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广州市名人>番禺区名人

梁鼎芬

梁鼎芬人物照片

番禺名人梁鼎芬介绍

粤秀书院
晚清学者、藏书家

梁鼎芬(1859—1919),晚清文学家、藏书家、诗人,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市)人。字星海,一字心海,又字伯烈,号节庵,别号不回山民、孤庵、病翁、浪游词客、葵霜、藏山、藏叟等;室名有耻堂、葵霜阁、栖凤楼、抗愤堂等。

光绪二年(1876),以国子监生应顺天乡试中举人。光绪三年(1877)入菊坡精舍,问学陈澧。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入翰林院,散馆授编修。中法战争时,曾因弹劾李鸿章而被连降五级 。1885年,离京回粤,次年三月由两广总督张之洞所荐,任丰湖书院院长。1887年,调长端溪书院。1888年,调长广雅书院。1891年,由张之洞荐长岳州书院。1897年,辞岳州书院院长,不久又任钟山书院院长,两湖书院院长 。后任汉阳知府,调武昌府,累迁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等职 。后任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老师,被授予“毓庆宫行走”。诗词多慷慨愤世之作,与罗惇曧等人并称“岭南近代四家”。

梁鼎芬生平简介

梁鼎芬的家庭是旧时所称的“世代书香”,他的祖和父都是读书的。清代广州科举,番禺梁氏盛极一时,兄弟祖孙翰林进士尤多。每科揭榜门前贴满报捷的名条。举人梁国琏,字漱皆,两兄国琮、国瑚,相继入翰林。国琮字希平,号俪裳,道光十八年戊戌科翰林。国瑚字希殷,号笔珊,道光二十一年辛丑恩科翰林,梁鼎芬即国琏的侄孙。

梁鼎芬少失父母,依于龙氏姑姐家读书。曾就学于五品卿菊坡精舍院长陈澧门下,并得其舅翰林院编修张鼎华教诲。梁鼎芬于光绪二年丙子(1876年)赴顺天乡试,中式举人,房师善化龚先生(名镇湘)。鼎芬时年18岁,光绪六年庚长(1880)中进士,殿试点翰林,散馆授编修(点翰林之年22岁,入馆三年,散馆时26岁),是七品职。

清光绪十年甲申(1884),在中法战争中,北洋大臣李鸿章一味主和,梁鼎芬弹劾李鸿章六大可杀之罪,指责李鸿章与法国议约时在中越问题上处理失当。梁鼎芬却因此疏开罪慈禧,以“妄劾”罪,被连降五级,到太常寺去做司乐小官,自镌一方“年二十七罢官”小印,愤而辞官。出京返粤之时,送行诗文盈筐,这时鼎芬27岁,当时有人题两句有趣之语:“梁星海辞官之年,苏老泉发愤之日”。

梁鼎芬自光绪十一年(1885年)离京回粤,次年三月 ,两广总督张之洞看重其学问风骨,荐他做惠州丰湖书院院长 。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冬,调长端溪书院,亦年余,光绪十四年(1888年)夏,调长广雅书院,都是两广总督张之洞所荐。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之洞调两湖总督遣缺由李瀚章继任,鼎芬以恩知他迁,与新督情谊阂隔,遂离广雅,由李瀚章另聘朱一新为院长。朱的教育宗旨,仍与鼎芬同,亦即鼎芬在丰湖主讲之宗旨。鼎芬离广雅后,养疴读书,不问世事,曾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张之洞荐长岳州书院,1897年辞岳州院长,不久又任钟山书院院长,两湖书院院长。

梁鼎芬于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奉上谕,以知府发往湖北,遇缺补用。旋任武昌府知府,历署盐法道,授安襄郧荆道,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又奉上谕,授湖北按察使,兼署鄂藩(湖北布政使)。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2月,共从政七年,在此七年中,表扬师友,举荐人才,请旌正直,请建学校,请除种族界限,各有专文。

宣统三年(1911年),革命运动正在风起云涌,宣统委梁鼎芬为广东宣慰使。及辛亥光复,广东人欲举他为都督,他星夜离粤赴沪,避居泥墙桥麦根路森德里一陋室。民国元年,梁鼎芬至汉口,迎端方(清钦差大臣)灵柩,寓于旅馆。有两湖旧生石龙友等三人,请他重在鄂办学,他拂袖迳去,即北上至易县梁格荘,与遗老筹商崇陵种树事。

自民国三年(1914年)起,梁鼎芬任清室的崇陵种树大臣三年,至民国六年(1917年)成活十余万本。至1917年值毓庆宫,做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1919年11月14日,梁鼎芬在北京病逝,清赐谥“文忠”,葬在梁格荘,崇陵右旁的小山上,崇陵有种树庐,系梁鼎芬生前种树时所住 。临终前,他遗言不可刻其诗集:“今年烧了许多,有烧不尽者,见了再烧,勿留一字在世上。我心凄凉,文字不能传出也。”

