,并建成血清制造室,一边研究,一边生产,以解决防疫治疗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曾有一头当时还很少为世人所知的大熊猫寄养在成都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内。罗清生对这头刚发现的国宝亲自喂养,熟悉它的生活规律,研究它的饮食习性。他亲自动手制作熊猫的主食,并为它检查身体,防治疫病。他的研究结果为他后来治疗熊猫疾病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动物园饲养的一只熊猫生病,经专家治疗,病情稍有好转,但一直消化不良,每天只喂些葡萄糖。后来请罗清生去诊治。他详细询问了熊猫的病史,调查了熊猫的饲养情况,提出不能再只喂葡萄糖,应当放些竹叶子,由它自由择食。不然,熊猫的消化功能还会加剧退化。按照罗的意见喂养后不久,熊猫果然痊愈。

50年代后期,猪气喘病(地方流行性肺炎)流行,成为家畜疫病防治中的严重问题。当时对这种病很不了解,国外文献资料也很少报道。罗清生针对生产中发生的问题,亲自主持、开展了对猪气喘病系统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60年代中期,南京地区在鸭群中发生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群众称为大头瘟,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罗清生又亲自主持对这种当时还不了解的疾病进行系统研究,很快就弄清楚这是一种病毒引起的鸭瘟。罗清生开展科学研究不仅限于个人或少数人,他善于组织多学科协作、联合攻关。在他的指导下,各学科教师之间有分工、有协作,针对课题明确各自的研究目标后,就放手让大家去干,以发挥各人所长,创造性地完成各自分工的部分工作。总结时仍然要求大家分别写成小结,由他汇总成专刊。他具有优良的学科带头人的品质,教师们在他领导下参加科研工作都心情舒畅、主动积极,最后取得良好的成绩。猪气喘病和鸭瘟的研究都是这样进行的。其成果在当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他主持的科学研究的特点是全面和系统,对每种病都详细研究其病原、病理、流行、诊断、及防治措施。猪气喘病的防治曾发动全系师生在农村生产第一线进行试验。鸭瘟是1964年在我国首先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病毒,证实了该病的病因。然后进行病毒的组织培养,培育成鸭瘟弱毒(南农64株)疫苗。经初步试验,证实有坚强的免疫力。可惜因为“文化大革命”,使这项成果未能推广应用。但80年代后罗清生主持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他早期的工作如牛瘟的研究等)引起广泛的重视,至今仍被人们所引用。

罗清生对科学研究的认真负责精神,结合中国国情、结合生产需要的研究方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是值得后人向他学习的。

传播现代兽医科技知识

罗清生的工作岗位在教育界,但他时刻不忘推动中国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他认为现代兽医科技知识,需要引进到国内并传播到全国。首先应当将有限的专业人才组织起来。早在20年代,他就积极酝酿成立畜牧兽医学会。1925年曾推动创办畜牧兽医研究会。1936年在南京正式成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罗清生是主要的创议和推动者之一。

罗清生将传播现代兽医科技知识作为他的终身事业之一。当他回国时,发现中国缺乏传播现代畜牧兽医知识的书刊,他就积极推动这方面工作。1935年,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创办《畜牧兽医季刊》,由季刊社编辑,罗清生任主编。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停刊,1939年在成都复刊,到1940年共出版了4卷。1940年罗清生等倡议成立《中华畜牧兽医出版社》。1940年底《畜牧兽医季刊》改为月刊,由该社编辑发行。1942年罗清生等建议恢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出版社改组为学会出版部,继续编辑出版《畜牧兽医月刊》。1948年《畜牧兽医月刊》又交给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编辑发行,罗清生任主编。总共出版了7卷。这两本刊物当时对全国畜牧兽医界起到传播最新科技知识、交流经验的作用,影响颇大。罗清生有创立之功,又有实干之劳,并为目前在全国发行的《畜牧与兽医》双月刊奠定了基础。到1990年底,《畜牧与兽医》已出版发行到第22卷,总第129期。发行遍及全国,发行量达2万余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罗清生社会评价

罗清生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不讳,坦诚相见。在学术上强调科学性和可靠性,既反对盲目崇外,也反对盲目排外。50年代初期在学习苏联“一边倒”时,有位教师看到苏联兽医杂志有一篇报道治疗牛焦虫病方法的文章,就想翻译发表。他认为报道的内容没有把握,因此要求该教师亲自试验。他说:“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资料,都要看它是否符合科学性。尤其是治疗方法,不经过实践验证,证明其可靠性,不能轻易发表,以免贻误读者,造成生产上的损失。”

罗清生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从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他身为学校领导,坚持生活标准和普通教师一样,按规定应享受的待遇,如在家卫生间安装浴缸、家庭电话、外出疗养等,他都婉言谢绝。70年代初,南京农学院和苏北农学院合并,校舍迁于扬州,他不顾古稀之年,只身前往。他住在集体宿舍,吃在教工食堂,一心扑在工作上。直到发现有心绞痛症状,经组织决定他才回南京家中休养。

罗清生在养病期间,只要精神稍好,就拿起笔来埋头写作。发病时也不肯住院治疗,总想住在家中,以便做些工作。1974年7月10日,他的两个儿子从北京赶回,和学校领导一齐劝他住院治疗,经过再三劝说,他才勉强答应。就在住院次日,冠心病突然发作,经抢救无效,告别了人间。临终前他还嘱咐将他和他夫人的全部积蓄捐赠给南京农业大学,设立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

罗清生主要论著

1 罗清生.猪之巴阑替滴虫病.畜牧兽医季刊,1940,3(4):33—34.

