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江门市名人>新会区名人

梁思成

梁思成人物照片

新会名人梁思成介绍

梁启超长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
中国著名建筑学家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设计处处长,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

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是林徽因,1919年相识,1928年成婚,育有一女(梁再冰)一子(梁从诫);第二任妻子是林洙,1948年相识,1962年再婚。

梁思成人物生平

成长求学时期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清末改革家,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出国,所以梁思成出生于日本东京。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1912—1914)就学。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4年,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肄业)。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 之后赴欧洲参观古建筑,8月18日回国后,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协和医院生下女儿,取名梁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父亲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

1930年,和张锐参与天津市规划,以《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获奖。

抗日战争期间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梁思成于1931年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任法式部主任)。

在1932年,主持了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同年,著成《清式营造则例》手稿。

从1937年起,和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包括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宝坻辽代建筑广济寺、河北正定辽代建筑隆兴寺、山西辽代应县木塔、大同辽代寺庙群华严寺和善化寺、河北赵州隋朝建造的安济桥等。这些重大考察结果,写成文章在国外发表,引起国际上对这些文物的重视,为梁思成日后注释《营造法式》和编写《中国建筑史》,准备良好的基础。

1944至1945年,梁思成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解放战争期间

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很好地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除了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和建筑系主任外,还先后担任了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50年初,梁思成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但建议没有被采纳。之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梁思成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担任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之后,在文化部举办的文物界知名人士欧美同学聚餐会上,林徽因也与吴晗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

1962年,在林徽因病逝七年之后,梁思成娶了比自己小27岁的林洙(程应铨前妻)。

文化大革命中,梁思成被当作“复古”典型批判并抄家,所收藏的全部图书资料被没收。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主要成就

建筑作品

作品名称

设计时间

备注

王国维纪念碑

1929年

位于清华大学第一教室楼北端后山之麓

梁启超墓

1929年

位于北京植物园,为家族墓园

吉林省立大学礼堂和图书馆

1930年

北京仁立地毯公司铺面改建

1932年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和女生宿舍

1934-1935年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1949年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1950年

位于陕西师范大学老校区

人民英雄纪念碑

1952年

纪念碑设计工作由梁思成主持

哈尔滨工程大学11号、21号、31号、41号、51号,五栋教学楼

1952年

5栋教学楼由梁思成设计

任弼时墓

1952年

位于八宝山东部的坡顶上

林徽因墓

1955年

位于八宝山

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

1963年

位于扬州市古大明寺内,1973年建成

山东师范大学文化楼、一号、二号教学楼

1954年

位于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主设计者为倪欣木

学术著作

著作名称

发表时间

备注

《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

1932.03

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一期

《蓟县独乐寺山门考》

1932.06

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

《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

1932.06

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

《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1933.04

营造学社汇刊四卷

《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1933.12

营造学社汇刊四卷

《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

1933.12

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与刘敦桢合写

《赵县大石桥》

1934.03

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一期

《修理故宫景山万寿亭计划》

1934

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与刘敦桢合写

《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

1934

营造学社四卷,与刘敦桢、鲍鼎合写

《清式营造则例》

1934

单行本

《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

1935.03

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三期

《治故宫文渊阁实测图说》

1935

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与刘敦桢合写

《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

1935

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与蔡方荫、刘敦桢合写

《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

1935.09

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一期

《建筑设计参考图叙述》

1935.12

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二期

《建筑设参考图集简说及(一)台基,(一)台栏杆.(三)店面.(四)斗棋(汉一宋).(五)斗拱(元明清)》

1935.12

营造学社特刊

《中国建筑史》

1945

单行本

《中国建筑和艺术》

1946

英文稿

《城市计划大纲序》

1951

单行本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1952

文物二卷五期

《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

1953

《中国建筑的特征》

1954

建筑学报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1954

建筑学报,与林徽因、莫宗汇合写

《东亚城市建设与改造》

1958

在国际建筑协会会议上的报告

《建筑创造的几个重要问题》

1961

建筑学报

梁思成社会评价

美国学者费正清对梁思成在抗战时期的工作作了如下的评价:“二战”中,我们在中国的西部再度重逢,他们却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但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当时林徽因身患肺结核,梁思成则因为青年时代一次车祸的后遗症而导致脊椎受伤。然而,无论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无损于他们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战时的这一时期,梁思成用英文写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崇高典范。

