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阳江市名人>江城区名人

李焕燊

暂无李焕燊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江城名人李焕燊介绍

  李焕燊(1902~1998年),又名颖吾,生于阳江直隶厅阳江城(今江城区太傅街道)三铺街一个小商之家。因父病,立志学医,济世利民。在县立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州私立光华医学专门学校。毕业后,返阳江城太傅路设泽群(其父名)医社。后任广州私立光华医学院(前身光华医学专门学校)药理学教授,并从事编著工作。

  民国19年(1930年),民国政府卫生部集全国专家编写第一部《中华药典》,初稿编成,征集意见。李发现该书错误达数十处,便以充分的论据提出修补意见,深受卫生部赞许,被聘至南京任《中华药典》复审委员。后因父病重,辞职返家料理,同时协助创办书年社医社,赠医施药。曾任县长李伯振拨款开办的阳江县立医所主任,同时研究中医,培养中医人才,主张中西医结合。民国24年,李伯振以公费派他赴德留学,获肠虫学医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用-治姜片虫病的医学理论,治疗效果至50年代终为世界医学界所公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归国,在江城执业。

  抗日战争期间,天花、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在阳江流行,死人很多。他不遗余力推广种牛痘以预防天花、用新方法防治霍乱,为邑人称颂。按照他的治疗方法,霍乱病者治愈率达50%,为全省最高,受到省卫生厅的嘉奖。

  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办广州光华医学院,聘李焕燊为教务长、代理院长。任职四年间,把光华医学院办成华南地区颇具规模的医学院之一。他在学院主讲病理学,还经常参加广州市医学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著有《李氏疗学》一书,对当时医学界颇有影响。他对扶掖阳江的医学人才,特别重视。光华复校后,招入并培养成才的阳江籍学生就有20多人。

  民国38年,李焕燊离职迁居香港,不久又转往台湾定居。此后,继续深研中西医学。曾任台湾地区国防医科学院教授、“总统”医务顾问、-考试委员等职务。50年代,主持台湾中国医药研究所。1960年2月,选辑所著出版论文集《医药论丛》,1976年再版,对医学多有卓见。

  “李焕燊”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