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清远市名人>连南县名人

李昌夫

暂无李昌夫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连南名人李昌夫介绍

  李昌夫(1909—1989),原名唐帮号一。连南三排人。1948年在连州九陂加入“农民秘密协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在1949年解放连南活捉敌匪李楚瀛时,立下功劳。解放后先后任连南一区区长、县民政科长,1954年起连续被选为第一、二、三、四、五届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时间长达24年;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选为省第二、三届人民代表,被任命为第二、三届省民委委员。1989年因病去世,享年81岁。

  瑶族人民对德高望重的老者称为“公爹”,“瑶山公爹”则是连南瑶汉人民对李昌夫的尊称。从1948年走上革命道路,到1949年活捉敌匪李楚瀛解放连南立下功劳,再到解放后为百里瑶山发展默默奉献,李昌夫以生活朴素、两袖清风、一心为公、勤政为民的高尚情操,深得连南干群信赖和敬仰。

  特别是李昌夫为连南公路、水利和林业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让他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因此当地有民谣曰:耕田莫忘开圳人,行路莫忘李昌夫。

  清宣统元年(1909年),李昌夫出生在连南三排瑶寨一个贫困家庭,原名唐帮号一,有一弟弟唐帮号贵,父亲名唐帮号二釜。“帮号”是唐氏家族的一个小房支,该支因人稀势薄而不断向外迁徙。离开了宗族的庇护,“帮号支”变得异常贫困。

  李昌夫一家4口住在极其破旧的小屋里,依靠耕山度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童年时期,身为长子的李昌夫就懂得为家里干农活,10岁时已成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11岁那年,李昌夫遭遇了人生的最大一场变故。当年,一个懒汉(瑶族人称为“搞家比”)把一只母鸡偷偷放到李昌夫家里,便声称自己不见了母鸡。待得人们傍晚收工回来,懒汉便带人去搜查,诬蔑李昌夫一家偷鸡。

  蒙此冤屈,唐帮号二釜自然不肯承认,但此时被人抓了个赃证俱在,真是有口难辩。懒汉叫来瑶族“头目公”(瑶族人的管事者之一)和一众亲友来到家门口,要求请“酒水”和赔偿。原来,瑶族有约定成俗的规矩,但凡偷东西的人被人发现,就要请人喝酒并赔偿,以示惩罚。不然,“头目公”就要把他- 起来丢入山谷。

  在此情况下,老实巴交的唐帮号二釜根本没有辩白的机会,可谓哭天喊地求救无门。因为没有田地家无余财,唐帮号二釜只得把李昌夫卖给连州九陂的李佳龙作养子,换来12块大洋,了却这场横祸。

  卖给李佳龙后,李昌夫的名字也因此由“唐帮号一”变为李昌夫。李昌夫在李家虽为养子,但实际是个长工。在李家读了半年书后,李昌夫开始帮忙放牛喂猪,耕田种地,无所不干。后来在九陂娶邓氏为妻,因家贫所生几女都饿死病死。

  为了生存,李昌夫只好常年外出打工,因为懂瑶话,他常常来往瑶山之间,酿酒、做豆腐、烧砖瓦。由于经营不善,李昌夫在一次烧坏了一窖砖瓦亏本后,再无法做下去,年近四十的他只好又回到九陂,务农为生。

  做向导立功解放连南

  1947年至1949年间,粤、桂、湘边区游击纵队连江支队的一部分武装力量经常活跃在连州和连南寨岗地区,在农民中组织地下农会和发展党员。

  1948年冬,经连江支队领导下的地下党员陈佐唐介绍,李昌夫在连州九陂加入“农民秘密协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为了做好解放连南的准备,组织派李昌夫深入瑶山了解情况。因此,李昌夫常以收购禾麦为名,每天往来于三排、南岗、连水、油岭之间刺探敌情,同时以交朋友、结“同年”(意即结拜兄弟)等形式,与瑶族群众结下了友谊之情,并宣传我党的政策方针,在瑶区取得了较好的知名度和群众基础。

