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河源市名人>龙川县名人

罗恺

暂无罗恺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龙川名人罗恺介绍

宋朝官员

罗恺(1012年-1076年11月09日),字次元,号海如,龙川人。他是宋仁宗钦点的嘉佑二年进士第三人。

罗恺科举经历

北宋祥符五年(1012年)十月的一天,罗恺(1012年-1076年)出生,和韩绛、邵雍等人同龄。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但不深究一章一句之义,喜欢经世致用的学问。

因为循州缺乏拜师求友的风气,罗恺便远游四方。在龙川遍寻可以访求的学者后,便到外地继续寻找良师益友,向他们学习。经过孜孜不倦的刻苦求学,不到20岁的罗恺,名声就传遍了乡里,龙川附近州县的学子也前来求教于他。

然而,罗恺的初次贡举并不顺利,他落榜了。但是罗恺的父母已经很老了。他叹道:“曾参父母健在的时候,虽然他的俸禄很少,但他很快乐。后来双亲不在了,官俸再多,他也是很伤悲的。”(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泊亲,吾心悲。’)(釜、钟,都是量谷物的单位。一釜为六斗四升,一钟为六斛四斗。)

为侍奉双亲,他在官府中找了个临时的代理职务。不久,父母相继去世,他就在龙川老家守丧,同时比以前更加努力地读书。大约10年后,罗恺被任命为昭州龙平县(今属广西)主簿。在任上,他参加了桂州(今桂林)的推选考试,取得殿试资格。殿试时“秒杀”苏轼苏辙,嘉祐二年(1057年)春,仁宋皇帝亲临考场。宣布考试名次时,左右执政大臣、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及馆阁诸公都站在殿上,伸长了脖子等待结果发布。章衡。第一人。窦卞。第二人。罗恺。第三人。大家都跑到罗恺面前去祝贺。知道他是来自“海隅万里”之外的岭南龙川,大伙儿很惊奇,慨叹:“圣朝泽披遐远,岭南也有高中榜端的饱学之士。”“可见圣朝取士没有半点偏私,公正得很!”此时,罗恺已45岁。

罗恺人物事迹

刑名初盛

嘉佑二年,作为进士第三人及第的罗恺,被授大理评事、通判诸州,翰林郑獬以诗赠之。(《郧溪集》并无明确写有赠罗恺的诗篇,但有一诗《登第后作》:“霹雳一声从地起,到头身是白云翁”,疑似即翰林时作。)罗恺以公状回谢,用词也是官话一样的感激涕零,郑獬看完回答:“赖此诗不是公用。”都下都传以为笑 。

罗恺首先充任吉州通判(江西省),当时正好无人知州,他权领了一年州事,注重约束下吏,行无所扰,百姓德之。因他对官吏检罚均十分正直,仁宗听说后,让他升迁为大理寺丞。

淮阳罗公

嘉佑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大理寺丞罗恺召试学士院。作为嘉佑二年欧阳修手下过来的考生,罗恺看到学士院诗赋又要考繁文缛节,大叹“以赋取士已失之矣,又以赋试帖职乎。”后来,因为考试时韵不可考(赋落韵犯不考式),诏与知军差遣,更候一年转官 。长编在记述此事时误认为罗恺是第二人及第,这是不正确的。

然而,学士院落韵的问题本身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有朝中大臣告诫,就能够及时改正了。但是罗恺并没有与权贵往来,所以根本无人帮他。而罗恺自己却“恬然不以为意”。

于是,在十一月庚午,大理寺丞罗恺权知淮阳军(江苏省,包括下邳)。 到淮阳军后,他笑到:“我在这能有什么事做呢?(是邦奚所为视事?)”

