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江门市名人>蓬江区名人

黄本立

黄本立人物照片

蓬江名人黄本立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光谱化学家

黄本立,1925年9月21日出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新会,光谱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49年黄本立从岭南大学物理系毕业;1950年进入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工作,历任技术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2年担任现代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1984年成为中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1986年调入厦门大学工作,担任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至1989年在中国国内首次以该研究方向招收一批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后研究人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黄本立主要从事原子光谱、质谱分析研究 。1957年第一个创立一种可测定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新型双电弧光源,1960年在中国建立第一套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了中国国内首批原子吸收论文;1991年其小组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2000年发表了不用一氧化碳的镍蒸气发生法 。

黄本立人物经历

1925年9月21日,黄本立出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新会。

1940年,15岁的黄本立孤身一人赶到广东坪石求学 。

1945年10月,黄本立进入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就读,在校期间获得了岭南大学当年的物理系成绩最优奖和华盛顿州立大学捐赠的国际学生奖学金 。

1949年1月,黄本立因病休学,并与次年3月毕业。

1950年3月,黄本立进入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技术员(1950年—1956年)、助理研究员(1956年—1978年)。

1978年,黄本立晋升为副研究员,并担任分析化学研究室副主任。

1980年,黄本立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至1986年)。

1982年,黄本立晋升研究员,并担任现代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

1984年,黄本立获批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

1986年,黄本立为了响应中国科学院关于支援特区建设的号召,应厦门大学时任校长田昭武院士和吴存亚教授之邀来到厦门大学任教,担任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分析化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1993年11月,黄本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05年,黄本立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黄本立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0年3月初,黄本立在东北科学研究所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任务是配合东北地区重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开展光谱分析研究,当时没有专业设备,没有研究场所,他在地下室翻出一台废弃的小型摄谱仪,修理调试之后,使用过期很久的感光板,配合研究所建立了电解锌、电炭刷石墨等的光谱分析法,并把其推广到工厂去。

1952年起,黄本立先后研究建立了球墨铸铁、黄铜等的定量分析方法,把光谱分析推广到工厂去。他为抚顺钢厂试制了一台电花激发光源,这可能是中国第一台自制光谱分析用的电花光源。

1955年,黄本立转向了矿石矿物分析,发展并改善了中国国外常用的一种半定量方法——“数阶法”,提出“数阶法”半定量分析中的“接线法”和“内标法”,这在当时中国国内主要用照相摄谱法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1957年,黄本立创立了一种可测定粉末样品中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双电弧光谱分析光源。

1975年,黄本立从事新型光源感耦等离子体光谱分析研究,所研制的新型雾化–氢化物发生装置,使用样品量和一般的雾化器一样、但可同时测定氢化物元素和非氢化物元素,并使氢化物元素的测定灵敏度提高了20倍。

1986年,黄本立调厦门大学工作后,重新建立起一个原子光谱实验室,他经过一番努力争取到了一台原子荧光仪,黄本立和学生就挤在一间小屋中,利用这台仪器开始做实验。当时的实验仪器脉冲功率较低,不能满足实验需求,黄本立指出,应该通过增加线光源的瞬时发射强度来改进仪器。之后,他们又将这一技术改进后应用到短脉冲Grimm辉光放电离子源-质谱仪器上,获得了成功,这一技术成果获得了福建省2000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

学术论著

截至2012年2月,黄本立在中国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二百篇,参与编、著、译书籍5部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5.11

《随影录 黄本立摄影作品集》

黄本立著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12

《黄本立院士论文选集》

黄本立著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9.06

《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手册》

徐祖耀,黄本立,鄢国强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09

《第三十五届国际光谱会议论文摘要集》

黄本立,任斌,王秋泉主编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01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26卷 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

徐祖耀,黄本立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分析化学的成就与挑战 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分析化学年会暨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

