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甘肃省名人>白银市名人

马明心

暂无马明心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白银名人马明心介绍

清代伊斯兰经学家
清朝哲赫忍耶教派创始人

马明心(1719年—1781年),经名易卜拉欣,尊号维尕耶图拉·穆罕默德·召非。回族。中国清代伊斯兰经学家、苏菲主义(伊斯兰教神秘主义)学派哲赫忍耶教派创始人。生于甘肃阶州(今甘肃陇南),后随其父求学迁河州(今甘肃临夏)。幼孤,为叔父所抚养。六岁随叔父在西关清真寺攻读伊斯兰教经典及阿拉伯文。1728年,随叔父赴麦加朝觐,途经也门,与叔父失散。他被当地沙孜林耶道堂收为门徒,习经修道,并由教长资助朝觐“天房”。1744年回国,积极传布沙孜林耶主张,并吸收苏菲派的教义,创立哲赫忍耶教派,在甘肃广泛传播,后被循化华寺门宦首领马国宝以“邪教”告发官府,被迫迁居定西县官川马家堡。1781年因其门徒苏四十三起事,他被清政府逮捕后拒绝劝降苏四十三,遂被斩首于兰州东川门。后来他的信徒尊其为“束海达依”(意为“为主道牺牲的人”)。

  【马明心】(1719—1781年)又名马明新,字复性,回族,经名易卜拉欣,道号维尕叶·屯拉(又译为:维叶·屯耶拉海),会宁县关川(今白银市会宁县头寨镇马家堡村)人,祖籍甘肃阶州(今甘肃省陇南地区武都县),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又译为“哲合林耶”)门宦创始人(穆斯林语称道祖或筛海)。清康熙初年其祖入籍会宁关川,后因灾荒其父先后迁徙巩昌(今定西市陇西县)、金县(今兰州市榆中县)马家坡、河州(今甘肃临夏州)大西关等地。马明心父亲早亡,由其二叔父抚养,6岁时(1725年)随叔父到临夏西关大清真寺诵经,9岁(1728年)跟随叔父前往麦加朝觐,途遇沙尘暴袭击,叔侄走散,叔父失踪,明心获救。10岁这年,明心独自一人流落也门,在一老者引导下,入也门耶曼的沙孜林耶道堂,拜道堂主教、也门大教主、阿拉伯世界著名伊斯兰教领袖伊本·载尼(全名为:阿卜杜·阿里·哈里克·伊本阿孜·载尼·阿里·米孜介吉)为师,潜心苦学穆斯林苏非派教义之尕德林耶和乃格什板丁耶学理。期间多次随教主到圣地朝觐。16年后,即乾隆九年(1744年),明心26岁时学成奉师命回国传教,临行教主赐予“中国的易卜拉欣”(意为安拉派往中国的使者)圣名和“维尕叶·屯拉”(意为吾力的皇王)道号。

  马明心回国之初,在会宁关川马家堡礼拜真主,继续钻研教义,研创新教。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开始走出马家堡,到青海循化、河湟一带传教。因其学理及程式有别于其他门宦,且赢得了中下层教民的拥护,引起门宦之间的教义纷争,明心不得不离开青海返回甘肃,又在关川马家堡两孔土窑洞内清苦度日,创研新教,并辗转在临夏、榆中、定西、皋兰等地继续传播哲赫忍耶教。期间,明心撰写成了哲赫忍耶门宦著名经典经书《卯路提》。其教旨是劝说教民苦行修德,号召贫苦穆斯林为实现自己的天堂理想,放弃那种屈从、隐忍、苟活的懦弱态度,用鲜血和生命去争取生存的权利,为改变苦难的处境而斗争;主张教派掌门人应择贤而传,反对门宦世袭制度及强加给穆斯林的沉重负担。明心以身示教,他的家人躬耕自食,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住土窑洞,吃磨磨面,穿土毛衫,他把信徒的奉献又施舍给更穷的人;他的弟子们也在功修之余上山打柴,下地务农,维持生计。由于马明心一生清贫好施,反对用宗教谋私利,致力于传播哲赫忍耶主张,所以得到了贫穷穆斯林的共鸣和敬仰,教徒渐众,虽经清廷的残酷镇压,该门宦的势力日渐扩大,遍及甘、宁、青、陕、新、鲁、豫、滇、黔等省,成为中国穆斯林中最大的门宦。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春,马明心弟子苏四十三因不堪忍受清朝地方官府的歧视、打击,率众撒拉族教民起义,攻占了河州,继而渡过洮河围攻兰州。时甘肃总督勒尔谨一边急求京师精锐、川陕清兵驰援,一边派布政使王廷赞赶赴会宁马家堡逮捕马明心全家押解兰州扣为人质。王廷赞推马明心登上城楼,企图挟人质迫苏四十-兵。马明心在城头“俯向城下作番语数句,声色甚厉,俄挽头巾掷城下”,表示了对清廷的极大愤慨和为穆斯林献身的决心。起义教民见状,倍受鼓舞,纷纷“滚鞍下马,口称‘圣人’,挥泪如雨,跪拜诵经,且作番语”。勒尔谨恼羞成怒,于是年三月二十七日命王廷赞杀害了马明心。

  马明心被害后,由兰州教民密葬于兰州总驿站,后迁葬广武门先农坛。1958年再迁葬桃树坪,并修建大拱北。今马明心早年研创传播教义、全家定居生活过的马家堡教堂基本保持完好,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白银市图书馆

  “马明心”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