然而还没到一月,钱塘人慎东美在游览时,把船停在钱塘关外,却碰到恶少酗酒斗殴。慎东美慎伯筠恰巧是有名的书法家,而且性格狂傲(“狂纵不就绳矩 ”),自然不肯轻易罢休。罗恺摊上这事,对待百姓却没有像以前对待下吏这么严苛,只是慢声说:“我倒也不是不能和你较真,但是有违仁义阿。(我与你较奚不可,然负我公仁)。”准备大事化小。

这个案件的结果是“相释而去”,可见是把原告和被告都放了、或者冰释前嫌。根据碑文的评价:“其感人心也如此。”罗恺应该出色的完成了和事佬的工作,让两边冰释前嫌,不再闹了。

在治民的过程中,罗恺总是“无秋毫之犯”,不偏不倚,人们十分崇敬他,称呼他为“淮阳罗公。”到罗恺垂暮知海州之时,因东海离下邳不远,百姓都尚且记得他的姓名。

三朝立身

一年后的嘉佑七年,罗恺回京转官,被仁宗特别擢为殿中丞,检察宫中尚衣尚食等六尚官的不法事迹。这一官职象征着罗恺已经成为了锦衣华服(“就服褒华”)的宫内红人。但是罗恺却十分清廉,当自己有俸禄时,都分别拿出来贴补家族中五位困穷的亲戚。家人告诉他,月薪分给大家,家中就无法自给了。罗恺不以为意:“还是比别人多啊,这有什么不能的呢?”

然而,此时仁宗病情已经不可挽回了,八年,英宗赵曙即位,罗恺升任太常博士。

赵曙在位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给朝臣的升迁。仁宗去世后风不调雨不顺,治平二年,看不下去的司马光悲痛地上疏道:“去夏霖雨,涉秋不止,京畿东南十有馀州,庐舍沉于深渊,浮苴栖于木末,老弱流离,捐瘠道路,妻儿之价,贱于犬豕;许、颍之间,亲戚相食,积尸成邱。既而历冬无雪,煖气如春,草木早荣,继以黑风。今夏厉疫大作,弥数千里,病者比屋,丧车交路。至秋幸而丰熟、百姓欣然,庶获苏息,未及收穫而暴雨大至,一昼之间,川泽皆溢,沟渠逆流,原隰丘陵,悉为洪波,一苗半穗,荡无孑遗。都城之内,道路乘桴,城阙摧圮,官府仓廪、军垒民居,覆没殆尽,死于压溺者不可胜纪。”

然而,即位的英宗自己有病症,又要和垂帘的曹皇后僵持,只能靠给朝臣的升迁稳固人心,因此国用不济却又加大支出,反而纵容了豪门势力在艰危中凭着朝廷俸禄自安。

在这个权贵拿工资,百姓受苦难的治平二年,罗恺调任了开封知县,需要拯救这个危亡的都城。宰相韩琦当然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当面对罗公郑重其事地嘱托说:“首都市郊切勿按一般县道治理(治京师无以县道为)!”

罗恺首先要面对的是无数依恃权势的豪门大族,他们总是阻挠法令实施。罗恺从容不迫,并不震怒,而是告诉他们按法律该如何办。人们一一照做,发现官府说到做到,纷纷称赞罗恺为“信公”,相信他的才能。

随着法令推行逐渐稳定,罗恺又改任屯田员外郎,去为国家恢复农业根基。又为都官员外郎,同时仍知开封县。

治平四年,英宗辞世,神宗即位,朝廷财计再次雪上加霜。不过大臣们都在助国家共度艰难,薛向自掏腰包贴补仁宗和英宗的山陵费用,韩绛、韩维、张方平等人纷纷踊跃发言如何省钱。

在严峻的形式面前,宋神宗由内到外有条不紊,首先从中央开始处理,将欧阳修、韩琦等人的事派好,其后带司马光将科举办好,之后当即招知开封府县的罗恺问话。

罗恺本身从偏远地区来京城为官,丞相嘱托他都是大事,见到赵顼,那是“一日见清光”,哪里知道怎么说话?罗恺等着听皇恩浩荡吩咐他做事,赵顼上来却问他开封的具体情况,罗恺慌忙间对答不畅,“上问以开封事,皆不能知,上不悦”,没有留下好印象。

赵顼认为罗恺没有才能,于是又召提点府界諸县镇事陈汝羲问话,陈汝羲则对答如流,与罗恺形成鲜明反差。赵顼问群臣意见,执政(可能是欧阳修)指出陈汝羲“资序已高”,代罗恺的职位反而是降职,于是赵顼允许陈汝羲考馆职,擢陈汝羲判三司都磨勘司的。邵必认为赵顼不可凭言语取人,赵顼没应,只让罗恺接任陈汝羲的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事。