黄本立,章竹君主编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77

《发射光谱分析》

合著

1975

《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分析译文集》

主编,合译

1964

《混合稀土元素光谱图》

合著

学术交流

黄本立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了解中国国外科技动态。1982-2002年,他先后20多次到10个国家和港、台地区参加学术会议、讲学和访问。他于1992年、1995年分别应邀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作为期两周以上的讲学和交流,1998年应德国Duisbarg大学邀请任客座教授讲学和交流两个月。1996年主持了厦门国际光谱化学高级研讨会。1997年代表中国申办第5届亚洲分析科学会议成功并主持了1999年在厦门召开的这个会议。他还担任过第31届和即将担任33届(2003年)国际光谱会议的顾问委员会委员 。

黄本立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Plenary)报告和特邀(Invited/keynote)报告如下:

时间

报告题目

会议名称

备注

1982.01

Plasma Spectrochemistr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82 Winter Conference on Plasma Spectrochemistry

Orlando, FL, USA. (Invited)

1985.11

Studies on Sample Introduction for ICP-AES

2nd Japan-China Joint Symposium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Tokyo. (Plenary)

1967.04

Studies on Hydride Generation in Non-aqueous Media

9th Australian Symposium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Sydney. (Invited)

1987.06

Recent Studies on ICP Sample Introduction

XXV Colloquium Spectroscopicum Internationale (CSI)

Toronto. (Invited)

1990.08

Can Ethanol Take a Role in Atomic Spectroscopy?

1st Changchu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Changchun, (Invited)

1991.06

Flow Injection-Electrochemical Hydride Generation Technique for Atomic Spectroscopy

XXVII CSI

Bergen, Norway. (Invited)

1991.06

Flow Injection-Electrochemical Hydride Generation Technique for AAS

VII All Soviet Union Seminar on GFAAS

Leningrad. (Invited)

1991.08

Study on Operating Parameters for Hollow Cathode Lamp as an Ionic Line Emission Source

4th Asian Chemical Congress

Beijing. (Invited)

1991.10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 in Atomic Spectroscopy

IV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on Instrumental Analysis (BCEIA IV)

Beijing. (Keynote)

1992.10

Some Unconventional Hydride Generation Techniques for Atomic Spectroscop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Wuhan (Plenary)

1993.10

Hyphenated Techniques in Atomic Spectroscopy—The Best of both Worlds

BCEIA V

Beijing. (Keynote)

1993.11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 Useful Source for Atomization, Excitation and Ionization

5th Asian Chemical Congress, Training Course on Atomic Spectroscopy

Kuala Lumpur. (Invited)

1994.08

Footprints on the Sands of Time—Two Decades of ICP Spectrochemistry

2nd Changchu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Changchun. (Plenary)

1995.08

Electrical and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 Current Microsecond Pulsed HCLs

3nd Asian Conference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Seoul. (Keynote)

1995.10

Some Considerations on Echelle Spectrometers for Spectrochemical Analysis

BCEIA VI

Beijing. (Keynote)

1995.11

Pulsing—An Approach to Sensitivity Enhancement for Atomic Spectroscopy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Worldwide Chinese Scholars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Shenzhen. (Plenary)

1996.10

High Current Microsecond Pulsed Hollow Cathode Lamp Excited ICP-Ion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 A Preliminary Report

Fifth Eurasia Conference on Chemical Sciences

Guangzhou . (Invited)

1997.10

High Current Microsecond Pulsed Hollow Cathode Lamp Excited Atomic/Ion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n Overview

BCEIA VII

Shanghai. (Keynote)

1998.12

Recent Advances in Instrumentation for Analytical Atomic Optical and Mass Spectrometry—Some Selected Examples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Worldwide Chinese Scholars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Hong Kong. (Plenary)

1999.09

High Current Microsecond Pulsed Glow Discharg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 A Happy Marriage

XXXI Colloquium Spectroscopicum Internationale

Ankara, Turkey. (Invited)

1999.10

Analytical Spectroscopy—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BCEIA VIII

Beijing. (Plenary)

2000.05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scopy - Stepping into the New Century

Canadian Chem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Calgary, Canada. (Invited)