2 罗清生.鸡疫.畜牧兽医季刊,1940,4(1):72—74.

3 罗清生.家畜炭疽病.畜牧兽医季刊,1940,4(2):32—36.

4 罗清生.猪瘟.畜牧兽医季刊,1940,4(3):55—62.

5 罗清生.抗出血性败血病血清制造法.畜牧兽医月刊,1941,1(1):43—44.

6 罗清生.抗炭疽血清制造法.畜牧兽医月刊,1941,1(2):109—110.

7 罗清生.牛瘟.畜牧兽医月刊,1941,1(7、8):203—205.

8 罗清生.出血性败血病菌液.畜牧兽医月刊,1941,1(9):284.

9 罗清生.牛瘟脏器苗.畜牧兽医月刊,1941,1(11):317—328.

10 罗清生.炭疽芽胞苗.畜牧兽医月刊,1941,1(12):352.

11 罗清生.家禽炭疽病.畜牧兽医月刊,1941,1(12):341—347.

12 罗清生.家畜传染病学.成都:中华畜牧兽医出版社,1941.

13 罗清生.张幼成,蔡宝祥等.兽医学大意.南京: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1952.

14 罗清生.朱宣人,王宪楷.骆驼及其疾病.南京: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1954.

15 罗清生.陈之长.马氏兽医内科诊断学.南京: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1954.

16 罗清生.朱宣人.家畜传染病学.南京: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1954.

17 罗清生.家畜传染病学(共五个分册).南京: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1958.

18 罗清生.蔡宝祥,刘君侠.长毛兔的一种生殖器传染病.畜牧与兽医,1958,9(6):272—273.

19 罗清生.郑庚,陈万芳等.猪病毒性肺炎的研究.南京农学院科学研究专刊,第4号,1959;(第2次研究报告)第6号,1961.

20 罗清生.猪病毒性肺炎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0.

21 罗清生.家畜传染病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0.

22 罗清生.猪的疾病.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

23 罗清生.徐为燕,陈万芳等.鸭瘟的研究.南京农学院科学研究专刊,第9号,1964.

24 罗清生.禽病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5.

25 罗清生.水牛传染病(上、下).畜牧与兽医,1974,(1):32—40;1974,(2):19—28.

26 罗清生.绵羊的传染病(上、下).畜牧与兽医,1974(3):24—33;1975(1、2):45—53.

27 罗清生.汪志楷等.兽医原生动物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罗清生后世纪念

2020年12月5日,纪念罗清生奖学金设立35周年活动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副校长胡锋、董维春出席纪念活动。罗清生教授的亲属、学生及历届“罗清生奖学金”获奖者代表齐聚南农,共同缅怀这位现代兽医教育和家畜传染病学重要奠基人。

罗清生补充介绍

  罗清生,1898年4月4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今南海市)。中国现代兽医教育和家畜传染病学奠基人之一。

  其父从事工商实业,家庭条件较优。1911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基金后,首先到北京清华学堂留美预科班学习,于1919年去美国留学兽医,是中国最早去美国学习兽医科学的学者之一。1923年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是我国最早获兽医博士学位人士之一。罗清生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主任、农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教务长等职。曾兼任金陵大学农科教授,实业部上海商品检验局兽医技正,广东省建设厅技正,农林部兰州兽医防治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农学院。此后至1974年,历任南京农学院教授兼教务长、副院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社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曾代表中国到民主德国访问,曾参加毛泽东主席召开的第一届最高国务会议和国务院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广州会议。1963年,参与制定全国农业科技发展规划。1964年,担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成就

  罗清生重视科学研究,在家畜传染病学领域取得许多重要学术成果。如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与程绍迥等人合作,研究兽医生物药品的生产和应用,制成系列抗病血清、疫苗,为防治家畜、家禽的传染病作出了贡献。

  20世纪50年代猪气喘病(地方流行性肺炎)流行,成为家畜疫病防治中的严重问题。当时,国内对这种病不了解,国外文献资料也很少报道。于是,罗先生亲自主持猪气喘病的防治研究,并发动全系师生在农村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试验,提出了以科学饲养为主、药物预防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世纪60年代中期,南京地区鸭群中发生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群众称为“大头瘟”,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罗清生对这种疾病展开系统研究,并于1964年在我国首先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 ,证实了该病是由一种 引起的传染病。此后对该 进行组织培养,培育成鸭瘟弱毒疫苗(南农64株)。经试验,证实该疫苗有坚强的免疫力,及时控制了鸭瘟在华东地区的流行、蔓延。