罗恺的墓碑认为是熙宁元年,并认为是“陟”,升迁。实际应当遵从长编的记载,作治平四年。从过程来看,赵顼虽然不满意罗恺的回答,但也没有因言罪人,只是让他接手陈汝羲的职务。仅仅从管辖范围而言,罗恺勉强算一次阴差阳错的升迁。

不过,罗恺得“赐五品服”很可能是熙宁元年,可以两者兼取。

这时,陈留出现蝗灾,赵顼把罗恺派出去,任命为陈留知县。蝗灾自然是要捕蝗的,可是官员钱范在捕蝗过程中竟然鞭打村民,导致村民号叫。这一幕正好被天子派来“取禾”的内侍(巡查的负面用语,指内侍不稼而取禾,不耕作就拿吃的)看到,找来被打伤的人查看,认为钱某鞭笞村民为非法,并报告了天子。

这是北宋在仁宗逝世、财用不济后出现的一种相当恶劣的现象。早在嘉佑八年英宗即位赏赐众臣,司马光就痛心疾首地指出,“传闻外州、军官库无钱之处,或借贷民钱,以供赏给,一朝取办,逼以捶楚。”只要没钱的地方,胥吏就会用打百姓的方式逼钱逼粮逼做事。当时罗恺和司马光一样作为英宗的朝臣,只是跟司马光一样,“何心以当厚赐”,勉强在太常博士的位置上保持清廉而已。可现在他到了地方,这种惊心骇目的事实面前,他却没能做到快速整治好这种恶习。当个人恶习逐渐成为社会现象,即使是罗恺这种以约束属吏而擢用的人,也终究因此获罪。

内待将钱范捶打百姓的事情报了上去,罗恺因为没有及时弹劾处理,贬得更远,到湖北蕲春任知县。

慎始慎终

罗恺并不是真的没有才能,他在蕲春依旧秉持清廉公允,百姓依然爱戴他。他只是性格厚重寡言,心胸开阔而感情不轻易外露。有人当面称赞他时,他却说:“读书人这点小节,哪值得这样崇尚。”

在熙宁四年,罗恺终于经历了官员序迁的考绩,回到朝中,判登闻鼓院,掌收臣民的诉冤奏章。

但是众所周知,王安石变法持续招收着全国上下的怨气,诉冤奏章简直是铺天盖地。王安石可以跟赵顼坚持说邪说营营不足听,任职的罗恺不行。熙宁五年,任职一年的罗恺不堪重负,主动请求外放为复州(今湖北沔阳)知州。后撤销复州建制,又调任鄂州(仍为湖北)知州。

熙宁八年,可能是既有官员例行考绩的原因,又有王安石罢相这一闹的原因,罗恺又回到了京师。十年下来,他的俸禄变化不大,到现在只是从屯田员外郎变成屯田郎中。

然而他从武昌回到京师,得再次到鼓院任职。可怜罗恺年事已高,此情此景,终慨叹道:“我所到之处,不敢稍有懈怠,那里的田地知我的心思。老了,又回到曾作过官的老地方充任闲职,听天由命吧,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任其在天,以乐吾心耶!)”

熙宁九年(1076)八月,勤勤恳恳的罗恺得到海州知州的官位,得以在江苏颐养。然而天不假年,到任不久,罗公就生病了。

海州,或者说东海,离当年的下邳并不远。当地百姓听到罗恺回来,都高兴地说:“这就是以前的淮阳罗公阿!”狱中有滞留未处理的案件三十余起,罗公到任之后,立即公正判决。罗公虽有病,但处理政务有条不紊。百姓都爱戴罗公。他病故后,老幼接连前来吊唁,哭着不忍离去。各州的长官都称赞罗公的才德。

熙宁九年(1076)十月十日,与病魔斗争两月的罗恺在海州寿中正寝。元丰二年(1079年初),按照罗恺子罗明远卜占而得的入葬日期,葬于进贤乡宁仁里太君(罗恺父)墓右。