梁思成的学术成就也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梁思成人物荣誉

1963年,梁思成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建筑于1973年建成,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198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证书,表彰梁思成教授和他所领导的集体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梁思成后世纪念

1999年,原建设部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以近代著名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是授予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以表彰奖励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和成绩的杰出建筑师。

2021年12月15日,“一代宗师 学术巨匠——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清华大学校史馆开幕。近百幅历史图片、三十件珍贵档案展现了梁思成的人生贡献与成就。

梁思成补充介绍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梁启超之子。

  1915—1923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7—192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肄业。

  1928年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接着到欧洲考察半年才回国任职。

  1928—1931年任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

  1931—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

  1944 —1945年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1946—1947年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赠授文学博士。

  1948 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6—1972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

  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国0。

  1962年与林洙结婚。

  1972年1月9日逝世于首都北京。

  -人物生平

  出身

  梁思成 1901年4月20日在日本东京出生时,是他父亲梁启超因“戊戌政变”失败后-日本的第三年。原籍广东省新会县。童年时代的梁思成在日本的华侨学校上学,在父亲的影响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读《左传》、《史记》等古籍,使他对中国古文化有良好的基础和浓厚的兴趣。当时是甲午之战和庚子赔款以后,中国屡受外国欺凌,这种环境培养了梁思成浓厚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

  他11岁由日本回到北京,14岁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这是一所留学美国的预备学校。梁思成在学习期间,不但学业优秀,而且兴趣广泛。他爱好美术和音乐,经常为校刊画插图,被聘为美术,他参加学校的合唱队、军乐队,担任过乐队队长和第一小号手;他还爱好体育,喜欢踢足球。梁思成也很关心政治,五四运动时,他是清华学校“义勇军”等爱国组织的中坚分子。1923年5月,他去天安门广场参加二十一条国耻日的纪念活动,在途中被军阀金永贵的汽车撞伤,左腿骨折,使他留学美国不得不推迟一年。

  1924年,梁思成赴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他刻苦好学,尤其对西方文化和建筑历史有特殊爱好。他自己说是用“笨功夫”到图书馆博览群书,研究古代历史,参观古代文物,把著名古建筑一个个默画下来,1927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建筑硕士学位。接着他到美国哈佛大学入研究生院,准备进行“中国宫室史”的博士论文,但是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书本中寻找资料而必须到实践中去考察研究,于是决定离开哈佛到欧洲考察建筑。1928年,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任系主任和教授。

  参加中国营造学社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梁思成举家迁到北平,他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这是专门从事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学术机构,他担任法式部主任,从此投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梁思成收到日方主办的“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他出席会议,他坚决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立即带领全家长途跋涉于1938年1月到达昆明,1939年,又搬到四川省南溪县的李庄乡下,这时,营造学社的经费来源断绝,有时连工资也发不出。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患了严重肺病,长年卧床不起,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极为不便,全家陷入了贫病交加的境地。当时美国有好几处学校和机构邀请梁思成全家去美国工作和治病,但他表示:“国难当头,绝不离开祖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率领营造学社的少数同仁坚持在抗日战争后方继续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直至抗日战争的胜利。 梁思成与林徽因考察古建筑

  各种职位

  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1947年,被中国0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顾问。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参加各项建设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除了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和建筑系主任外,一直以高度热情参加了各项建设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联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担起了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林徽因的丈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吴晗的言论,梁思成被气得当场失声痛哭。其後不久,在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邀请文物界知名人士在欧美同学会聚餐会上,林徽因与吴晗也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

  梁思成还积极参加了国家的政治领导活动,曾任: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代会常务委员。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