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广州市名人>海珠区名人

梁方仲

梁方仲人物照片

海珠名人梁方仲介绍

中国经济史学家、明清史学家

梁方仲(1908-1970)中国经济史学家,明清史学家。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经济史专家,毕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明代财政史,更是鞭辟入里,多所创见,成绩斐然,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奠基者之一。

梁方仲个人经历

梁方仲出身于这个书香之家,从小与其弟梁嘉彬(现任台湾省中国文化学院教授,考试院顾问,著有《广东十三行考》等书)同入私塾读四书五经,并得到一位历史,诗文造诣颇深的教师指导,使他从小奠定了良好的古文基础和对诗文的爱好。但梁方仲在辛亥革命,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不满于封建的传统教育,热烈追求新学。1922年夏,他终于说服了家长,与弟嘉彬先后到北京读新书。梁方仲初入北平汇文小学读三年级;1923年一月入北平萃文中学读初中,九月转入北平崇实中学读初中三年级,1925年九月考入天津南开中学读高中,1926年夏跳级考入清华大学农学系,1927年九月转读西洋文学系,1928年秋转读经济系,1930年毕业。获经济学士学位,同年九月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33年冬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29年入北京上中学,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系,次年转读西洋文学系,1928年再转读经济系,1930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经济系本科,同年考入清华研究院经济系,主修财政学,专攻明代田赋史,撰写《明代田赋制度》硕士论文。1933年冬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即任职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经济史组,开始了他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学术生涯。

1934年,梁方仲与吴晗等人成立“史学研究会”,在天津《益世报》和南京《中央日报》开辟《史学》副刊,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集刊》,这是中国第一份以“社会经济史”命名的刊物。

1937年,梁先生赴日本考察。

1943年赴美国考察,被聘为哈佛大学经济史研究员。

1946年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以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的身份,出席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一次大会。

1947年回国,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次年任代理所长。

1948年九月,解放军南下,中央研究院长朱家骅秉承蒋介石的意旨,命令全院各所作迁往台湾的准备,并将各所的书刊资料先期迁运上海。但梁方仲敢于违抗朱家骅的命令,组织全所十多个研究人员拒绝迁往上海,表示要留在南京等待解放。

1949年,应岭南大学邀请,任岭南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2年岭南大学撤销之后,被聘为中山大学历史系二级教授,兼任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和广州市政协委员。

梁方仲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史,代表作有《一条鞭法》、《明代粮长制度》和《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等。

梁方仲人物事迹

1943年初,美国哈佛燕京学社给中国学者一笔科研资助奖金,包括陈寅恪、闻一多、梁方仲等10名著名学者得到资助。1944年10月,梁方仲取道印度赴美,被哈佛大学经济系聘为研究员。1946年9月离美赴英,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曾被聘为中国文化代表团专员前往法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第一次大会。1947年4月离英回国,即被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邀请来校做学术讲演。

梁方仲回国后,兼任中央大学教授,1948年因所长陶孟和患病,被任命为中央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代所长。1949年2月,梁方仲母亲患病,请假回广州省亲。3月间,应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教务长冯秉铨和文学院院长王力教授等邀请,就任岭南大学经济系教授兼任系主任。1952年10月院系调整被聘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经济系中国经济史课程。

梁方仲学术成就

梁方仲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撰写了二百多万字的经济史著作。这些著作具有资料翔实、释证严谨、论断中肯、富于创见和不断开拓的特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会“与时俱灭”。这同他独特的治学方法密切相关。

1956年,梁方仲积极响应党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以他于1935年编成的《明代户口、田地及田赋统计》为蓝本,利用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资料,系统地整理中国历史上的户口、田地及田赋的统计数字,编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一书。在汤明燧(现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的具体参加帮助下,于1962年完成了书稿,交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因“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拖至1980年才正式出版。这是一部有关我国自西汉到清末二千一百多年历代户口、田地和田赋的大型历史统计书,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基本建设的巨著。它的出版不仅为学术界研究中国历史、经济史、财政史和社会史提供有价值的数据资料,而且也为当前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人口问题、土地问题和财政问题提供历史的借鉴。

梁方仲教授的学术成就是巨大的。他“围绕明代一条鞭法研究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直到今天,仍然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该领域最高水平的研究。何柄棣教授称他为‘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土地、田赋统计》等论著“功力深厚,见解独到,是建国以后中国史学界为数不多的未受政治干扰而能垂之久远的经典之作。”

1955年3月,学校成立《中山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时,梁方仲教授被许崇清校长聘为编委之一。1957年度起,他陆续被聘为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科学委员会委员、并连任校第二届校务委员会委员及校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8年,为继承和发扬梁方仲教授的优良学风,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暨南大学历史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明清经济史研究室和中山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了“纪念梁方仲教授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含香港)的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并出版了研讨会论文集。