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丰湖书院建楼三楹,名“丰湖书藏”,使书院藏书有4万余卷,是广东著名的书院藏书之一,并订有《丰湖书藏四约》,其他各书院也纷纷仿效建有藏书楼。他捐书给镇江“焦山书藏”藏书有1 092部。光绪末年,湖北省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的相继建立,使他产生了建立公共图书馆的想法,于1911年在家宅广州大东门内榨粉街93号太史第成立“梁祠图书馆”,所藏者十之八九为旧学书,十之一二为新学书 。订有规程23条及观书、抄书、借书、读书、捐书约,开放给各地学堂学生使用。他的私人藏书亦达10余万卷,藏书处有“葵霜阁”、“千钩堂”。藏书不重宋元旧椠,而以丛书、清人文集、地方志较多,尤以湖北的方志尤为详备。史传他拒绝收藏袁枚、龚自珍的作品。藏书楼名颇多,有“栖凤楼”、“毋暇斋”、“寒松馆”、“敝牛斋”等。1919年梁鼎芬去世后,其子将所存藏书二万余册,捐给了广东图书馆(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其数量相当于当时省馆藏书总量的两倍。

梁鼎芬生平喜读书,性嗜酒,擅长书法诗文,与张之洞、陈三立、康有为常有诗书往来。诗词多慷慨愤世之作,与罗惇曧等人并称“岭南近代四家”。有《节庵先生遗诗》及续编、《节庵先生遗稿》及剩稿、《节庵先生扇墨》等行世。

梁鼎芬作品选摘

对联

五老峰前松有鹤;

百尺楼上人如龙。

——贺湖南巡抚陈宝箴七十寿

行人看尽东西水;

我佛能谈南北朝。

——赠钲江焦山寺僧云帆

能论佛法先无我;

解说儒书尚有人。

——赠焦山寺僧鹤洲

运甓习勤,当念陶公栽柳意;

同舟共济,敢忘士雅渡江心。

——代湖广总督赵尔巽题官厅

往事忆觚棱,身别修门二十载;

新阳尽桃李,教成君子六千人。

——主讲湖北两湖书院时题宅门

画杨震像于室中,四知自凛;

置越王胆于座上,一息尚存。

——题武昌府署

三见快园花,小住都欣春满户;

多栽武昌柳,他年或有客题诗。

——题武昌盐法道署快阁

相聚海东头,举足便为孔巢父;

望断玉峰影,前生傥是顾宁人。

——挽于式枚

徐园壬子春,同拾落花齐下泪;

江亭甲辰晦,独寻芳草一招魂。

——挽麦孟华

密策释兵权,报国同心知我最;

归魂恋亲草,题图无句负公多。

——挽瞿鸿禨

零落雨中花,春梦惊回栖凤宅;

绸缪天下事,壮心销尽石鱼斋。

——题武昌夫人居处栖凤斋,石鱼斋为梁读书精舍名

诸葛君在隆中,才兼文武,谓之博雅;

胡安定教学者,爱若子弟,有如父兄。

——题武昌师范

力学通汉宋,为政贯中西,一代大师成相业;

其心质鬼神,其才兼文武,九州正论在人间。

——挽张之洞

升沉由天,毁誉由人,叹一代奇才,沦落至此;

寤寐于朝,醒醉于世,想平生风仪,凄怆何如。

——挽张佩纶

甲申之捷,庚子之电,战功先识孰能齐,艰苦一生,临殁犹闻忠谏语;

无邪在粤,正学在湖,讲道论心唯我久,凄凉廿载,怀知哪有泪干时。

——挽张之洞

诗作

斋中读书】

圣人去我远,存者六籍纷。遗迹非口授,从生观甚勤。

往往一师说,反复万口云。吾闻易蛊象,育德而振民。

苟徇所不屑,戈矛已相因。前有千年书,后有万载人。

何以立天地,上答君与亲。愿持白日心,光明照星辰。

为学如登山,来万陟者仅。徐行必无踬,阔步不到峻。

所蔽有厚薄,开塞岂田刃。荀卿善言解,性恶惜未慎。

刚决与果敢,道乃日月进。仁义奉孔孟,耿介尊尧舜。

悠悠总不济,百年亦何迅。

【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乞病纪恩

多病光阴负罪身,天恩今许作闲人。堂堂千载蹉跎去,了了余生涕泪新。

草木力微安得疗,江湖心远更相亲。衰年那有酬知日,归种山田算一民。

【赠徐赓陛】

足茧风尘鬓有丝,政行井邑口成碑。众人欲杀我何忍,作吏能狂斯已奇。

枉使郅都称酷吏,愧推王弼作经师。驱谗雪谤终何补,不待他年负子期。

【出都留别往还】

凄然诸子赋临歧,折尽秋亭杨柳枝。此日觚棱犹在眼,今生犬马竟无期。

白云迢递心先往,黄鹄飞骞世岂知。兰佩荷衣好将息,思量正是负恩时。

【重至长沙写哀】

浮世蓬根不道怜,秋怀到此更追牵。再寻旧巷悲回辙,独泫愁春泪彻泉。

报国未能伸志事,沈湘空自梦婵娟。翦镫暗记当时话,身是孤儿十九年。

梁鼎芬补充介绍

  梁鼎芬(1859~1919),字星海,号节庵,广州市人。少失父母,寄养姑家。曾就学于五品卿菊坡精舍院长陈澧门下,并得其舅翰林院编修张鼎华教诲。光绪三年(1877)18岁时中顺天乡举人。光绪六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九年授编修。

