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三明市名人>大田县名人

郑有炓

郑有炓人物照片

大田名人郑有炓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专家

郑有炓,1935年10月1日生于福建大田,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郑有炓1953年—1957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57年起任教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198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教授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有炓从事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

郑有炓人物经历

1935年10月1日,郑有炓出生于福建大田。

1953年—1957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57年起,任教于南京大学物理系。

1984年—198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教授。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有炓主要成就

郑有炓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郑有炓在锗硅、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研究中,发展了生长锗硅、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材料的光辐射加热方法和新技术。基于锗硅、Ⅲ族氮化物极化能带工程,发展了多种新器件。提出并实现了铁电体/氮化镓、铁磁体/半导体异质结构新体系。发现锗硅合金应变诱导有序化新结构,提出新模型。揭示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极化、二维电子气及其相关性质。观测到碲化镉/锑化铟异质结构二维电子气及占据子带规律,开拓II-VI/III-V族异质体系二维电子气研究领域。提出基于锗硅技术实现二氧化硅/硅界面量子限制硅纳米结构。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7月,郑有炓与研究组已发表论文400余篇,已被SCI收录332篇,EI收录428篇,被SCI论文引用1683篇(其中他引1409 篇) ,其代表论著有《第三代半半导体材料》《太阳电池发展现状及性能提升研究》等。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2004年9月

第十二届“小颗粒与无机团簇系列国际会议”

2011年4月

新材料产业发展与展望研讨会

福州

2020年11月

第十六届中国高校电子信息学院院长(系主任)年会

绍兴

发明专利

截至2019年7月,郑有炓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1项。

时间

专利名称

专利号

2001年7月25日

锗/硅复合纳米晶粒浮栅结构MOSFET存储器

CN1305232A

2002年8月14日

一种控制氮化镓(GaN)极性的方法

CN1363730A

2005年3月23日

利用氢化物汽相外延方法在硅衬底上生长GaN薄膜

CN1599032A

2008年9月24日

生长非极性面GaN薄膜材料的方法及其用途

CN101270471A

2009年5月13日

一种改善蓝宝石衬底上GaN厚膜完整性的方法

CN101431017A

承担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1991年—1992年

新型GeSi红外探测器研究

江苏省科委项目

1991年—1995年

GeSi材料与器件研究开发

江苏省科委项目

1991年—1995年

GeSi超晶格材料与应用

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

1991年—1995年

GeSi超晶格材料生长、物性和器件开发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1992年—1994年

GeSi红外探测器

国防科工委项目

1992年—1994年

GeSi基区异质结晶体管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993年—1995年

应变层结构GeSi/Si的稳定性及其改善对策研究

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项目

1993年—1995年

GeSi/Si异质结构材料生长研究

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项目

1993年—1995年

GeSi/Si超晶格材料表征研究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

1993年—1995年

GeSi/Si超晶格选择外延研究

南京大学基金项目

1993年—1995年

新型GeSi材料与器件研究开发

江苏省科委项目

科研奖励

截至2022年2月,郑有炓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还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以及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基金奖一等奖等奖项。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88年

InP-MIS界面与InP-MIS晶体管研究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9年

聚合物半导体薄膜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0年

半导体变频C-V/G-V方法和VFC-1型微机变频C-V测试系统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年

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

2004年

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和器件物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6年

先进日盲紫外探测与应用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郑有炓人才培养

实验室建设

郑有炓领导创建了南京大学半导体超晶格实验室。

培养成果

截至2022年6月,郑有炓培养的学生包括6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位国家97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以及3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和科技部创新团队等 ,如厦门大学教授张荣,南京大学教授施毅等都是他的学生。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1年

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2年

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2年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0年

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江苏省优秀学科带头

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郑有炓人物评价

“郑有炓是中国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评)

“郑有炓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突出贡献。”南京大学评)

郑有炓补充介绍

  郑有炓,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专家。1935年10月1日生于福建大田。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在锗硅、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研究中,发展了生长锗硅、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材料的光辐射加热方法和新技术。基于锗硅、Ⅲ族氮化物极化能带工程,发展了多种新器件。提出并实现了铁电体/氮化镓、铁磁体/半导体异质结构新体系。发现锗硅合金应变诱导有序化新结构,提出新模型。揭示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极化、二维电子气及其相关性质。观测到碲化镉/锑化铟异质结构二维电子气及占据子带规律,开拓II-VI/III-V族异质体系二维电子气研究领域。提出基于锗硅技术实现二氧化硅/硅界面量子限制硅纳米结构。

  “郑有炓”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