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广州市名人>白云区名人

陈子壮

陈子壮人物照片

白云名人陈子壮介绍

广东古八贤,岭南三忠,南粤先贤
明朝抗清将领

陈子壮(1596年11月13日 —1647年11月6日),字集生,号秋涛,广州府南海县沙贝乡(今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沙贝村)人。明朝大臣,明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抗清英雄。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考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崇祯年间,累迁礼部侍郎。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出任礼部尚书。永历元年(1647年),累迁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联合陈邦彦、张家玉等起兵抗清,拖住了清军在广东的全部兵力,使之不能西进,坚持作战十个月,最终为清军所破,兵败被俘,宁死不屈。永历帝继位后,追赠番禺侯,谥号“文忠“”。与陈邦彦、张家玉并称“岭南三忠”。

陈子壮的遗著有《秋痕》、《经济言》、《经济考略》、《练要堂前后集》、《南官集记礼部堂稿》、《陈文忠子壮集》等书。

陈子壮人物生平

屡试咸捷

陈子壮(1596.11.13 —1647.11.6),字集生,号秋涛,广东广州府南海县沙贝乡(今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沙贝村)人。沙贝陈氏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书香世家,从南宋陈氏始祖入粤至明末,陈氏家族名儒显宦层出不穷,留下了“一门七进士,四代五乡贤”的佳话。陈子壮是工部尚书陈绍儒的曾孙 ,他的父亲陈熙昌为进士出身,曾授浙江嘉应府平湖知县,擢吏科给事中,赠太常寺少卿,母亲知书达礼,伯父陈熙韶也官至广西思恩府知府。陈子壮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擅长诗文,很小就有神童的美名。

陈子壮出生广州九曜坊之杲日堂故宅,子壮少聪颖,是“七岁能文”的神童。有一年中秋佳节看不见月光,一位在陈家赴宴的嘉宾颇感遗憾,便信口吟两句古诗:“天公今夜意如何,不放银灯照碧波”。年仅七岁的陈子壮听罢,即随口应句:“待我明年游上苑,探花因便问嫦娥”。诗句一落,赢得满堂喝彩赞叹。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陈子壮16岁时,应岁试冠邑弟子员。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陈子壮20岁,乡试考中第八名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并在殿试中获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应了诗谶,时年24岁,授翰林院编修。

不附阉党

天启元年(1621年),奉敕赴广州祭南海神。返京后,入国史馆。三年后,充浙江乡试主考官。当时,正值魏忠贤阉党擅政,试策卷中有直刺阉党之词。地方上又纷纷为魏忠贤创建生祠,欲请陈子壮为生祠书写“元勋”二字为扁额,以示威尊,并对陈子壮说,“书此二字,可得好官”。陈子壮正色拒之。魏忠贤大怒:“何物陈子壮,竟敢逆我意!”,遂摘出浙江乡试录中有“庸主失权”,“英主揽权”等语,诬陷陈子壮犯“诽谤”罪。此时,陈子壮之父,时任给事中的陈熙昌也因上疏反对宦官专政,父子二人均同日被罢官,削籍为民。

其间他在广州重振诗社 ,对促成岭南诗坛的复苏有突出贡献,因而被时人誉为“南园十二子”之一。魏忠贤获罪失势之后,他返回京城复职,官至礼部右侍郎。

嫉恶直言

崇祯初年(1628年),魏党败,陈氏父子复官。陈熙昌迁吏科给事中,陈子壮官左春坊左谕德。不久,父亲去世,陈子壮在家守孝。1631年(崇祯四年),以资深被起用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崇祯五年(1632年),纂修《玉牒》成,升为讲官,对皇上多有裨益,崇祯帝每每称其先生而不呼其名,累迁礼部右侍郎。

