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江门市名人>台山市名人

陈新滋

陈新滋人物照片

台山名人陈新滋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

陈新滋,1950年10月30日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市,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第四任校长,中山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校长。

1975年陈新滋毕业于日本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化学系。197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起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历任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院长、副校长等职。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2010年至2015年出任香港浸会大学第四任校长。2015年7月起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 。2018年11月起任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校长。

陈新滋主要从事手性催化配体和不对称合成研究,以及新药及新颖制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

陈新滋人物经历

1950年,陈新滋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市汶村镇。16岁从大陆游到香港,然后入读黄大仙李求恩纪念中学。

1962年,就读于中山大学附中(现广州市六中)。

1970年,成为中文中学会考的全港第一名。

197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化学系 。

197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Monsanto公司高级研究专家。

1992年至1993年,前往台湾大学任客座专家。

1994年,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历任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院长、副校长等职。

1999年,获全日本有机合成化学外籍科学家主题报告“演讲大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部)。

2002年,兼任中山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2007年) 。

2009年10月19日,香港浸会大学正式委任陈新滋出任校长,接替退休的校长吴清辉,任期五年。

2010年7月1日,出任香港浸会大学第四任校长。

2015年7月,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

2018年11月,任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校长 。

陈新滋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陈新滋在均相氢化不对称合成反应历程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机理,得到国际广泛引用研究开发了手性药物萘普森的不对称合成的可行方法,被认为是1991年国际化学方面的重要进展在手性催化配体和催化剂的研究中发现了螺环氧膦配体、胺膦配体、联吡啶膦配体等高性能的配体和催化剂,取得多项中国和美国专利。他还致力于新药及新颖制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

人才培养

治学态度

陈新滋认为:现在很多高校将文章数量、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高低作为考评的主要标准。这是不合适的。我们太注重文章发表了,以至于有时忽视了研究成果对社会的真实推动。高校要沉下心来做事,而不是陷入虚无的学术游戏中。另一个阻碍科研成果转化的因素,是欠缺科研到实际生产这“临门一脚”的能力。目前,中国很少有支持这一阶段转化的资金,而对于企业来说又不愿意担风险。除了政府资金的支持,还需要社会资本和力量的推动。同时,要建立优秀的第三方知识产权评估体系,促进成果转化的同时降低企业风险。在这样的科学体系下,高校、政府和企业可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从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

教育思想

陈新滋希望学生们学会有创意的思考,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陈新滋担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时,该校的创意研究院应运而生,并已邀请多位在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国际大师级学者参与盛事。创意首重实践,学生往往苦无资金,陈新滋表示,校方会募集捐款设立“创意基金”,用作创意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创意计划,并协助他们创业 。

高校办学

陈新滋出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期间,浸会大学已与北京、上海多所重点大学订立合作方案,计划共同培育本科生和研究生。如“3+2”本硕连读模式,即学生在内地读三年,再到浸大读两年,毕业时会取得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和浸大的硕士学位;还有“4+1” 硕博连读课程,学生的研究项目由两校导师共同指导,最终可获得两校博士学位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9年

全日本有机合成化学外籍科学家主题报告“演讲大奖”

200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部)

2012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太平绅士

2021年

第十七批“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陈新滋人物评价

陈新滋在不对称烷基化等方面作了出色的工作,他还在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学术交流中作了大量工作 。(中国科学院、人民网评)

陈新滋拥有三十项美国专利和五十多项中国专利,专利之一是将一个破坏臭氧层的化合物四氯化碳转化成工业上有用的氯仿,这个技术已在中国成功的商业化,对氯仿工业的持续发展和保护地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成果也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认同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评)

陈新滋补充介绍

  陈新滋, 有机化学家 1950年10月30日生于广东台山。197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化学系。197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讲座教授,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院长。曾先后任美国Monsanto公司高级研究专家、台湾大学访问专家、中兴大学访问教授及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等职。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手性催化配体和不对称合成研究领域的工作,在均相氢化不对称合成反应历程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机理,得到国际广泛引用研究开发了手-物萘普森的不对称合成的可行方法,被认为是1991年国际化学方面的重要进展在手性催化配体和催化剂的研究中发现了螺环氧膦配体、胺膦配体、联吡啶膦配体等高性能的配体和催化剂,取得多项中国和美国专利。还在不对称烷基化等方面作了出色的工作。在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学术交流中作了大量工作。近年主要致力于新药及新颖制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陈新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