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龙岩市名人>武平县名人

钟福椿

暂无钟福椿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武平名人钟福椿介绍

原广东梅州文光汉剧团编导

钟福椿(1899.8-1974),福建武平县七坊村人,曾连续两届被选为梅州市梅县区人大代表。

钟福椿生平事迹

钟福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九月出生于武平县七坊村一户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幼年失学。十三岁到裁缝店当学徒。16岁那年,“乐天彩”戏班来武平演出。班主见他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又灵活聪颖,便把他收为艺徒,指定名师授艺,专攻花旦。福椿勤学苦练,很快掌握表演技巧,学会了许多传统剧目,由于演艺超群,不久就为戏班的台柱,蜚声闽西粤东一带。福椿生性忠厚拙讷,洁身自好,不愿随波逐流,因而遭到同行妒忌,被人用毒药毒坏了嗓子,只得退出舞台,改行学习打鼓(乐队指挥)。

在著名鼓师雷顺的传授下,福椿很快掌握汉剧司鼓艺术,对传统锣鼓段板,各种曲牌串调、唱腔都非常娴熟,加上他熟悉汉剧各行档的表演技巧,司鼓时配合默契,丝丝入扣,深受同行们的拥戴。不久,他在闽西组成“春华园”戏班,亲自授徒传艺,新一代人材辈出,为闽西汉剧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年,福椿在连城赖源定居,1954年迁回家乡七坊。1955年,他应聘担任广东梅州文光汉剧团编导。在职期间,他整理汉剧传统剧目一百多个,并为该团导演了《送银灯》、《茶瓶计》等剧目。《送银灯》剧中的花旦表演艺术,是在继承传统演技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深受观众和专家好评。他导演的《十五贯》一剧参加广东省戏曲会演,得到很高评价。由于他在汉剧界有卓越的贡献,曾连续两届被选为梅州市梅县区人大代表。

福椿很关心家乡的文艺事业,每当他休假回乡时,总不忘到武平汉剧团传艺献技,先后帮助排练《红绫袄》、《辕门斩子》等传统剧目,指导演员练功学艺,为鼓师传授罕见曲牌、锣鼓经等,使家乡剧团演职员获得不少教益。

1965年钟福椿退休回家居住。1974年病逝,终年75岁。

钟福椿人物简介

十三岁到裁缝店当学徒。16岁那年,“乐天彩”戏班来武平演出,便把他收为艺徒,指定名师授艺,专攻花旦。福椿勤学苦练,不久就为戏班的台柱,蜚声闽西粤东一带。后因而遭到同行妒忌,被人用毒药毒坏了嗓子,只得退出舞台,改行学习打鼓(乐队指挥)。在著名鼓师雷顺的传授下,福椿很快掌握汉剧司鼓艺术。不久,他在闽西组成“春华园”戏班,亲自授徒传艺,新一代人材辈出,为闽西汉剧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955年,他应聘担任广东梅州文光汉剧团编导。他导演的《十五贯》一剧参加广东省戏曲会演,得到很高评价。由于他在汉剧界有卓越的贡献,曾连续两届被选为梅州市梅县区人大代表。

钟福椿补充介绍

  钟福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九月出生于武平县七坊村一户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幼年失学。十三岁到裁缝店当学徒。16岁那年,“乐天彩”戏班来武平演出。班主见他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又灵活聪颖,便把他收为艺徒,指定名师授艺,专攻花旦。福椿勤学苦练,很快掌握表演技巧,学会了许多传统剧目,由于演艺超群,不久就为戏班的台柱,蜚声闽西粤东一带。福椿生性忠厚拙讷,洁身自好,不愿随波逐流,因而遭到同行妒忌,被人用 毒坏了嗓子,只得退出舞台,改行学习打鼓(乐队指挥)。

  在著名鼓师雷顺的传授下,福椿很快掌握汉剧司鼓艺术,对传统锣鼓段板,各种曲牌串调、唱腔都非常娴熟,加上他熟悉汉剧各行档的表演技巧,司鼓时配合默契,丝丝入扣,深受同行们的拥戴。不久,他在闽西组成“春华园”戏班,亲自授徒传艺,新一代人材辈出,为闽西汉剧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年,福椿在连城赖源定居,1954年迁回家乡七坊。1955年,他应聘担任广东梅县文光汉剧团编导。在职期间,他整理汉剧传统剧目一百多个,并为该团导演了《送银灯》、《茶瓶计》等剧目。《送银灯》剧中的花旦表演艺术,是在继承传统演技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深受观众和专家好评。他导演的《十五贯》一剧参加广东省戏曲会演,得到很高评价。由于他在汉剧界有卓越的贡献,曾连续两届被选为梅县人大代表。

  福椿很关心家乡的文艺事业,每当他休假回乡时,总不忘到武平汉剧团传艺献技,先后帮助排练《红绫袄》、《辕门斩子》等传统剧目,指导演员练 艺,为鼓师传授罕见曲牌、锣鼓经等,使家乡剧团演职员获得不少教益。

  1965年钟福椿退休回家居住。1974年病逝,终年75岁。

  “钟福椿”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