当时,农民起义军冒犯皇帝陵寝,崇祯帝素服召对廷臣。陈子壮言:“今日所急,在收民心,宜下罪己诏,激发忠义。”崇祯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陈子壮与其他大臣列上蠲租、清狱、使过、宥罪等十二条。崇祯因为局势不利,急于广罗贤才,下诏援引《祖训》:郡王子孙之中,有文武之才,可以担大任者,经过朝廷考核检验,可以授以官职,升迁如常例。为此陈子壮上疏,提出三条“未必然”的理由和五条“不可行”的道理,语词激切。他认为:宗秩改授,适开侥癰之门。隳藩规,溷铨政。崇祯震怒,以其“沮诏间亲”,下廷杖。这时又有唐王上疏,历引前代故事,诋毁陈子壮。崇祯遂将陈子壮除名,下诏狱。幸有皇太后说情及部份大臣上疏申救,第二年四月陈子壮才“坐赎徒归”,取道南还。

崇祯十年(1637年)在广州白云山辟云淙书院, 集杜甫诗句在门外自书一联:“天下何曾有山水,老夫不出长蓬蒿。”次年修禊南园,与其弟陈子升及黎遂球、区怀瑞、曾道唯等12人修复南园诗社,世称南园十二子。后在禺山书院授徒讲学。崇祯十六年(1643年),广州及邻近数县发生大灾荒,粮价高涨,广州城内乞讨者日渐增多。陈子壮不但自己出资,还四处奔走筹款,组织救济。他在城内分区设点,每天向饥民施粥。据《广州通志》记载,数千人因为得到他的救济而存活下来。

反清复明

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廷臣接二连三的向朝廷举荐,陈子壮才被起为故官,协理詹事府事,未及上任,李自成部攻入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立国,任陈子壮为礼部尚书。当时,首辅马士英专权,与阮大铖朋比为奸,与陈子壮不合。陈子壮每有谋略,都受到阻碍,无法行通。陈子壮先后与赵之龙、钱谦益商量对策,均无效。他不无感叹道:“今亡在旦夕,正是人臣誓死效忠之时,但人各一心,如此,国将不国!”同年六月,南京被清兵攻陷。赵之龙、钱谦益等率先出城投降了清军。陈子壮乔装逃至广东,得知立于福建的唐王朱聿键(隆武帝)擢他为东阁大学士,陈子壮因以前议论宗室之事与唐王结怨,遂辞而不就。

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后,陈子壮又参与丁魁楚等拥立明桂王之子永明王朱由榔在肇庆即位,是为永历帝。同时,苏观生又建议立唐王之弟朱聿鐭,陈子壮阻止不成,退居九江村。陈子壮被委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提点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四省军务。广州城陷,朱聿鐭被执死难。陈子壮留下不上任,和弟弟陈子升毁家纾难,捐资募兵,在南海九江举旗誓师,南明永历帝授他以东阁大学士,封兵、礼二部尚书的官职,领尚方宝剑,总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他和陈邦彦、张家玉等义军,在广州城郊、增城、清远、高明一带互为犄角,狙击清军。他们又会集舟师六千余乘战船进攻广州,可惜因城中内应失误,谋泄事败。这一仗,陈子壮长子陈上庸壮烈捐躯。后来清军分兵攻打九江及高明城,陈子壮退至高明,率全城军民昼夜登城防守,清军屡攻不下,便偷掘地道入城,放炸药引爆。城破,张家玉、陈邦彦牺牲。子壮、上图父子二人率余下的五百义勇军浴血奋战,结果全部战死。

慷慨就义

永历元年(1647年)11月6日,清廷两广总督佟养甲以杀害陈的幼子相要胁,妄图逼他变节。陈子壮却宁死不屈,说道:“权操手,不在子壮”。佟养甲逼降不成,老羞成怒,想了一条杀一儆百的毒计,将陈子壮处以惨无人道的“锯刑”,即将人从头顶向下,锯成两片。但因人的躯体晃动,无法锯下去。据说,这时陈子壮对刽子手高喊:“蠢才,界(锯)人需用木板也!”刽子手才领悟用锯行刑的方法。至今“界人须用板”的典故,仍在广州父老当中流传。行刑时,佟养甲“遍召广州诸绅,坐堂上观其受刑以惧之”,还凶恶地问道:“诸公畏否?”可是陈子壮依然骂不绝口,慷慨吟下绝命诗:“金枝归何处,玉叶在谁家?老根曾愿死,誓不放春花。”其弟陈子升携母匿藏深山,其母知子壮已死,自缢死。