罗恺个人作品

《及第谢翰林郑獬贺诗》(具位诗一篇:)

右伏蒙尊慈,特有宠惠。感荷之至,但切下情。

罗恺补充介绍

  罗恺(1012—1076年),字次元,号海如。祖籍江西南昌,五代末,其先祖迁龙川进贤乡,于今龙川县丰稔镇罗田围开基。恺生于北宋祥符五年(1012)十月。据1980年出土的罗恺《墓志铭》记载,恺自小喜读书,尤对经术(经世致用之学问)孜孜不倦。时循州乏拜师求友之风气,他便远游四方,拜有助于他参加科举的学者等。未弱冠在乡里便小有名气,附近儒生都来向他请教。不久,他在官府中找到一个临时代理职务的差事。后因父母接连去世,便在家守孝。孝期满后,则更刻苦读书写作近10年,遂被命为昭州龙平县(今属广西区)主簿。期间,恺在桂州(今广西桂林)参加地方推选的考试,取得擢升礼部进士考试资格。嘉祐二年(1057)春,宋仁宗皇帝钦点恺为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同科中进士者尚有曾巩、曾布等。时南方文化较荒漠,当应试者获知恺来自万里海隅之南疆,众人无不欢呼慨叹,时恺已45岁了。

  朝廷命恺以大理评事的头衔通判(太守的助手)吉州(今属江西省)。适逢吉州太守空缺,且州内情况复杂,政务繁忙,众人担心恺难以胜任。然他代理太守一年,事必亲躬,以仁恕爱心处理民事,弹劾违法官吏,以至上下对他都肃然敬畏。不久,擢升大理寺丞。嘉祐六年(1061)调回京师拟于学士院兼职,但需经考试。而恺对此却不以为然,结果主考官认为他用韵有误,遂外放知淮阳军(今属江苏省)。翌年,又调任殿中丞。因恺不谙朝中权贵身边的人,但他亦处之泰然。

  宋英宗即位施恩天下,恺调任太常博士。治平二年(1065)又调任开封知县。开封县衙设于京师汴梁,有豪门大族恃权势阻挠法令施行,但恺却处理得体而自如,依法公办,由此更得百姓信任。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熙宁元年(1068)恺擢拔为都官提点府界公事,赐五品官服,获皇帝召见。因长期在地方任职,面见皇帝时不知如何说话才得天子称心,结果皇帝不甚满意,外派陈留知县。时受陈留蝗灾牵连,调任蕲春知县(今属湖北省)。至熙宁八年(1075)曾先后任朝廷判登闻鼓院、复州与鄂州(均今湖北省)知州、屯田郎中、海州(今属江苏省)知州等职。翌年10月卒于海州任上。终年64岁。

  罗恺任官达19年,其性格厚重寡言,凭高中探花而官至为郎,多次治理州、县,淡泊名利,不尚奢华,所到之处人们赞誉其清廉。

  注:罗恺墓位于丰稔镇坳背。1980年当地居民在坳背挖屋基时发现。墓室长4米、宽2.5米、高2.7米,用32厘米×21厘米×6厘米的火砖砌成。内有两个陶碗、一枚铜钱和一块长98厘米、宽91.5厘米、厚6厘米的墓志碑铭。该墓碑今藏龙川县博物馆。碑文是由江西南丰县人北宋文学家曾巩之胞弟曾布所撰。曾布、曾巩与罗恺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同科进士。曾布曾参与王安石变法,进翰林学士兼三司使。后与王安石等政见不合,几经沉浮,晚年贬官舒州司户。《罗恺墓志铭》撰于元丰元年(1078)。

  丰稔镇 丰稔镇位于县城北郊,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丘陵地带,总面积136平方公里,现辖15个村民委员会,75个自然村,1个街道居委会,244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3.8万。现有耕地2.44万亩,其中水田1.54万亩,主产稻谷、木薯、花生、黄豆、烟叶等农产品;现有林地16万亩,其中松林10万亩,油茶2.25万亩,柿子林3343亩,是柿子、油茶基地之一。境内高品……

  “罗恺”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