  1949年10月,解放大军挺进连州,国民党伪第九军长李楚瀛闻风而逃,窜上连南瑶山藏匿。懂瑶话、熟悉瑶山情况的李昌夫作为向导之一,随军队开赴连南瑶寨追剿李楚瀛余部。李昌夫因此成为瑶山人民最早加入解放军的有志之士之一。

  在三排瑶寨,瑶族群众堵塞寨门不给进入,经过李昌夫的联系和宣传,瑶族群众打开了寨门迎接我军,并告知李楚瀛余部已向南岗、油岭方向逃去,随即我军兵分两路进发。搜山围剿期间,李昌夫英勇地走在前面,高喊“解放军优待俘虏”等口号,协助我军俘虏了敌兵10人,而他也几乎负伤,一口牙齿被炮火熏成黑牙。

  瑶山地形复杂,李昌夫不顾个人安危前往瑶寨打探消息,凭着他之前在瑶山打下的群众基础,获知李楚瀛余部可能藏匿在南岗猪屎洞内,并成功说服了为李楚瀛余部送饭的房大猪六,让其带路前往猪屎洞。随即李昌夫向我军汇报,展开了围剿,一举将李楚瀛余部擒获,为解放连阳地区扫清了障碍。

  废寝忘食修公路

  解放后,李昌夫先后任连南一区区长、县民政科长,1954年4月被选送到中南民族学院学习,当年被选为连南瑶族自治县副县长,主管农林水。

  千百年来,居住在崇山峻岭的瑶胞们交通不便,出行困难。特别是各瑶寨只有上山下圩的山间小道,寨与寨之间并没有连接的通道,甚或没有路。为了帮助瑶族群众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国家拨出专款修筑瑶山交通要道,总指挥的担子便落在李昌夫肩上。

  在这项工作中,李昌夫是总指挥,又是后勤保障员,更是采购员,为了修好道路可谓呕心沥血。修公路要勘察路线,这本来不是李昌夫的工作,但他深知路线对瑶族同胞生活生产的重要性。每每勘察选线,年近半百的李昌夫总是一马当先,攀悬崖,走峭壁,露宿风餐无所畏惧。

  修路也遇到很多波折。有些群众认为修路会破坏“风水”,特别还担心修好路后容易被人进入村寨攻打,因此有部分群众极力阻碍施工。对此情况,李昌夫又好气又好笑,他找来瑶族头目公说:“共产党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现在帮助瑶区修路,是为了瑶族群众好,不然瑶寨赶圩难、买卖难、行路难,你们还想这样过下去吗?”李昌夫一番耐心解释和宣传,解除了瑶族群众的顾虑,使得修路畅顺起来。

  当时修路,大多是民办公助,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经费紧张,如何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是李昌夫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他精打细算,全方为推进工程进度,大小事亲力亲为,以至常年累月不在家。

  修路要0 开山,为了节约时间和经费,他常常亲自取检验单,然后到仓库点齐0 、- 等,装成一担就亲自挑往几十公里外的工地。瑶族群众见他这么大的领导挑担为村民修路,主动要帮忙,但被拒绝。

  在任副县长期间,李昌夫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开通了260多公里的瑶山大道和50多公里的村道,为后来建设瑶山林区公里奠定了基础。因此当地有民谣曰:耕田莫忘开圳人,行路莫忘李昌夫。

  兴修水利惠及群众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因此兴修水利建设,又是李昌夫的另一个主战场。

  出身农村的李昌夫,亲身体验过农民没有水田耕早地的艰难苦辛。他在兴修水利期间,带领群众对解放前原有的水利设施进行全面维修加固,采取“小型为主,引蓄结合,民办公助”的方针,共修复了160多宗水利工程,促进了农民水稻作业的稳产、高产。