永历帝得知后,命令吏部以最隆重的九坛致祭的规格,祭奠陈子壮,这在当时是仅次于皇家葬礼的规格,堪称国葬。被追封为忠烈侯,谥文忠。永历三年,陈子壮归葬于故乡沙贝乡的大坑山(现在的金沙洲浔峰岗)上。当时大家都无法再觅得陈子壮的遗骸,只能用他的遗物立了衣冠冢。

在陈子壮殉难后的一百多年后,乾隆皇帝为陈子壮的忠义所感动,为他恢复名誉,褒奖他的功绩,赐专祀忠烈祠给予陈氏后人,乾隆皇帝并送特谥“忠简”木制大牌匾一方,其上亲以御笔题诗一首:“早敦直节,晚抗军锋,白刃无辞,丹心堪悯”,加附满文,极具哀荣。这块匾现在悬于沙贝陈氏宗祠。

据陈氏后人考证,中华民国初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在广州的东北郊(现今先烈南路华泰宾馆旁)看中一块地方,准备用来作为同盟会烈士史坚如先生的墓地。这块地方,当时是一排僧房,其下还有地下室,是广州大佛寺历代僧人骨灰的供奉处。广州净慧寺当时的主持铁禅和尚后来回忆,在拆迁清理僧房时,有老僧曾吩咐过:“这罐是明末反清志士陈子壮的骨灰,宜妥善安置。”但自此之后,有关陈子壮遗灰的踪迹,就再次杳无音信,如石沉大海了。

陈子壮主要成就

岭南三忠

陈子壮与陈邦彦、张家玉被誉为“岭南三忠”。沙贝有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其中有一对联是对陈子壮文武双全,一生忠义的概括:幼读万卷书,探花中式,卅年柱石辅朝廷,功勋留史册;晚统五省兵,抗清扶明,百战沙场断躯体,浩气贯云天。

陈子壮人物评价

陈子壮是广州历史上杰出的忠烈,其生前临危受命,弃文从武扛起了守卫岭南的重任;被俘后慷慨就义,悲壮牺牲成为被百姓传诵的传奇。

赞曰:自南都失守,列郡风靡。而赣以弹丸,独凭孤城,誓死拒命。岂其兵力果足恃哉,激于义而众心固也。迨汀、赣继失,危近目睫,而肇庆、广州日治兵相攻,自取两败。盖天速其祸,如发蒙振槁,无烦驱除矣。——(清)张廷玉等《明史》

陈子壮个人作品

文学

《秋痕》、《经济言》、《经济考略》、《练要堂前后集》、《南官集记礼部堂稿》、《陈文忠子壮集》

诗词

《闺词四十首 拾翠 其十七》

桃李津头别有情,笑将遗翠问同行。依稀阿姊先归去,芳草茸间落一声。

绘画

陈子壮画

陈子壮后世纪念

纪念馆

广州市文物管理处在沙贝村陈家祠建立陈子壮纪念馆,作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以纪念陈子壮的业绩。陈子壮纪念馆位于白云区金沙街(原属石井镇)沙贝村中元里的宋名贤陈大夫宗祠。陈大夫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整体建筑占地795平方米。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重修,1986年以来,对祠堂进行了维修,并筹建陈子壮纪念馆。1993年8月9日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白云区政府主管,原属石井镇政府管理。2006年9月19日,陈子壮纪念馆被命名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宗祠主体建筑以精美的琉璃瓦、鳌鱼脊、瓦衽狮子及四方飞檐为特色。特别是琉璃瓦脊,其牡丹花枝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在我省古建筑中相当稀有。建筑至今较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格局与风貌。宗祠的大门口上方悬挂着皇帝赐予陈氏先人的“彩牌”(仿制品),大门上的大石匾刻有“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字样,并标明该匾为明嘉靖十八年由“钦命巡按广东监察御史王德溢为赐进士出身陈锡立”。大门口还悬挂着一副木对联,上书“一门七进士,四代五乡贤”,据说原对联由现代书画名家陈树人亲笔题写。大门内正中高悬陈子壮“钦点探花及第”金边金字牌匾。大堂正中摆放一座陈子壮玻璃钢塑像,并悬挂着“世德堂”和乾隆御笔“忠简”两块大匾。宗祠内的东祠为乡贤祠,陈列着陈氏历代名宦乡贤的画像史料;西祠为忠烈祠,专门陈列陈子壮事迹及其诗词歌赋。2004年,政府有关部门投入100万元对陈子壮纪念馆门前一带进行改造修葺,广州市将又多了一处具有古色古香、园林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品牌。