  在中法战争中,由于北洋大臣李鸿章一味主和,清廷于光绪十年五月与法国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梁鼎芬听到消息,立即上 书弹劾李鸿章,斥责他辱国投降,有六条可杀之罪,请明正典刑,以谢天下。梁鼎芬的上奏使慈禧大怒,以“妄劾”交部严议,降五级调用;光绪十一年六月降为太常寺司乐,九月又被罢黜。随后南归,赴惠州丰湖书院任院长。这时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以“激励风节”招纳“罣误失意”的朝士为己用;经张之洞的亲信杨锐介绍,梁鼎芬于光绪十三年被张之洞聘为肇庆端溪书院院长。翌年,广雅书院开馆,梁鼎芬又受张之洞之聘,率端溪书院经古诸生并入,任广雅书院首任院长。

  光绪十五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创办了两湖书院,梁鼎芬受聘担任史学分教、监督等职。光绪二十年,张之洞调署两江总督,又聘梁鼎芬主讲南京钟山书院。维新运动兴起,康有为创立上海强学会,张之洞曾捐款资助,梁鼎芬列为发起人。光绪二十二年张之洞返湖广总督原任,梁鼎芬随行,助张之洞推行新政,并任两湖书院院长。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河北等地兴起,梁鼎芬在湖北连续致电各大官僚,“谆谆以剿匪为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梁鼎芬首倡向逃往西安的慈禧、光绪呈进食物、药品等,深得饱尝流离滋味的慈禧的好感,嗣经湖北学政王同愈奏荐,梁鼎芬于当年十二月获得赏还“翰林院编修”原衔的恩典。次年三月,张之洞又奏上《保荐人才折》,称许梁鼎芬品行好、才力强,建议送部引见,优于录用。因而梁鼎芬被任命为武昌知府,不久又升为湖北安襄郧荆道。在此期间,梁鼎芬还兼任新军参谋所、执法所提调、学务处总提调,参与编练新军,创办省城警察,管理湖北学务,成为张之洞得力助手,人称“小之洞”。他积极筹办新式学堂,不仅亲自创办了府道两级师范学堂,而且还捐俸1万元开办省师范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八月,梁鼎芬升任湖北按察使。光绪三十三年梁鼎芬专折奏陈预备立宪,随后上疏弹劾庆亲王奕劻和直隶总督袁世凯,揭露奕劻“通赇贿”,指斥袁世凯“权谋迈众”、“引用私党”,并抨击袁世凯的亲信内外大臣荣庆、徐世昌等8 人。为此,梁鼎芬受到降旨呵责,张之洞也不得不放弃了对他的保护。梁鼎芬愤而借生病呈请开缺,获允后在谢恩折中语意双关地说,“……逎者疾来无时,医多束手,群邪杂进,正气潜调,外患既滋,又维又溃,既忧伤之已过,欲补救而无功”,表示“回首君门,葵藿之心未死”。此折刊于当时的邸报上,一时竞相传诵。

  梁鼎芬引退后回到广州。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光绪死后,他北上哭灵,效“寝苫枕块,麻冠麻衣”古制。宣统元年(1909),张之洞死,他悲恸不已,给张之洞送葬。宣统三年,梁鼎芬在广州大东门建起了“梁祠图书馆”,并亲手制订图书章程。同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梁鼎芬在广州致电黎元洪,劝黎元洪“率湖北弟子数千人来归朝廷以自白”,并愿以自己的独子梁劬送去武昌做人质,担保黎元洪归来后不受惩处。后来由直隶总督陈夔龙引荐,授三品京堂候补,委任广东宣慰使,因清帝被废而未能赴任。此后闲居上海,以遗老自居。黎元洪等屡劝他出任民国官员,均被拒绝。他曾两次去叩谒光绪梓宫,露宿暂安殿旁,瞻仰流涕。民国年(1913)隆裕死,梁鼎芬参与“奉安”崇陵,并为2崇陵工程劝募巨款而四处奔走,自己还带头捐款1000元。1916年,在陈宝琛的推荐下,梁鼎芬任二品衔做了溥仪的师傅,进毓庆宫授读。1917年,在张勋复辟活动中,梁鼎芬以清室代表身分与张勋的代表同到-,逼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在“奉还大政”的奏折上签字盖印。12天后,复辟失败,梁鼎芬病忧交加,于1919年11月14日在北京病逝。死后由亡清赐谥“文忠”。

  梁鼎芬擅长诗词,被称为“近代岭南四家”之一,有《节庵先生遗诗》及续编、《节庵先生遗稿》及剩稿、《节庵先生扇墨》等行世。

  “梁鼎芬”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