  1957年冬,总长30公里的鹿鸣关水利动工修建,限定要在来年3月底前完工,不然的话将影响10000多亩农田的春耕播种。如此工程浩大、时间紧迫,作为工程总指挥的李昌夫一副心思扑在了工程建设上,除了每天睡几小时,其余都在工地上度过,因此工程上的上千群众没有人不认识他。

  他常常背个军用水壶,在30公里长的水圳上巡查,与群众们一起干活,没有丝毫架子。时值冷冬,陂头施工需要下水作业,不少群众都畏寒不敢下水,延缓了进度。李昌夫身先士卒,带头跳入水中干活,让群众们深受感动,纷纷跳下水中施工。

  当时这条水利系分配到各单位和村包干完成,群众大都白带番薯芋头做午餐。虽为副县长,但李昌夫没有搞特殊,同在工地上和群众一起吃番薯充饥,足足吃了几个月。因此后来有人称,鹿鸣关水圳是条“番薯圳”。

  有了李昌夫的榜样作用,鹿鸣关水利成功在次年3月前完工,还省下了5万元的费用。随即,李昌夫又把这5万元拿去修建塘冲水利,惠及群众6000多亩田地。

  仅仅在1954到1958年间,李昌夫主持修建了110多公里水利,大大解决了连南大片土地有史以来未能解决的灌溉干旱问题,大批群众受到实惠。

  两袖清风热心助人

  李昌夫任职县官20余年,他一直以来勤政为民、两袖清风,被当地干群称为“建设连南的老黄牛”。

  任副县长期间,李昌夫的居住条件窘迫,住的是泥砖房,当时建造这间泥砖房时,清贫的李昌夫连打砖人工费都付不起,幸得县长邵良础“资助”了50元。一家8口住在这座3间室一厅的泥砖房后,如果有客人来便无处下榻,晚上则是几个儿子挤在一堆,几个女儿睡在一起。后来大儿子成家了,连个新房都难腾空出来。

  李昌夫上下班没有专车,特别是下乡爱用步行。他认为下乡走路,一能锻炼身体,二可磨炼意志。因此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年轻干部都爱跟他走路下乡,“跟副县长走路下乡”因此在当时成为美谈。

  虽然生活艰苦,但李昌夫关心民众疾苦,常常热心帮助群众。一次他下乡遇到盘三贵公,见到他带着儿子在斩芒杆,得悉他正在为儿子读大学的费用烦忧。李昌夫二话不说,掏出钱包仅有10元钱给了盘三贵公,不久盘三贵公的儿子果然考上了大学。10元钱虽不多,但当时却是李昌夫工资的十分之一,而且其实他生活也很艰辛。

  1979年,在涡联公路工地,一名民工的脚被压伤,流血不止,而工地又没有医生。在场的李昌夫立即冒着风雨,连夜赶到公社带来医生,为民工疗伤。李昌夫的仁心为民可见一斑。因此,连南瑶汉人民把李昌夫称为“瑶山公爹”,以表尊敬和爱戴。

  李昌夫从1954年起,连续被选为第一、二、三、四、五届连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时问长达24年;曾被选为省第二、三届人民代表,被任命为第二、三届省民委委员。

  1989年3月6日,李昌夫因病去世,享年81岁。消息传出,连南很多瑶汉群众流泪痛惜。在李昌夫出殡之日,大批群众白发赶来送别,送别队伍排了2公里长龙。

  三排镇 三排镇位于连南县境南部,距县城7公里,107国道和省道1955线横贯其中,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163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农业人口22060人。是以农业为主的排瑶聚居镇。镇境地处典型的石灰岩地区,盛产黄豆、花生、玉米、烟叶、油茶等,是连南的主要油料基地之一。 近年来,三排镇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等"三高"农业。1998年完成墩龙洞搬石造成……

  “李昌夫”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连南县周边名人
[五代十国]黄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