衣冠冢

陈子壮衣冠冢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浔峰岗,已纳入金沙洲街道的文物保护范围内,并与浔峰山上的陈氏家族墓群同被列为一个整体的文物保护项目。2005年12月,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浔峰山发生山林大火,超过1万平方米山林被烈火吞噬,古称大坑山的山冈上一米多高的灌木草丛燃烧殆尽,次年,陈氏后人上山时意外发现失落了六十多年的先人陈子壮的衣冠冢。 陈子壮衣冠冢重新发现之后,白云区人大常委会和金沙洲街道已经着手对衣冠冢和陈氏家族墓进行保护,并在陈氏宗祠前为陈子壮塑像,邀请广州著名雕塑家唐大禧主刀。

戏曲

在珠三角有一出粤剧《血染越王台》可谓家喻户晓,吟唱的就是南粤先贤、“广东三忠”之一的陈子壮抗清复明、英勇就义的传奇故事 。20世纪50年代末期,剧作家黄锡龄根据陈子壮的事迹,写成大型历史剧《血染越王台》在各地上演。

陈子壮补充介绍

  陈子壮(1596~1647年)字集生,号秋涛,泌冲沙贝(今属广州石井)人,在九江出生成长。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四十七年进士,廷对及第第三名,称“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同充修史馆。

  天启四年(1624年),主持浙江乡试,策问宦官之祸。魏忠贤阉党对此恨极,借故削去子壮官职,其父同日被罢官回里。崇祯初,忠贤伏诛,子壮起为左春坊左谕德。崇祯四年(1631年),任少詹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五年,纂修“玉牒”,告成,迁礼部右侍郎。后因上疏逆上,除名下狱,减死放归,筑云淙别墅于广州白云山中,复修南园诗社,寄情其中。不久,起官协理詹事府,未北上,京师已陷。福王立于金陵,任子壮为礼部尚书,北上受命。清兵破扬州,子壮趋朝请旨设法守御金陵,为马士英所阻,不得入见。折往见掌京城军政要人赵芝龙,条陈抗卫事宜。芝龙色厉内荏,心怀降意。

  复往见钱谦益说:“明亡在旦夕,这正是臣子誓死效忠的时候,怎料朝廷内部人各一心,国事糟了!”是夜,马士英挟福王与太后潜逃。翌晨清兵已迫近金陵北郊,赵芝龙与钱益谦出城投降。子壮于是潜出寻访福王,由太平走芜湖,闻福王已被掳北去。过杭州,得见太后,着返粤兴师勤王。不久,郑芝龙和福建巡抚张肯堂等拥立唐王聿键于福州,加子壮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命与粤督丁魁楚和赣督万元吉同办军务。子壮于是在广州捐资募众2000余人,日夜训练。

  清军于顺治三年(1646年)九月入闽,总兵周之藩卫主战死,唐王被执。丁魁楚等拥立永历帝朱由榔于肇庆,苏观生又议立唐王弟聿于广州。永历帝授子壮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清兵入广州,朱聿被执,死。次年春,张家玉、陈邦彦及新会王兴、潮阳赖其肖等先后起兵抗清,子壮亦于八月起兵于九江,约陈邦彦合攻广州,暗结指挥使杨可观等为内应。不料事泄,可观等死难,子壮兵驻五羊驿,久攻不下,为清兵击败,退还九江。长子上庸在阵上战死。适故御史麦而炫攻破高明,迎子壮师入,以故兵部朱实莲主持县政。九月,清兵陷高明,实莲战死,子壮、而炫俱被执,解至广州,不降被杀。

  永历帝赠子壮太师上柱国、中极殿大学士、吏兵二部尚书、番禺侯,谥文忠。后人把他与陈邦彦、张家玉合称为“明末岭南三忠”或“广东三忠”。

  著有《经济言》、《南宫集》、《礼部堂稿》和《练要堂稿》等。

  “陈子壮”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