  罗清生在学术上坚持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位教师翻译了一篇用- 治疗牛巴氏焦虫病的文章,发表在《畜牧与兽医》杂志上。罗清生看了后,找到那位教师查证。那位教师说:“这是苏联兽医界的研究成果呀!”罗清生说:“不管是哪个国家的,都要注意科学性,没有把握的内容,自己应当试验。”后经那位教师实验证明,这篇译文确实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罗清生精湛的理论是构建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之上的。抗日战争时期,曾有一只当时还很少为世人所知的大熊猫寄养在成都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内。罗清生对这只刚发现的国宝亲自喂养,熟悉它的生活规律,研究它的饮食习性。他亲自动手制作熊猫的主食,并为它检查身体,治疗疾病。这段经历使罗清生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活和饮食习性,积累了防治大熊猫疾病的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动物园有只熊猫生病,经专家们治疗病情虽有好转,但长时间不能痊愈,每天只吃些葡萄糖,一直消化不良,便请罗清生去诊治。罗清生问清了熊猫的病史和饲养情况后,明确提出应让它吃竹叶,不能再给它葡萄糖。不然,熊猫的消化功能还会加剧退化。动物园按照他的意见喂养后不久,熊猫果然痊愈。另据仇文干回忆:“校外一家奶牛场,有一头病牛体温很高,而且眼红、流泪、流口水,但尿不红,血中没有发现焦虫。这些症状使年轻的兽医以为这头牛感染了流行- 冒,便注射了金霉素。可是2天过去了,病牛并没有好转。于是,他们请罗清生来诊断。他仔细地问清了病由,重新检查了病牛症状,了解了奶牛场的饲养方式、管理方法后,凭他几十年的经验,确诊这头牛患的是焦虫病,不是流行- 冒。罗清生对在场的年轻兽医们说:‘奶牛焦虫病的病情变化很大,表现形式也有差异,并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的病牛血液中的焦虫一时不容易检查出来。’经过对症治疗,病牛果然好了。”

  坚韧不拔的意志是罗清生取得众多科研成果的重要保障。罗清生经历过“文革 ”这个特殊时期,作为知识分子的他毫不例外地受到迫害。在“文革 ”中,虽然受到很大冲击和委屈,含冤受辱7年,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始终对党、对社会主义满怀信心,对祖国前途充满希望。1973年,他恢复组织生活和领导职务后,不顾年高体弱,更加努力工作,一心想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赶上世界科技发展的进程。在他逝世的前一年里,他带病工作,大量编译国外科技文献,写出《水牛疾病》、《绵羊疾病》等20余万字的译稿。

  罗清生在教学工作和科研活动中还善于分工与合作。他善于组织多学科协作、联合攻关。在他的指导下,各学科教师之间有分工、有协作,针对课题明确各自的研究目标后,就放手让大家去干,以发挥各人所长,创造性地完成各自分工的部分工作。总结时仍然要求大家分别写成小结,由他汇总成专刊。他具有优良的学科带头人的品质,教师们在他的领导下参加科研工作都心情舒畅、主动积极,最后取得良好的成绩。猪气喘病和鸭瘟的研究都是这样进行的。

  面对着国内当时基本上空白的新学科,教材缺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罗清生很重视教材建设及现代兽医科技知识的普及与传播。1937年编成《家畜传染病学》,这是他授课时间最长也是次数最多的课程。此后又精益求精,对该书多次补充修改。1937—1965年先后修订6次,成为全国各高校相关学科的主要教材,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少而精、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材”。罗清生还翻译大量英文资料,介绍国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以及一些新出现的病例和治疗方法。他一生撰写30余篇学术论文和10余部学术著作,为后世学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且在他积极倡导和筹划下,1935年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创办《畜牧兽医季刊》,由他任主编。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停刊,1939年在成都复刊,到1940年共出版了4卷。1940年,罗清生等人又倡议并成立中华畜牧兽医出版社。1940年底,《畜牧兽医季刊》改为月刊,该刊改由中华畜牧兽医出版社发行。1942年,他还建议恢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出版社改组为学会出版部,继续出版《畜牧兽医月刊》。1948年,《畜牧兽医月刊》又交给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发行,罗清生仍任主编,总共出版了7卷。当时,这两本刊物对全国畜牧兽医界起到了传播最新科技知识、交流经验的作用,影响颇大。罗清生既有创立之功,又有实干之劳,并为目前仍在全国发行的《畜牧与兽医》杂志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说,罗清生先生创办和主编的《畜牧与兽医》杂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畜牧兽医刊物。而专业学会的成立和出版社的创建则促进了学术交流与现代兽医科技知识的广泛传播,共同推进了我国现代兽医科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罗清生”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