梁方仲社会评价

爱国青年

梁方仲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科学处理数据,客观评价问题,一生共撰写经济史论文七十多篇,约一百二十多万字,专著两部,约八十七万字。这些论文已整理成《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三册,分别由中华书局、中州古籍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37年6月,被日本学者称为“少壮学者”的梁方仲,受研究所长陶孟和派赴日本作为期一年的学术考察研究。因“七七”事变发生,他谢绝日本学者挽留,于8月中旬回国,同人民共赴国难,坚持社会经济史研究。1939年他到西北考察,在延安住了一个半月,回所后,“他对延安共产党人廉洁奉公,上下平等,生活朴素,工作认真和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倍加称颂”,而“对国民党贪污腐化,则深表不满。”“在此前后,他设法营救被捕的地下党员,为前往延安参加革命的同志进行联系,体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为党的企望。”这期间,研究所几度迁徙,他仍作了许多实地调查访问,发表了《明代银矿考》、《明代的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明代江西推行一条鞭法之经过》、《明代的户帖》等论文。

梁方仲早在1934年便开始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学术生涯。是年5月20日,他与吴晗,汤象龙等人在北平成立“史学研究会”。该会在天津《益世报》、南京《中央日报》开辟《史学》副刊园地,编辑出版《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不久改名为《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梁方仲是《史学》副刊和《集刊》的积极撰稿人,曾一度任《集刊》主编,组织和发表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社会经济史学术论文,成为我国第一个以社会经济史命名的《集刊》,梁方仲便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奠基人之一。

梁方仲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中,特别致力于明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1936年5月,他在《集刊》第4卷第1期发表《一条鞭法》的论文,受到我国与日本许多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梁方仲补充介绍

  梁方仲(1908~1970),原名嘉宝,别名方翁、畏人、方中,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爆发后,受新思潮影响,于民国10年离家出走赴北平求学。

  民国14年(1925),方仲在美国教会办的崇实中学读书。“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反帝怒潮汹涌澎湃。他 美籍校长殴打学生,愤然离校,转入天津南开中学就读。翌年9月,考取清华大学,民国19年毕业转入清华研究院深造,民国2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任职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以田赋史为中心,开展中国经济史研究。先后发表了《明代鱼鳞图册考》、《明代两税税目》、《一条鞭法》等论文,其中《一条鞭法》被译成英、日文发表,受到国内外史学和经济界的注意和赞誉。民国23年5月,与吴晗、夏鼐、罗尔纲等在北京成立“史学研究会”,担任《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的编委、主编。民国25年他晋升为副研究员。

  民国26年(1937)6月,方仲东渡日本进行学术考察,发现一些罕见的明代方志和明人文集,并从中抄录了不少资料。同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方仲提前回国,并随社会研究所迁至四川南溪县,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民国28年方仲在川、陕、甘三省进行长达8个月的考察,期间曾获周恩来的邀请,前往延安参观访问,并两次聆听毛泽东讲话。他目睹边区政府积极抗日,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作风,深深为之感动,这对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国31年(1942),方仲晋升为研究员。民国33年,他取道印度赴美国作学术考察,被哈佛大学聘为研究员。民国35年,离美赴英,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民国36年回国,着手整理《明代田赋史》出版。翌年,代理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在这期间,方仲拒不执行国民党向上海、台湾两地疏散迁移的命令,并和群众一起扣留了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总务处的汽车及银行存折等。民国38年2月他因母亲在穗病重返回广州,旋即被岭南大学聘为教授兼经济系主任。此后3年间,相继发表《明代黄册考》、《明代一条鞭法的论战》、《明代一条鞭法年表》等著作。1952年院系调整,他被中山大学聘为历史系教授。1957年出版专著《明代粮长制度》,后又编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一书,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界瞩目。梁方仲生平潜心治学,与师友相处欢洽,平易近人。

  “文革”期间方仲曾为吴晗辩护,受到破孩,终因积郁成疾,患上肝癌,于1970年5月18日病故,享年62岁。

  琶洲街道 琶洲街位于广州新城市副中心,是海珠区辖内面积最大的行政街道。所辖范围主要为位于海珠区东部的琶洲岛。琶洲岛四面环水,地域狭长,东至新洲码头,西至新港东路新洲桥与赤岗相邻,南濒黄埔涌,北临珠江广州河段前航道,总面积达15.13平方公里。街道设11个居委会,管辖黄埔、琶洲、石基三个经济联社。户籍人口18838人,外来人口19302人。社区居民中,转制社区居民约占街……

  “梁方仲”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