2001.04

Analytical Sciences: Crossing the New Century-Some Retrospect and Considerations

Regional Conference For Young Chemist 2001 (RCYC 2001)

Penang, Malaysia. (Plenary)

2001.07

Studies on Some Less Conventional Vapor Generation Techniques with Atomic Spectrometry — An Update

XXXII Colloquium Spectroscopicum Internationale

Pretoria, South Africa. (Invited)

2001.08

Ethics: An Essential Ingredient of the Graduate Curriculum

IUPAC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nalytical Sciences 2001

Tokyo, Japan. (Invited)

2002.09

Atomic Spectroscopy: A Dying Horse?

Analytica China 2002 Symposium

Shanghai. (Plenary)

2003.10

Atomic/Ionic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 Searching for a Niche

BCEIA VIII

Beijing. (Invited)

2004.09

Metallomic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Atomic Spectroscopy

Analytica China 2004 Symposium

Shanghai. (Plenary)

2006.06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From Wood to China—An Overview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nalytical Sciences-2006

Moscow, Russia. (Keynote)

科研成果

截至2012年2月,黄本立所主持的“光谱感光板测光自动化”课题、多种环境标准参考物的ICP-AES定值分析工作等多个项目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 。

时间

课题名称

奖励名称

1984年

第二松花江无机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及水质调查

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4年

第二松花江无机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及水质调查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5年

环境污染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其标样的研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5年

光谱感光板测光自动化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5年

环境标准参考物质河流沉积物81-101的制备和元素定值分析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6年

环境标准参考物质西藏土壤83-401的制备和元素定值分析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年

三江平原土壤微量元素及微肥效益的试验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年

ICP进样方法及其过程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5年

流动注射在原子光谱分析中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5完成人)

1999年

智能原子光谱分析理论与技术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5完成人)

2001年

微秒强脉冲辉光放电及其在质谱/光谱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完成人)

2001年

微秒强脉冲辉光放电及其在质谱/光谱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王丹萍科学技术奖(第1完成人)

参考资料来源: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黄本立为有关企业、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举办过多期光谱分析技术培训班,培养了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这些学员均已成为各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

教育思想

黄本立在给学生上课或与他们相处时,经常用实例说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的重要性,教导他们做学问先要做人的道理 。

指导学生

截至2012年2月,黄本立共培养硕士生12名、博士生10名、博士后8名。这些人中不少已成为高校领导、博士生导师、院系、研究所、企业的领导或技术骨干,还有一些人在中国国外做博士后或任科研职务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1年

第七届“南强奖”个人一等奖

厦门大学

199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省人民政府

1998年

“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教育部

2002年

“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03年

“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

2005年4月30日

全国先进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0年

原子光谱分析终身成就奖

2011年

日本分析化学会荣誉会员

日本分析化学会

2015年

南强杰出贡献奖

厦门大学

2016年

福建省第四届杰出人民教师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

黄本立人物评价

“本色人生,七彩光谱绚丽;立业科教,满园桃李芬芳”。(2005年黄本立院士80华诞时厦门大学校党委书记王豪杰的贺词)

60多年来黄本立院士一如既往,一直奉献于原子光谱分析的研究,在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激光光谱分析的理论、方法、应用和仪器装置等方面为中国的原子光谱事业的开创、发展以及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的成绩和贡献 。(仪器信息网评)

黄本立补充介绍

  黄本立,光谱化学家 1925年9月21日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新会。1945-1949年就读于岭南大学物理系。厦门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现代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及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等。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原子光谱/质谱分析研究。早年创立了可测定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新型双电弧光源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国内第一套AAS装置和钽舟无焰AAS装置70年代提出可同时测定氢化物和非氢化物元素的新型雾化—氢化物发生器近年研究强电流微秒脉冲供电空心阴极灯激发原子/离子荧光分析法,改善了多种元素的检出限。其代表作有An Atlas of High Resolution Spectra of Rare Earth Elements for ICP-AES和《发射光谱分析》第二章“光谱仪器”。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黄本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